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红楼梦》很好看,但是真正读完的人却很少,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澄宇玄珠


红楼梦是好书,只有读过的人才能理解。听说的多了,自然忍不住去尝试。说实话第一回读红楼梦是很有挑战性的:这庞大的故事体系及人物关系,需要慢慢的去展开和梳理。在头几回的过程中,就有不少读者如亿万的精虫一样死在过程里,很少能达到贾宝玉神游太虚的彼岸。为什么讲二爷梦游是一个节点呢?因为前几回都是铺垫,人物及情节需要慢慢展开。直到十二钗的判词出现,红楼梦的真正乐趣才开始显现。红楼是一部奇书,见仁见智,雅俗共赏。俗到可以当成家长里短、人情世故的情景剧来看。雅到诗词歌赋、草蛇灰线包罗万有。因此,到了贾宝玉神游太虚之时,整部书主要人物的命运轨迹及宁荣两府的兴衰线索第一次完整呈现,使得读者有了阅读下去的冲动,甚至去探轶、去验证。至此以后才能越来越爱看!而且后面的人物开始逐渐出场,性格特征及形象也越来越丰满。但是,很多人只看了一个开头,没有被贾雨村的故事所吸引,也就看不下去。笔者给各位初读红楼的爱好者一个建议:红楼太深,一万个人心目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不如一边看电视剧,一边看书,笔者就是这么干的。书有千重意,剧只一家言!不如先按照大一统的观念认识一遍,然后再慢慢探索自身的见解。但是人生最大恨,红楼梦未完!这是多少红楼爱好者的遗憾。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去精确的比对前八十与后四十的差别,但是单凭肉眼,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文法上的不同。研究得越深,后四十回越看不下去。因此建议各位读者,看看脂批本,再看看87版电视剧得了!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终未成橘


红楼梦它是一部经典红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四大名著的核心精典。

主要是以林黛玉与贾宝玉曲拆爱情的精典学说。反应了清代封建社会的一种剥削阶级统治,同时让林黛玉对爱情的无奈,让人看后凄凉伤感,同时也让人看后干枯冷落。以葬花来将自己的希望掩埋,让她的期望如花谢一样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堆黄土掩风流。

同时让人看后仿佛回到了那大官僚阶级统治中来,那世态炎凉的剧情正反应偶合着一个阶级时代。它是一部最好的出世间法的经典,只有懂得佛学的人才能够看得懂,没有儒释道学问基础的人是看不懂文中的美好。

正如曹雪芹所说的一段经典句子也是林黛玉的床头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这句话也就是说,只要把世事搞明白了才是大学问,只有把人情世顾看懂了就是美好的文章。也就是说指月非见指,而是按指的方向去看月,正迎合佛学上的应无所至而生其心这句话的原理,所以没有精通儒释道的人,他是看不懂精典红楼梦的。

你看那大观园中的十二女裙衩,个个都才貌双全,吟诗赋词,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就是被阶级压迫得怀才不遇,最后一个个含怨而死,可叹之极。

正如林黛玉的葬花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这些精典无人能看懂林黛玉自己的心思,一朝漂泊难寻觅,最后却含恨而死,给人留下了一部千古红学的悬念!


天水之声


小时候谁没被逼着去读过四大名著。

记得上初中时,语文老师要求必须买四大名著来看,买了全本,没兴趣读完,就又买了简约本,还是不喜欢读,就买《名著解读》,看别人的怎么读。

对于红楼梦来说,的确看过的人很多,读完的人很少。喜欢它的人,爱不释手,废寝忘食也要读完,不喜欢的人读一页都犯困。而我正是那种不喜欢读的人。

红楼梦写得好,我个人觉得(观点都是瞎猜的,毕竟没读完)这部书很有示范意义,写成这本书是前无古人的,也成为后来人写作进行借鉴的范本,可以说这应该是小说史上有突破性的一部著作。第二是,这部书耐解读,里边蕴含着太多的信息需要别人解读,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有真有假的故事中,曹雪芹不自觉的将当时社会风貌记录进来,为我们窥视历史找到了通道。


