海寧融杭發展史:從“鵑湖牽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海宁融杭发展史:从“鹃湖牵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杭州東大門外的海寧,以洶湧澎湃的錢塘江大潮聞名於世,也養成了潮城兒女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地域性格。早在2002年,海寧就開始全面實施“接滬融杭”戰略,在浙江的改革開放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6年,海寧將“接滬融杭”戰略改為“融杭接滬”,並列入海寧未來五年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一。也是在這一年,一個後來頻頻見諸報端的融杭口號開始在海寧叫響——“鵑湖牽手西湖”。

相比“融杭接滬”,“鵑湖牽手西湖”顯然多了幾分詩情畫意。鮮為人知的是,這一後來頻頻出現在領導講話、政府文件乃至媒體報道中的提法,其實最早誕生在西湖之畔。

海宁融杭发展史:从“鹃湖牵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01

海寧主動伸出牽起西湖的那雙手

2016年是海寧融杭歷程中里程碑式的一年。在海寧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區”。並在當年6月底召開的推進杭州都市區發展工作座談會上,時任海寧市市長的戴鋒更進一步提出“更加主動、更加有效地‘全域’融入杭州都市區。”備受海寧人矚目的杭海城際鐵路,也在這一年完成前期決策流程,正式啟動徵遷。

時間撥回到2016年7月26日。這一天,杭州都市圈第八次市長聯席會議在紹興召開。作為杭州都市圈宣傳專委會的重要陣地,杭州日報在這一天推出了會議特別報道,深入介紹德清、海寧、柯橋等都市圈重要節點縣市融杭成果。其中海寧篇的標題就是——《鵑湖“牽手”西湖——海寧要下一盤“全域”融入都市區大棋》。文中提到,“如今,杭海城際軌道建設在即,一條輕軌讓海寧鵑湖‘牽手’杭州西湖即將成為現實。‘牽手’西湖,意味著海寧真正融入了杭州都市區的核心。”

海宁融杭发展史:从“鹃湖牵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鵑湖

將杭州和海寧的兩個湖相聯繫,這一別出心裁的創意其實早有淵源。2008年,金庸先生返鄉時,就曾為嘉興日報題詞:“欲將南湖比西湖,猶如南子見西子。”

與南湖和西湖不同的是,位於海寧城東的鵑湖非常“年輕”。這片總面積2.9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於2012年開挖,至2016年已秀色初顯。作為海寧的備用水源地,鵑湖水質長期保持在Ⅱ-Ⅲ類水標準。海寧市民喜歡在鵑湖邊散步、觀景,稱之為“海寧人的西湖”。

最重要的是,根據規劃,杭海城際鐵路將在鵑湖邊設站,加上其與杭州地鐵線實現無縫對接,這讓“鵑湖牽手西湖”在不遠的將來即將變成現實。

不過,在剛剛完成初稿的時候,我們為這篇稿件擬的標題是“西湖‘擁抱’鵑湖”。對於這個標題,當時海寧市發改局融杭工作的同志提出了修改意見。

海宁融杭发展史:从“鹃湖牵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鵑湖國際科技城

“西湖‘擁抱’鵑湖體現的更多的是杭州的姿態。我們科室的同志經過商量,為更能體現出海寧融杭積極主動和開放的姿態和決心,也更符合這篇報道介紹海寧融入杭州都市圈成果的主體內容,建議把標題改成鵑湖‘牽手’西湖。”當時海寧市發改局合作交流科的金春暉回憶。

沒想到,“鵑湖‘牽手’西湖”在杭州日報首次亮相後,很快升級為海寧融杭的一大標誌性提法。

2016年12月,海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市委書記朱建軍在報告中把杭海城際鐵路建設放在了未來五年推動海寧發展的重要位置。報告中提出要確保2020年建成通車,成為融入杭州都市圈的“黃金路”、帶動新型城鎮化的“高速路”、培育產業發展的“騰飛路”,實現“鵑湖牽手西湖、潮城融入杭城”。

今年9月,朱建軍在第三屆海商大會上作主旨演講,在介紹杭海城際鐵路施工進度時又一次提到“鵑湖牽手西湖、潮城融入杭城,這一秒還在看潮、下個小時遊在西湖。”

“‘鵑湖牽手西湖’是海寧第一個通過全市上下大力宣傳的融杭口號。”在海寧市發改局副局長洪明看來,“鵑湖牽手西湖”一詞不僅生動形象,還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它不僅體現了杭海城際鐵路開通後的兩地時空距離的縮短,也包含著社會民生等其他領域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展現了海寧積極主動融入杭州的開放姿態。”

