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白人是從哪裡來的?

分享工場



印度最早的居民是達羅比荼人,他們屬於黑種人(現在也有些把這類人劃分為矮黑人、南島人種或者棕色人種)。大約4000年以前,來自歐洲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很快取代了達羅比荼人的統治地位。雅利安人和達羅比荼人混血雜居,膚色也慢慢變成介於黑、白之間。

後來這些統治者為了社會穩定,制定了由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組成的四級種姓制度,禁止高低種姓間通婚,並延續至今。公元15世紀左右,帖木兒帝國王室後裔入侵印度,建立莫臥兒帝國並統一了整個印度,帶來了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血統,但很快就被同化了。

現代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中,種姓越高,雅利安血統就越純正,反之則是達羅比荼血統較多。而雅利安人是從北方進入印度的,所以現在印度人大致上是越北邊的越白,高種姓的比例也越大。印度北部一些村寨甚至全村都是婆羅門;南部的泰米爾人基本上膚色黝黑、種姓低。前兩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與後兩大種姓吠舍、首陀羅之間膚色差異較大,有些人會把前兩者稱為“白印度”,後兩者稱為“黑印度”

但實際上雅利安血統最純的應該是居住在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不過旁遮普人除了信奉印度教,還有錫克教徒和穆斯林,這兩個宗教沒有種姓制度,而我們常說的“錫克人”,實際上就是這些信奉錫克教的旁遮普人。信奉印度教的旁遮普人則大多是婆羅門或剎帝利。

除了錫克人和穆斯林,還有東北部喜馬拉雅山脈的一些居民,帶有黃種人的血統,甚至就是黃種人。比如以驍勇善戰聞名的廓爾喀人,就是典型的黃色人種,在印度東北部邊境和尼泊爾都有分佈。

婆羅門男性“白印度”

首陀羅男性“黑印度”

廓爾喀人,他們有很明顯的黃種人特徵頭戴頭巾的錫克(旁遮普)男子


碼字魯姆


印度不僅有神油,不僅有祛除百病的恆河水,還有白人,是的,你沒看錯,皮膚黝黑的三哥大多數是白人!印度是個神奇的地方,亞歷山大沒有打過去,成吉思汗也沒有打過去,在恆河水的庇佑之下,眾多民族在印度繁衍生息,創造過經典也沒少出奇葩,今天,小史官就和大家聊聊印度白人的故事。

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是唯一嘗試過征服四大文明古國的民族——雅利安人流浪記。

▲雅利安人周邊形勢圖

在很久以前,北方的烏拉爾山脈附近,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在這苦寒之地繁衍生息,由於天寒地凍,他們的鼻樑越來越高,加上不需要吸收多少紫外線,他們變得金髮碧眼,皮膚皙白,他們就是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征服路線

像我國的北方遊牧民族一樣,由於天災頻繁,他們會不間斷的南下探尋氣候溫和的地方,區別在於我們屢次擋住了北方的遊牧民族,擋不住也以絕對的人口基數和厚重的漢文化同化他們,但是雅利安人比較幸運,他們南下大多數都成功了。

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雅利安人開始蠢蠢欲動,想要換個地方活動活動筋骨了。他們開始南下,第一批出去的雅利安人,順利地佔領了波斯高原,後來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波斯帝國,另一批一路往西,來到了阿拉伯半島,後來進一步征服了埃及!最後,有一批雅利安人途徑印度西北的山口進入了古印度,他們征服並留在了這裡,雅利安人認為,皮膚越白地位越高,因為當地的古印度人身材矮小皮膚黝黑,久而久之種姓制度便應運而生,這就是印度人是白種人的來源。

雖然表面上是雅利安人征服了各地,但是實際上是雅利安人和當地人融合到了一起,所以印度人也不是純淨的白種人,不過,現在對於白種人的定義不止是皮膚的顏色,還要總和體型面部特徵等因素,不然印度人被劃到黑種人都不過分。

最後插一段,雅利安人在一系列的征服之後,也來到了中國,當時中國是商朝武丁時期,然而這一次雅利安人沒有那麼幸運,商朝王后婦好率軍出征,打敗了遠道而來的雅利安人,據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婦好率軍西出,斬白首兩萬餘”!


