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爆虐日本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下)

本人专注战争历史,军事领域,每日更新为大家带来新的视频和文章,喜欢的朋友请关注下我吧,谢谢。

莱特湾海战,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航母对战,此战彻底摧毁了日本联合舰队,日本海军再无反击能力。

全文1万余字,分上下两篇,详细介绍了莱特湾海战的全过程。

就在奥斯梅纳宣布接管菲律宾政权的同一天,美、日舰队在莱特湾开始了一场历时4天的大海战,其情况之复杂和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海战史上都是空前的。

参加这次海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分别编为特混舰队本队、第1游击部队和第2游击部队。部署在日本濑户内海的特混舰队本队由4艘航空母舰(“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和“千代田”号)、2艘航空战列舰(“日向”号和“伊势”号)、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司令为小泽治三郎中将。部署在新加坡的第1游击部队司令为栗田健男中将,该部队分成三个战队,其中参加这次海战的有两个:第1战队由栗田直接指挥,有5艘战列舰(包括“大和”号和“武藏”号)、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第3战队由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司令为西村祥治中将。部署在琉球群岛的第2游击部队由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司令为志摩清英中将。根据“捷1号”作战计划,第1游击部队为主攻部队,其第1、第3战队将分别经由圣贝纳迪诺海峡和苏里高海峡,从北、南两路迂回莱特湾,夹击麦克阿瑟的登陆部队。届时第2游击部队将南下与西村的部队会合。特混舰队本队的任务是把哈尔西的航空母舰编队诱出莱特湾一带,使其向北远离战区而不能掩护登陆部队,为第1、第2游击部队发动进攻创造条件。

美国爆虐日本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下)

小治三郎中将

接到丰田的命令后,第1、第2游击部队立即启航。第1游击部队在婆罗洲的文莱港加油后,于22日清晨和午后分头向目的地出发:栗田的舰队(中路舰队)向锡布延海方向驶去,西村的舰队(南路舰队)向保和海方向驶去。与此同时,志摩和小泽的舰队也分别从琉球和濑户内海出发南下。

23日晨,栗田的中路舰队来到巴拉望岛以东海域,被在该海域巡逻的两艘美国潜艇“海鲫”号和“鲦鱼”号发现。两艘潜艇立即向敌舰队发起攻击。栗田的旗舰“爱宕”号重巡洋舰被“海鲫”号发射的4枚鱼雷击中,18分钟后就沉入海底。粟田和他的参谋们跳进大海,被已方一艘驱逐舰救起,护送到“大和”号战列舰上。另一艘重巡洋舰“摩耶”号则被“鲦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引起弹药舱爆炸而沉没。此外,“海鲫”号还重创重巡洋舰“高雄”号,使其无法继续前进而被迫返航。美国人赢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并发现了日军的进攻主力。此时,在莱特湾及其附近海域,美国海军正严阵以待。第7舰队的炮火支援编队辖有6艘战列舰和若干艘巡洋舰及驱逐舰,由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指挥。此外,由16艘护航航空母舰组成的3个大队由托马斯·斯普拉格指挥,担任对潜、对空警戒及支援登陆任务。哈尔西的第3舰队配置在萨马岛以东南北一线,下辖4个特混大队,共17艘快速航母,10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和56艘驱逐舰,在麦克阿瑟的部队顺利登上莱特岛后,哈尔西于22日命令第1特混大队回乌利西补给。当“海鲫”号潜艇报告粟田的舰队前来袭击时,他便率其余3个大队呈扇形展开,分别进至吕宋岛东部海域、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和莱特湾附近。

美国爆虐日本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下)

栗田健男中将

24日清晨,哈尔西的舰队向西、西北、西南三个方向派出侦察机。8时10分,第2特混大队的一架飞机发现栗田的中路舰队正从民都洛岛南端向锡布延海挺进。哈尔西立即命令北面的第3大队和南面的第4大队向位于中间的第2大队靠拢,企图以其全部航空兵力对付栗田的舰队。但半小时后,第4大队的侦察机在棉兰老以西的苏禄海又发现了西村的舰队,于是出动飞机予以攻击,击伤战列舰和驱逐舰各一艘。之后,该大队执行哈尔西的命令向中间靠拢,把随后的任务留给了金凯德的第7舰队。然而就在此时,北面的第3大队却遭到来自吕宋岛的日军轰炸机的袭击,“普林斯顿”号轻型航母中弹起火,陷于瘫痪状态,致使该大队不能马上执行向中间靠拢的命令。

