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現在的資訊越來越碎片化,我們接受的知識也越來越駁雜,面對五花八門的知識,我們常常措手不及。與手機裡的資訊軟件無異,電視上上演的綜藝節目更是讓人眼換繚亂,不過與現在質量良莠不齊的資訊軟件相比,我們的綜藝節目可能還要差上一些。而今天我要做的就是把我近來發掘的優質文化綜藝推薦給你們,讓你們在享樂之餘,收穫知識滿滿。

圓桌派

主持人:竇文濤

嘉賓:梁文道、馬未都、馬家輝、蔣方舟等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無劇本的即興聊天,以平等的視角將嘉賓的智慧分享。通過一期一個引發思考的話題設置,交流價值觀點,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越來越多的文化、訪談節目成為“快消品”的時代,《圓桌派》仿若一股清流,為網友提供的“精神食糧”激發了思維的碰撞,也為網友提供了宣洩思想的出口。

在幾季《圓桌派》中,主持人與嘉賓圍桌而坐,或焚香,或把盞,如好友小聚,一同探討熱點話題、分析文化事件、解讀人生百態。成功自有成功的方法論,《圓桌派》之所以能夠如此深入人心,與它的精緻不無關係。可以做舊的片頭有一種老電影的沉澱感,亦帶有一絲紙質書卷的書香氣。四位性格迥異但人情練達的嘉賓圍坐在一張木桌前,點上一炷香,在席間主持人竇文濤不時給聊著天的嘉賓添上一盞茶,讓人有種放鬆的氣質。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雖然,《圓桌派》一如既往的保持簡約,卻低調而不失奢華。不爭不吵,仍舊能引發人的思考,帶給觀眾以獨特的內容質感。

局部

主持人:陳丹青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陳丹青的《局部》,在這個嘈雜的社會,使人心靈寧靜。

在當初《局部》推出之際的海報上便簡潔明瞭的介紹到“不是藝術史,亦非繪畫入門,只有一盞檯燈,重新點亮了視覺,跟隨陳丹青的眼睛,娓娓解讀畫家眼中的繪畫傳奇”

《局部》之所以能備受好評,在於它考究的構圖,精心設計的打光,在於它油畫般的畫面質感,內容的豐富跳躍,當然還有集畫家、文藝評論家、作家、公知於一身的“通才”陳丹青。

幽暗空曠的畫室,一張小圓桌邊,陳丹青手捧一書在燈下翻閱;畫室的燈光漸亮,身後那一幅幅畫作逐漸顯露出優美的輪廓。優雅的樂聲響起,陳丹青熄滅手中的煙,抬起精心準備的講稿,慢悠悠來講“中國山水畫的發端啊,比歐洲人…”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局部》就這樣拉開了它的序幕,像極了當年陳丹青的老師木心先生,在紐約帶領他們這一眾旅美藝術家開啟的那場“文學遠征”

讓我們把目光回溯到1989年,彼時的陳丹青正被木心淵博的學識驚得“不知如何是好”,於是自那開始,陳丹青便常與一眾同樣被木心所折服的旅美藝術家一同前去聽木心的談古論今,聽他開講的《世界文學史》課程。

許多年以後的陳丹青描述當時的情形:“逢年過節,或借個什麼由頭,我們通宵達旦聽他聊,或三五人,或七八人,窗外晨光熹微,座中有昏沉睡去的,有勉力強撐的,唯年事最高的木心,精神矍鑠”

這場藝術的遠征,持續了五年之久。在多年後陳丹青的《文學回憶錄》中,依稀可見當年景狀。

在《局部》裡的陳丹青時而跳出畫作,從全局角度看局部,橫向縱向古今中外進行對比,帶我們暢遊一方沒有邊際的畫史;時而又如孩子一般,俯身就具體講某一幅作品的好,感到令她失言,講不出哪裡的好,只得靜靜揣摩。

雖則在節目之前,早已備好講稿,然往往更多的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他知道自己的講述十分個人化,並不客觀,所以時而在直抒胸臆後,又謙虛的說,這是我胡說的,各位見效了啊。

他的這種偏見時常讓我想到今天要推薦的另一款綜藝節目《十三邀》,他們同樣抱著自己的懷疑和立場與世界對話,只不過與之相比,許知遠則多少顯得有些動搖,因為就如他在《十三邀》中所說的,他是在尋找答案。

顯然,陳丹青是不同的。他堅持自己的立場,堅定自己的語言,他不是為了與世界達成共識,而是選擇獨樹一幟。一場節目的定性,與它的主講人不無關係,正因為陳丹青的獨樹一幟,所以《局部》便也顯得如此不同,它既不像《鏘鏘三人行》和《圓桌派》那樣關注熱點,也不如《中國繪畫史》那般專注畫作。

《局部》是屬於陳丹青的個人舞臺,只不過他把講畫,講藝術史的方式融入了自己觀點的方式,為大眾提供了一個“不同世俗”的參考。

所以他即會聚焦梵高的獨樹一幟,也會著眼印象派在莫奈、馬奈陰影下那些不被關注的畫家。使得凡觀過之人皆流露出稱讚的模子。

在《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國新說唱》這類流量節目佔主流的今天,像《局部》,《圓桌派》等便宛如一股清流在濁世流過,而不惹塵埃。

一本好書

品書人:陳曉楠

嘉賓:趙立新、王勁松、黃維德等


近期來,《一本好書》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迅速的在網上蔓延開來。這檔綜藝作為一個大型場景形式的讀書節目,擁有眾多實力派演員、學者加入,讓這檔節目不止擁有內涵之外更有了較好的宣傳作用。

