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曉鬆說明朝是“三無朝代”?

笑似花解語ID


所謂『三無朝代』,指的是明朝『無名君、無名將、無名士』。

我不是明粉,可是包括但不限於朱元璋、朱棣、徐達、常遇春、袁崇煥、俞大猷、戚繼光、王守仁、黃道周的棺材板壓也壓不住。

不過,對矮大緊老師的這句話無論是做出認同還是不贊成的評價都是中了他的圈套,因為這是把他當歷史學者了。

當然,矮大緊老師的歷史知識普及在現代傳播發達的時代是有益的,也產生了相對正面的積極作用,這一點雖然他說的也許不入咱們今日頭條讀者的法眼,也不能過於貶低。

然而,所謂的”三無明朝”、“三不宋朝”、“三最漢朝”都是扯淡,不是因為這是矮大緊老師的主觀判斷,很多學者的一些學術觀點主觀成分也很大,但只要自成其說也可以作為參考;也不是因為拾人牙慧,通俗歷史知識普及,畢竟也做不到完全原創;關鍵問題在於,這樣的簡化,咔咔咔一頓操作,琅琅上口,容易記住,有了談資,但是對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真正起到讀史使人明智的作用毫無幫助。

從這個角度,矮大緊老師就是賣腦白金的,腦白金有用嗎?或許有一點。性價比?就不好說了。能夠替代藥物食品?想也不要想。

就醬子。


談古論金


答:明朝到底是不是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這個是無須跟高曉松辯的。如果您要氣急敗壞地跟他辯,那他就贏了。

您想想,只要稍微懂點歷史的人,說起明朝的明君、名將、名士,尤其是名將和名士,都能張口說出一大堆。

人高曉松是一個學富五車的人,難道他會不知?

他之所以要這麼說,就是要故作驚人語,吸睛、引爆話題,贏收視率。

有人也許對我這個說法不以為然——他們覺得,作為一個有學識的人,應該愛惜名聲猶如鳥兒愛惜羽毛。堂堂大才子高曉松斷不會為追逐一時巨利而行此下下之策。

殊不知,高曉松本人曾在電視上洋洋自得地說過一段這樣的話:人都有兩面,一面放在作品裡,一面留給生活,有些人在生活中很文雅,但寫的作品卻很粗鄙,等他化成灰走了,後人只能看到他作品中的粗鄙,誰還知道他的文雅?而我選擇把不堪的一面留在生活裡,把情懷都放在作品裡,幾百年後,高曉松這個人早都沒了,但是我的作品還在,所以我在後人的眼裡是美好的。

看看,高曉松在乎的名聲並非眼前,而在幾百年後;其潛臺詞就是:只要有利可圖,我不惜把我的不堪展現在生活裡。

想想真是可怕。

不過,話說回來,高曉松本身就是一個很狂傲,很特立獨行,不把世俗言論和目光放在眼裡的人。

這一點,從他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就看得出來。

高曉松的第一段婚姻是非常隨意的。

高曉松自己承認,認識第一任妻子,緣自一次酒足飯飽之後駕車在街上的胡逛。當時,他在對外經貿大學的門口見到了身材樣貌非常出色的前妻,立馬一見鍾情,相識相戀。時間只過了三天,就決定了要結婚。而在1999年11月23日,他們就領取了結婚證;但時間只過了三年,他們又領了離婚證。

補一下,2000年7月,青年歌手筠子在家中上吊自殺,傳聞是因情傷而自殺,且與高曉松有關。

《音樂生活報》隨後刊出一封筠子母親的親筆信,怒斥高曉松,說:“如果你繼續胡說八道傷害筠子,那換來的將是更嚴厲的輿論譴責和懲罰,不要總拿你所謂的‘西方’觀點來說教,別忘了這是在中國北京而不是美國。”

