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幾根陽線會不會改變「三觀」

從上週五到本週二,上證指數底部出現三根陽線,而且成交量呈現經典的逐級放大態勢。隨後兩天雖然有所調整,但指數跌幅並不大。那麼三根底部陽線會不會扭轉人們對市場的預期?

一般來說,市場趨勢要在短期內出現逆轉,在沒有強大外力的情況下是很難的。那現在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應該是一個相對平衡的態勢,多空雙方都在觀望,而且市場主動權略為偏向多方。其實,我們觀察市場是不是轉強,主要看以下幾個因素:一是政策監管方面有沒有放鬆的跡象,二是市場支撐方面有沒有重要的托盤力量,三是看活躍資金有沒有賺錢效應。

首先是政策監管方面,最近是暖風頻吹。“去槓桿”這個壓抑A股的重要因素逐步淡化,雖然依舊會“去”,但力度有所緩和,而且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貨幣政策甚至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去槓桿”變成了“穩槓桿”,實質性從“適度從緊”走向了“適度寬鬆”,開始多管齊下地釋放流動性,財政也積極行動起來了,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股市的政策風險減弱,資金面環境寬鬆。當然,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東西,股市其實從來不缺錢,只是以前監管太嚴厲,“去槓桿”風吹得太緊,導致市場風聲鶴唳。

其次,從托盤力量看,以銀行為首的大金融已經逐漸成為穩定市場的基石。金融股銀行股在行業暖風頻吹、公司基本面好轉的情況下,呈現底部崛起的形態。銀行股今年上半年承受了“去槓桿”的巨大壓力,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措施相應出臺,比此前的徵求意見要緩和了許多,這也是大勢所迫。比如理財新規,以前不準投資股票,現在甚至也開了口子。再加上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影響銀行業基本面的利空因素逐漸消除,銀行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依舊靚麗,這些都為銀行股的反擊打下了基礎。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基本就是銀行板塊指數的翻版,如果銀行能在底部企穩,對整個大市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第三,從賺錢效應看,部分題材股從底部算起來上漲50%的已有不少,甚至有像通產麗星、邦訊技術這樣短期股價翻倍的公司出現。我們可以看到,最近一大批跌幅巨大的低價股開始逐漸走強,無論是自救也好,外圍資金抄底也好,都預示著市場的賺錢效應開始逐步體現。前面說了,A股本身不缺錢,但缺賺錢效應,所以外圍資金儘管很多,但遲遲不願進入A股。現在,上證指數已經跌了近20%,5元以下白菜股遍地皆是,很容易出現短期局部賺錢行情。

當然,說幾根陽線就一定帶來大牛市或者牛市的說法,也過於樂觀,影響股市的各種不利因素並沒有消除,如中美貿易戰、人民幣貶值、“去槓桿”進程波動、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和不斷“爆雷”的問題公司等。因此,即便現在出現了今年以來最好的賺錢機會,但也只可能是局部的。優質公司可能率先突圍,大家可以多從半年報中挖掘機會,持續增長的公司而估值又因為大環境超跌的,爆發力會更強。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