類似於情景短劇的方式,《一本好書》通過表演的形式來進行讀書的進程。並且在節目中因為有了這些實力派演員出色的發揮讓人們有著更多的綜藝感和投入感。多種元素的結合,使得整體結構更加吸引觀眾,並獲得一致好評。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鏘鏘行天下

主持人:竇文濤

嘉賓:許子東、周軼君


同樣,是竇文濤主持的一檔節目。與以往的傳統圓桌座談不同,此次他採取了全新的方式,在行旅中以獨特的視角、個人化感受、多維度信息的智者對談旅行方式,從室內到戶外,走向世界,知行合一。

從土耳其到雅典,再到更遙遠的未知,竇文濤攜許子東、周軼君,在行旅中,把不同文化的碰撞呈現在我們眼前。過程之中充斥著思維的樂趣、語言的魅力;不同觀點的交織和碰撞,並加以宏大敘事和高密度知識點的輸出,展現給受眾以獨特而魅力的一面。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一千零一夜

主持人:梁文道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我發現這檔節目是由於《圓桌派》的緣故,梁文道在期間以其淵博的學識,觀點客觀中肯,即不靠噱頭,也無需華麗的外表,便收穫無數觀眾的喜愛。

其實,梁文道除卻主持人和製片人的身份之外,還是知名的劇情家、作家、時事評論員等,加之在其身的種種身份更是襯托的他超凡脫俗。

《一千零一夜》是一檔薦書節目,大致與《羅輯思維》相仿,但較之後者,則少了些商業氣息。從推出伊始,《一千零一夜》在豆瓣上的評分持續走高,評分始終維持在8分以上。

這檔節目與主講人梁文道的性格相仿,不蹭熱點,也不講空話,不談世俗也不刻意搶紅。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在我看來,梁文道渾身透著一股質感,連帶著整檔節目也優雅起來,在如今這個嘈雜的娛樂氛圍中,有這麼一檔盡心細緻有內涵的節目,實屬不易。

古今中外的故事信手拈來,有觀點,有態度,又不失深度和文化內涵。枯燥乏味的歷史典故,在道長的口中妙趣橫生,使觀者不覺耳目一新,沉浸入一個似幻似真的奇妙世界。

上新了,故宮

主持人:鄧倫、週一圍


《上新了,故宮》是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電視臺聯手出品的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不僅打破了大家對故宮刻板呆滯的印象,更是零距離的走進公眾視野,像魔法一般打開壁壘深嚴的宮牆,把華夏民族史上最為瑰麗的建築文化,故宮的奇蹟與神秘展現的淋漓盡致。

通過鄧倫和週一圍擔任的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徜徉於故宮來探索它的歷史秘密,破解它的文化密碼,並尋求歷史和文化的前世今生。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觀復嘟嘟

主持人:馬未都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興奮憂愁悲傷歡樂,人類所有的情緒每天都可能不期而至。人生以來本就不易,無故憂愁更是無人理解,沒人相通。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人生除卻死亡便只有一事公平,即時間。長短無法壓縮,使用了便無法後悔。過去的青春只剩下回憶,暮年未至卻也能想象。青春年華,荷爾蒙充沛,事事皆可憧憬;老來力不從心,卻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可以平靜的講述當然有者也可倚老賣老,仗著年老,炫耀過去的人生。

好在人生不易,卻總有些東西值得期待。《觀復嘟嘟》恰是這樣一檔文化節目,主持人以獨具特色的文化雜家身份,搭配獨一無二的“馬氏”語言方式,將文化、歷史、熱點事件等與電影充分結合。只說道理,不求真相。有態度,而不失公正。

十三邀

主持人:許知遠

嘉賓:姜文、李誕、馬東等


雖說許知遠的《十三邀》偶受群嘲,甚至把許知遠視為“對當代生活現象及其本質毫無常識,也缺乏體認,理解和耐心的網紅公知”把他對受訪對象的採訪看作是“無休止的自我表達,無休止的通過偏見預設去diss對方並不斷失敗,同時賣一個旁觀者、陪伴者的人設”。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不過在多數網友看來,許知遠的採訪雖略顯尷尬,但從整體來看仍頗有可取之處。因而備受好評,在豆瓣上的評分達到了8.2分,並在後幾季節目中,漸入佳境,評分愈走愈高。

在第一季《十三邀》中,他們選擇了13位具有模板作用的個人,與他們交談、分享人生經驗和心得,提供正在發聲的樣本,探求中國發展的切片,可以說這個節目更像是許知遠對時代做的思考,給觀者提供了一個“認識”和“情感”的盛宴。

聽說

主持人:馬世芳


一方水土一方田,一曲佳音一座島。臺灣廣播金鐘獎得主、作家馬世芳透過一首首經典流行音樂,為受眾講述了一場20世紀臺灣社會風貌和各個時期年輕人生活的文化筵席。《聽說》把一首歌或一位音樂人作為一集的內容以小見大,串聯出臺灣歷史及當下人物、故事,展現出各個時代年輕人的思想生活。

不矯揉造作也不故作風雅,只是腳踏實地的盡心做好每一期節目,給每一位觀者一種享受和學習的幸福感。


這些文化類綜藝節目,看後受用終身!

一檔好的節目,一個好的故事常常讓人回味無窮。觀後口齒生香,使人頓生好感。而文化類節目,更是關乎文化傳承,無論年老年幼,看了都會受益。

一次次創新,一次次求索。好的文化綜藝必然會在萬花叢中脫穎而出。為我們中國文化的蓬勃發展做出一份應有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