高曉松的第二段婚姻是非常不負責的。

那年,36歲的高曉松作為評委在深圳參加一個選美活動,看上了年僅17歲的參賽選手徐某。

高曉松說:“她的眼睛臉型長髮,符合一切我對美女的標準。”

這樣,立馬一見鍾情,相識相戀,不久,到美國秘密領取了結婚證,生下了個女兒。但七年後,他又領了離婚證。

高曉松與第二任妻子年齡差別將近二十歲,沒離婚前,有人對他們的婚姻提出質疑,認為會有代溝。

高曉松的解釋是:找個年輕的,我可以全面塑造她的世界觀。相比之下,找一個年齡比較大的、被周圍圈子的人塑造出來後你再去改的妻子,後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產生分歧。現在,我老婆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甚至聽什麼音樂、看什麼電影,都是受我影響的,所以我們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覺得這樣很幸福。

然而,最後的結局是:女方青春年華被耽擱了,孩子也生出來了,性格也已經被塑造定型了,男方突然認為不適合了,離婚了。

所以,高曉松的特立獨行是夠可以的,內心是夠強大的,是可以把一切世俗眼光屏蔽掉的!

最後,還是說幾句關於高曉松歷史觀點的話吧。

在他評定明朝是“三無朝代”的節目尾聲,他微笑著說出了一句差點讓我驚掉下巴的話。

他說:我不明白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明粉”這種東西,清承明制,明朝的全部制度清朝都繼承下來了,您愛清朝不就等於愛明朝了嗎?您恨清朝不就等於恨明朝嗎?這兩個朝代不都是一樣的嗎?為什麼會愛明朝而恨清朝呢?太奇怪了!(注:其原話我沒法字字記得,大意如此。)

按照他這種邏輯,西門慶害死武大郎而霸佔潘金蓮就不應該遭受道德的譴責,因為西門慶履行的就是武大郎的職責了嘛。


覃仕勇說史


一個真正懂歷史的人肯定大多數都討厭明朝而民族主義者(漢族沙文主義)社會底層的人大多數喜歡明朝,高曉松說明朝是“三無”朝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全對,如無名仕就不對,明朝可是誕生了王陽明這樣的思想家,他的“經世致用”影響了整個東亞。先說說無明君。

1:朱元璋:明太祖開國就對一個藩屬國割地咋說也不能算明君吧?

2:朱允炆:明惠帝。上來就削藩沒還削好。失敗者也不能算明君。

3:朱棣:明成祖,好大喜功,下西洋把中國財富往外撒,編個《永樂大典》還裝逼用手抄方式而不用印刷方式,殘酷鎮壓農民起義,也就遷都北京一項還算可以但距稱明君較遠。

4:朱高熾:明仁宗,在位時間僅十個月而且還想著把首都遷回南京,不算明君。

5:朱瞻基:明宣宗,在對蒙古方面還算行但放棄了越南和奴兒干都司也不能算明君。

6:朱祁鎮:明英宗,一個被俘虜的皇帝說他是明君我跟他拼了。

7:朱祁鈺:明代宗,只是任用對的人打敗了蒙古守住了北京而已。

8:朱見深:明憲宗,政績實在一般。

9:朱佑樘:明孝宗,除了發明牙刷外沒有其他功績可言。

10:朱厚照:明武宗,唯一一個離明君近的皇帝,可惜沒做出什麼貢獻就死了。

11:朱厚熜:明世宗,道士皇帝,開啟了不利政務的先例。

12:朱載垕:明穆宗,一個平庸的皇帝,除了開關沒啥說的。

13:朱翊鈞:明神宗,是夠神的,打三場仗被譽為明亡實亡於萬曆!

