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杀开国功臣也没有杯酒释兵权,唐朝为何成无情帝王家的例外?你怎么看?

须臾lighting




答:相对来说,唐朝对功臣比较宽容。

不过,这种宽容是在不触及李唐皇家统治地位基础上的,否则,同样杀无赦。

比如,刘文静、杜伏威、罗艺、阚棱、侯君集、张亮、李君羡等等,或造反有迹,或谋反无形,马上身首异处,没有商量余地。

就连李世民最为倚重的爱将尉迟敬德在酒后说了几句居功自傲的话,李世民当即援引韩信、彭越被戮之例来警告他,吓得尉迟敬德寒毛倒竖,满腹烈酒化成冷汗涌出,顿首求饶,告老辞官。

唐朝对功臣宽容,有时候,其实是一种姑息、纵容。

举两例。

比如刘弘基,此人倚仗功高,在贞观年间多次贪污被弹劾,但李世民都没有治罪。

还有侯君集,非常腐败,家里的金银珠宝、各种奇珍不计奇数,《隋唐嘉话》记,他因为谋反被诛后,李世民派人抄家“得二美人,容色绝代”,李世民很惊讶,问她们是如何保养的,她们回答说:“自尔已来,常食人乳而不饭。”由此可知侯平日奢靡到了何种程度。

其实,象刘弘基、侯君集这种腐败,在唐朝开国功臣中是很普遍的。

对比一下以诛杀功臣而“恶名昭著”的朱元璋,朱元璋除了不许旁人染指朱家统治地位,对贪污腐败行为也是零容忍。

也举几个例说明一下。

明朝地方钱粮官员常常随身带着盖好印的空白公文纸到户部报账,与户部官员相勾结,利用这些盖过官印的空白文册填上虚假支出数据,侵吞钱粮,中饱私囊。

朱元璋知道后,下令一查到底,处死各地主印的钱粮官员高达上千人,眉头皱都不皱一下。

户部侍郎郭桓与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狼狈为奸,贪污了官粮700余万石,并侵吞了大量国库物资,折合粮食达2400万石。该案数额巨大,涉案人员多,包括六部全部十二位左右侍郎和和众多地方官。

朱元璋义不容情,下令将主犯统统处死,涉案的数万人全部下狱。

刑部尚书开济接受死囚家人贿赂,主使郎中仇衍设法为之开脱。朱元璋查知此事,下令将开济、仇衍处死。

永嘉侯朱亮祖出镇广东,和地方土豪相勾结,作威作福。朱元璋召其进京,将其直接鞭死。

就连亲女婿欧阳伦,因为走私茶盐铁等物资,朱元璋也一视同仁,下令斩首。

平阳守御千户彭友文、谢成私扣士兵粮饷,朱元璋知道此事,心如刀绞,先处斩了谢成,给被扣粮饷士兵每人发一支长枪,让他们亲手去捅死彭友文。

江苏常熟县县吏顾英平日作威作福,农民陈寿六不堪其害,率领自己的弟弟和外甥把他绑起来,送到京城告御状。

朱元璋出身自贫农,深味农民的苦,站在陈寿六一边,申张正义,惩治了顾英,嘉奖了陈寿六20锭银钞,赐他们三人各两件衣服,还免除了陈寿六三年的杂泛差役。

……

通过比较,有时候,真觉得李唐的宽容只是爱护一小撮功勋贵族阶层利益的“小爱”,朱明的严酷才是爱护广大劳苦大众利益的“大爱”。


覃仕勇说史


唐朝是“无情帝王家”的例外?请问,这句话从何而来啊?要是唐朝都可以算是例外的,那么满人入关就成了百姓福祉。

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唐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无情帝王家”,李渊跟他那几个儿子干的那些事,你翻翻历史书就知道。只不过历史是胜利者改写的,李家干掉了杨家,就必须将杨家说成是“以无德让有德”,而李家则是“以有道伐无道”。

再者,谁说李渊不杀开国功臣,最早随他打天下反隋兴唐的刘文静,不就是被他所杀。至于为什么杀刘文静,其目的不外语是警告李世民,你的好友刘文静都被我杀了,你小子想要造次,刘文静就是你的下场。

比起李渊,李世民做的就更绝情了,玄武门之变,太子储君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正是李世民所杀吗?而李世民软禁父亲李渊,霸占弟弟的妻子,这还不算“无情帝王家”吗?

再者李世民所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的侯君集、张亮是不是功臣呢?

