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威:婺城好男儿鹰击长空

2018-12-02 08:4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婺城报道组 张苑 通讯员 汪志贤

马威:婺城好男儿鹰击长空

11月2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招飞局南京选拔中心组织的为首次评定飞行等级空军飞行员家庭颁发荣誉牌匾暨2019年空军招飞宣传活动在金华一中举行。飞行员马威系婺城区人,于2013年从金华一中毕业,后被选拔为空军飞行员,经高校(清华大学)教育和部队培训成长为三级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空军南京选拔中心向马威的父母颁发了“首次评定飞行等级纪念牌”和“空军飞行员光荣家庭牌”。婺城区民政局代表区委、区政府向马威父母发放慰问金2000元。

自由成长中的严谨习惯

马威18岁以前,马建军夫妇从未想过,儿子会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对孩子没有太高的期望,也不想拘着孩子,只希望孩子能平安健康地长大,靠着自己的能力,谋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过一段安生的日子。”马建军说。

马建军小学文化,但喜看报,这个习惯似乎在冥冥中影响了儿子的一生,也在推动着这个家庭的未来。

那年,马威读高三。马建军从《金华日报》上得知南京选拔中心正在组织招飞,随口与儿子提起,建议可以试试。马威随即在金华一中报名应征,经校医、南京选拔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招飞局层层体检,顺利通关。

在随后的高考中,马威得了686分,超过一本分数线近70分。应征入伍,迎接飞行训练的挑战?上一所重点大学,过一段平静安逸的人生?马建军把选择权放心地交给了儿子。

22岁,马建军开始在金华市区江南工商城做百货批发。夫唱妇随,常常忙到没有时间做饭,更没时间接送孩子上学。马威总是自己一个人从东苑小学穿过马路,回到父母的小店,放下书包,帮忙去附近的快餐店买饭。一家人匆匆对付了晚饭,父母依旧忙着搬货,马威忙着做作业。“儿子很乖,每天都能自觉地自己完成作业;妻子很贤惠,每天都帮着我一起打点店里的活儿。”马建军说。日子一天天过去,马威通过自主招考升入金华外国语学校、金华一中,一家人的日子也越来越殷实。“我们俩拼命赚钱一辈子,家里不缺钱,就希望孩子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夫妻俩共同的心愿。

男主外,女主内;夫妻任何一方教育孩子,另一方不拆台;父母以身作则,认真做事,耳濡目染教育孩子……这俨然是个中国传统家庭。马爸爸在外收货、调仓、发货……要求自己今日事今日毕,常常忙到深夜,把生意打点得井井有条;马妈妈居家洒扫、烹饭、照顾老小……把一家人安排得妥妥当当。夫妻俩相信,儿子一定承袭了世世代代农民家庭内心永不乱,做事求完善的性子。一次又一次收到儿子在训练队获奖的消息,夫妻俩欣喜却不意外,他们相信,播撒在儿子心里自由却严谨的种子已然生根开花。

马威:婺城好男儿鹰击长空

担当面前永不言败

持续五年夜以继日的训练生涯,也曾让马威犹豫不前。

自2013年升入清华大学,校园里别的同学都在琴棋书画诗酒茶,享受青春年华,而每天一早迎接马威的,是至少一万米的负重跑步训练,任风雨雷电,严寒酷暑。

2016年下半年,马威来到石家庄,开始试飞初级教练机,2017年改飞高级教练机,今年8月成长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700多个日日夜夜,马威时时刻刻需要面对的除了紧张的学习和训练任务,更有高达50%以上的淘汰率。十多年来轻轻松松当学霸的马威,第一次感受到了艰难和压力。

几次试飞后落地,马威总觉疲惫不堪,然而,接踵而来的是健身房的常规训练。在训练队,每天都有固定的课程和目标,但凡有一个操作的不合格,就会被淘汰;哪怕因病请假一天以上,落下课程难以随队训练,就会直接出局。两年多以来,马威和战友们一样,不敢有丝毫懈怠,甚至不敢生病。原本年少轻狂、肆意妄为的年纪,却早早地显出了老成持重的处事方式。

疲惫感席卷而来,马威偶然与母亲吐露部队训练的艰辛和难熬。母亲说:“要不你就飞差一点,淘汰到地面上工作吧。”去年,连续几日高烧不退,恰逢马威回家探亲,马威赌气说:“高烧老不退,我不回去了。”母亲点点头:“也行。”这不是母亲的激将法,是母亲面对儿子无条件的宽容和怜爱,但母亲心里知道,儿子骨子里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牛劲儿。

接到飞行等级评定的消息,夫妻俩欣慰至极,他们的小男孩已经长大,长成一个可担国之大任的好男儿,如鹰击长空,保卫他生长的土地。

马威:婺城好男儿鹰击长空

英雄儿女的柔软心

英雄在妈妈眼里,始终是个贴心的小暖男。

十个寒暑假,在同学们都在父母的呵护下享受大小孩的美好生活时,马威却始终在部队接受着高强度的训练。

自儿子从军后,家里的电视就停留在了央视军事频道。儿在外,不得归,虽有亲友常来常往,父母在家却总觉寂寥,总在努力从有关国内国际的军营中找到儿子日常生活的影子,军事新闻中有胜利也有失败,有伟大更有危险,夫妻俩时不时地总会心头一揪。“我们这个国家,不管什么事,总要有人去做呀。”马妈妈说。

无需叮嘱,马威每天在天上飞,落地就开机,主动给家里报个平安。训练再忙,马威总会每周雷打不动地给家里打两通持续50多分钟的电话,陪妈妈聊聊家里家外的新鲜事。

马爸爸极少说话,听着儿子与妻子闲话家常,家中便热闹,便觉心安。

马妈妈说:“等儿子分配了工作,我们俩就到他的城市去,在那儿安一个家。等他下班回来,我就给他做饭。等他成了家,我就给他们带孩子。儿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