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孩子的事情到底由誰來做主?

大小兔子都愛吃胡蘿蔔


首先,肯定也是必須的孩子的事情孩子的父母來做主,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說隔斷教育之前,我想先給大家說說我堂姐的故事,我堂姐只是負責生了一下他的兒子,這麼說一點都不為過,之後她上班,她兒子一直就由她的婆婆帶,包括每天晚上也不和我堂姐一起睡,她婆婆對待孫子盡心盡力,同時也是個控制慾很強的人,一直和堂姐爭奪孩子,為此,堂姐經常鬱悶糾結,旁人總是說:

“你多麼幸福啊,生了兒子都不用自己管,想去哪就去哪,放心好了,孩子永遠都會和自己的媽媽親……”

後來的情況就是,她兒子永遠和奶奶最親,和自己的父母就像中間隔著玻璃,無法擁抱、無法觸碰,看的見,無法走進。

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這樣說:

孩子與父母間親子關係的質量,決定了孩子未來和整個世界的相處質量。母親是孩子早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生命最初的幾年是人生的黃金期,幾乎奠定了孩子一生髮展的基礎。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讓媽媽們專門辭職在家帶孩子或者一個人單打獨鬥的帶孩子,更不是否定隔斷教育、否定爺爺奶奶的付出,有老人的幫助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說是何其的幸運。



我們需要的是老人的“隔代幫忙”,而不是“隔斷教育”,自己對孩子什麼事情都不管,做甩手掌櫃,做現成的父母。

從“隔代教育”到“隔代幫忙”其實也很簡單,父母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可以正常接觸,瞭解孩子的心理動態、成長規律,為孩子的成長負責任,孩子獲得的滋養就夠正常成長了。


丁媽親子時光


孩子的監護權是父母,責任主體也是父母,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才是做主之人。


很多爺爺奶奶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總是才不正位置,甚至覺得你們都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我怎麼就不能管了,由此很多矛盾就出來了。我有個同學,她有一個非常強勢的公婆,尤其是公公,我聽她跟我說,她公公和她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經常出現分歧,之前她都是默默地看著,然後把孩子帶到一邊教育,有一次孩子因為犯錯,她把孩子帶到房間裡批評,孩子大哭,爺爺在外面敲門,我同學生氣沒開,後來她公公居然把門給踹開了要強行把孩子帶走。我同學氣的當天就帶著她孩子回到孃家,然後就把自己以前沒住的房子打掃好搬進去分開住了。用她的話說,講不通道理,只能分開。我同學也是個有主見事業有成的人,雖然工作很忙,為了孩子她換了一份時間相對寬裕的工作。


總體來說,中國大部分的老年人很難做到理智對待孫子輩的教育問題,他們總覺得孩子小,等大了再教,只關心孩子的吃和穿,而不關心孩子情商智商的發育,還有就是太過嬌縱。老人又比較固執,你的新觀念和新方法,他們不僅不接受,還會變相抵抗。

我家也有這樣的問題。自從有了大寶,爺爺奶奶就搬過來跟我們一起住,因為我們還需要上班。他們幫忙帶帶孩子可是我婆婆有些做法真的很不好,但是我怎麼說她就是改不了,還會偷偷的陽奉陰違。比如我跟她說,一歲前不能吃鹽,她在大寶九個月的時候就會偷偷的在大寶的輔食里加鹽,我剛開始不知道,後來有次我下班回家早了就給大寶做飯,可是怎麼都不吃,我婆婆就說你放點鹽就好了,我這才知道她早就放鹽了。當時那個氣啊!後來我就每天上班前做好輔食讓她喂,但是她還會偷偷放,唉!沒轍啊!

