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孩子的事情到底由谁来做主?

大小兔子都爱吃胡萝卜


首先,肯定也是必须的孩子的事情孩子的父母来做主,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说隔断教育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说说我堂姐的故事,我堂姐只是负责生了一下他的儿子,这么说一点都不为过,之后她上班,她儿子一直就由她的婆婆带,包括每天晚上也不和我堂姐一起睡,她婆婆对待孙子尽心尽力,同时也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一直和堂姐争夺孩子,为此,堂姐经常郁闷纠结,旁人总是说:

“你多么幸福啊,生了儿子都不用自己管,想去哪就去哪,放心好了,孩子永远都会和自己的妈妈亲……”

后来的情况就是,她儿子永远和奶奶最亲,和自己的父母就像中间隔着玻璃,无法拥抱、无法触碰,看的见,无法走进。

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这样说:

孩子与父母间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了孩子未来和整个世界的相处质量。母亲是孩子早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生命最初的几年是人生的黄金期,几乎奠定了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让妈妈们专门辞职在家带孩子或者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带孩子,更不是否定隔断教育、否定爷爷奶奶的付出,有老人的帮助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是何其的幸运。



我们需要的是老人的“隔代帮忙”,而不是“隔断教育”,自己对孩子什么事情都不管,做甩手掌柜,做现成的父母。

从“隔代教育”到“隔代帮忙”其实也很简单,父母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可以正常接触,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成长规律,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任,孩子获得的滋养就够正常成长了。


丁妈亲子时光


孩子的监护权是父母,责任主体也是父母,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才是做主之人。


很多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总是才不正位置,甚至觉得你们都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我怎么就不能管了,由此很多矛盾就出来了。我有个同学,她有一个非常强势的公婆,尤其是公公,我听她跟我说,她公公和她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经常出现分歧,之前她都是默默地看着,然后把孩子带到一边教育,有一次孩子因为犯错,她把孩子带到房间里批评,孩子大哭,爷爷在外面敲门,我同学生气没开,后来她公公居然把门给踹开了要强行把孩子带走。我同学气的当天就带着她孩子回到娘家,然后就把自己以前没住的房子打扫好搬进去分开住了。用她的话说,讲不通道理,只能分开。我同学也是个有主见事业有成的人,虽然工作很忙,为了孩子她换了一份时间相对宽裕的工作。


总体来说,中国大部分的老年人很难做到理智对待孙子辈的教育问题,他们总觉得孩子小,等大了再教,只关心孩子的吃和穿,而不关心孩子情商智商的发育,还有就是太过娇纵。老人又比较固执,你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他们不仅不接受,还会变相抵抗。

我家也有这样的问题。自从有了大宝,爷爷奶奶就搬过来跟我们一起住,因为我们还需要上班。他们帮忙带带孩子可是我婆婆有些做法真的很不好,但是我怎么说她就是改不了,还会偷偷的阳奉阴违。比如我跟她说,一岁前不能吃盐,她在大宝九个月的时候就会偷偷的在大宝的辅食里加盐,我刚开始不知道,后来有次我下班回家早了就给大宝做饭,可是怎么都不吃,我婆婆就说你放点盐就好了,我这才知道她早就放盐了。当时那个气啊!后来我就每天上班前做好辅食让她喂,但是她还会偷偷放,唉!没辙啊!

现在大宝和二宝经常因为争宠打架,我的态度是只有她们不过分,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可是我公婆他们就受不了,一定要去说这个护那个,就会使得问题更大,跟他们说过无数次还是不改。

为此我也经常生气,大宝现在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但是因为要工作孩子没人带,只能忍受这些。问题出现可以一点点解决,婆媳矛盾也可以化解,希望每家都能和谐相处。