14:朱常洛:明光宗,不到三十天就掛掉了。

15:朱由校:明熹宗,除了木工活兒做的棒外還間接的把女真人發展成了取代明朝的勢力。

16:朱由檢:明思宗,還算勤奮,可是亡國以無法換回。明朝唯一一個由後朝上廟號的皇帝。

再說說無名將,明朝除了開國有幾個能徵貫戰的將軍外其他能打仗的嚴格的說都是文官,我們在回過頭說開國將領,朱元璋就是一雞賊,遠遠的躲在後方任他的上級和元朝廝殺而偷偷的發展自己勢力,等元朝和紅巾軍拼的差不多了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了元朝的將領咋說也算不上什麼名將,只有藍玉還行還被朱元璋早早殺了,沒有更多表現機會。如果算有也就只有他了。


樂釋經典


我是阿狗,我又來了,雖然明粉熟悉明史,但這種問題並不擅長,他寫點技術的還勉強行。

高曉松肯定是瞎說,他的神論有“鄭成功是倭寇”、“美國一直對華友好”、“明朝是三無王朝”等。今天來我就係統反駁一發。

三無朝代是什麼,,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簡直是胡扯。

1、明朝的明君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興王朝,興利除弊,造盛世景象。

清朝的康熙皇帝都題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乾隆皇帝更是兩次去明孝陵祭拜,行三跪九叩大禮,史書記載為“禮文隆渥,逾於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舉。”

(明太祖朱元璋)

這不是明君嗎?

2、明朝的名士

陪祀孔廟的有先儒方孝孺、先儒薛瑄、先儒曹端、先儒胡居仁、先儒陳獻章、先儒羅欽順、先儒蔡清、先儒呂柟、先儒王守仁、先儒劉宗周、先儒呂坤、先儒孫奇逢、先儒黃道周、先儒黃宗義。

王陽明

這麼多人配祀聖人,能說沒有名士?也許是因為無知吧。

3、明朝的名將

明朝初年的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藍玉,縱橫南北、橫擊塞外,功勞不亞於衛青霍去病,難道不是名將?

明朝中葉,靖遠伯王驥去國萬里,三徵麓川,出征西北,抵禦強寇,能不是名將?

威寧伯王越出塞作戰,重創草原部落,能不是名將?

王陽明文武兼修,平寇、靖亂,能不算名將?

(戚繼光的大鴛鴦陣)

戚繼光南北征戰,多次重創倭寇,剪滅倭患;在塞上十五年,不使一騎入邊,革新軍事能不是名將?

總結:

明朝有明君,有明士,有名將。也不知道高曉松怎麼想的,哎,理解不了。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直都沒關注過高曉松,不知道他一個音樂人怎麼想到去搞這些,今天看到了這個問題,才好奇的去找了下資料,看完心裡想:

什麼鬼。。。

以下是高曉松的原話:

無明君,我猜大家沒什麼爭議,因為確實這些皇帝從開創明朝的朱元璋開始,一直到崇禎,真是說不出幾個。……總而言之,這些皇帝沒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即使在明朝自己的歷史上看來,永樂還算是有點作為的,但基本上比較昏庸,沒幹出什麼大事,既沒在海外揚了國威,也沒把人民搞得很好,是一個很窮的朝代。……無名將,大家都知道啊,明朝到了內憂外患的時候,全是一幫文人在指揮打仗。……無名士,沒有大名士,沒有大文豪,沒有大知識分子。……你看《古文觀止》也好,唐宋八大家也好,各種光輝的名字在那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宋朝也有一大片,清朝也有一大堆。明朝沒有,明朝最出名的大文人,留下點詩詞的就是唐伯虎。

這說的是什麼鬼。

無月儘管對明朝歷史瞭解的不甚詳盡,但在此也要為明朝說幾句了。

我一點點來反駁

“無明君”

