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土地老兒,快給俺老孫出來!”

《西遊記》裡出鏡率最高的,除了唐僧師徒4人,大概就是土地公了。

土地公,作為古代傳說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舊時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公的現象存在。

如今,大多數住在海口市區的土地公,都被高樓大廈給“趕”走了。不過,有一個地方卻是例外。當你在這裡穿街過巷,不時就能在轉角遇到土地公。這個地方,海口人習慣把它稱作“府城”,如今文莊路、忠介路一帶。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嚴躍新 攝

有人說,土地公管轄的地方不大,卻最熟悉一個地方的前世今生。今天。由土地公帶路,我們穿行在府城的古街老巷,看到了一個陽光、沙灘之外的別樣海南。

瓊州府城,是古代海南島的政治中心,素有“瓊臺福地”之美譽。自宋開寶四年開埠以來,千百年間,府城逐漸形成了以府前街、鎮臺前街、北帝街為主線,關帝巷、鼓樓街等街巷縱橫交錯的“七井八巷十三街”格局,一條條街巷,一口口古井,承載了古城的昔日繁華。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常湖川 攝

如果要找尋海南千年歷史印記,府城絕對不能錯過。而“瓊臺福地”,則是府城最具代表性的古蹟。

瓊臺,即古瓊州府臺衙門,其所在地稱為府城。相傳北宋立國時,宋太祖看海南島地形像只縮頸龜,怕它會伸出頭威脅王朝的統治,便在神龜縮頭處——“抱珥山”上修建城池,以期將其鎮住。此後,歷代朝廷均在此處設置官衙。千百年間,府城因被奉為瓊臺福地而為軸延擴。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嚴躍新 攝

如今,重建後的“瓊臺福地”依舊矗立在府城。文莊路上,金漆大字的“瓊臺福地”牌坊尤為壯觀。穿過“瓊臺福地”牌坊,走進居民樓夾峙的關帝巷,每家每戶大門右側的牆上都貼了寫著“醮首”“齋戒”的紅色平安符,靠近門框齊頭高的地方,還有一個插滿燃盡香燭的小香爐,上面貼著印有“敬天香”的紅紙。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一早一晚敬天香的習俗,府城人從幾百年前一直堅持到了今天。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常湖川 攝

沿著小巷繼續走,不一會眼前豁然開朗,兩株百年古榕掩映的“抱珥山”上,有一古建築群,層閣復疊,雕樑畫棟,這裡便是昔日“瓊臺福地”的中心所在。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嚴躍新 攝

建築群主要由福地軒、瓊臺閣和關帝廟組成。據說此處的關帝廟是海南最大的武廟。管理員柯叔說:“每到農曆的初一、初二、十五、十六,在附近的居民都會來這裡拜拜,不過,最熱鬧的還是除夕和正月十五,那兩天幾乎從早到晚都有人來上香。”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常湖川 攝

牌坊斜對面不遠處,有條路叫鼓樓街。已有500多年曆史的鼓樓藏在巷子深處,靜靜地守護著府城,見證歲月變遷。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常湖川 攝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嚴躍新 攝

在府城和街坊聊天,有兩位府城人的名字,你跟街坊一提起,他們都會露出自豪的笑容說:“他們是海南的驕傲咧。”

丘濬和海瑞,被譽為“海南雙壁”。《明名臣錄》評價丘濬“本朝大臣律己之嚴,理之博,著述之豐,無有出其右者。”而海瑞更是與包公齊名的清官代名詞“海青天”。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年輕人把明代府城地圖繪製在一處老宅的外牆

1926年,府城擴建馬路,府前街和鎮臺前街分別用丘濬、海瑞的諡號命名為文莊路、忠介路。

走在文莊路上,朗朗書聲不時傳來。文莊路10號瓊山中學,早在北宋時期就是瓊州府學宮所在,文莊路書墨飄香,早有歷史淵源。距瓊山中學不遠,便是瓊臺書院。清康熙年間,府城人在文莊路口修建書院,以邱濬別名“瓊臺”命名。瓊臺書院的碧瓦紅廊,也隔著遙遙時空為府城的文化記憶增添了一抹亮色的暖意。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嚴躍新 攝

丘濬的銅像樹立在文莊路口。這位文壇領袖左手握著書卷、右手執筆,雙眼凝望著來來往往的莘莘學子,就像一位時刻關心著他們學業的老先生。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忠介路上的歷史遺蹟、老街古巷不如文莊路多。但如果想尋到一處原汁原味的府城城牆,也許忠介路會是最佳的去處。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常湖川 攝

府城古城牆西邊的殘留部分靠近忠介路與草芽巷的交叉口處。城牆由一塊塊大小各異的方形火山石砌成,牆面長出了一株株野草。如今的忠介路已經成為古香古色的美食街。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常湖川 攝

在忠介路宗伯裡裡,有一座新翻修的三聖宮。坐在門口曬太陽的林阿姨熱情地拉著我們四處參觀。行至右手邊一處小小的神龕前,她語氣突然敬重了起來:這兩位是文山公和林山公,從前的書塾先生,這一片小孩子考試之前都要來這裡拜拜的。香爐裡插著密密麻麻燒盡的香,邊緣已經蒙了一層灰垢,但案前的果品卻很鮮亮。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望著林阿姨虔誠的目光,我們隱隱感覺到,府城崇文重教的那條文脈,從文莊路綿延至忠介路,已經內化成了這片歷史街區的底色。

從街頭巷尾的土地公,到家家戶戶敬天香;從府城中心的關帝廟,到大隱於世的古城牆;從千年的學宮,到現代的中學…我們看到傳統在這裡香火不絕、生生不息。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常湖川 攝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吳雅青 攝

如今行走在府城的“七井八巷十三街”,你會在許多古街小巷的牆壁上看到可愛的卡通形象,有的是名人大咖、有的是街巷典故、有的是古廟老宅…...年輕人用他們的方式,將府城的歷史、故事繼續傳承。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我們都快忘了,海南最初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