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蜀道难”,那么古人入四川究竟有多难?你怎么看?

Baby珍惜伱


这个问题邀请阿呆,算是邀请对了。阿呆是汉中人,身处入川的几条道的交汇处。从秦岭到巴山,阿呆走过很多地方,也走过所谓的“蜀道”,那么下面咱们看看。

一、古人入川的路,有哪些?

古代的入川,指的是翻越秦岭、巴山,进入四川。分为北道和南道,交汇在汉中。

北道,指从关中地区到汉中。有五条道:从东往西,依次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以褒斜道最近,子午道最险,祁山道最远。

南道,指从汉中翻越巴山,进入川中的道。有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

二、各条道路都在历史上很有名。“明修栈道,暗渡成仓”褒斜、成仓这两条道饮韩信和刘邦出了名。祁山道因为诸葛亮北伐出了名。子午道因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出了名。傥骆道应为唐僖宗逃难出了名,荔枝道当然是杨贵妃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出的名。金牛道更早,因为秦国的“石牛粪金”蜀王排的五丁开道而成。

三、到底古人入四川有多难。咱们做个假设,假设杜甫一家人,要从长安到成都,该怎么走,会有多难。

首先,杜甫要规划道路。唐朝时候,褒斜道已经损毁了,皇帝都是走的傥骆道。那么,整个道路选择是傥骆道+金牛道。

傥骆道,由长安向西南,经户县至周至,转西南30里从西骆谷入秦岭,越骆谷关,循黑河支流陈家河上游翻越老君岭,沿八斗河、大蟒河河谷上行,溯黑河西源越秦岭至都督门,进入汉江支流湑水上源,再向西南翻越兴隆山至酉水上游的洋县华阳镇,由华阳镇向东南沿酉水经茅坪过八里关,又越贯岭梁经白草驿,出傥谷口;再到汉中,路线全长约765里,其中谷道约500里,山道265公里。

杜甫一家人,按照每天行走10个小时,每小时3公里算,每天是30公里,从长安走到汉中,需要十天。这还是说天气好,没下雨,没涨洪水,没结冰,栈道没损毁,全家老小身体都健康,没有感冒发烧,粮食也很充足。其实,这一段路,在秦岭里翻山、过峡谷、过河流。现在人的徒步探险也没敢走全程。

到了汉中,歇息两天,准备干粮,又出发。

金牛道,由汉中西行过褒水,经勉县入山区至金堆铺交宁强界,经大安、烈金坝折南,过五丁关至宁强县城,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七盘关、剑门关、蒹葭关等到成都约600公里。这一段前面的300公里不好走,沿着嘉陵江栈道走。杜甫一家要走大约20天,同样是天气良好,身体健康。

看清楚了吧,在天气好,身体好,粮食足够的情况下,要走整整一个月。全是翻山越岭,过河跨涧。

有人说,坐马车啊,骑马啊。阿呆可以明确告诉你,能骑马坐车的,全程不超过200公里。其他全是栈道或爬山、过河。

李白的《蜀道难》里面说的很形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鸟飞不过,猿猴攀不过,何况是人。

不知道阿呆说的明白不,最好自己走一趟,感受是最深的。

不过,这一段蜀道确实非常漂亮的,古镇、古关、古道,山峻、水险,风光壮丽。


阿呆梦话


古人说:“蜀道难”,那么古人入四川究竟有多难?你怎么看?