現在大寶和二寶經常因為爭寵打架,我的態度是隻有她們不過分,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可是我公婆他們就受不了,一定要去說這個護那個,就會使得問題更大,跟他們說過無數次還是不改。

為此我也經常生氣,大寶現在吃飯就是個大問題。但是因為要工作孩子沒人帶,只能忍受這些。問題出現可以一點點解決,婆媳矛盾也可以化解,希望每家都能和諧相處。


思銳孃親


就中國目前的國情而言,大部分家庭,都得正視隔代教育的問題。那麼隔代教育,孩子的事情到底由誰來做主?答案當然是誰是孩子的父母,誰做主。


老話說“一輩不管二輩事。”老年人要過得舒心,就別操太多心。人老了,子女都要上班,幫忙看看孫輩,一可以解決子女的燃眉之急,二可以打發無聊的日子,享受含貽弄孫的天倫之樂,兩全其美的事情。所以孩子的吃穿住行教育,以子女的意見為主,該當甩手掌櫃就當,別倚老賣老。要知道社會不斷在前進,必須得承認老了的事實,別指手劃腳總是想刷存在感。

子女呢?更要珍惜自己的父母。要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老人幫忙看孩子,是多麼幸福的事。他們不計報酬,不辭辛苦,毫無保留的愛孩子。與老人在育兒方面,如果是小的無關緊要的分歧,那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人家的確也是那樣帶大你的呀。

總之,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大家都要相互體諒,否則不是誰作主的問題,而是孩子難道要被晾起來的問題。


青春媽媽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生、父母養,孩子的事情當然是由父母來做主,這本就該是父母的責任。而隔代教育可以從旁輔助,卻不能成為主導。只不過現在很多人年輕人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了老人,甚至可以說是對孩子不操心。



前幾天帶孩子去玩,就有一個老人跟我抱怨,說她兒媳婦從來都不管孩子,沒有給孩子洗一件衣服,孩子的吃喝也不管,只管自己。這位老人跟我好一通抱怨,還說現在孩子大了,跑都追不上,天天累死了。我當時就戲笑著說她:你把你兒媳婦該做的事都做了,她當然就不用做了。其實這種情況在現如今很普遍,相信很多家庭都是如此的。

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而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只能說起到輔助的功效,永遠不可能成為主導。


甜寶愛學習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大事,我認為應該由年輕的父母作主。因為年輕人有朝氣有活力,精力充沛,能在不斷學習中掌握較科學的育兒方法,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由於年輕,沒有多大代溝,易於溝通交流,親子關係融洽,家庭和諧。有資料顯示由父母自己帶大的的孩子陽光樂觀有愛心。


隔代教育,老人容易過分順從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合理的要求,甚至錯誤的要求都一律滿足。比如我認識的有好幾位小朋友,不把手機上的動畫片放起看,就不吃飯,你看這慣的!但老人還總說:"管他的,他還小。”這樣過分的順從滿足孩子,孩子沒有是非觀念不說,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自私任性,不懂得珍惜,更談不上愛別人,因為心中只有他自己。



隔代教育,老人容易包辦替代。小孩子用完玩具,扔得滿屋都是,老人跟在後邊撿邊歸位。孩子本來可以獨立吃飯,但老人總喜歡喂,為了吃頓飯,有時要追幾條街。有時孩子要到外面去玩,走不了幾步,都是老人揹著或用車載著。上下學幫拿書包就是普遍現象……老人認為這就是愛孩子,殊不如,這樣的大包大攬,導致孩子動作發展遲緩,獨立能力差,遇事不會動腦,遇一點點困難就沒有信心,只會哭喊發脾氣,等待別人來幫助。



隔代教育,老人容易當面袒護孩子。我曾偶遇這樣一個事件:傍晚時分,不少老人愛帶著小孩在外面玩,有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走在一起了,你拉我一下,我扯你一下,不久就大打出手,其中一個孩子的奶奶衝上去,第一句話就是對對方孩子說“你看你多厲害,把我們這個都打得有傷,以後不要打人了哈。”首先是指責批評別人的孩子,充當自己孩子的“保護傘”。孩子在老人的過分保護下,時間久了,膽子會越來越多,有些都到了有恃無恐的地步,就連父母批評幾句,都不會接受,覺得受不了,哭喊著去告爺爺奶奶,這也易造成家庭矛盾,不利於孩子的教育。




當然,年輕父母缺少育兒經驗,有什麼問題,還是應該多向老人請教。年輕的父母既要工作,又要承擔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做老人的也要適當分擔些家務,協助年輕人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共建和諧美好家庭。