唐朝后世几任君王,哪一个手里不沾血,李隆基相比前几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请问,这也的唐朝还是不是“无情帝王家”的例外呢?因此,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

最后说点话外提:现在有许多“唐粉”、“明粉”、“皇汉粉”拼命往脸上贴金,好似哪些年代的粑粑都是香的,恨不得赶紧回到古代去大快朵颐,吃个痛快,好证明自己的汉人血统有多纯正。殊不知,数次民族大迁移和数千年的战争,早就使得血统论成了一句空谈,至于是什么血统很重要吗?天天冒雨顶风的搬砖、送快递、送快餐、发小广告......就算给你个黄金血统又有何用?好好赚钱吧,别一门心思整这些没用的玩意儿。


大狮


有关这个问题,我看到有杠精在提杀刘文静、侯君集的事儿,这一点我觉得实在是吹毛求疵。因为每朝每代开国,肯定会杀一些大臣,相比于明朝那样把开国功臣宰的几乎一个不剩、清朝连多尔衮的坟差点都给刨了的行为,唐朝已经算是很够意思了

说完了这点以外,再来谈两点我个人的看法——唐朝之所以杀功臣杀的极少,主要有两个原因——领导人个人能力,以及时代背景。

先说领导人的个人能力。李世民的能力和胸怀就不用多说了,毕竟能被称为天可汗的天子,不是谁都能比的。而李渊作为最地道的公子哥,西魏八柱国的后人,在隋朝也是一等一的贵族,他有那个胸怀,也有那个手腕把握好度,不至于动下面人手的程度。唯一玩脱了手的一次,就是太子和李世民之间的火并。

再说时代背景。我刚刚提到了一个词——西魏八柱国,与它伴行的还有另一个词:关陇贵族集团。是的,李渊的家族出自关陇贵族集团,这是一个从西魏开始,延续了近百年的贵族集团,包括隋朝皇室在内,都属于这个集团。大家以前都是在一个锅里面搅马勺的,相互之间肯定要客气点。

而隋唐之前是什么时代?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是非常讲究门阀的,也是非常看重家族势力的。著名的西魏八柱国,就是指的西魏时期八个大的军事贵族。而南方的五个朝代就更是如此,王敦都快把刀架在皇帝脖子上了,皇帝也没敢动他。

说到底,还是那个时代,君权尚且没有到能够压倒一切的地步。



青言论史


这是个历史上很大路的问题,但是回答起来却非常不容易。因为用一个固定的框框去套各种阶段,很明显是行不通的。当然了,既然这么问了,笔者就来说说唐朝这个事吧。

唐朝初年一直在战乱之中,他离不开这些功臣

唐朝建立之后,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战乱之中。除了内地平叛之外,外族的袭扰也非常多,李家王朝离不开这些功臣。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几乎年年都在打仗。

贞观四年,李世民命令李靖灭亡了东突厥。

贞观八年李靖,侯君集、王道宗出兵抵御吐谷浑,杀了吐谷浑的国王,又另立了一个。

贞观十三年出兵伐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贞观十九年又出兵伐高句丽,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也是一场军事行动,也是在这一年,灭了薛延陀。

贞观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

……。

建国之后,一直南征北战,所有的功臣都有用武之地,君臣都没时间对掐,那有时间互相算计。

唐太宗和他爹父子俩执政时间较长

唐高祖李渊在位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二人加起来都有三十二年的时间。三十二年的时间,足以把一大帮功臣能量耗尽。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唐初的军事制度了

中国的封建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集权的历史,唐朝也不例外。大业初定之后,李家父子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在集中中央权力的同时,沿用隋朝的府兵制,也是原因之一。

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卫士二十一岁入军,六十岁免役。征点标准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府兵农忙时生产,农闲时操练。其经常性任务是轮流到京城宿卫(称为“番上”),或到边境和内地的要地戍守,战时则应征作战。

军府最多时有六百三十四个,约百分之四十分布在京师所在的关中,以便中央政府手握重兵,控制四方。府兵必须凭尚书省兵部的兵符才能调拨。战时由皇帝命将率军出征,

战争结束,将领回朝,士卒归府,将无常兵,难以干预国政。

最后一点,唐太宗强大的人格魅力

这一点确实不可否认,唐太宗的确极具人格魅力。

可能是因为他的皇位得的有问题,因此他一辈子都在努力证明自己是个好皇帝,他在很多细节上都非常注意。一辈子都努力控制自己的私欲,非常难得。

另外,他个人也非常爱才,惜才,会用才,手下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等都是早期就跟随李世民的,并且坚定不移的跟随,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而长孙无忌虽然是在朝为官,但是也依然支持李世民,更不要说后来投靠的秦琼和程咬金,

魏征曾是李建成的谋臣,二人的君臣关系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因此,李世明个人的原因也是有一些的!