应“文史小屋”的邀请

答:蜀→古代指现在的四川。蜀为盆地,其中包括汉中平原、成都平原。这里物产丰富,属于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形成,属于亿万年前地球的地壳变化而形成的一个桑海仓田。

学习过中国地理的人都知道,四川盆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区五大部分。西接 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

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就是形容当时进入四川一带的路,非常地难以攀爬,走这样的路比登天还难。

这里需要了解古代,当时人们都是使用原始工具来开山劈岭的,根本没有办法使道路像今天的路一样畅通无阻。

秦蜀古道实际上是当时两个繁荣昌盛的政治文化中心,为了物质财富流动的商业古道。

秦蜀古道指当时长安(现在西安)至成都的古道,道长1000千米左右。从当时的繁荣昌盛的政治文化中心西安出发,分别从长安的子午古道、周至骆峪口的傥骆古道、眉县的褒斜道、宝鸡的陈仓古道,到达汉中平原,再由汉中到达成都(也可以从由宝鸡的陈仓古道经过广元直达成都)。 从西安出发南走,途中首先得过八百里秦岭,接着还要过汉中的大巴山,再躺川流不息、波涛汹涌的嘉陵江才能够达到天府之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成都。

一句话,古代的人要想进入蜀做生意,基本上都是富人用钱买穷人的命而成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娱乐。 知足常乐2018.12.6日于上海


知足常乐98954541



浪漫白小生


蜀道,是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道路的总称。关中与四川盆地相隔着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蜀道也因此分为两段:关中——秦岭——汉中,汉中——大巴山——四川盆地。

川东人口密集,而且是全世界罕见的半孤立人口密集区域,和同一文明的其他人口之间有绕不开的崎岖地貌。


地球上1/3的陆地面积是山地,1/9的陆地面积是高山,但大多数山地被文学作品忽略了——因为根本没人走。平地上种地方便,盖房子修工厂也方便,所以人口和道路集中于平原,能绕的山地尽量绕过去,古人云“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即山地的通行难度比平地起码高出一个数量级。

没人的地方自然没人去描写险峻,就算少数游客写出来,在没有彩色照片的时代也很难引发别人的共鸣。所以我们看不到古诗写喜马拉雅山,也很少有文章描写横断山脉,《大唐西域记》写尽了艰难险阻,但没提到的部分,才是最险峻的地方。

唯有“蜀道”没有避开山脉的选择。一方面道路两端广阔的人口密集区属于同一文明,往来需求非常大,路不能不修;另一方面四川盆地四面皆山,绕路也不节约什么。所以进出四川的主要陆路交通流选择向北穿越秦岭巴山,直接和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联系,从而造就了“蜀道难”的名气。

与之类似,阿尔卑斯山真的不可逾越吗?喀尔巴阡山真的是鸟都飞不过去吗?

显然不是,恰恰是因为山脉中间有很多可以通过的山口,沟通了两侧的人口密集区,这才成就了这两条山脉的名气。下图是欧洲人口密度图,但也可以当山脉分布图来看——浅色带状地区就是。

与之类似,五岳并不是最高的山,也未必是风景最好的山,但在东部平原区农业文明看来,它们是离人口密集区最近的险峻高地,从而成为最著名的地理标志。泰山只有1545米,因为地处黄淮海大平原中心,平地拔起,周围人口密集,凭借视觉效果占据五岳之首的地位。

所以说,蜀道难,不是因为山势险峻,而是因为不够险峻。如果秦岭巴山真的像喜马拉雅、昆仑山一样彻底隔绝交通,让两侧的农业区成为文字不通的两个文明,反而不会有古代文学作品去描绘道路的艰难。

最后,一般意义上的蜀道是从成都经汉中(陇西)到西安,就算不穿越秦岭主体,也得从秦岭西侧的山口通过。但李白记事以后偏偏就没走过蜀道(吃奶的时候,也许随着从吉尔吉斯斯坦回乡的父亲走过),长大后进出四川都是从东面长江水路走的…… 即《蜀道难》是一部跟风作品,内容来源于在长安和四川老乡的闲谈。这更证明了前面的结论——蜀道的名气来自于密集交通流制造的传播效应,而不是因为无以伦比的地理数据。


文史小屋


为什么叫‘’天府之国"呢,顾名思义:

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难以通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大家可想而知。自古以来,由陕西关中地区,通往四川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这些道路无一不在秦巴山脉中蜿蜒曲折,具体我也不一细说。

真是今非昔比啊!针对秦岭山脉地势地形特点,西成高铁采取建设110公里长大密集隧道群穿越秦岭山脉,其中长度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西成高铁的开通,标志着“蜀道难”将彻底成为历史,伟大的中华儿女造就了史无前例的辉煌!