就說一個,朱元璋。太祖不是明君嗎?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南方幹掉北方的朝廷,朱元璋已經創造了一個紀錄。但是無月告訴你們,朱元璋的紀錄還不止這一個,他還是中國帝王中的勞模,勤勞第一。眾所周知,明朝是不設宰相的,在朱元璋當政時期,連內閣都沒有,所有奏章全都是他一個人經手,這麼大一個國家每天多少事啊,今天的事今天必須解決,那得花掉太祖多少時光(所以太祖和馬皇后感情好的不得了,畢竟太祖沒啥時間去寵幸別的花花草草了),這一做法直接把太祖後來的子孫們給累死。開疆拓土方面,太祖趕走了蒙古人還嫌不夠,一而再的追著蒙古人打,幾次深入大漠,真是不斬盡殺絕不罷休。

說太祖不是明君?沒太祖,漢人還在蒙古人鞭子下當咩咩叫的羊呢。

“無名將”

哈哈哈哈哈!笑死了。

明朝無名將?太祖一朝就有多少名將,徐達、常遇春、藍玉。。。這一條不多說。。。沒啥好說的。

“無名士”

我看到曉松同學說明朝沒有大文豪,還說明朝也就唐伯虎留下一點詩詞。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好意思我又笑了。

明朝是中國長篇小說興起的時代,人家玩的更多的是小說,正所謂唐詩宋詞明小說。

四大名著有三部是誕生在明朝。

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怎麼樣?曉松同學你一定看過吧,哈哈哈。

說到名士,王守仁算一個吧。

雖然歷史的真相世人未必可知,但還是應該尊重歷史,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祖宗的歷史,一個公眾人物信口胡謅,太不負責了,實在可氣!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高曉松的學識在藝人裡面確實是首屈一指的,因而他所錄製的《曉說》很受歡迎,《曉說》所講的內容也涉及到歷史、人文、藝術、體育等方方面面,但是仔細研究你會發現,高曉松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博而不專,對很多問題的解讀並不客觀準確,甚至是自以為是,以偏概全。比如前一段時間他拋出世界足壇“假球論”,就引起段暄、黃健翔等諸多足球領域內的專業人士的公開駁斥。

他把明朝形容為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環環認為如果不是高老師對《明史》一知半解,那一定是故作驚人之語、譁眾取寵。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正朔的漢人王朝,消除了漢朝外戚干政、唐朝藩鎮割據、兩宋歲幣橫行的弊端,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國力強盛。明太祖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整頓吏治、興辦教育,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評價為“治隆唐宋”這難道還不算明君?明成祖朱棣澄清漠北、四方賓服,社會繁榮、國力強盛、創“永樂盛世”被史書稱之為“遠邁漢唐‘’這難道還不算明君?不要說這二位,即便是締造“仁宣之治”明仁宗、明宣宗以及中期的明孝宗都被後世史書稱之為明君。

至於無名將更是站不住腳,明朝開國之處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開國六公爵”,中期有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哪怕是在明末也有孫承宗、袁崇煥、熊廷弼、盧相升、孫傳庭、曹文昭這些英烈。

而無名士之說更是不值一駁,因為不知道他所謂“名士”的標準是什麼,但是不管以那條標準來判斷,明朝都是名士雲集的,如果要看政治作為有于謙、李東陽、徐介,高拱、張居正,文化藝術方面有解縉、楊慎、徐渭這“三大才子“”,更有以唐寅為首的“吳中四才子”當然還有一位超凡入聖和“孔孟”並稱的王陽明,說明朝“無名士”實在是無稽之談。


環球網


高曉松並不是專業的歷史學家,所以他所謂的”三無明朝”、“三不宋朝”、“三最漢朝”,其實也是站在自己並不客觀的角度,去講出一個“自媒體世界裡的明朝”。


如果大家把《曉說》那部分都看全,其實你會發現他總結“三無”是為了吹捧自己最最熱愛的漢朝,而作的鋪墊。在他的世界裡,明朝的“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其實是和漢唐縱向比較的。

然後大大感嘆一下“強漢”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文弱”的漢人的。還頗有點“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意思在裡面。

