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也签城下之盟?宋辽两国到底谁才是《澶渊之盟》最大的赢家?

静夜史


在政治上来讲,是辽国赢了,澶渊之盟的签订,意味着在法理上,宋朝再也没有对燕云十六州的所有权,等于是从此承认了燕云十六州是辽国的领土势力范围,同时也承认了辽国以异族统治河北汉人的政治正确。这是宋的无奈,也是辛酸,河北之地再不属于中原汉人,而沦为异族之手,这样的话居然还要签署在国书之中,实在是极大的耻辱啊。



从此宋与辽称为兄弟之国,这个弟弟也就是宋了,平白多了个少数民族兄弟不说,还在辈分上挨了一头,而且哥哥还不照顾弟弟,反而要弟弟每年砸十万生活费,20万的衣裳材料,实在是太羞耻了。

这真是华夏自秦一统以来破天荒头一遭,当年汉高祖白登之围,唐太宗渭水之盟也没干出过这等事情来呀。

政治上大宋完败,但是从经济角度上来说,大宋完胜!

檀渊之盟以后,宋辽百年没有发生战争,大宋与大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大宋的商人们挥着手中的钞票奔赴辽国,以茶叶作为硬通货,去换取战马这样的战略物资,故宋时有“茶马司”这个部门,专门管宋辽之间茶马交易。



双方和平的一百年,却也在上演着另外一场战争,这便是宋辽之间的贸易战争,宋以茶叶、瓷器、铁器,以及各种奢侈品输入辽国,换取辽国的战马、骆驼,牲畜,粮食,尽管辽国一直禁止粮食,战马等战略物资的输出,但彼时巨大的贸易体量带来的巨额利润,让很多契丹贵族们完全无视法令,走私贸易日渐猖獗,而在这样对我经济贸易活动中,宋币逐渐成为了结算货币,直接导致大宋掌控了大辽的金融命脉。



贸易的繁荣不仅让大辽赔光了岁币,还让大辽开始走向腐化堕落,契丹军事贵族们只忙着挣钱享受了,哪里还有什么时间舞枪弄棒,所以一百年不到的时间,便被一个小小的女真部落给灭了。

而大宋呢,在贸易上不但战胜了辽国,对西夏,对后来的金,都是一直以贸易战的方式渗透,腐化着这些异族政权,或许就是因为太会做生意了,遇到只会抢劫的蒙古人,便没辙了。人家不跟你做生意,只要你的钱,没有道理可见,手里的屠刀便是这天底下最大的道理!


缘説


咱就来看一下“澶渊之盟”规定了哪些内容吧:
第一、约为兄弟。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在位的皇帝谁的年龄大,谁就是兄长。

第二、划分国界。双方约定以白沟河中流为界,辽国放弃涿州、瀛洲、莫州,这三个州是当年周世宗柴荣北伐时收复的。而宋朝则放弃燕云十六州(也不能说是放弃,因为这个地盘从来都没有属于过宋朝)。

第三、开放榷场。也就是双方平等互利,进行自由贸易。

第四、宋每年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现在我们开始来对比一下双方的胜负吧:

第一、约为兄弟标志着两国有平等的地位,谁也不吃亏。

第二、划分国界的杀伤力很大,当年寇准和辽国使臣谈判的时候,辽国要收回关南十县,宋朝就要拿燕云十六州来换。但是说起来宋朝理亏啊——关南十县早就是属于辽国的了,是周世宗柴荣侵略辽国并夺走的啊,而宋朝则是接受了后周的禅让而建立的政权,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啊。但是燕云十六州与后周和北宋完全没有一丁点关系——那是后晋送的啊,你们凭什么说对这块地拥有主权呢?所以,在划分国界这一条来说,宋朝赢了——他们确定了对柴荣“掠夺”的关南十县拥有主权。若说这一条在法理上规定宋朝无权争夺燕云十六州就意味着宋朝败了,是不太符合逻辑的,如果深究下去,朝鲜半岛的大部分、交趾的北部以及西夏国的全境还是唐朝的领土呢,宋朝是不是也该去收复?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如果宋朝真的有超强的军事能力,违背条约把这些地方抢过来也未尝不可。所以,就事论事,宋朝能得到前朝从辽国抢来的关南十县就已经胜利了。

第三、开放榷场平等互利,双方都赚了。

第四、宋每年给辽国岁币,宋输了。

综上,前朝(即后周)掠夺的地盘正式被认定为宋朝的领土,这是宋朝外交上的胜利。而在之后的贸易战争中,宋朝每年赚回的远超过三十万两匹,所以,“澶渊之盟”中宋朝赢了。


国史通论


从表面看是辽国得力,但是实际上宋朝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于辽国。

澶渊之盟之前辽国跟宋朝已经经过了长达25年的战争了。公元1004年辽国圣宗与萧太后率领大军南下,宋真宗与部分大臣准备南逃,宰相寇准极力劝阻,真宗来到澶渊(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一局击败辽军杀辽军主将萧达揽。双方签订盟约史称啊“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内容如下:

一: 宋辽双方定为兄弟之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 宋辽双方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有盗贼逃犯双方都不得隐匿;双方边界城池一如往常不得再设置新的军事城墙

