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股份市值縮水161億 靠收購能否衝出酒店紅海

锦江股份市值缩水161亿 靠收购能否冲出酒店红海

近日,錦江股份(600754.SH)以3.51億元收購鉑濤酒店(代表品牌有7天酒店)3.4%的股份,持股比例由原來的93%上升至96%。其實,近幾年錦江股份一直在收購,從法國盧浮酒店集團到維也納酒店,再到鉑濤酒店。一路收購下來,如今以20.95%的市場佔有率領先11.86%的首旅集團(代表品牌有如家酒店)和11.70%的華住集團(代表品牌有漢庭酒店)。

至於錦江股份股價表現,我們發現,從2018年6月6日,錦江股份在股價衝高39.89元高點後,隨後一路下跌,截至2018年11月30日,錦江股份的收盤價為23.09元,市值蒸發了160多億元。與此同時,錦江股份的業績增速也開始放緩,2018年1~9月,其營收增長率為9%;在此期間,錦江股份第二大股東弘毅投資基金又對其進行了多次減持。這一切是機緣巧合?還是近幾年,我國酒店行業出現市場緊縮,以至於影響了公司的業績變化?

針對以上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投資者報》致電致函錦江股份,得到公司方面相關回復。

緣何業績增長呈疲態?

對於弘毅投資基金減持股份,錦江股份方面向《投資者報》解釋:“弘毅投資基金是基於自身財物安全才做減持,並非對公司未來發展不看好。”

錦江股份於1994年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主營有限服務型(相當於快捷經濟型)酒店運營管理和餐飲食品兩大業務。酒店業務代表品牌有錦江之星、錦江都城以及收購的鉑濤酒店、維也納酒店和法國盧浮酒店集團等;餐飲業務,公司以合資的形式做品牌特許經營,目前投資了肯德基、吉野家等。其中,酒店業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018年1~9月,公司營收約為110億元,酒店業務的收入就達68億元,佔總營收的98.36%。

然而,在《投資者報》深入研究公司業績時發現,2015年與2016年是錦江股份業績大豐收的兩年,其營收增長率分別為90.95%及91.19%,高於2013年與2014年的15%和9%。但自2017年後,錦江股份營收增長卻大幅下滑,從2017年、2018年前三季度來看,錦江股份的營收為100億元、110億元,營收增長率分別降到32.86%和9.23%;淨利潤增長率也從2017年1~9月的52%降到如今的24%。對比其他經濟型酒店(首旅酒店和華住酒店)2018年前三季度的業績,錦江股份的營收位居第一,但淨利潤佔營收比重為9.02%,位居第三,較前兩位相比,顯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半年來,錦江股份不僅股價走下坡路,其市值也大幅縮水,從2018年6月380多億的最高點降到如今的200多億。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其業績和股價的變化,可能與近幾年頻繁收購,而投資者對其收購的酒店發展潛力並不看好有關。

跑馬圈地的背後

目前,國內酒店行業呈現出以錦江集團、首旅集團、華住集團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而這一格局的形成均與三家企業的“收購”戰略相關。

2016年,首旅集團以110億元收購瞭如家酒店;華住集團先後從法國雅高集團拿到授權運營的宜必思、美居、諾富特;此外,還在2017年收購了定位於中高端的桔子水晶酒店。

坦率地講,從收購力度來看,錦江股份將首旅集團和華住集團遠遠甩在後面。2010年至今,錦江股份大約斥資200多億元收購了5家酒店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購州際酒店的6年後,錦江股份又出售州際酒店的全部股權,並收回18億元。這究竟是出於何種原因?業內人士認為,錦江股份出售股權的原因在於州際酒店的運營、渠道等環節很難融入中國市場,久而久之拖累公司業績。另一方面,2016年國內酒店行業掀起轉型中高端市場的浪潮,錦江股份有可能為了在此次浪潮中佔得一席之地,拓展中高端市場而出售州際酒店;在此之後,錦江股份便陸續收購了維也納、鉑濤酒店。

對此,錦江股份對《投資者報》說:“目前國內中端酒店市場的需求空間逐步拓寬,我們除了有自己的中端酒店品牌錦江都城,還有維也納酒店和鉑濤集團旗下的麗楓、喆啡、希岸等眾多中端酒店品牌,這些會助力我們在中端酒店市場的發展。”

锦江股份市值缩水161亿 靠收购能否冲出酒店红海

收購反成壓力?

多品牌運作也給錦江股份帶來了運營壓力。不過,錦江股份在回覆《投資者報》提問時稱:“近幾年,錦江股份通過全球酒店採購共享平臺、全球酒店財務共享平臺、WeHotel全球酒店共享平臺,整合了錦江股份採購及財務環節,降低了公司的經營成本。”可《投資者報》在梳理錦江股份2018年三季報時發現,其營業總成本高達約100億元,同比增長7%;同時,其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分別約為57億元、28億元、3億元,同比增減幅度為1.8%、18%、-6.48%。與同行相比,錦江股份的三大費用均高於華住集團和首旅集團。

《投資者報》注意到,在其他媒體報道中,均提到該公司旗下7天連鎖酒店屢屢因違反《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被罰款、衛生間瓷磚脫落傷人等事件,這也勢必會對錦江股份的品牌帶來負面影響。面對如此狀況,錦江股份能否通過收購和管理創新突出重圍,還有待市場驗證。(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