但是之前當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培養出一堆明粉。


說實在的,《明朝那些事兒》讓很多人慷慨激揚啊!當然有過譽之處。但是總體上將明朝大的格局都作了充分展示。裡面有一個詞叫“不世出”、“第一人”,其實可見當年明月對彼時明君、名將、名士的充分認可。當然其實也不盡客觀。

所以當被肯定甚至是讚頌過的角色,突然被高曉松”罵”得體無完膚的時候。自然會引起激烈的反應。

但的確高曉松的某些結論是僅憑一部並不客觀的《明史》。然而我們要客觀評價當時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應該考證更多的史料,然後得出綜合考量之後的評價,相對公允。

而高曉松很顯然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現有結論,然後去找符合自己結論的史料來佐證自己。這充分體現了一個戲子的找“槽點”,利用“靶向原理”來製造熱度吸引關注。


對於每一個明粉而言,明朝從來不缺乏“明君”。
朱元璋“驅除韃辱、恢復中話”更是500年來第一人;朱棣永樂盛世,“治隆唐宋,遠邁唐宋”;“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弘治中興”的孝宗堪稱”三好”皇帝等等。


明朝名將如雲,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高曉松甚至忘記了自己曾經吹捧過的鄭成功。


明朝不但有名士,甚至還有創立“心學”影響了近代亞洲的的”聖人”王陽明。
高曉松還忘記了明朝三大才子解縉,楊慎及徐渭。他只是通過周星馳知道一個叫“唐伯虎”的,就評價明朝無名士。


明粉的觀點或許也難免偏頗。但是如果以自己的無知來信口開河,亂價評價。還是希望”矮大緊”慎重!


炒米視角


因為高曉松就是吃這碗飯的,我經常看他的《曉松奇談》,節目效果確實很好,曉松也確實懂得很多,但是,作為一個吃流量飯的人,必然要說出一些自認為驚世之語才能博人眼球,而且,他的許多觀點不乏有崇洋媚外之嫌。

明朝作為中國古代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歷來容易引人熱議。我們來說說他的所謂“三無”。

1、明君:明朝確實有不少昏君,但是明君也不少。明太祖朱元璋雖然因誅殺功臣而為人詬病,但是人們指責他往往是站在情理上,如果單純從國家來看,朱元璋所做是為了消除隱患,為後代做鋪墊,歷史上這麼做的君主比比皆是,假設他不這麼做而導致有人造反成功了,我想會有更多的人嘲諷他婦人之仁。明成祖更不用說了,文治武功和唐太宗很像,還有明仁宗、明宣宗當然都算。所以說明朝沒明君,滑天下之大稽。


2、名將:明朝一直以剛著稱,不和親、不納貢,做到這些靠的是什麼,當然是實力。明初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這些不世出之名將。之後還有戚繼光、李成梁、李如松、袁崇煥等名將,不說明朝,哪個朝代沒有名將?就連重文輕武的宋朝也有狄青、岳飛等名將,更何況以剛強著稱的明朝。

3、名士:說明朝沒名士這更是最過分的了。明朝別的不說,就是硬骨頭的讀書人多。張居正、三楊、于謙、楊漣、方孝孺哪一個算不上名士?明朝理學興盛,劉基、宋濂都算名士,更別說還有一個堪稱聖人的王陽明。一個王陽明抵過多少所謂名士?

所以,高曉松所說,譁眾取醜之談罷了,本質上也是娛樂圈的,都一個德行。


盛唐小民


我不認為明朝是“三無”朝代,明太祖和永樂大帝乃明君,日月重開大宋天。收復河山,南征北戰,在戰爭中不斷學習,誰說他不是明君,如果不是明君,怎能使一班文臣武將為他開疆拓土!其四子朱棣,雖然“靖難之役”血親相殘,但一上臺,鄭和下西洋,組織編篡永樂大典,

維護國家威嚴,沒給他老子丟臉!