思锐娘亲


就中国目前的国情而言,大部分家庭,都得正视隔代教育的问题。那么隔代教育,孩子的事情到底由谁来做主?答案当然是谁是孩子的父母,谁做主。


老话说“一辈不管二辈事。”老年人要过得舒心,就别操太多心。人老了,子女都要上班,帮忙看看孙辈,一可以解决子女的燃眉之急,二可以打发无聊的日子,享受含贻弄孙的天伦之乐,两全其美的事情。所以孩子的吃穿住行教育,以子女的意见为主,该当甩手掌柜就当,别倚老卖老。要知道社会不断在前进,必须得承认老了的事实,别指手划脚总是想刷存在感。

子女呢?更要珍惜自己的父母。要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老人帮忙看孩子,是多么幸福的事。他们不计报酬,不辞辛苦,毫无保留的爱孩子。与老人在育儿方面,如果是小的无关紧要的分歧,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人家的确也是那样带大你的呀。

总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大家都要相互体谅,否则不是谁作主的问题,而是孩子难道要被晾起来的问题。


青春妈妈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生、父母养,孩子的事情当然是由父母来做主,这本就该是父母的责任。而隔代教育可以从旁辅助,却不能成为主导。只不过现在很多人年轻人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老人,甚至可以说是对孩子不操心。



前几天带孩子去玩,就有一个老人跟我抱怨,说她儿媳妇从来都不管孩子,没有给孩子洗一件衣服,孩子的吃喝也不管,只管自己。这位老人跟我好一通抱怨,还说现在孩子大了,跑都追不上,天天累死了。我当时就戏笑着说她:你把你儿媳妇该做的事都做了,她当然就不用做了。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如今很普遍,相信很多家庭都是如此的。

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只能说起到辅助的功效,永远不可能成为主导。


甜宝爱学习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大事,我认为应该由年轻的父母作主。因为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精力充沛,能在不断学习中掌握较科学的育儿方法,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由于年轻,没有多大代沟,易于沟通交流,亲子关系融洽,家庭和谐。有资料显示由父母自己带大的的孩子阳光乐观有爱心。


隔代教育,老人容易过分顺从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合理的要求,甚至错误的要求都一律满足。比如我认识的有好几位小朋友,不把手机上的动画片放起看,就不吃饭,你看这惯的!但老人还总说:"管他的,他还小。”这样过分的顺从满足孩子,孩子没有是非观念不说,长期下去,孩子就会自私任性,不懂得珍惜,更谈不上爱别人,因为心中只有他自己。



隔代教育,老人容易包办替代。小孩子用完玩具,扔得满屋都是,老人跟在后边捡边归位。孩子本来可以独立吃饭,但老人总喜欢喂,为了吃顿饭,有时要追几条街。有时孩子要到外面去玩,走不了几步,都是老人背着或用车载着。上下学帮拿书包就是普遍现象……老人认为这就是爱孩子,殊不如,这样的大包大揽,导致孩子动作发展迟缓,独立能力差,遇事不会动脑,遇一点点困难就没有信心,只会哭喊发脾气,等待别人来帮助。



隔代教育,老人容易当面袒护孩子。我曾偶遇这样一个事件:傍晚时分,不少老人爱带着小孩在外面玩,有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走在一起了,你拉我一下,我扯你一下,不久就大打出手,其中一个孩子的奶奶冲上去,第一句话就是对对方孩子说“你看你多厉害,把我们这个都打得有伤,以后不要打人了哈。”首先是指责批评别人的孩子,充当自己孩子的“保护伞”。孩子在老人的过分保护下,时间久了,胆子会越来越多,有些都到了有恃无恐的地步,就连父母批评几句,都不会接受,觉得受不了,哭喊着去告爷爷奶奶,这也易造成家庭矛盾,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当然,年轻父母缺少育儿经验,有什么问题,还是应该多向老人请教。年轻的父母既要工作,又要承担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做老人的也要适当分担些家务,协助年轻人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共建和谐美好家庭。


