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低位鬆綁期指顯現積極信號

週末,除了中美貿易摩擦得到緩和,還有一條股指期貨的消息不容忽視。中金所披露,自12月3日起股指期貨交易標準再度調整:一是將滬深300、上證5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0%,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5%;二是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調整為單個合約5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三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將股指期貨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4.6。

這是2017年以來第三次調整股指期貨交易標準,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放寬,這次更是有些出人意料。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股指期貨被認為是一個惡性投機的工具,被口誅筆伐。實際上,股指期貨作為一種對沖工具,在各個不同時期的不同背景下有著不同的作用。股指期貨會助漲助跌,特別是在單邊巨幅上漲或下跌的時候,投機資金會加大股指期貨同向操作的力度以獲取最大的收益。但對於大資金來說,股指期貨更多是一種重要的對沖工具,現貨指數如果在高位,它們一般會加大股指期貨做空的力度,反之現貨指數處於低位,則大機構會加大股指期貨做多的力度以實現對沖。

是的,“對沖”才是股指期貨的本質,而在A股“入摩”“入富”以後,對於海外大的主權基金來說,“對沖”是必不可少的,它們主要都是對沖基金,做量化交易,減少指數波動對淨值的影響,實現比較平順的年化收益率。因此,現在調整股指期貨交易標準有很多新的意義。此外,我們要注意到,如果說2015年加強對股指期貨的管制是為了遏制現貨投機,那麼現在放鬆對股指期貨的管制就有些許鼓勵現貨投資的意思。

我們可以從2015年幾次調整股指期貨的時間點看看。2015年9月2日的調整,是將期指非套保持倉保證金提高至40%,平倉手續費提高至萬分之23,當時的指數是3000點附近,剛剛從熔斷中暫時緩和下來,有必要讓股指期貨對現貨的拉動作用降低;2017年2月17日股指期貨交易標準再度調整,非套保交易保證金調整為20%和30%(中證500),平倉手續費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9.2;2017年9月18日,滬深3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各合約交易保證金由合約價值的20%調整為15%,平倉手續費調整為萬分之6.9。

不難看出,這幾次股指期貨交易指標的調整,和股指現貨的運行是相輔相成的,即主觀上是想讓股指期貨對現貨的負面影響逐步降低,以最終實現其對沖工具的目的。到現在,上證指數已經到了2600點附近,股指期貨如果能實現正常交易,也就意味著類似當年5178點時股指期貨的對沖加先導作用將體現出來,只不過由於指數點位的峰谷效應是反過來的。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現在放鬆對股指期貨的交易限制,就是鼓勵加大對沖的力度,讓大資金有信心在現貨市場果斷做多,至少現在這個邏輯是說得通的,指數底部,現貨做多,期指對沖保駕。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