鲁风遗韵


从文本的角度看,一是难读,读懂更难。思想博杂,儒道释无所不包,对中国文化没有一定的了解,首先就要被阻止在前五回里。诗词曲赋占量较大,又不易懂,没有古代文学样式的常识和广泛兴趣,很难卒读。二是其结构和描写方式不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红楼梦的表现方式是颠覆传统的。多线索辐射式地叙事,各种事件交织在一起仿佛没有头绪的网,甚至不着意于把一件事讲完整,只是一个新闻而已。就象生活本身一样,不经意的发生,随后又流走,你根本没有注意,却影响着你的人生。中国的读者习惯了单线式一贯到底的讲故事的方式,至多也就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通过制造悬念,从故事的生动性和曲折性上抓住读者,讲求吸引力。所以读三国水浒,你只要往下看就明了。而红楼它是诉诸读者的综合判断力的,你得一边读,一边思考分析,不这样你就看不明白。为什么它的人物多具有争议性?因为它只客观地叙述每一件发生的事,只是跟你交代清楚当时的场景,甚至不对人物进行评判。每一个人物都不象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样贴有标签的。第三,红楼它所描写的生活是全方位的,所以有很多是读者不感兴趣的。

从读者方面讲,首先因为它是名著,介绍的宣传的比较多,尤其是读者只对宝黛钗的爱情故事感兴趣,而这方面的改编也较多,又因红楼原著难读,所以有很多读者就因此取代了读原著。第二,红楼梦着重于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情事故的体察,缺少人生经历的人很难读懂,这也使它失去了许多读者。青年人更多的是关心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官员、商人、军人虽各有所好,但都是想从作者所描述的复杂人际关系中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启示。研究它的人读它又是另一番景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越是经历丰富的人,读红楼才越有心得。


燕儿南飞868


很多人读不下去红楼梦,我认为首先是因为红楼梦是用古白话写出来的,而且有比较明显的方言倾向,对有些人来讲真的看不懂。我比较怀疑曹雪芹是山西人,而且是山西北部人,因为许多口语跟山西北方口语太接近了。我估计很多只会说普通话的人肯定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正像我看不懂水浒传。西游记聊斋虽是侧重文言文,但是基本还看得懂。

人们读不下红楼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多人习惯读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这种小说故事情节复杂曲折,大起大落,紧凑严密,人物形象典型而鲜明,好懂。而红楼梦是那种注重生活细节,叙事相对来说更注重生活细节、心灵历程的呈现,节奏舒缓抒情,人物形象也是圆形人物,看不出明显的好人坏人。对于不习惯新的叙事方式的人来讲真的受不了。



现代人没有生活在那个封建时代,你就是在想钻进去也还是钻不进去。一本充满血泪的历史,一本与死神抗争的女人历史。一本没落的王朝历史。


叮叮当当131918857


对我来说,《红楼梦》因为是古典名著,所以我也试图好好读,但好几次都没有读下去,有的是读了几页就放下,有一次读到一半还是没读下去。

主要原因,一是文字太晦涩,因为是偏古文,所以读起来不很顺畅。

二是故事情节性不强,没有太多悬念,都是家长里短的琐事,实在没啥兴趣。

三是篇幅太长。如果短一点,我硬着头皮也读完了。

四是里面描写的事情距离现在太遥远,没有什么感同身受的感觉。


静心之香


我看过不下五遍,初看是爱情故事,再看诗词歌赋,再看人情百态,再看人性价值观。每读都有不同的收获。


3886308693428


读书要有耐心,尤其是《红楼梦》。里面的诗更是深奥,人物众多,错综复杂场地和景区很容易混淆。最少要读三四遍,才能分晓。


吴普华


红楼梦一书是中国近代的缩影。本书取材范围之广,描写人物之多,实在是包罗万象,且作者刻画人物手法之深刻,更是不在话下,观此书如尝人生百态。

现如今社会人人争分夺秒,少有人有闲情逸致看这本文学小说,人们更愿意去读一些财经杂志等等。真正有闲暇的人也因为此书人物繁杂,景物穿插而一头雾水,中途放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