此心安处是吾乡


邻居家大妈一儿一女,儿子初中毕业,女儿硕士。在有了孙子后,儿子儿媳出外打工,抚养孙子的责任自然落到了这位大妈身上。这位大妈很知道处理和媳妇的关系。媳妇在家的时候,媳妇教育孩子,她能不插手的就尽量不插手,因为她觉得那些都是小事当妈的做主就行了。当然看不惯媳妇太过宠爱或太过严厉的行为,这位大妈也尽量克制。在媳妇打工后,大妈再一一纠正孩子的小毛病。但是比如遇到孩子是不是应该报特长班这种问题的时候,媳妇拿不定主意,大妈就给儿子儿媳建议,说,现在的孩子都有特长,挺好的。而且孙子平时也喜欢自己画画,按照孩子的兴趣来吧。还有就是儿子儿媳因为能力有限辅导不了孩子的作业的时候,大妈却可以,她总是跟着小孩子或是年轻人学习最新潮的知识,跟着孙子上课,就算自己不懂,她也会去找比孙子年纪大的孩子学习,学完再回来教给孙子,而且她还有过教育硕士女儿的经验,懂得让孩子劳逸集合,该严格管教的时候就严格,该让孩子玩耍的时候就让孩子痛快玩。

所以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看出,在隔代教育问题上,最好老人和年轻人摆正自己的位置。孩子的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有绝对的决定权。但是他们也不应该完全拒绝老人善意的建议。老人要懂得放手,孩子的事情你可以做决定,但是孩子的孩子就让孩子的父母决定就行。如果年轻人拿不定主意,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提供合理的建议,至于年轻人采纳不采纳那就不能强求了。

最怕遇到强势的老人不肯放权,强势的儿子不想让老人插手,这样的话,强强相对都不妥协的话,只能激化家庭矛盾。所以还是要看双方处理问题的能力,是硬碰硬,还是采取迂回战略。表面上听从老人的意思,但是具体操作还是自己做主,毕竟孩子的事还是自己的父母承担责任。

老年人也要想清楚,教育孩子虽然重要,但是凡事也是要负责任的。不能说是有问题就插手,出问题就躲起来。所以怕担责任的话,还是由年轻人自己为孩子做主好了。


芃妈百草园


隔代教育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提出这些问题的往往是孩子的爸妈,而且他们常常无法在孩子的问题上做主,这样的家庭也通常是一个大家庭。孩子的爸妈需要上班,平时只能由老人家来帮忙来带,这种情况下养育孩子的各种观念就难免会交叉,有一致也有矛盾的地方。当遇到矛盾的地方,该听谁的呢?我是这么认为的。

在基本的事务上,可以适当给老一辈权利。

这些基本事务包括吃、喝、拉、撒、穿。因为爸爸妈妈白天都要上班,如果孩子没上幼儿园,其实孩子跟老人家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每天吃什么,作息如何,爸爸妈妈可以给到一定的建议,但不能强求完全要按照指令来,毕竟老人家有她的生活习惯。如果没有大的原则性的问题,其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庭关系更和谐。老人家心情好了,照顾起来自然有干劲,如果天天被人挑刺,换谁都不愿意。毕竟有老人家的支持,爸爸妈妈才能安心上班,就冲着这一点,爸爸妈妈就没必要吹毛求疵。

在孩子品格方向上,以主要抚养人为主,最好是爸爸妈妈

品格教养上,爸爸妈妈还是要把握这个主动权,比如上不上兴趣班,该怎么玩,遇到孩子同伴问题怎么处理,如何引导,这些大的方向还是要依赖父母年轻一辈的思维为主。并不是说老人家教育不好,他们也是很有智慧的一代,但是毕竟年轻人的教育思想相对开放,也容易与时俱进,而且作为爸妈平时孩子的生活起居都照顾不到了,在教育大方向上还是要上点心的,不然自己生的孩子完全不用养也是不负责任的。

隔代教育的矛盾不可避免,但是有几个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下,1、如果不让老人家插手,你可以不上班全职带孩子嘛?2、如果不让老人家带,保姆是否是你最合适的选择?3、既然选择让老人家帮忙,那么他们不是义务的,他们的付出就是真心实意为孩子好的。这几点如果可以总是想清楚,那么隔代教育的矛盾就会少一些啦。