三: 宋朝每年向辽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四:双方设置榷场,开展经济贸易

从内容的表面看辽国确实是没有吃亏,尤其辽国是在战败士气受挫的情况下争取这样的条件感觉很难的,宋朝方面宋真宗本人懦弱不愿意再再战(实际上辽军并未完全被击溃),所以双方达成协议。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宋朝战胜情况下屈辱求和是在憋屈而且还要送钱纳绢,毫无民族气结,认为本来可以深入辽国内境一局荡平辽国,实际上我认为是一厢情愿,我认为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 :辽国军队只是主将被杀,士气受挫,并未完全被击溃

二: 辽国是有游牧的契丹民族建立,游牧民族机动性很强,很难被彻底消灭加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会不断的于宋朝作战,庞大的军费开销会让宋朝难以支撑

三: 宋朝刚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时期根基不稳,尤其宋朝面临的局面下有时局图,尤其是西夏,虽然当时的西夏并未建国但是党项一族的势力已经完全形成(当时西夏的君主是李德明),尤其西夏前几代君王非常热衷于东征西战开疆扩土历史记载非常明确,很难说西夏不会趁虚而入

四: 战争需要庞大的军费,尤其对游牧民族作战更是极度消耗军费,这一切都要转嫁到百姓的身上,对于刚刚经历两代君主的宋朝是很困难的。

为什么我认为收益最大的是宋朝,一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几十年的战争,战争冲突的平息,对百姓有百利而无害,尤其对人口密度大,经济手工业发达的

宋朝,二 双方互通使节,免去了很大的军费开销尤其对宋朝非游牧民族 三 条约的建立,尤其第四条规定使双方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宋朝的农业手工业都要远远超过辽国,而手工业农业都需要市场,对于这些都不发达的辽国,百姓需要丝绸棉麻布茶叶瓷器等等大量的生活手工业品,这使得辽国的财富大量流向宋朝,而宋朝仅仅只需要辽国的马匹。都说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军事是政治延续,一切的根本都是经济,经济发达对于宋朝维护统治是非常有利的, 双方安定了数百年宋朝经济又取得很大的进步,人口大量增加 四 战争的结束条约的建立使得宋朝在北面军事力量以及开销缩减,西边的军事力量得到加强,对于觊觎宋朝边境领土的西夏和其他的小国消除,巩固了西面的边防是

事实证明,辽国最终灭亡,宋朝持续了很长时间,即使金国灭亡北宋,南宋依然存在,也是最后被元朝吞并的。






乡下小蘑菇


自从后晋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以后中原王朝在面对辽国时就产生天然的劣势,没有幽云十六州,中原王朝失去了失去了燕山山脉和险关要道作为屏障,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可以长驱直入中原腹地,这也就造成了宋朝百余年里和辽或者是金的对决当中还没怎么着,人家就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不是宋朝不想守,而是根部无险可守。

正是因于此,后来的皇帝无论是周世宗还是宋太祖、宋太宗都要极力的收复幽云十六州,确保王朝的安全。宋太祖曾经就收复幽云十六州做过详细计划,准备50贯钱进行赎买,如果不行就作为军费。宋太宗在公元979年灭亡北汉以后, 志得意满想趁机收复幽云十六州,结果在高梁河大败而归,后来历史演义中的八贤王赵德昭也因此被宋太宗借故逼死。公元986年,宋太宗趁辽国新君登基,孤儿寡母再次发兵攻辽,结果没想到被辽国大将耶律休哥打的大败,最后曹彬等战将被罢官,杨业被俘,从此宋朝对辽国从军事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且此后更严重的是,宋朝君臣皆谈辽色变,澶渊之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公元1004年,辽国大军攻宋,直抵黄河岸边的澶州。宋朝内部君臣一派迁都逃跑之声,只有当时的宰相寇准力谏宋真宗亲征,鼓舞士气,宋真宗在寇准的压迫下不情愿的御驾亲征,结果澶州将士果然士气大振,高呼万岁,宋朝大将张环射杀了在澶州城下挑衅的辽国前锋萧达凛,辽国士气大大受挫,无心恋战,决定和宋朝求和。

双方经过商讨最终确定以下几条;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 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从条约上看宋朝没有占到半点便宜,事后宋真宗不但没有感到耻辱反对觉得30万岁币太少了,有人说从此以后北方边境百姓再无刀兵之声,和平保持了百余年。但是在下想说没有战争只是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周边还是时有小的某擦发生,电视剧天龙八部中辽道宗攻送的情节,虽是虚构成份,但是恰好说明了宋辽之间的关系并不牢靠,随时可能发生战争。

因此在下认为澶渊之盟的签定完全是宋朝方面的完败,辽国完胜而告终,只是从此战之后,辽宋两国都没明白,双方谁也没有能力把对方吃掉,维持了一个战略平衡。


历史中的酒囊饭袋


这是北宋的愚蠢行为

1004年,北宋顽强抵抗辽国的大举南攻。辽军先锋主将萧挞览在澶州(河南濮阳)被杀,在敌后的北宋军仍然在坚守城镇。在军事态势如此不利情况下,辽向宋议和成功,意外签署了北宋向其纳贡性质的“澶渊之盟”。当然是赢家。

北宋看似也有百年和平收获,但那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机会,失策!

第二,北宋用金钱换来和平,从此不思进取,享与安乐,在无险可守的北方不设防。忘记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古训。

第三,得意于用“小钱”买来和平,节省了大额国防军费。殊不知,这节省的钱买了慢性毒药,让一个民族失去了血性,不愿面对鲜血。

后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北宋,竟然与金国秘密签定“海上之盟”。想借其手灭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对辽国来说,是背信弃义!对金国来说,是引狼入室!北宋输得亡国。


谌人


宋之耻辱,与晩清有一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