整潔與骯髒並存的人種博物館。

現在的印度,早已經不是一個民族或者人種,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達羅毗荼人希臘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雅利安人都曾在印度這片土地上生活,而後來英國統治印度幾百年,也留下了不少混血兒,總的來說印度西北白,東南黑,再加上目前的印度民族劃分,印度是當之無愧的人種博物館。下面給大家看看印度人口情況:

截止2015年,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11億,而且還在不斷增長,其中

印度斯坦族,人口5.54億

泰盧固族:人口1.03億

孟加拉族:人口9225萬

馬拉地族:人口9105萬

泰米爾族:人口8865萬

古吉拉特族:人口5510萬

坎拿達族:人口4630萬

馬拉雅拉姆族:人口4300萬

旁遮普族:人口2755萬

奧里薩族:人口4550萬

阿薩姆族:人口3000萬

這些還只是印度的主要民族,其他小民族還有100多,看到沒有,人口達不到3000萬的民族在印度都排不上號。

雖然印度近些年也在飛速發展,但是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富人階級像歐美髮達國家一樣生活在大都市,而剩下的人口掙扎在貧困線。就是整潔與骯髒的並存,秩序與混亂的交叉。當然了,印度未來依舊不可限量,是我們重要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應當擦亮雙眼,認真對待,迎接挑戰。

看完這些,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朋友們評論區留下那你的看法!

我是潁州小史官,酷愛歷史,如果你也喜歡,不妨右上角關注,我們一起閒談文史野趣!

無筆史官


發表一下陋見。朋友以前公司是印度Usha公司的。所以有機會去了幾次印度公幹。他說印度有分白人和黑色皮膚的人。但是無論是所謂白人或黑皮膚人,其實皮膚都是棕/黑的,比中國人黑。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白皮膚印度人,其實是靠化妝和燈光去粉飾的效果,實際上還是黑的(相當於白人)。在印度街頭看見的印度平民(比較貧窮的人),基本上是黑的。但是去到Usha印度公司總部,看見的都是漂亮的白皮膚女人,她們從事高級白領/管理人員/工程師等職位。這些人平時不需要在烈日底下工作,所以皮膚基本上相對比較白。而那些黑色皮膚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平民,需要在烈日下進行體力勞動。白皮膚的一看就是中產以上。

具體說到印度白皮膚人從哪裡來,這個真的很難說。其實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可以說是一個人種大熔爐的國度。其中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被認為是白種人。雖然他們其實不是真正的白,但是歐洲人是這樣認定了。

印度人也是以白為美。而那些具有優越血統的膚色比較白的種姓(婆羅門,剎帝利等前三個種姓)不允許與其它膚色比較黑的低種姓結婚。所以,基本上很容易可以從印度人的種姓去猜測到其膚色和社會地位。反之亦然。


梵可藝術


現在的印度人基本都是黑白混血,雖然身材與白種人不同,五官卻相似,有看起來接近白種人的漂亮女人。那麼他們的基因從哪兒來的呢?這要從印度這個地方很容易被外族征服的歷史談起。其實印度的種族有五類,分別是:尼格利陀人、澳大利亞人、蒙古利亞人、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前四種都是黑種人、黃種人,無一例外都是外來人種,印度土著好像從來就沒有似的。對了,印度人的白人血統就來自於雅利安人。

大約公元前1500年,居住在今天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的一支古民族雅利安人翻過帕米爾高原來到印度,並且與英國人一樣順利征服印度。雅利安人不僅給印度帶來了所謂白人血統,也給印度帶來了吠陀文化,成為今天印度教和印度文學、哲學、藝術的源頭。現在印度的雅利安人大多混有其他血統,但是在印度的中部和東部仍有一些雅利安人血統相對比較單純。

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制定了種姓制度,把印度人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通常膚色越淺的人地位越高。

所以印度的白人來自高加索地區。


庸人良品


印度的白人從歐洲來,是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並長期繁衍生息來的,部分白人是英國殖民者的後代。印度的土著居民是棕色人種,他們接受白人的統治,依照婆羅門的種姓制度逆來順受。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亞地區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並建立了大大小小數百個奴隸制國家。中國的戰國時代,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並大力向外傳播佛教。孔雀王朝崩潰後,印度再次分裂,不少外族趁機入侵,蒙古軍隊攻入過印度。



公元1600年左右,英國入侵印度莫臥兒帝國,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從此開啟了英國殖民統治印度的歷史。英國長期在印度殖民,增加了印度白人的數量提高了百人地位。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國內有一百多個民族,其中主體是印度雅利安民族。雅利安人是俄羅斯烏拉爾山南部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是純粹的白種人,他們中的一支遷到中亞阿姆河一代,成為印度伊朗人的祖先。


大秦鐵鷹劍士


白色人種又稱歐羅巴人種、高加索人種,指具有特定體貌特徵的一個人種,這是在體質人類學的概念對它劃分的。白種人是世界上人數最多分佈最廣的人種,佔世界人口的54%左右。在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南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它的分佈。

