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现在的资讯越来越碎片化,我们接受的知识也越来越驳杂,面对五花八门的知识,我们常常措手不及。与手机里的资讯软件无异,电视上上演的综艺节目更是让人眼换缭乱,不过与现在质量良莠不齐的资讯软件相比,我们的综艺节目可能还要差上一些。而今天我要做的就是把我近来发掘的优质文化综艺推荐给你们,让你们在享乐之余,收获知识满满。

圆桌派

主持人:窦文涛

嘉宾:梁文道、马未都、马家辉、蒋方舟等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无剧本的即兴聊天,以平等的视角将嘉宾的智慧分享。通过一期一个引发思考的话题设置,交流价值观点,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越来越多的文化、访谈节目成为“快消品”的时代,《圆桌派》仿若一股清流,为网友提供的“精神食粮”激发了思维的碰撞,也为网友提供了宣泄思想的出口。

在几季《圆桌派》中,主持人与嘉宾围桌而坐,或焚香,或把盏,如好友小聚,一同探讨热点话题、分析文化事件、解读人生百态。成功自有成功的方法论,《圆桌派》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与它的精致不无关系。可以做旧的片头有一种老电影的沉淀感,亦带有一丝纸质书卷的书香气。四位性格迥异但人情练达的嘉宾围坐在一张木桌前,点上一炷香,在席间主持人窦文涛不时给聊着天的嘉宾添上一盏茶,让人有种放松的气质。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虽然,《圆桌派》一如既往的保持简约,却低调而不失奢华。不争不吵,仍旧能引发人的思考,带给观众以独特的内容质感。

局部

主持人:陈丹青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陈丹青的《局部》,在这个嘈杂的社会,使人心灵宁静。

在当初《局部》推出之际的海报上便简洁明了的介绍到“不是艺术史,亦非绘画入门,只有一盏台灯,重新点亮了视觉,跟随陈丹青的眼睛,娓娓解读画家眼中的绘画传奇”

《局部》之所以能备受好评,在于它考究的构图,精心设计的打光,在于它油画般的画面质感,内容的丰富跳跃,当然还有集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公知于一身的“通才”陈丹青。

幽暗空旷的画室,一张小圆桌边,陈丹青手捧一书在灯下翻阅;画室的灯光渐亮,身后那一幅幅画作逐渐显露出优美的轮廓。优雅的乐声响起,陈丹青熄灭手中的烟,抬起精心准备的讲稿,慢悠悠来讲“中国山水画的发端啊,比欧洲人…”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局部》就这样拉开了它的序幕,像极了当年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先生,在纽约带领他们这一众旅美艺术家开启的那场“文学远征”

让我们把目光回溯到1989年,彼时的陈丹青正被木心渊博的学识惊得“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自那开始,陈丹青便常与一众同样被木心所折服的旅美艺术家一同前去听木心的谈古论今,听他开讲的《世界文学史》课程。

许多年以后的陈丹青描述当时的情形:“逢年过节,或借个什么由头,我们通宵达旦听他聊,或三五人,或七八人,窗外晨光熹微,座中有昏沉睡去的,有勉力强撑的,唯年事最高的木心,精神矍铄”

这场艺术的远征,持续了五年之久。在多年后陈丹青的《文学回忆录》中,依稀可见当年景状。

在《局部》里的陈丹青时而跳出画作,从全局角度看局部,横向纵向古今中外进行对比,带我们畅游一方没有边际的画史;时而又如孩子一般,俯身就具体讲某一幅作品的好,感到令她失言,讲不出哪里的好,只得静静揣摩。

虽则在节目之前,早已备好讲稿,然往往更多的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知道自己的讲述十分个人化,并不客观,所以时而在直抒胸臆后,又谦虚的说,这是我胡说的,各位见效了啊。

他的这种偏见时常让我想到今天要推荐的另一款综艺节目《十三邀》,他们同样抱着自己的怀疑和立场与世界对话,只不过与之相比,许知远则多少显得有些动摇,因为就如他在《十三邀》中所说的,他是在寻找答案。

显然,陈丹青是不同的。他坚持自己的立场,坚定自己的语言,他不是为了与世界达成共识,而是选择独树一帜。一场节目的定性,与它的主讲人不无关系,正因为陈丹青的独树一帜,所以《局部》便也显得如此不同,它既不像《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那样关注热点,也不如《中国绘画史》那般专注画作。

《局部》是属于陈丹青的个人舞台,只不过他把讲画,讲艺术史的方式融入了自己观点的方式,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不同世俗”的参考。

所以他即会聚焦梵高的独树一帜,也会着眼印象派在莫奈、马奈阴影下那些不被关注的画家。使得凡观过之人皆流露出称赞的模子。

在《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国新说唱》这类流量节目占主流的今天,像《局部》,《圆桌派》等便宛如一股清流在浊世流过,而不惹尘埃。

一本好书

品书人:陈晓楠

嘉宾:赵立新、王劲松、黄维德等


近期来,《一本好书》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迅速的在网上蔓延开来。这档综艺作为一个大型场景形式的读书节目,拥有众多实力派演员、学者加入,让这档节目不止拥有内涵之外更有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类似于情景短剧的方式,《一本好书》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进行读书的进程。并且在节目中因为有了这些实力派演员出色的发挥让人们有着更多的综艺感和投入感。多种元素的结合,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吸引观众,并获得一致好评。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锵锵行天下