02

融入杭州獲得開放發展紅利

如今距離“鵑湖牽手西湖”的提出已有兩年,海寧融杭也邁入了新的階段。

今年8月,海寧召開全市“社情民意大走訪、‘八八戰略’大宣講、思想觀念大解放”活動部署會。在這次會議上,又誕生了一個新的融杭提法——“不是杭州、就在杭州”。杭州日報記者在採訪相關當事人後,於8月21日率先刊發報道《海寧提出融杭新目標——不是杭州、就在杭州》,解讀這一提法背後的故事。

與“鵑湖牽手西湖”相比,“不是杭州、就在杭州”顯得更有自信和底氣。時隔兩年,美麗的鵑湖邊如今已經建起了鵑湖國際科技城和浙大海寧國際校區,“國際範兒”可以媲美西湖。

今年6月,海寧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簽約,計劃在鵑湖國際科技城合作共建海寧先進半導體與智能技術研究院,投資7200萬元。

海宁融杭发展史:从“鹃湖牵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緊鄰鵑湖的浙大海寧國際校區

就在幾天前,浙大海寧國際校區開始籌建商學院,並與劍橋大學嘉治商學院簽署合作協議。新上任的院長賁聖林對海寧的環境非常滿意:“海寧優越的地理位置,不禁讓人想起劍橋和斯坦福等名校,都是在超一線城市周邊,而且對教育、科技都非常重視。”

大變樣的不僅是城東的鵑湖,在海寧西部的長安、許村兩鎮1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被朱建軍形象地稱為“杭州第11區”的“杭海新城”正如一顆明星般冉冉升起。由於緊鄰繁華的臨平城區,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融杭橋頭堡”。此外,便捷的交通和相對低廉的房租也吸引了不少杭州的打工者,“白天去杭州上班,晚上回海寧睡覺”在當地成了普遍現象。

緊鄰下沙的海寧高新區,過去曾發展過農業和化工業,如今卻成了承接外遷杭企的前沿陣地。據長安鎮副鎮長、海寧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徐斌介紹,高新區80%的入駐企業都來自杭州。今年4月,長安鎮(高新區)又正式啟動了境內4條道路的更名工作,海寧的聆濤路更名為之江北路、啟潮路更名為文海北路、之江路更名為棟樑路、農發路更名為春瀾路,4條道路的名稱與杭州下沙全面保持一致。

海宁融杭发展史:从“鹃湖牵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海寧許村藝創中心

2016年9月,海寧與餘杭簽訂區域戰略合作開發協議,共同開發許村鎮與臨平交界處的2200畝土地,計劃打造產業互聯網、時尚、電商三大產業園區。“我們不能滿足於做杭州的郊區,而要在道路標準、基礎設施、城市面貌等方面全面向杭州看齊,從而實現高質量融杭。”許村鎮黨委書記杜瑩池表示。

在今年的海商大會上,朱建軍向廣大海商表示,我們叫響了“不是杭州、就在杭州”品牌,來到海寧,就意味著感受了杭州這座“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意味著實現了“省會城市配套、縣級城市成本”;意味著擁有“杭州資源”,登上長三角發展“國際快車”。

前不久,人民日報發佈的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排行榜上,海寧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2名,綠色發展第15名,投資潛力第八名。可以說,有這樣的實力為基礎,海寧才有充分的底氣叫響“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在洪明看來,海寧自身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受杭州的輻射影響要大於上海。海寧多年來主動融入杭州都市圈這一長三角南翼最重要的都市圈,事實上也是在積極踐行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國家級戰略。

記者手記:

改革推動擁抱融杭 開放發展迎來新機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也是海寧開啟融杭戰略的第17個年頭。

在杭州的周邊縣市中,海寧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稟賦算不上最好,但發展腳步卻邁得又快又穩。究其原因,與海寧人永立潮頭的改革精神,與海寧歷屆市委市政府多年來堅定不移地執行融杭跨區域發展戰略密不可分。尤其是2016年“接滬融杭”改為“融杭接滬”後,海寧融杭更是開上了快車道。

從“鵑湖牽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展現的是海寧人主動擁抱杭州都市圈的決心和信心,也是海寧從過去西部幾個臨杭鄉鎮“局部融杭”走向全域融杭、全市融杭新時代的生動寫照。

作為這一進程的記錄者,杭州日報多年來用一篇篇報道記錄下了海寧融杭過程中的一個個片段,並最終連綴起了一部關於區域融合、開放發展的壯麗史詩。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終點站。海寧融杭的動人故事,仍在繼續書寫……

海宁融杭发展史:从“鹃湖牵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海宁融杭发展史:从“鹃湖牵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杭州都市圈

“關注杭湖嘉紹 專注區域合作”

官網:http://www.hzdsq.com/

杭州市發改委(都市圈協調辦)、杭州日報聯合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