但是白種人的原生地是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和南亞,在這些地區中美洲和大洋洲的白種人主要是歐洲人的後代,當時白種人的只是由於他們的膚色做出的客觀而不科學的稱呼。其實那時候,白種人不僅包含傳統歐洲人,也包含膚色較黑,但其他體制特徵與傳統歐洲人類似的南亞人。

但是最原始的白色人種發源於北歐、西歐、中歐和南歐。英國作為西歐的一個島國,自然會有白種人的存在。英國人又普遍專指英格蘭人,他們大多是高加索人種俗稱白種人。因為他們所在的緯度比較高,素色蒼白身高較高眼睛大眼睛顏色淺,所以把他們特稱為白種人。

英屬印度是指英國在1858年到1947年間於印度次大陸建立的殖民統治區,包括如今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以及緬甸。但是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我們就很容易知道印度人口是從哪裡來的。

印度的人種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坨人、原始澳大利亞人(也就是涉事現在的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就是我們現在的黃種人,也叫做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

中後兩位人種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我們所說的印度人通常就說的是他們。如今印度人大部分為中等身材,頭髮捲曲成波浪形,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但是印度人種是很多的,大約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印度的土著居民本是膚色較深的棕色人種,也有人把棕色人種劃入了黑色人的範疇。後來北方雅利安人從伊朗高原南下,進入了印度河流域。

經過了1000多年的時間,雅利安人驅逐並且征服了當地的居民,他們還把自己的婆羅門教強加給當地人。並且他們根據種族和職業形成了印度的種族制度,當時白種人佔據著較高的種系,而被征服的土著人則一般為首陀羅或者不可接觸著。

之後的三四千年裡,北方的白種人,比如說白匈奴,貴霜人,突厥人以及突厥化的蒙古人相繼大規模南入印度。導致他們原本居住民不斷南遷,現在在印度的北方以及巴基斯坦,基本上都是白種人的天下。

只有在印度的東北部和尼泊爾是蒙古人種的勢力範圍。但是由於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導致印度的白種人一般膚色較深,看上去倒和黑人的膚色差不多。

上文我們也說過了,劃分人種並不能單靠他們的膚色來決定,還有其他很多重要的特徵。當地的占人口大多數的印度人,他們的形態體徵特點都完全和白種人一致。

印度社會中的種族制度中,前三種及他們的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一般都是白種人,他們這些人屬於征服者。而最後的一個種姓為守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者都屬於黑種人。

所以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看出來,雖然印度人大部分的膚色都不是白色的,偏向於黑種人,但是其實印度的白色人中是挺多的,這就需要我們去更多的拓展一下知識,去了解了解印度我們就會明白的。

文|宋昀娜


史之策


白種人的說法並不科學,但是通俗易懂,它不僅包含傳統歐洲人,也包含膚色較黑但其他體質特徵與傳統歐洲人類似的南亞人,而且傳統歐洲人內部,地中海地區的南歐人和其他環地中海地區的西亞人、北非人一樣,也比北部的歐洲人膚色深。


印度古文明在公元前2500年達到了鼎盛,由於這個古文明擅長思考人生,信奉玄奧神秘主義,因此很多人修行,影響了部落的正常發展來抵禦自然災害。在公元前1900年時,全球各文明都有“大洪水時代”的記載。西方有諾亞方舟,東方有大禹治水,印度古文明就直接被洪水摧毀了。

(印度神廟)

倖存的古印度人的文明已經大不如前,除了他們一如既往地對宗教著迷。公元前1500年左右,南俄草原地區遭遇了自然災害,當地的雅利安人(高加索人種的一支,高鼻深目),開始四處遷徙,尋找新的安身之所。往東進發的雅利安人在經過數百年的跋涉後,來到了中原西部地區,被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帶兵擊敗。往西進發的雅利安人來到了波斯一帶,建立了很多部落聯盟。往南的一支,則通過阿富汗進入了印度河流域,來到了古印度文明所在的旁遮普地區,擊敗了當地的達羅彼荼人,成為統治者。

(古文明分佈)

這是印度的最早一批白種人,這些人創建了婆羅門宗教,創造了種姓制度,利用當地人逆來順受的宗教教義,進行了穩固的統治。直到1000多年後,公元前330年前後,歐羅巴人馬其頓遠征軍在阿富汗建立了大夏國,也稱巴特克里亞。這個國家很快被西遷的大月氏人吞併,來自東方羌族一系的大月氏人(黃白混血),進入了印度流域,在強盛時,幾乎控制了印度的北部。公元233年前後,波斯第二帝國擊敗了大月氏人的貴霜帝國,大月氏人也流散到印度,因此古印度也有一些黃種人基因。

