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名字越長越好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無向遼東浪死歌》就是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的後果,這首詩歌拉開了隋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吹響了隋王朝的送葬曲。
楊廣是一個雄主,但是其急於求成,不惜民力。營建洛陽城加遷都只用了一年。連通海,黃,淮,長,錢塘五大水系,長達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只用了七年。
雖然他爹給他打了足夠的家低,但是也禁不住他這麼造,光營建東都和開鑿運河兩項就已經葬送數十萬百姓,民怨沸騰。
然而隋煬帝向來把秦皇漢武作為自己的偶像,開疆拓土,威震天下,四方來朝才是他的夢想。他滅了吐谷渾,征服了琉球,解決了突厥。緊接著就是滅高句麗,最後征服西域,建不世之功。
但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老百姓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承受如此多的事。所以在他三徵高句麗之後,被逼得無路可走的老百姓揭竿而起,天下大亂。
三徵高句麗直接間接參加的人口有三四百萬,徵調的牛馬牲口不計其數,極大地破壞了生產力。米價飛漲,老百姓甚至到了人相食的地步,且三徵高句麗所去之人三分之二沒有回來,山東,河北等地哀鴻遍野。
最為致命的是,三徵高句麗使隋朝大批精銳葬送。後來爆發農民起義,隋朝缺少及時平叛的軍力,各地紛紛割據,
隋煬帝心灰意冷,龜縮在江南,天天大乎“大好一顆頭顱,任君來取。”
守仁看劇
隋煬帝就不是帶兵的料,從楊素,賀若弼,高熲等老將死後,楊廣就再也沒打過勝戰,打突厥被圍困差點被俘虜,打高句麗也是慘敗而歸,在遼東戰場上楊廣就像一個三歲小孩玩過家家,胸無謀略腹無計,多次隋軍即將打贏的情況下被高句麗將領詐降,楊廣深信不疑,一次又一次遭遇伏擊戰,所以貽誤戰機,以致隋軍慘敗,死傷慘重。楊廣從沒有自己帶過兵,對戰場瞬息萬變的戰機根本沒法捕捉,再說113萬的大兵團作戰,民夫二百萬,楊廣根本就沒有沉著指揮決勝千里才能,所以三徵遼東皆敗。國內長期徭役過重,稅賦累加,百姓承受不起矛盾激化,造成反兵四起無法掌控大局,自己躲避江都,過起荒淫無道的生活,最後被自己驍果軍殺害,亡國亡君,罪有應得。
海西望族
三徵高句麗是隋煬帝楊廣在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三次均為煬帝御駕親征。然而都以失敗而告終。
隋煬帝楊廣進伐高句麗,置國情民意於不顧,傾注全力接連發動大規模戰爭,給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危害。事實上,由於在戰爭準備與實施的過程中,“徵稅百端,人不堪命”。於是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隋朝也在隋煬帝的喪命中一起滅亡。
郭萬振
隋煬帝其實是被黑得很慘的一個亡國之君。他之所以亡國,並不是文學作品中的驕奢淫逸,而是心太大了,想幹的事太多,超過了國力的承受範圍才造成的。實際上,楊廣是很節儉的一個人,也沒有什麼弒父篡位之事,他是正常繼位的,其父隋文帝一直對他都是很滿意的。
李賢聖
標題不對是高句麗和韓國朝鮮沒關係!
周程30820654
不是做將軍打仗的料,手下沒有人才,江山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