此心安處是吾鄉


鄰居家大媽一兒一女,兒子初中畢業,女兒碩士。在有了孫子後,兒子兒媳出外打工,撫養孫子的責任自然落到了這位大媽身上。這位大媽很知道處理和媳婦的關係。媳婦在家的時候,媳婦教育孩子,她能不插手的就儘量不插手,因為她覺得那些都是小事當媽的做主就行了。當然看不慣媳婦太過寵愛或太過嚴厲的行為,這位大媽也儘量剋制。在媳婦打工後,大媽再一一糾正孩子的小毛病。但是比如遇到孩子是不是應該報特長班這種問題的時候,媳婦拿不定主意,大媽就給兒子兒媳建議,說,現在的孩子都有特長,挺好的。而且孫子平時也喜歡自己畫畫,按照孩子的興趣來吧。還有就是兒子兒媳因為能力有限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的時候,大媽卻可以,她總是跟著小孩子或是年輕人學習最新潮的知識,跟著孫子上課,就算自己不懂,她也會去找比孫子年紀大的孩子學習,學完再回來教給孫子,而且她還有過教育碩士女兒的經驗,懂得讓孩子勞逸集合,該嚴格管教的時候就嚴格,該讓孩子玩耍的時候就讓孩子痛快玩。

所以通過具體的事例,可以看出,在隔代教育問題上,最好老人和年輕人擺正自己的位置。孩子的父母作為第一監護人,有絕對的決定權。但是他們也不應該完全拒絕老人善意的建議。老人要懂得放手,孩子的事情你可以做決定,但是孩子的孩子就讓孩子的父母決定就行。如果年輕人拿不定主意,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提供合理的建議,至於年輕人採納不採納那就不能強求了。

最怕遇到強勢的老人不肯放權,強勢的兒子不想讓老人插手,這樣的話,強強相對都不妥協的話,只能激化家庭矛盾。所以還是要看雙方處理問題的能力,是硬碰硬,還是採取迂迴戰略。表面上聽從老人的意思,但是具體操作還是自己做主,畢竟孩子的事還是自己的父母承擔責任。

老年人也要想清楚,教育孩子雖然重要,但是凡事也是要負責任的。不能說是有問題就插手,出問題就躲起來。所以怕擔責任的話,還是由年輕人自己為孩子做主好了。


芃媽百草園


隔代教育一直是“經久不衰”的話題,提出這些問題的往往是孩子的爸媽,而且他們常常無法在孩子的問題上做主,這樣的家庭也通常是一個大家庭。孩子的爸媽需要上班,平時只能由老人家來幫忙來帶,這種情況下養育孩子的各種觀念就難免會交叉,有一致也有矛盾的地方。當遇到矛盾的地方,該聽誰的呢?我是這麼認為的。

在基本的事務上,可以適當給老一輩權利。

這些基本事務包括吃、喝、拉、撒、穿。因為爸爸媽媽白天都要上班,如果孩子沒上幼兒園,其實孩子跟老人家呆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每天吃什麼,作息如何,爸爸媽媽可以給到一定的建議,但不能強求完全要按照指令來,畢竟老人家有她的生活習慣。如果沒有大的原則性的問題,其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家庭關係更和諧。老人家心情好了,照顧起來自然有幹勁,如果天天被人挑刺,換誰都不願意。畢竟有老人家的支持,爸爸媽媽才能安心上班,就衝著這一點,爸爸媽媽就沒必要吹毛求疵。

在孩子品格方向上,以主要撫養人為主,最好是爸爸媽媽

品格教養上,爸爸媽媽還是要把握這個主動權,比如上不上興趣班,該怎麼玩,遇到孩子同伴問題怎麼處理,如何引導,這些大的方向還是要依賴父母年輕一輩的思維為主。並不是說老人家教育不好,他們也是很有智慧的一代,但是畢竟年輕人的教育思想相對開放,也容易與時俱進,而且作為爸媽平時孩子的生活起居都照顧不到了,在教育大方向上還是要上點心的,不然自己生的孩子完全不用養也是不負責任的。

隔代教育的矛盾不可避免,但是有幾個問題我們可以思考下,1、如果不讓老人家插手,你可以不上班全職帶孩子嘛?2、如果不讓老人家帶,保姆是否是你最合適的選擇?3、既然選擇讓老人家幫忙,那麼他們不是義務的,他們的付出就是真心實意為孩子好的。這幾點如果可以總是想清楚,那麼隔代教育的矛盾就會少一些啦。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兩方面看這個問題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我堅決認為應該父母自己做主。