刘欣


因为唐朝的夺嫡之争掩盖了无数功臣被杀的现象。

第一批是大唐定鼎时期,许多反对派作为大隋,李密,窦建德等人的支持者被干掉了。当然这些人多数不算大唐的功臣。

第二批是玄武门之变,刘文静因为支持李世民被杀,然后李世民政变,杀了一大批李建成的支持者。

第三批是李承乾谋反案。侯君集等被杀。

第四批是高宗时的房遗爱谋反案。李世民的儿子吴王恪都被杀了。

第五批是武则天封后前后,长孙无忌等人被杀。

至此,关陇贵族对权力的垄断彻底被打破,这算不算杀功臣?如果还不满意,还有更以后的李敬业集团扬州起兵,还有武则天的称帝之路,还有神龙政变后的五王……等等,哪一次政变不是用功臣的血堆出来的?唯一的疑问就是这些皇权之路上的垫脚石算不算开国功臣而已。


pegasus1


那是你不了解,只看到了被美化的东西。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郧国公张亮是怎么死的?因为他收养了五百个义子,李世民说,“他养那么多干儿子干嘛?肯定是要造反”,于是把他杀了。

“亮有义儿五百,畜养此辈,将何为也?正欲反耳。”命百僚议其狱,多言亮当诛,唯将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竟斩于市,籍没其家。《旧唐书 张亮传》

英国公李绩,就是徐茂公,贞观二十三年,李绩是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宰相,李世民快起来,跟李治说,“你对李绩没有恩情,现在我把他贬了,如果他马上出去任职,我死后你就把他召回来,如果敢停留,马上杀了他”。只是李绩这人贼精,知道李世民的小心思。

是岁,册拜尚书左仆射。上谓太子曰:“李世绩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绩为叠州都督;世绩受诏,不至家而去。《资治通鉴》

对于皇帝来说,杀几个功臣,那都不是事,谈不上杀不杀功臣,功臣和反贼,通常只有一念之差,


南朝四百八十寺


唐朝也有过杀功臣的事例,只是不多罢了,功臣们大都安享晚年。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李家的出身。

李家出身自关陇贵族,历来从这个家族走出来的名人高官不计其数,他们有气度,有名望。

其次我们看,不论刘邦还是朱元璋,开国之后都大杀功臣,是因为他们出身低,朱元璋是个农民,刘邦是个村长。

他们身边相当大一批人都是落魄时一起混的弟兄。徐达、汤和是朱元璋一个村的,樊哙是刘邦村里卖肉的屠夫。

大家都知道彼此的底细,谁也不比谁高贵,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和朱元璋是大哥,带着大家干,服从他也就罢了,那么大哥的儿子呢?

要知道这些从底层打天下混起来的将军们,他们调兵是不需要虎符这种东西的,谁没有一帮过命的弟兄?

出于顾虑,那么这俩不得不举起屠刀,把有威胁、有声望的将军们、大臣们都干掉,以图高枕无忧。

唐就不一样了,李渊出身本来就高,他起事之前,还是唐国公,是太原一地的长官。

长官们带着大家干,胜利果实自然就是长官的,他们喝点汤就行了。

他们想造反,也没有谁能在名望上压过李家一头,那么自然名不正言不顺,也不会有多少人追随,这样一来,他们自己就不太可能闹事。

侯君集倒是搞过事,但也不是为他自己,他扯的也是太子李承乾的旗。这是人家李家的内斗,谈不上以臣压主。

李家可以牢牢掌控这些臣子,既如此,那么大开杀戒也就没有必要了。


浮沉于史


因为战争的延续。

如汉,明,猫等王朝,对于开国功臣的血腥迫害的根源是在于稳定。在实现了大一统后,开国将领就成了国家长治久安的不稳定因素:他们手握兵权,深孚众望。王朝很可能因他们而亡于割据。宋太祖虽没有迫害功臣,却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化解了这种危机。

而唐在建国后,把用兵方向转向了高句丽,东北,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狡兔未死,走狗自然不能烹,而且之后还出了薛仁贵那样的名将。而后来,在安史之乱后,战争停止的李唐王室没有意识到平叛功臣以节度使身份手握重兵的危害,延续了祖宗嘉奖功臣的作风,而当功臣后代的忠诚度变质,藩镇割据最终导致了李唐的灭亡。

此外,还有原因是李唐王室有胡人血统,这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对待功臣态度有关。而且李唐王室出身关陇贵族,如同隋,宋,都是军事贵族掌权,他们对待功臣的态度相对温和,相比于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凤凰男”,贵族掌权后的素质确实比底层人民高一些。


爱驮猫的马


无情便是帝王家,这句话是在鞭挞封建社会帝王之家为了皇位,兄弟相残,父子反目,诛杀功臣等等,这些残忍血腥,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就拿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软禁高祖李渊,逼他老子退位,就这样踏着自己兄弟的尸体登上皇位,你说这样的皇家还有亲情吗?无情便是帝王家这句话放到帝王之家一点不为过。


风雨同舟129273794


唐王朝李世民弑兄逼父,杀弟诛侄惨无人道,人神难恕,法纪难饶,他开创了一个强者为尊的时代,创造了篡改历史的先潮,他开创了贴门神,兴盛了佛教,却藏不住他心中的恐惧和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