無名將?徐達、常遇春為太祖立下赫赫戰功,

戚繼光、俞大猷,痛擊倭寇,殺得其哭爹喊娘,保護了多少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李成梁父子威震遼東,盧象升、秦良玉、孫傳庭於國家風雨飄搖之際挺身而出,為國效力。孫承宗老人以七十歲以身殉國,何不壯哉!

無名士?于謙先生,力主抗戰,避免大明提前亡國,王陽明先生更不用說,開心學,平叛寧王之亂。唐順之先生,能文亦武,人送外號“金頭玉臂”,他們展現了中國士大夫真正的風骨和愛國之心。

雖然大明的奇葩皇帝也挺多,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先人們的優秀功績。

望高曉松老師以後能謹言慎行,做節目要誠懇務實。


龍性難馴去偽存真


高曉松的文化水平有資格談論歷史嗎?且不說需要近千本書的專業知識作為輔墊,首先,高曉松看得懂最起碼的工具"文言文"嗎?之前偶看"曉松傳奇"覺得很搞笑;一是覺得他不愧是娛樂圈裡混的,膽子也很混,那點文化就敢談學問,真所謂無知者無畏;二是覺得他留著鬍子搖著扇子折騰來折騰去想裝大有學問的樣子,雖做作但好玩;有點象國足球員,球雖沒踢好,但衣作髮型已是國外一流球星的派頭.大約是受了野史演義的影響,如自諸葛亮搖著扇子以來,扇子似乎就成了有學問有智慧的道具.高曉松以為搖著扇子就變成了有文化的學者了.殊不知文化人和學者是二回事.錢鍾書就一再強調他是學者,不是文化人.他如此看重"學者"則說明其和"文化人"有著天壤區別.高曉松之流娛星們若裝文化人,人們是不會覺得搞笑的,但若充學者則要貽笑大方了!

學者是專指具有相當高的專業技能,學識水平,創造能力,在相關領域表達思想體系,並提出新的系統理念,引領社會文化潮流的學人,且有專門著作得到權威機構和業界專家的承認.文化人則很廣泛,識過字,念過書,能談論,都可稱為文化人;象高曉松就可稱為文化人.文化人在談論某段史料時,可以款款而談,甚至可以戲說.但學者就要說清某段史料的來龍去脈,首先要準確翻譯這段史料的文言,並瞭解每個字的原意和延伸,要說清楚有多少家學者不同的看法,他們的看法依據是什麼?自已的見解的依據是什麼?引用了別的學者觀點則要註明並說明理由;這就是為什麼學者們會笑話百家講壇上出來的"學者"于丹的原因!于丹把論語裡"不知老之將至"譯為已經垂垂老矣,把"唯女子與小人難養"的小人譯為小孩,把北宋開國宰相範質說成趙普…這是作為學者絕不允許犯的基礎性錯誤.但于丹若象高曉松一樣只是文化人,學者們就不會指責她了,頂多也就是覺得她想出名撈錢想瘋了挺搞笑.質疑一下這樣的水平是如何混到教授的?

如同通貨膨脹,當今文化人範圍也隨之膨脹,如好多說相聲和演戲的識字不多沒怎麼上過學,但他們也能做好他們的本職工作並能談論一翻人生的道理也算是文化人,如郭德綱王寶強岳雲鵬.實際上,不怎麼識字,沒上過學,沒念過書,如街頭藝人,掏大糞的,只要能就談論他們的工作和生存的關係,以及是如何掏大糞的所有工作程序以及掏大糞對社會的貢獻則形成了掏大糞的文化,那麼他們和高曉松一樣都算是文化人…就這個角度講,高曉松如果把扇子扔掉就更象文化人,就不那麼搞笑了,談高曉松現象只是解剖一隻麻雀.他是眾多娛星冒充學者,實際上和陶大糞的一樣僅僅只是文化人而已!不過娛星願意做文化人並嚮往學者的光環,這應該是社會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