主持人:窦文涛

嘉宾:许子东、周轶君


同样,是窦文涛主持的一档节目。与以往的传统圆桌座谈不同,此次他采取了全新的方式,在行旅中以独特的视角、个人化感受、多维度信息的智者对谈旅行方式,从室内到户外,走向世界,知行合一。

从土耳其到雅典,再到更遥远的未知,窦文涛携许子东、周轶君,在行旅中,把不同文化的碰撞呈现在我们眼前。过程之中充斥着思维的乐趣、语言的魅力;不同观点的交织和碰撞,并加以宏大叙事和高密度知识点的输出,展现给受众以独特而魅力的一面。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一千零一夜

主持人:梁文道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我发现这档节目是由于《圆桌派》的缘故,梁文道在期间以其渊博的学识,观点客观中肯,即不靠噱头,也无需华丽的外表,便收获无数观众的喜爱。

其实,梁文道除却主持人和制片人的身份之外,还是知名的剧情家、作家、时事评论员等,加之在其身的种种身份更是衬托的他超凡脱俗。

《一千零一夜》是一档荐书节目,大致与《罗辑思维》相仿,但较之后者,则少了些商业气息。从推出伊始,《一千零一夜》在豆瓣上的评分持续走高,评分始终维持在8分以上。

这档节目与主讲人梁文道的性格相仿,不蹭热点,也不讲空话,不谈世俗也不刻意抢红。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在我看来,梁文道浑身透着一股质感,连带着整档节目也优雅起来,在如今这个嘈杂的娱乐氛围中,有这么一档尽心细致有内涵的节目,实属不易。

古今中外的故事信手拈来,有观点,有态度,又不失深度和文化内涵。枯燥乏味的历史典故,在道长的口中妙趣横生,使观者不觉耳目一新,沉浸入一个似幻似真的奇妙世界。

上新了,故宫

主持人:邓伦、周一围


《上新了,故宫》是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电视台联手出品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打破了大家对故宫刻板呆滞的印象,更是零距离的走进公众视野,像魔法一般打开壁垒深严的宫墙,把华夏民族史上最为瑰丽的建筑文化,故宫的奇迹与神秘展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邓伦和周一围担任的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徜徉于故宫来探索它的历史秘密,破解它的文化密码,并寻求历史和文化的前世今生。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观复嘟嘟

主持人:马未都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兴奋忧愁悲伤欢乐,人类所有的情绪每天都可能不期而至。人生以来本就不易,无故忧愁更是无人理解,没人相通。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人生除却死亡便只有一事公平,即时间。长短无法压缩,使用了便无法后悔。过去的青春只剩下回忆,暮年未至却也能想象。青春年华,荷尔蒙充沛,事事皆可憧憬;老来力不从心,却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平静的讲述当然有者也可倚老卖老,仗着年老,炫耀过去的人生。

好在人生不易,却总有些东西值得期待。《观复嘟嘟》恰是这样一档文化节目,主持人以独具特色的文化杂家身份,搭配独一无二的“马氏”语言方式,将文化、历史、热点事件等与电影充分结合。只说道理,不求真相。有态度,而不失公正。

十三邀

主持人:许知远

嘉宾:姜文、李诞、马东等


虽说许知远的《十三邀》偶受群嘲,甚至把许知远视为“对当代生活现象及其本质毫无常识,也缺乏体认,理解和耐心的网红公知”把他对受访对象的采访看作是“无休止的自我表达,无休止的通过偏见预设去diss对方并不断失败,同时卖一个旁观者、陪伴者的人设”。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不过在多数网友看来,许知远的采访虽略显尴尬,但从整体来看仍颇有可取之处。因而备受好评,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了8.2分,并在后几季节目中,渐入佳境,评分愈走愈高。

在第一季《十三邀》中,他们选择了13位具有模板作用的个人,与他们交谈、分享人生经验和心得,提供正在发声的样本,探求中国发展的切片,可以说这个节目更像是许知远对时代做的思考,给观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和“情感”的盛宴。

听说

主持人:马世芳


一方水土一方田,一曲佳音一座岛。台湾广播金钟奖得主、作家马世芳透过一首首经典流行音乐,为受众讲述了一场20世纪台湾社会风貌和各个时期年轻人生活的文化筵席。《听说》把一首歌或一位音乐人作为一集的内容以小见大,串联出台湾历史及当下人物、故事,展现出各个时代年轻人的思想生活。

不矫揉造作也不故作风雅,只是脚踏实地的尽心做好每一期节目,给每一位观者一种享受和学习的幸福感。


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看后受用终身!

一档好的节目,一个好的故事常常让人回味无穷。观后口齿生香,使人顿生好感。而文化类节目,更是关乎文化传承,无论年老年幼,看了都会受益。

一次次创新,一次次求索。好的文化综艺必然会在万花丛中脱颖而出。为我们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做出一份应有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