第一,親子關係決定著孩子的安全感。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如果什麼事情都是老人做主,那麼父母的缺位,必定會讓孩子心理上有所缺失。愛需要更多的一起面對。所以,不管遇到多麼強硬的老人,父母都要爭奪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的決定權。

第二,因為老人已經離開了這個社會的主流,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所以她的教育思想,和現代這個社會畢竟是相對於父母來說是有一點疏遠的。當下的孩子,應該在當下的環境下培養。時代不同了,不能用老的教育理念來指導當下的孩子。

其次,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經濟壓力過大,需要求助老人來輔助,那麼也奉勸,父母們不要做甩手掌櫃。即使再忙,條件再艱苦,也要儘量讓孩子和自己在一個家裡生活。可以選擇三代同堂。

但是,對於教育孩子的決定權上,你要清晰認識到,你到底瞭解不瞭解孩子的情況。

如果你對孩子的瞭解,還不如老人,那麼,請考慮周全,決策權給你,對孩子好嗎?

所以說這個事情要看具體家庭的具體情況。

比如,父母頻繁出差,即使不出差,也經常基本都是孩子都睡下才回來。那麼孩子的事情,你無暇顧及,老人又很用心的再替你分擔,那你就把決策權交給老人吧。但,你一定會為無暇顧及孩子,而將來後悔。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就這麼幾年,錯過了就趕不上了。

我就是之前因為經常出差,每天加班到孩子睡著。為了不錯過孩子的成長關鍵期,而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其實,我婆婆是一直主張要把孩子帶到她家。我堅決不同意。

好的員工,領導隨時可以找到,但是媽媽,沒人能替代。

總之,父母如果有時間、精力和能力,就必須牢牢抓住孩子的決策權。

如果反之,父母疲於奔命,無暇顧及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全權交給了老人,那決策權就要給老人。因為老人比你更懂你自己的孩子。


公主去哪兒


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應該由主要照顧者做主,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那就由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說了算。原因如下:



首先,只有平時和孩子在一起的主要照顧者,才很清楚孩子發洩情緒的方式,表現喜怒哀樂的方式,甚至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等等。如此,孩子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照顧者才能敏銳地發覺,從而推斷孩子的具體狀況。

例如,有些孩子平時是爺爺奶奶照顧的,平時父母一週回來一次,當孩子身體不適時,父母可能就無法敏銳覺察出孩子的不對勁,或者說不會有爺爺奶奶那麼敏感。



其次,雖然長輩的養育方式可能有很多不科學的地方,可能會比較溺愛孩子,但其實公平來說,很多年輕的父母也不會是育兒專家。所以,在針對孩子的問題上,最好能夠採用溝通交流的方式,給主要照顧者提意見。

例如,很多老人都喜歡給孩子把尿,覺得自己就是這樣養大孩子的。但目前的育兒理念都認為把尿對孩子不好。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好好商量,找圖片、找案例分析,甚至找醫院的兒科醫生諮詢等等。



總之,如果可以,還是儘量父母自己帶孩子。如果自己實在沒有辦法帶孩子,那麼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就別摻和太多。不僅僅會傷害兩代人的感情,還會給孩子錯誤的思想,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懶媽媽的育兒之路


我覺得隔代教育的情況比較多,但父母應該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是不可逃避的,雖然我們不能全天的陪伴,但可以儘可能的高質量陪伴。


第一:孩子是自己的,父母永遠是第一責任扶養人。也有最有義務負責照顧好孩子教育好孩子的人,所以儘管有老人幫忙,我們也不應該撒手不管。

第二:我們可能有時候工作起來比較忙,沒辦法陪伴孩子太久,但我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是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抽時間高質量的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有爸爸媽媽的愛滋養的孩子還是有安全感的。

第三:當然在隔代教育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教育理念不合,餵養觀念不合,這都很正常,如果沒辦法分開,就接納吧。因為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的,只是兩個時代的人接受的理念不一樣,所以很多觀點不一樣,多一點感恩,多一點包容,相處會更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