振兴中华81570676






灵虚子道人


古人描写蜀道难的古诗较多,今存的《蜀道难》诗作除唐朝李白的一首外,尚有张文琮的一首,以及前朝南梁阴铿的一首,萧纲的两首和刘孝威的两首。

唐代李白、张文琮诗中的蜀道,是指从甘肃、陕西进入四川的路途,即剑门蜀道。主要是以广元为起点,经剑门关、剑阁到绵阳的水陆交通要道。他们对“蜀道难”的描写主要是:……上有遮天蔽日的巅峰,下有波浪滔天的激流。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百步内绕岩峦转了九圈;峭壁上瀑布飞泻万壑雷鸣,峡谷中水石相击漩涡飞转。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如此险恶还不如折返把家还。……

南梁阴铿、刘文威他们诗中的蜀道,是指从玉垒阁向西翻越邛崃山的山间小道,因其蜿蜒崎岖著称,故名“九曲阪坡”。他们对“蜀道难”的描写主要是:……玉垒高无极,九阪涩阳关,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深谷下寥廓,积石阻云端。揽辔长叹息,方知斯路难。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如此难,功名讵可要?……

至于对 南北朝诗人阴铿他们和唐朝诗人李白他们的《蜀道难》怎么看,不妨参考一下诗圣杜甫的评论,杜甫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无敌,确也;不群,可商也。若以今人论之,乃先有阴铿之《蜀道难》,后有太白之随也,孰可曰“不群”?即便“不群”,亦不可曰“不师”也。余以为,白之《蜀道难》,乃铿诗之扩写也。铿诗之思、白诗之较一也,皆为“言在此而意在彼”。乃先有铿言,岷山高峻、积雪,邛崃九折、轮摧,栈道烧毁、阻骑;后有白演而绎之曰,猿猱欲度愁攀援,畏途巉岩难登探……此为“烘云”之笔。结句方为“托月”,铿言:功名讵可要;白曰:难于上青天,实则 虽言其难而决非轻弃也。“人生不得行心志,虽寿百年而犹夭也”。功名为实力之本,诈得之,骗取之,贤者不为也”。由此可见,《蜀道难》旨在以描写山河壮丽,抒发诗人的才情气度;以路程艰险,暗喻世事的坎坷不平;以游离不定的心态,表达作者在进取功名上发生的思想变化。

现实中的蜀道可谓今非昔比,尤其近几年,四川的交通状况确实发生了恢宏巨变,已经从古代的“蜀道难”向“蜀道通”再向“蜀道畅”迅速跨越。2015年,四川首条(成渝)高铁开通运行;2017年,第二条(西成)高铁开通运行;2019年第三条(成贵)高铁开通运行。至明年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将达6600公里,目前已经形成了9条进出川通途


来取笑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沧海之晨曦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唐代诗人李白形容这一的诗词,蜀与外界本无道,战国中末期,长平大战相持三年,天下大旱,秦国与赵国军粮都不足以支撑各国四五十万兵士的消耗,然此时蜀郡被大旱影响的不大,收成还可以,秦昭襄王令白起想办法把蜀郡的粮食运出来,白起找来修都江堰的李冰,一起修蜀道,栈道和天梯交错,终于把蜀道修成。


礼茶的故事


蜀道难!是名不虚传蜀道崎岖在古代要全靠步行往来穿梭于大山之中,从关中到四川快则半月余且马不停蹄,有的地方是栈道下边是江水,有的地方陡峭崎岖,只能步行不能骑马。无论是商贾、游客、马帮、官员等莫不如此!蜀道难!在今天看来是不存在了,是因为近代已来改造修建了公路、铁路、高铁丶大大的方便了往来穿行的人,蜀道已成通途没有了昔日的艰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