这一天,哈尔西的特混舰队先后出动5批飞机对已进入锡布延海的栗田舰队进行轮番攻击。在没有任何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武藏”号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被击中17颗炸弹和19枚鱼雷后终于沉入海底。其余4艘战列舰也均被击中,“妙高”号重巡洋舰受重创,不得不撤出战斗。下午,栗田被迫下令西撤。然而在傍晚前,他看到并没有敌机追击,便又命令折回,再次向莱特方向驶来。

美国爆虐日本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下)

大和号战列舰

傍晚,哈尔西等待已久的消息终于来了。侦察机报告,在吕宋岛东北海面发现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同时,他还得知栗田的舰队已经西撤。于是,他决定出动全部特混舰队北上迎击小泽的舰队,尽管他后来得知栗田的舰队又返回来了,但他仍然没有改变这一决定。哈尔西相信,金凯德有能力对付日军较弱的南路舰队,也有能力抗击已受重创的中路舰队,而他的任务则是消灭敌航空母舰。晚上8点多钟,他给金凯德发了一份电报并抄送尼米兹和金,通报了日军中路舰队的位置、航向和航速,指出这路日军正驶向圣贝纳迪诺海峡,而他则将“率3个特混大队北进,拟于明日拂晓对敌航空母舰编队实施突击”。金凯德收到这一电报后对栗田舰队的再次东进并未感到有多少不安,他以为哈尔西会留下部分舰只来把守圣贝纳迪诺海峡,迎击栗田的舰队,以保障菜特岛北翼的安全。因为在那天下午,哈尔西曾向他的舰队发布了一道命令,宣布将抽调部分舰只组成第34特混舰队,但他并没有明确新组成的舰队具体执行什么任务,只是说将对敌水面舰艇进行“远距离决战”。当时,无论是金凯德还是尼米兹,都把哈尔西将组建的舰队理解为是用来对付栗田的舰队的。因此,当他们收到哈尔西的电报时,还以为第34特混舰队已经编成待命,而他只是率3个航空母舰大队北上。其实,哈尔西一艘军舰也没留下,致使圣贝纳迪诺海峡的大门大敞四开。这一致命的误解在第二天的海战中险些导致严重的后果,差点断送了整个战役。

美国爆虐日本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下)

金凯德海军中将

由于金凯德认为北面有哈尔西的第34特混舰队对付栗田,所以他几乎把所有的作战舰只都集中到苏里高海峡方向,准备对日军南路舰队进行夜间伏击。他把鱼雷快艇配置在最前面,随后是驱逐舰,再后是巡洋舰和战列舰。夜里将近11点,鱼雷快艇部队开始攻击西村的舰队,但没有击中目标。午夜后,美第1梯队驱逐舰投入战斗,向日舰队发射鱼雷,击沉“扶桑”号战列舰和一艘驱逐舰,击伤西村的旗舰“山城”号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随后,奥尔登多夫派出第2梯队驱逐舰进行鱼雷攻击,再次击中“山城”号。但“山城”号上的西村仍带着他仅有的一艘重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顽强地继续前进。将近4时,当西村的舰队驶进火炮射击范围内时,奥尔登多夫的巡洋舰和战列舰几乎同时开炮。结果,西村被炸死,他的“山城”号也很快沉入大海,“最上”号巡洋舰和另一艘驱逐舰受重创。这时,跟在后面的志摩的第2游击部队赶到。他的一艘轻巡洋舰首先被鱼雷击伤,随后他的旗舰“那智”号重巡洋舰又与撤退中的“最上”号相撞。志摩意识到中了埋伏,再前进只能招致与西村同样的下场,于是立即下令撤退。美舰队和护航航母上的飞机实施追击,使遍体鳞伤的“最上”号最终丧失机动能力而自沉。到拂晓时,西村的舰队只剩下一艘伤势严重的驱逐舰歪歪扭扭地跟着志摩的舰队西逃。

美国爆虐日本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下)

栗田舰队

正当第7舰队在南面追击志摩的舰队时,栗田的中路舰队则在未被察觉的情况下悄悄溜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来到萨马岛以东海域。获知此情后,金凯德大惊失色,一面命令奥尔登多夫停止追击,回防莱特湾,一面打电报询间哈尔西“第34特混舰队是否在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过了快三个小时,他才收到回电:“不,不是这样,第34特混舰队现在正与航空母舰群一起同日本航空母舰编队交战。”这意味着金凯德脆弱的护航航母编队将单独与强大的栗田部队作战,而当时只有第3大队的6艘护航航母及7艘驱逐舰和护卫舰部署在萨马岛附近。

