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三朝国号正式名称是什么?

海曲君


现在网上有一种说法,说元、明、清不是这三个王朝的正式名称,而是大元、大明、大清。

这个说法是否成立呢?

严格来讲,清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清”,大清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以水德取代明朝的火德;在蒙语、满语中,则取骁勇善战的(daicin)的意味。大清一词本身,就兼顾了中原与草原的传统。这样一来,就不同于汉唐元明,国号加“大”表示威武。

元明的情况和清不同。严格来讲,大元、大明,和大汉、大唐一样。

元朝的全称是:大元大蒙古国(Dai Ön Yeke Mongγol Ulus)——下图中红色的部分。这里,大(Dai)修饰元(Ön),对应蒙语中Yeke(大)修饰蒙古(Mongγol)。和大汉的说法并无本质不同。换而言之,无论是大元还是元,都是大元大蒙古国的简称。

大明和明本质上也是一样的。具体情况则负责一些。因为“大明”两字为国号的说法,明时就有多人提出。比较明确的有:

  • (a)田艺衡(1524-约1574)《留青日札》:大明者,国号也。一人为大,日月为明。天大地大人大,而宇宙人物如日月之明,无所不照也。
  • (b)朱国祯(1557-1632)《湧幢小品》: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盖返左袵之旧,自合如此,且以别于小明王也。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

我们稍作考察。田艺衡明确讲,大明的大,不仅仅是修饰明,大与明的组合,本身有天地人的哲学内涵。这本身就是望文生义的解读。“国号取文义”以后,大元、大明确实可以有更丰富的意象,给人以过渡阐释的空间

朱国祯则进一步提出,国号上的大字,始于元朝,与汉晋唐宋不同。这个说法是错的,我另有一篇文章考察。这里我只是想说,这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同样晚明的张岱就说:

  • 黄帝始制国号加有字,汉加大字。

这是说,国号从黄帝开始就有了;从汉朝开始,国号就可以加大了。换而言之,汉唐和元明是一致的。

总之,清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清,这没有问题;但是元明两朝就不同了。元、大元都是简称;明、大明都可以作为王朝的正式称号。


在野武將


元朝的正式国号是大蒙古国,即蒙古语的Yeke Mongγol Ulus

最好的证据就是下面这方贵由汗的玺文。1246年,罗马教宗英诺森四世派柏郎嘉宾访问蒙古帝国,与贵由汗会面,后者便在写给英诺森四世的信上钤盖此印玺。玺文如下:

möngke tngri-yin/kücündür. Yeke Mongγol/Ulus-un dalai-in/qanu ǰrlγ. il bulγa/irgendür kürbesü/büširetügüi ayutuγai.
“长生天底气力里,大蒙古国大汗之圣旨:圣旨所至之处,内外民人,宜崇敬惶恐。”

元朝的正式国号应该是什么,这段玺文表述的非常明确,就是大蒙古国。

当然,在一些元代的碑文中,也有如Dai Ön Yeke Mongγol Ulus(大元大蒙古国)的说法。但是,如果我们参考《大元敕赐故中顺大夫诸色人匠都总管府达鲁花赤竹君之碑》的蒙古文面,会发现这样的记录:Dai Ön kemekü Yeke Mongγol Ulus(被称作是大元的大蒙古国。从后者来看,大元=大蒙古国,这两者并不是合称的关系。

明朝的国号是大明。根据晚明官员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国号》条目载:“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

最后,清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清国,也就是满文的daicing gurun。例如,1644年清朝入关后,顺治帝在北京登极。他在祭天时祷告道:

大清国皇帝臣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于本年十月初一日,告天即位,仍用大清国号。

至于大清这个词语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我个人比较相信是源自蒙古语的daicin(尚武的)。


HuiNanHistory


一,元朝的正式国号是“大元”。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末,农民军建立了一个“天完”政权,就是在大元上面加几笔,压住大元的意思。

二,明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明”。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南京);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北京),以应天府为陪都。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

三,清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清”。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中国历史上,只有元明清三代前面有大字,其他朝代都不能加“大”字,不符合历史习惯。


历史知事


问:元明清三朝国号正式名称是什么?