(羌族系大月氏人融入印度)

以後的印度有笈多王朝基本統一外,印度長時間處於分裂。北方是雅利安人統治的印度原住民,南方則是南遷的印度原住民建立的國家。

後來阿拉伯人(高加索人種,閃族人)建立帝國,沿著商路進入印度河流域,建立商業據點,傳播伊斯蘭教。

(阿拉伯裔印度人)

蒙古人(黃種人)建立的莫臥兒王朝是印度最後一個王朝,隨後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都建立了殖民據點。在19世紀初,印度整體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這是最後一批來到印度的白種人——跨越3000年,白種人一個從陸地西北,一個從東南海上,在印度實現了會師。因此,蒙巴頓公爵的夫人對尼赫魯產生愛情,也是正常不過的事,他們都屬於白人精英。

(英國美女)

由於印度盛行種新制度,幾千年來高貴種姓不會與低賤種姓通婚,因此印度的婆羅門基本都是白種人,大約佔總人口的5%左右,由於佔據了社會的大量資源,是印度的精英階層,這些人基本都是白人的後裔,只是長時間在日光暴曬下,膚色較暗,但是白人無疑。


而知而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印度人是這樣的

實際上他們也可能是這樣的

印度人是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所以印度人自己都不知道他們的歷史。

印度人白人是雅利安人種

由於希特勒的原因,很多人認為德國日耳曼人就是雅利安人,實際上大相徑庭,真正的雅利安人是現在的伊朗人和印度白種人。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印度白種人,他們身上帶有很明顯的高加索人種(白種人)特徵,比如膚色白,眼窩深,鼻樑高挺,他們正是發源於烏拉爾山脈一帶的雅利安人南遷留下的後裔。

萬惡的種姓制度

雅利安人南遷,佔領了印度,當地原住民被征服,被森嚴的等級制度劃分成了不同的階層,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簡單來說入侵的雅利安人基本上都處於前三個階層,所以在印度,膚色較白的,基本上都來自於高種姓階層。

除了這四個階層以外,印度還有被稱為“達利特”的“賤民”,他們不屬於四個階層,甚至連為統治者服務的資格都沒有,他們不被當做人來看待,即便是1947年印度獨立後廢除了種姓制度,這種人為劃分的等級制度依然沒有破除。

直到今天,印度仍有1.6億“達利特”人,他們的生存狀況依然堪憂,他們在路上要揹著人走,不能讓影子落在別人身上,甚至自己走路留下的腳印也要打掃乾淨,就彷彿他們從來不存在一樣。

在印度高種姓人基本居住在富人區,和低種姓有著嚴格的區域劃分,在通婚方面,高種姓的女子是絕不會嫁給低種姓的男子的,而“賤民”則只可能和賤民通婚,如果跨越這條階級的鴻溝後果不堪設想。

前兩年有一則報道,一個高種姓女子鐵了心要為了愛情嫁給“賤民”,結果這個賤民當街被人砍死,路人圍觀很多但是卻無人伸出援手,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正常的。

印度人羨慕白人

原來聽過朋友講的一個故事,有一年她去印度旅遊,一路上老是被人拉著合影,而且態度都非常友善,回來後才知道是因為自己長的白,在那邊比較受尊重。

不知道這個故事的可信度有多高,但是千百年來階級森嚴的等級制度不是短短几十年就能徹底消除的。

總體來說印度白人就是雅利安人南遷的後裔,他們是印度的高級階層。


一點點歷史


印度雅利安人,長期以來,由於受西方知識界對印歐文化百年研究積累的影響,“雅利安人入侵理論”始終位居學界主流,並進入印度與世界各國的教科書中,成為我們詮釋印度古代歷史的重要基礎;時至今日,在後殖民學術批判風潮與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推波助瀾之下,此一理論卻儼然成為具有高度政治爭議性的論題。18世紀後期的歐洲知識菁英,熱衷於在後啟蒙時代繼續拓展科學理性探究的邊界。如何顛覆或反駁當時基督教會與《聖經》傳統所共同構築的價值體系和世界觀,便成為他們關注的重要課題。