7时许,栗田的舰队开始实施攻击,美舰全速向南逃避,并以驱逐舰和护卫舰迎战追击中的日本舰队。这是一场力量悬殊但异常激烈的战斗。美驱逐舰英勇顽强地与日舰周旋,奇迹般地打乱了栗田舰队的战斗队形,并击伤两艘重巡洋舰,迫使“大和”号等两艘战列舰向北逃逸,但这7艘护卫舰只也全部受伤,其中3艘沉没。随后,日舰队再次对美护航航母发动攻击,将“甘比尔湾”号击沉。这时,金凯德出动所有的舰载机对日舰进行攻击,并得到肯尼的部分陆基飞机的支援。幸运的是,在这场胜负难分的海战激战正酣时,栗田由于得不到南、北两路舰队的消息,自己的舰队又被打得四分五散,于是在9时后不久便命令处于混乱中的各舰退出战斗,向北与他靠拢。由于栗田舰队的撤离,第3大队的其余航母才免于被歼。

美国爆虐日本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下)

在两个多小时的海战中,金凯德曾向哈尔西数次发电求援。但哈尔西正在攻击小泽的航母编队,无暇南顾,除了急令回去加油的第1特混大队火速前往莱特外,别无他法。他不愿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并坚信他的主要任务不是保护第7舰队,而是消灭敌舰队主力。因此,他继续率舰队北上追击小泽,殊不知,这正中了丰田的圈套。好在那天日本舰队之间通讯不畅,小泽之诱敌成功栗田并不知道,后者还以为与之交战的就是哈尔西的快速航母,致使他行动起来缩手缩脚,未敢大胆向莱特湾突破。

当时,萨马岛海域的情况的确十分危急,一旦栗田突入莱特湾,登陆部队便将遭到灭顶之灾。因此,坐镇珍珠港的尼米兹认为有必要亲自过问一下了。于是,他打电报给哈尔西,询问第34特混舰队的位置。但当编码人员为防止敌人破译而按惯例在正文前后添加一些无意义的词句时,在“第34特混舰队在哪里”之后,不适当地加了一句他临时想起的个诗句——“全世界都想知道”。恰巧,哈尔西的译电员以为这句添加语有实际意义,因此未加删除就送给了哈尔西。哈尔西看后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尼米兹在侮辱他。一气之下,他命令第34特混舰队和一支航母特混大队回头南下,前去支援金凯德,其余两个特混大队继续追击小泽。由于哈尔西中途退出战斗,带走了强大的第34特混舰队,致使全歼小泽舰队的目的未能达到,但仍取得击沉其全部4艘航母和1艘驱逐舰、重创1艘巡洋舰(后被美潜艇击沉)的重大战果。

美国爆虐日本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下)

小泽机动舰队

再说栗田,他在中午前将舰队重新集结后又向莱特湾方向驶来。但一个小时后,据报告在萨马岛东北发现美航母编队,于是他再次改变航向准备迎击来自北面的敌人。然而,整整寻找了一个下午也未发现目标。到这时,他的舰队经过三天的战斗,燃料弹药已剩下不多,人员也已疲惫不堪,迫使他不得不下令经圣贝纳迪诺海峡撤退。哈尔西企图在敌舰队进入海峡前将其击溃,但为时已晚。当他于午夜时分赶到时,只有一艘收尾的日驱逐舰还未进入海峡,这艘驱逐舰很快就被击沉。26日清晨,当栗田的舰队穿过锡布延海,来到班乃岛以西海域时,哈尔西的舰载机对其进行了最后一次攻击,又击沉、击伤巡洋舰各一艘。至此,莱特湾大海战宣告结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海战中,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共损失4艘航母、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美军仅损失1艘轻型航母,2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和1艘护卫舰。日本海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从此再也组织不起一支像样的舰队来对抗美国海军了。

美国爆虐日本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下)

莱特湾海战形势图

在历时四天的海战中,麦克阿瑟始终捏着一把汗,但他所能做的“除了稳定我的部队,收紧我的战线,等待海战即将揭晓的结果外,就无所事事了”。其间,为使“纳什维尔”号投入战斗,他把司令部移到岸上。海战后,许多人对哈尔西的行为提出批评,包括西南太平洋司令部里的人。但麦克阿瑟却对此表现出十分宽容的态度,叫他的参谋们“不要再对‘公牛’说长道短了在我的名册上,他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海军将领”。在他看来,“一系列致命的误解,应该直接归咎于分散的指挥、含糊不清的电文以及第3与第7舰队之间低劣的通讯系统。”更明确一点说,“这一险些带来灾难的事件责任在于华盛顿。在海战中,两位主要指挥官在同一海域、同一战役中作战,但却相互独立,一个归我指挥,另一个归5000英里外的尼米兹指挥。”