答:元明清三朝国号正式名称分别是“大元”、“大明”、“大清”。

老实说,这三朝国号是很容易被别人弄错的,很多人都误以为他们原本叫“元”、“明”、“清”。毕竟,二十五史里,这三朝的断代史分别被冠予《元史》、《明史》、《清史稿》之名。

大家不大清楚元明清三朝国号里含有“大”字,是古人著史,在称颂本朝、或向外邦介绍本朝时,都喜欢在本朝的国号上加一个“大”字,比如“大秦”、“大汉”、“大唐”、“大宋”。在这儿,“大”字充当修饰语,彰显自己国力强大、疆域无边。而“大秦”、“大汉”、“大唐”、“大宋”的国号只是“秦”、“汉”、“唐”、“宋”。大元、大明、大清中的“大”字,却是国号里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元的国号,取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一语,当时的民众并没有太大的误解。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建“天完”政权,就在“大”字头上加一杠、“元”字头上加一宝盖,意为压大元一头。

大明的国号,《明太祖实录》明确记录有朱元璋登基前的文告,为:“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众请,于吴二年正月初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二年。”

即大明的国号是“大明”而不是“明”!

曾著作了《明史》(此书后被清朝统治者销毁)的万历朝相国朱国祯就《明史》中的“明”字作出过郑重申明:“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盖返左祍之旧,自合如此,且以别于小明王也。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近见新安刻《历祚考》一书,于汉、唐、宋及司马晋,比加‘大’字,失其初矣。唐碑有称‘巨唐’者,巨即大也。宋曰‘皇宋’,皇亦大也。”

明朝国号之所以容易被后人搞错,清朝人所编的《明史》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书中《太祖本纪二》记:“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在这里,写的国号是“明”而不是“大明”。

下面重点说说清朝国号的趣事。

建立清朝的满族族群,前身是来自遥远北方一个名叫通古斯的原始部落群。他们穿过冰天雪地,一路南迁,来到了中国的白山黑水。恰巧,生活在东北黑土地上女真人平辽灭宋,举族入主中原,留下了广袤无垠的无人地带。通古斯族群于是在此扎根,发展成了后来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和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时,由于文明落后,制度原始,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所以,其建立过程中的许多历史是很混乱的。

比如说,其政权建立的时间、甚至其国号的制定,时至今日,仍是一笔糊涂账。

按照《满文老档》的记载:

努尔哈赤是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六月二十四日正式“定国政”的,但其“国政”内容不过体现在立刑法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上,根本不能算是国政,更不能算是建国。

《李朝实录》记:万历十七年(1589年),努尔哈赤在建州部内“则自中称王”,既然称王,应该是建了国的,但没有国号的记载。

《李朝实录》又记:万历二十四年(1594年),朝鲜南部主簿申忠一出使建州,亲耳听到努尔哈赤部下称他为“王子”,进一步印证努尔哈赤称了王,但还是没有国号的记载。

《满文老档》又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蒙古喀尔喀等五部尊努尔哈赤为昆都仑汗(汉译恭敬之意)

……

不过,仔细翻一下《满文老档》,你会发现努尔哈赤一直是自视有国的,并且有国号,但很混乱,有时自称“金”(《满文老档》,太祖卷3,28页),有时又自言“女真满洲国”(《满文老档》,太祖卷3,37页),有时又叫“女真国建州卫”(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校注》,22页),让人无所适从。

更让人抓狂的还在后头。

努尔哈赤开始公开造反跟大明王朝作对了,他在这厢称王、称国,那厢在给朝鲜的文件里,仍盖着“建州左卫之印”(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校注》,22页)。文书上自称“女真国龙虎将军”(《李朝实录》,宣祖卷142,19页)。这“建州左卫将军”、“龙虎将军”,可都是明朝封赏给努尔哈赤的称号!