亲子关系讲师露宏


两方面看这个问题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我坚决认为应该父母自己做主。

第一,亲子关系决定着孩子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孩子一生。

如果什么事情都是老人做主,那么父母的缺位,必定会让孩子心理上有所缺失。爱需要更多的一起面对。所以,不管遇到多么强硬的老人,父母都要争夺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的决定权。

第二,因为老人已经离开了这个社会的主流,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所以她的教育思想,和现代这个社会毕竟是相对于父母来说是有一点疏远的。当下的孩子,应该在当下的环境下培养。时代不同了,不能用老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当下的孩子。

其次,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经济压力过大,需要求助老人来辅助,那么也奉劝,父母们不要做甩手掌柜。即使再忙,条件再艰苦,也要尽量让孩子和自己在一个家里生活。可以选择三代同堂。

但是,对于教育孩子的决定权上,你要清晰认识到,你到底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情况。

如果你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如老人,那么,请考虑周全,决策权给你,对孩子好吗?

所以说这个事情要看具体家庭的具体情况。

比如,父母频繁出差,即使不出差,也经常基本都是孩子都睡下才回来。那么孩子的事情,你无暇顾及,老人又很用心的再替你分担,那你就把决策权交给老人吧。但,你一定会为无暇顾及孩子,而将来后悔。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就这么几年,错过了就赶不上了。

我就是之前因为经常出差,每天加班到孩子睡着。为了不错过孩子的成长关键期,而辞职做了全职妈妈。

其实,我婆婆是一直主张要把孩子带到她家。我坚决不同意。

好的员工,领导随时可以找到,但是妈妈,没人能替代。

总之,父母如果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就必须牢牢抓住孩子的决策权。

如果反之,父母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全权交给了老人,那决策权就要给老人。因为老人比你更懂你自己的孩子。


公主去哪儿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由主要照顾者做主,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主要照顾者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那就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说了算。原因如下:



首先,只有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主要照顾者,才很清楚孩子发泄情绪的方式,表现喜怒哀乐的方式,甚至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等等。如此,孩子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照顾者才能敏锐地发觉,从而推断孩子的具体状况。

例如,有些孩子平时是爷爷奶奶照顾的,平时父母一周回来一次,当孩子身体不适时,父母可能就无法敏锐觉察出孩子的不对劲,或者说不会有爷爷奶奶那么敏感。



其次,虽然长辈的养育方式可能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可能会比较溺爱孩子,但其实公平来说,很多年轻的父母也不会是育儿专家。所以,在针对孩子的问题上,最好能够采用沟通交流的方式,给主要照顾者提意见。

例如,很多老人都喜欢给孩子把尿,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养大孩子的。但目前的育儿理念都认为把尿对孩子不好。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好好商量,找图片、找案例分析,甚至找医院的儿科医生咨询等等。



总之,如果可以,还是尽量父母自己带孩子。如果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带孩子,那么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就别掺和太多。不仅仅会伤害两代人的感情,还会给孩子错误的思想,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懒妈妈的育儿之路


我觉得隔代教育的情况比较多,但父母应该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是不可逃避的,虽然我们不能全天的陪伴,但可以尽可能的高质量陪伴。


第一:孩子是自己的,父母永远是第一责任扶养人。也有最有义务负责照顾好孩子教育好孩子的人,所以尽管有老人帮忙,我们也不应该撒手不管。

第二:我们可能有时候工作起来比较忙,没办法陪伴孩子太久,但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抽时间高质量的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有爸爸妈妈的爱滋养的孩子还是有安全感的。

第三:当然在隔代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育理念不合,喂养观念不合,这都很正常,如果没办法分开,就接纳吧。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的,只是两个时代的人接受的理念不一样,所以很多观点不一样,多一点感恩,多一点包容,相处会更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