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营外贸的广州十三行,为何成为清朝最反西方的群体之一?

蓝冰天雪


以前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封建社会闭关锁国,这是中国落后现代文明的根源。但实际上恰恰是因为有广州十三行这样的机构,才让我们落后。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中国的对外贸易从未中断。除了汉朝就开始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有从三国时期东吴时代便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到1840年所谓“国门”被打开。

历史上,在充分利用”海外贸易”,发展国民经济的,应该是南宋。

南宋时期拥有众多的贸易港口,如:广州港、泉州港、明州港(宁波)等20多个港口;保持外贸关系的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上贸易范围涉及南洋、西洋直至波斯湾、地中海和东非海岸。海外的香料,珠宝流入南宋,流转到金、夏、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手工艺品更是风靡海外。朝廷还在贸易港口增设市舶司,设“蕃市”,以加强海外贸易的管理、规范和提供便利。


但是从元朝开始,”海外贸易”出现了急剧的衰退,民间私下的走私贸易开始盛行。

究其原因,是因为元朝廷的一个巨大发明,那就是”朝廷垄断贸易与禁止商舶入海”。一方面,所有的海外贸易由朝廷垄断;另一方面,严厉打击民间海外贸易,从此海境永无宁日。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海外贸易”实行朝廷垄断,著名的朝贡贸易,做的都是”赔本的买卖”,而”倭寇”的本质就是无法禁绝的民间走私集团。郑成功家族更是民间走私集团的”巨无霸”。

所以到了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后。清朝同样继承的是对海外贸易实行“朝廷垄断”。


有清一朝实际和从元朝开始,在对外贸易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为垄断,而导致民间走私泛滥,也就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海盗。《加勒比海盗》里面的那个亚洲女海盗,其实就是嘉庆年间的郑石氏。

但是付出那么大代价,垄断了海外贸易。收益最终归到了朝廷吗?

显然没有,所以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清朝最著名的广州十三行。“洋船泊靠,商贾云集,殷实富庶”的广州十三行的本质是什么呢?“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没错,是清朝皇室的内帑收入。

内帑收入是什么概念?就是清朝皇帝的私家财富,和户部国库两码事。

也就是说,广州十三行垄断的海外贸易的收入,是不会被用到“赈灾、河工、军饷”等等公共事业中去的。而是直接服务于清朝皇帝的私人用度,比如“修园子、听戏、赏花、遛鸟”等等。


所以当1840年,英法叩关,要求开放通商口岸,要求建立外交关系,要求直接介入民间贸易的时候。动的不只是清朝皇帝的面子,同时也动了他的荷包。

允许其他通商口岸开埠,那么广州十三行的垄断价值立刻丧失殆尽,广州十三行将立刻陷入窘境。


但是你以为只有清朝皇帝在乎这个收入吗?广州十三行的人更在乎。李敖曾经说,我骂了国民党那么多年,为什么没事?因为我从来不断人财路。但是很显然洋人并没考虑这么多,我要进到更便宜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要销售更多的鸦片。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和洋人做了一百多年生意的广州十三行会那么反对洋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