通过莱特湾大海战,海上的威胁虽然解除了,但陆上和空中的压力并没有减轻。日军大本营向莱特岛增派了大批地面部队,并向吕宋调集大量飞机,以与盟军进行地面决战。由于金凯德的护航航母大队和哈尔西的第38特混舰队在海战后需要撤回基地进行休整和补给,因此,肯尼的陆基航空兵便担负起地面作战的全部空中支援任务但当时正值雨季,倾盆大雨不住地下,使岛上的机场变成一片泥沼。只有塔克洛班的机场尚可勉强使用,但土质也不好。工兵部队昼夜奋战,在跑道上铺设钢板,终于在10月27日接待了肯尼的第一批34架战斗机。后来,肯尼曾多次试图再行增援,但由于机场小容不下很多飞机,加之日军不断空袭,因而进展不大。这样,日军实际上掌握了莱特岛的制空权,他们大肆空袭金凯德的舰队,使其遭受严重损失,同时频频攻击美军地面部队,使之前进受阻,并有效地掩护了其向莱特增兵的任务。至11月上旬,日军运兵船通过奥尔莫克港共向岛上输运了5万部队,几乎未受到任何阻碍。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不得不再次请求哈尔西的第3舰队前来支援。

美国爆虐日本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下)

美军庞大登陆舰队

此时,麦克阿瑟的地面部队正在向西、北两个方向挺进,但泥泞的道路和日军的空袭给美军的行动带来极大的障碍。给养跟不上去,通讯线路又常常中断,肯尼有限的飞机则集中去攻击日军的增援补给基地奥尔莫克,无力为地面战斗提供空中支援。所有这一切,都减慢了部队的推进速度,并带来很大伤亡。11月中旬,双方为争夺莱特岛北端的“断头岭”而陷入僵持局面。期间,克鲁格曾试图向南迂回从背后攻打奥尔莫克,但为日军沿西海岸2号公路部署的重兵所阻。下旬,美军以猛烈的炮火突破日军防线,夺取了“断头岭”,进至利蒙。但日军仍顽强防守着奥尔莫克走廊的所有入口,他们一面收紧防线,一面组织局部反攻,企图在伞兵配合下夺取美军机场。

为避免莱特变成第二个瓜岛,尽快结束战役,麦克阿瑟调来第32师和第12空降师,使岛上兵力增至18万人,同时,他认识到,必须关闭日军进入莱特的“后门”,切断其在奥尔莫克的补给线,这样才能为最后在莱特取得胜利创造决定性的先决条件。于是,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正面进攻的同时,派一支兵力在奥尔莫克登陆,从背后突然分割敌人,与正面部队协同歼敌。

12月7日,克鲁格以新调来的第77师乘登陆艇和驱逐舰,绕过特岛南端迂回到西侧,在奥尔莫克以南3英里处登陆。登陆部队几乎未遇抵抗,很快便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并向奥尔莫克发动进攻。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美军于10日攻占奥尔莫克,将日军一分为二,割成南北两部分。随后,第77师以主力向北发展进攻,于21日同南进的第10军会师,从而控制了岛上大部分地区。这样,到12月26日,形势已经明朗得足以使麦克阿瑟宣布:除少数地方要肃清残敌外,莱特岛战役可以说已经结束了。他把扫荡“残敌”的任务交给艾克尔伯格,让其接管第6集团军(改称第8集团军),而克鲁格则去指挥真正的第8集团军(改称第6集团军),其用意像第5舰队改称第3舰队一样。艾克尔伯格对麦克阿瑟过早地宣称日军有组织的抵抗已经停止,他的部队只是在“肃清残敌”感到忿忿不平,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且有失身份:“为这样的词语去死是不值得的。”实际上,他的部队又用了4个月的时间才消灭岛上的日军,其艰苦激烈程度被描绘成“前所未有的最残酷的战斗”。

在莱特岛战役中,日军除1000人撤离、800余人被俘外,其余约7万人被击毙或病饿至死,其中1/3是在麦克阿瑟宣布结束战斗后被消灭的。美军共伤亡1.5万余人,其中亡3500人。战役结束后,菲律宾政府授予麦克阿瑟一枚勇敢勋章(相当于美国的国会荣誉勋章)。马歇尔将军打来贺电,并高兴地通知他:美国众、参两院分别于12月11日和15日通过一项法案,决定授予他和马歇尔、艾森豪威尔、阿诺德陆军五星上将军衔,授予莱希、金和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军衔。这些奖励和提升曾使麦克阿瑟激动不已,但他说这种激动很快就消失了:“这或许是由于我听够了战争受害者的恸哭,或许是对日本人的无情丧钟刚刚开始敲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