史书对努尔哈赤建国的时间定位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日。

据说,新年元旦这天,皇太极等诸贝勒给努尔哈赤奉上一个尊号:奉天覆育列国英明汗。(事见《满文老档》,太祖卷5,67、68页)

王在晋的《三朝辽事实录》、计六奇的《明季北略》也都把这一时间定为“大清朝建元”。

但努尔哈赤只在这天笑纳了大汗尊号,至于建元“天命”和定国号,是后来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想起来的。

那他后来定的国号是叫“金”呢,还是叫“大金”呢,又或者是叫“后金”呢?

到了今天,仍有许多专业的学者弄不大清楚。

这不能怪谁,估计努尔哈赤自己在其有生之年都没最终确定应该用哪个。

按常情推测,明朝国号为“大明”,努尔哈赤要与大明叫板,定国号为“大金”比较靠谱。后来皇太极不就改国号为“大清”吗?

但上文提到,《满文老档》早在太祖卷3的28页上记载有努尔哈赤称“金”的文字,所以,国号可能是叫“金”。

而叫“后金”就比较搞笑、比较不合理。

五代十国中出现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但它们本来的国号是叫梁、唐、汉、晋、周,只不过之前已经出现过了同样的国号,为了避免混淆,史学家才在史书上补加上了一个“后”字。

但“后金”的“后”字并非后来史家加上的,《李朝实录》有记: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发行的文件上就赫然盖着篆写的“后金天命皇帝”七个字的大印(《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39,15页)。

而从陈登原所著的《国史旧闻》中,可以看到许多文献和文物上也都名“后金”。

可见,努尔哈赤自己是在曾经的国号“金”之前加上“后”字的(也可能是先前叫“后金”,后来害怕被别人笑话,又砍掉了“后”字)。

在“金”与“后金”之间徘徊纠结,正反映着老努在要不要借历史上曾经赫赫一时的大金帝国以抬高自己而苦苦挣扎的心路历程。

老努死后,继承了他的事业的第八子皇太极组织了三征伐察哈尔部的大型军事行动。

在第三次行动中,获得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奉上的传国玉玺。

皇太极认为,传国玉玺到了自己手中,这是上天要自己做一统天下的君主!

于是奉玺拜天,告祭太祖福陵。

原本,“汗”即“可汗”的简称,为蒙古语,所含的意思就是“王”或“帝”。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直以为,称“汗”就是称“王”或称“帝”了。

但在明朝人的眼中,“汗”不过是部落首领,酋长,级别与“帝”有云泥之别。

皇太极曾和袁崇焕议和,用汉文书写书信,把“大金国汗”写成“大金国皇帝”。袁崇焕回信,告诉他,不要搞错,您只是“汗”,不是什么“皇帝”,请摆正自己的位置。皇太极于是发现了“帝”与“汗”的区别。

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在群臣的拥戴下,皇太极举行隆重典礼,宣布即皇帝位,正式改国号“后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

关于国号“大清”,《清史稿·太宗本纪》也记得很明确:“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号礼,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受朝贺。”

不用说,国号“大清”的“大”字,就是要与“大明”的“大”字一较高下,那这个“清”字到底作何解?至今也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以阴阳五行来诠释,“明”为“火”,“清”为“水”,水能克火,即清能克明。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李自成攻陷北京只是一首小插曲,最终全面灭亡明朝、统治了天下的,就是清朝。


覃仕勇说史


元朝国号大元,明朝国号明或是大明有争议,清朝国号大清。主要在于明朝的国号出现了两种说法。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号改为“大元”。取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一句。这是蒙古逐步进取中原后,希望获得中原百姓的承认,故而使用汉民族传统经典《易经》中的句子。因此,元代称大元,有别于之前汉、唐、宋等称大汉、大唐、大宋是尊称而非正式国号,大元是元朝的官方正式国号,本身自带“大”字。



