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貨幣寬鬆再露端倪 A股迎來喘息機會

7月23日,央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 (MLF)操作5020億元,無逆回購操作。考慮到當天有1700億逆回購到期,實質投放3320億。

一天這麼大的投放量實屬罕見。因為MLF投放的是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影子銀行的存貸款轉化,需要乘上5左右的貨幣乘數,等於向市場投放了約1.6萬億的貨幣量。實際上,央行前段時間已經表明了態度,實質性 “放水”,雖然輿論方面還是咬得比較緊,說貨幣政策沒有轉向,但市場從來都不聽口號而是看實際行動。聯想到此前央行態度的微妙轉變,貨幣政策走向實質性寬鬆或成必然。

貨幣政策已經開始出現了實質性的微妙變化,雖然它對各方面的影響還有一定的滯後性,但我們很有必要對其產生的影響特別是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有新的研判與認識。

今年以來,A股跌跌不休,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 “去槓桿”,是貨幣政策的緊縮,是防止金融泡沫而投鼠忌器,造成資本市場流動性收緊、股市出現流動性窒息。一個缺錢的市場,肯定會跌勢不止,但現在貨幣政策微妙轉向,實質性“放水”呼嘯而來,股市會不會大水漫灌?個人認為,漫灌倒不至於,因為可能又是房地產會受益,但溢出效應滋潤一下股市還是有可能的。

從長遠角度看,無論是對沖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還是其它方面的考慮,人民幣貶值到一個合理程度是大趨勢,雖不至於美元兌人民幣要達到1比11或者12,但1比7或者1比8是比較公允的。但是人民幣貶值又是一把雙刃劍,勢必促使部分國內資本外流,要對沖這種趨勢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略為寬鬆的貨幣政策顯得尤其重要。此外,從維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角度看,適當的寬鬆也是應該的。中國和美國正在出現一個錯週期的競爭態勢,不是說美國加息我們就一定要緊貨幣,不同步將是一個大趨勢,中國要走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

基於以上判斷,A股可能會迎來一個不錯的喘息機會,即市場資金面會變得寬裕,新增資金需要尋找新的投資渠道。但是,這也僅僅是一個喘息的機會,理論上講A股從來都不缺錢,而是缺一個吸引資金的機制與市場效應,整個外圍資金是非常寬裕的,房地產市場總市值達到400萬億,資金前赴後繼,流動性多的是。但是,要吸引這些流動性到股市中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沒有賺錢效應,場外資金是不會不請自來的。

中國經濟要擺脫房地產的綁架,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將土地財政轉變為股權財政,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在持續不斷的上漲牛市中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吸引各路社會資本源源不斷地進入股市。這些社會資本通過股市的市場發現機制再分流到需要資金的實體經濟潛力個體中去,實現投融資的良性循環。放眼全世界,發達資本市場幾十上百年的歷史證明了是成功的道路,我們不去學習借鑑,非要摸著石頭過河,搞得怨聲載道,顧此失彼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