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调理身体,补好自己的心、肝、脾、肺、肾?

深M2470565100


总的来说,补益五脏有几种方法。

一、液养

液是指汗、泪、涕、液、唾等五种液体。它们是由五脏接受了水谷之津,然后润注于孔窍之巾的津液。所以,《素问·宣明五气篇》有“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等五脏化五液的理论。五液是人体自己的宝贵液体,天下任何的补益物,没有一样能赶得上五液的功效。

汗为心之液——心主血,生理上汗血同出于一源。病理理上汗出过多,则损伤津液,也会影响心血不足,出现心悸等症。若大汗淋漓不止,还会耗伤心气,可见心慌、气短,甚至虚脱。所以,养心要避免大量出汗

泪为肝之液——是由于泪出于目窍,肝开窍于日。泪的排出和濡润作用与肝脏有密切关系,如肝阴不足时泪的排出减少,使跟失其濡润,则见两目干涩;肝经热盛,可见曰赤眵多,或兼痒痛等症。因此,养肝者忌哭泣,抑郁的心情也会使肝气郁结,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肝的健康很重要。

涕为肺之液——由于涕出于鼻,鼻为肺之窍,涕的性状、排出等均与肺的功能有关。如风寒束表,肺气失于宣降时,有鼻流清涕的症状;风热袭肺,可见鼻流稠涕,肺阴不足津液不能上承时,则鼻干无涕。如果没有必要,不要过度擤鼻子,以维护肺的功能,同时也保护鼻黏膜不受伤害。


涎为脾之液——涎出于口,口为脾之窍,脾的运化功能直接关系到涎的分泌。例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口中的津液适量,味道正常,为“口中和”,脾胃虚寒,水液不化,常会出现口淡无味,涎水较多;脾经内郁湿热,则口角易流涎,多见于小儿。具体做法上,主要是不要嗜烟酗酒,它们是会损害涎液的。

唾为肾之液——是由于肾经有一络脉上挟舌本,通于舌廉泉穴,为分泌排出唾液之处。所以说唾出于舌下是肾之液。肾的功能正常则分泌排出适量的唾液濡润口腔。若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时,唾液分泌排出量减少,人就感到口千舌燥,尤其夜间更为明显。如肾阳不足,水湿泛滥,常可出现唾液清冷量多的现象。这一点我曾经说过,没必要的话少吐唾沫,可以养肾。而假设你一整天经常吐唾沫,到晚上必定腰酸乏力。

二、食养

所谓“五谷补五脏”。

1.小麦养心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2.高粱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3.大米润肺

大米涵盖稻米、紫米等,在出现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的作用。

4.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5.大豆养肾

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三、药养

有一味药物,配伍得好的话,能够兼养五脏,就是黄精。

1.补心

黄精与熟地、当归、远志、丹参等同用,可补养心血,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病症。

2.补肝

黄精与决明子、蔓荆子同用,可治疗肝阴不足引起的胁肋疼痛、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病症。

3.补肺

黄精与菊花、西洋参同用,治疗肺燥引起的咳嗽、咯血。

4.补脾

黄精与党参、白术、茯苓等药物同用,可补益脾胃,增强食欲。

5.补肾

黄精与枸杞子同用,有滋补肾精、健肾强腰的功效。


纯钧LHGR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喜怒哀乐也伤我们的内脏,情绪会一点一点渗透到内脏中。

三不吃,四不做,五相伴

三不吃:不吃寒凉之物

不吃腥辣之物

不吃油腻之物

四不做:不洗凉水澡

不做剧烈运动

不做熬夜之人

不要忧心过度

五相伴:茶相伴

动相伴

笑相伴

友相伴

书相伴

具体内容后期我会发表文章详细解释。希望您身体健康。


小佳同学s


艾灸啊,传承3000多年的中医疗法,没有任何副作用。简单方便。






吕海军13552230881


人体是一个整体,只有行善积德才能健康长寿,其它的说法都是扯淡。


常行居士


关于脏器的养护,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了,一个是先天之本,肾。一个是后天之本,脾胃。肾的保养方式,主要是补阴,如何补阴呢?可以通过站桩等养生功法,也可以通过服食黑芝麻、黄精等补阴的食物来补充。脾胃如何养护呢?就是要按时吃饭,少吃不吃冷饮等伤害脾胃的食物。


中医养生论坛


这个问题小学一年级就明白:在天上~风、热、湿、燥、寒;在地上~木、火、土、金、水;在人体~肝、心、脾、肺、肾的对应关系。做到“天人合一”~这是上古三奇之一的《黄帝内经》经典名言。


李神奇123


多做健身运动,比如散步,跑步。最好是经常做养生气功易筋经,八段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