明朝国号就有争议了,一个是《明史·太祖二》中记载:“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这里写的是国号“明”。

但是另一种说法,明朝延用了元朝“大元”的叫法,将国号定为“大明”。天启年间内阁首辅朱国祯在其著作朱《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这段就明确写明了,明朝国号加大是延续元朝的习俗,大元、大明是正式国号,区别于大汉、大唐、大宋属于外邦的尊称。朱国祯作为内阁首辅,其对国号的认定应该不至于出错。


对于这种矛盾,我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朱元璋极为时定下的国号确实是“明”,因为他自己也没搞清楚其实元朝国号是大元,后来发现了,就将明朝国号确定为“大明”以示不低于元朝。

第二种可能,朱元璋定的国号就是“大明”,而清朝为了体现清强于明,在编明史时,刻意写成国号“明”。也有这个可能。

清朝国号也很清楚。一开始努尔哈赤建国时的国号是大金,后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清史稿·太宗本纪》:“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号礼,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受朝贺。”


伊耆角木


如同一个人的名字一样,一个国家也需要名字,这就叫国号,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有一个国号,而国号也是很有讲究的。


在中国国号中,不得不提的是三个朝代,元,明,清,它们的国号并不是“元”“明”“清”,这和大多数人的认识有些出入。

它们的准备国号分别是“大元”“大明”“大清”。虽说以前古人总自称大汉,大宋之类的,但是,那是自称,正式将“大”这个字写到国号里的就只有“大元”“大明”“大清”三朝!


爱恶搞的小猫咪


一,元朝的正式国号是“大元”。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末,农民军建立了一个“天完”政权,就是在大元上面加几笔,压住大元的意思。

二,明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明”。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南京);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北京),以应天府为陪都。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

三,清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清”。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傻小子102876997


大元,前身为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1260年忽必烈继承帝位,他采用汉法以便更好的统治中原地区,采纳以刘秉忠等汉臣建议建国号为大元取自易经乾元之意



大明,朱元璋起初参加红巾军是小明王韩林儿其父是明教明王韩山童,韩林儿号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个人认为是他们自己编的,他们宣传的就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后来朱元璋势大后来小明王身死,他们当时起义就是这个名号所以不好抛弃朱元璋称明自己就是明王别人不能反他,还有儒家思想明是日是月代表自己是天赋君权



大清,清国国号原为后金,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的打败后来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取自周易五行水灭火因为明属火,其实是为了给自己创造入住中原的政治舆论,风水一说我都懂就不好多说了



悠然独行129483845


元、明、清三朝的准确国号分别是大元、大明、大清。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正式将大这个字写到国号里的只有大元、大明、大清三朝1271年忽必烈依从汉臣建议,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元朝之后是明朝,国号也延续了大字,朱元璋夲不打算叫大明而叫大中,后来祈天才改为大明。明之后是清朝,努尔哈赤立的国号叫大金,后来皇太极改为大清,大清来源于满语中的一词daicing意为上国或善战之国正好还可以带上大字。



安然62162536


元朝《建国号诏》称国号为“大元” 只不过是延续了五代以来国号冠“大”字的惯例罢了 诏书中明确指出: 可建国号曰大元 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跟“大哉”二字无关,依然是取“乾元”的“元”字 再循例冠以“大”字 组成国号“大元” “元”字虽新 “大”字仍旧

明朝国号“大明”的来源 史无明文 估计应是循例取“明”字 再冠“大”字

清朝国号“大清”的来源 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即皇帝位的典礼 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改年号“天聪”为“崇德” 皇太极改国号的做法 具有远大的战略思想 根据五德终始说 大明是火德 大清水克火 丫这就憋着取代大明 入主中原 统一华夏呢 臭不要的一直都说我们入关是救民救明 不是为了大明江山 我们是从闯贼手里接管的江山 是替大明报仇了 从改国号就可以看出来 满洲鞑子一派胡言 臭不要的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