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同一座城市,苏军三次大惨败,哈尔科夫有何特别之处?

有人说,吃一堑长一智,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跌倒;也有人曾经说,相同的招式不能连续两次战胜圣斗士,然而对苏军来说,有一个城市,让他们连续三年跌倒三次。

风起云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苏联在前期遭到了德军闪电战的重击,一度失去了大部分的领土和城市,然而凭借强大的国力,用了4年的时间终于反败为胜,将曾经失去的地方多了回来。在这个激烈的过程中,有一个城市,苏军曾经三次惨败于此,这就是今天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哈尔科夫战役一共打了三次,均已苏军惨败告终:

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1941年7月,苏军在乌克兰经历了惨痛的基辅之战,60多万大军溃败,为了能够封锁乌克兰境内苏军的后撤路线,德军最强的第6集团军在当年10月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哈尔科夫。根据苏军的说法,哈尔科夫陷落前,他们已经转移了全部的工业设备。

为了同一座城市,苏军三次大惨败,哈尔科夫有何特别之处?

这一战苏军失败的根源在于基辅丢失后,已经没有兵力防守哈尔科夫了,失败在常理之中。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1942年5月,苏军集结了数十万人,向哈尔科夫发起进攻。结果德军在17天的时间里,仅仅消耗了2万人,消灭苏军30万人。考虑到为了争取更多国际援助,苏军自开战以来,首次承认了双方损失差距的悬殊。苏军盲目发动这次战役有着深厚的内部政治背景,莫斯科保卫战后,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被粉碎了,指挥莫斯科保卫战的朱可夫声望达到了顶点。

苏军认为,可以借莫斯科保卫战的优势,向德军发动一些反击,朱可夫认为从中路开始反击比较好。这个时候,老帅铁木辛哥和他的军事委员赫氏提议,应该从南部动手,进攻哈尔科夫,一路进攻基辅。铁木辛哥向最高统帅部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打赢。苏联方面为了平衡如日中天的朱可夫,同时考虑到铁木辛哥的资历,决定依据铁木辛哥的决定行事。

为了同一座城市,苏军三次大惨败,哈尔科夫有何特别之处?

苏军这一战几乎丢掉了南部的家底,德军统帅部看到苏军如此不堪一击,下令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夺取斯大林格勒,原本准备配合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第4装甲集团军负责进攻高加索产油区。希特勒告诉第6集团军统帅保卢斯:给你这样的军队,你连天堂都能打下来。

可见这一战,德军对苏军的蔑视到了极点。虽然德军完胜,却为他们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此战又称哈尔科夫反击战,是德国元帅曼施坦因一生的经典之作,被后世评价为军事历史上的奇迹。军事历史上一般认为,1943年上半年的这次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施坦因指挥了70万德军击败了200多万苏军的进攻,将斯大林格勒战役溃败的不利局面扭转,重新夺回来了战争的主动权,避免德军在1943年就被灭亡。

曼施坦因本人晚年认为自己的70万德军战胜了550万苏军此战,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后来也有苏联称为“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的一战,苏军只用了一天就夺下了城市,因为溃败的德军已经放弃防守了。

三次大溃败原因各不相同,但是苏军为什么一定要夺取这座城市呢,哈尔科夫到底有何不同之处。

首先,哈尔科夫的交通位置关键,背后就是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产油区。苏联担心德军以此为跳板,进攻高加索产油区,然而越担心就越出事,反而因为夺取该城市而失去了守卫南部的军事力量。

为了同一座城市,苏军三次大惨败,哈尔科夫有何特别之处?

其次,乌克兰哈尔科夫市是苏联或者乌克兰境内的犹太人聚居地,在大批犹太人90年代迁移以色列的情况下,至今该城市还有20%以上的人口为犹太人。因此当地工农业经济发达,技术先进,重工业基础雄厚,著名的T34坦克就是在哈尔科夫坦克工厂完成的。时至今日,仍然有阿联酋等中东富国在对该厂进行投资,过硬的产品质量,没有受到当地恶劣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最后,当地俄罗斯族人口与乌克兰族人口差不多,当地人民时刻盼着苏军的营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