殖民帝國的快速擴展,首次讓他們有機會窺見其他陌生的異己世界,並從這些截然不同於歐洲的古代文明與歷史當中,擷取不同的觀點和思維視野;另一方面,新興學科的出現,如文獻學(Philology)和語言學(Linguistics)等,也讓他們更有能力解讀和分析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研究素材,從而強化他們對於自身傳統的批判力道。梵文與歐洲語言之間的相似性被發現之後,為當時歐洲知識界開啟了重新探索人類文明根源的大門。 當時很多論者相信,上述相似性證明人類文明可以追溯至更為古代的共同根源(未必是《聖經》當中所揭示的根源),而透過對各地古老文字和語言的研究,我們也可以從中發掘有關人類古代文明的重要線索。

由此提出的“印歐問題”(Indo-EuropeanProblem)在這一過程中,印度曾經扮演非常微妙的角色。 受到當時東方學者論點與歐洲浪漫主義社會風潮的影響,很多論者曾經堅定地認為,梵文就是人類最古老的語言,印度則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例如:德國詩人學者施萊格(K.W.F.vonSchlegel)曾說:所有事物,是的,所有事物,無一例外,都源於印度。事實上,受到這種認知影響,施萊格也直接轉譯一個來自《梨俱吠陀》,同樣可見於《波斯古經》(ZendAvesta)的字詞“雅利安”(Aryan),稱呼尚未分殊前的人類共同語言始祖,③亦即,當時歐洲其他學者所稱的印歐語系或印度日耳曼語系。

在此基礎之上,由於整個19世紀與20世紀初期未能釐清“語言”和“種族”之間的複雜關係,加上當時對於《梨俱吠陀》的偏頗詮釋,使得很多論者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雅利安種族”,他們就是雅利安語最早的使用者。 但是,來自殖民帝國統治和基督教海外傳教的需求。由於亟須向整個殖民世界證明西方在文明上的優越性,殖民當局與基督教傳教團體轉而求助於新興的“種族科學”(RaceScience),強調“雅利安”始祖不僅具有白皮膚、藍眼睛、長頭顱的外形特徵,更透過對外“侵略”傳播優越的語言和先進的文明。 今天,生活在印度次大陸上的人民,其實根本不同於“雅利安”始祖,因為在種族上與本地原住民(被認為就是南印度的達羅毗荼人;他們具有深皮膚、短頭顱、塌鼻子的外形特徵)長期混雜的結果,早已使得他們原本傳承自“雅利安”始祖的優秀質量喪失殆盡。


在此基礎之上,西方殖民和傳教勢力宛如“第二波雅利安移民”(SecondWaveofAryans),將再次為印度次大陸帶來進步的語言和優越的文明(科學)。在此時代氣氛之下,以穆勒為首的梵文學家和印歐語言學家,承繼先前威廉·瓊斯爵士提出的觀點,逐漸形成一種共同的認知,亦即:最早的印歐民族先祖(也就是所謂“雅利安民族”),從他們最早居住的“故鄉”(無論來自中亞或歐陸)出發,憑藉著先進的文明與卓越的技術,透過入侵與征服的方式,延伸和擴展至世界各地,包括經由伊朗和阿富汗進入印度次大陸西北,這也成為日後“雅利安人入侵論”的原型。根據穆勒的推算,雅利安人入侵的時間約在公元前1200年前後,他們為印度帶來梵文、吠陀與種姓制度,成為日後印度文明發展最重要的元素,①以至於傳入此一區域的印歐語系分支被稱為印度雅利安諸語言(Indo-AryanLanguages),而這些語言的使用者則被稱為“印度雅利安人”


李三萬的三萬裡


印度的白人現在也稱為印度斯坦人,印度斯坦人大概有2億多人,可以說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的哈拉巴文化衰落以後,公元前2000年,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逐漸向南擴張,並且經過長時間的鬥爭與融合,慢慢統一了印度,創造了持久的印度文明,所以他們也被稱為印度斯坦人,他們使用的是印度語。



印度斯坦人是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也混有一點澳大利亞人種的成分,這是印度本土棕色人種成分。他們大多信仰印度教也有,一些信仰佛教或者伊斯蘭教。《吠陀》《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等享譽世界的史詩,都是由他們創造的。印度歷史上著名的孔雀王朝也屬於印度斯坦人開創。他們在繪畫,雕塑,舞蹈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並對我國的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印度斯坦人有一個傳說就是恆河是天上的神女下凡。那麼沐浴恆河水,飲用恆河水就可以沖洗掉身上的罪惡,死後也可以升到天堂。所以我們就會在電視上或者在印度看到印度斯坦人在恆河沐浴,有一些人終生只飲用恆河水,死後也將骨灰撒到了恆河水中。他的一生都伴隨著恆河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