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精明一世,为何生前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

周豪楠


刘邦生前做了很多工作来保住戚夫人的性命,但是戚夫人自作孽不可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另外刘邦死了以后也管不了身后的事,谁能料想到吕后如此强势霸道呢?戚夫人自己要找死,又遇到了百年难一遇的女强人吕后,她只能死而后已了。

刘邦生前做了以下三件事来保护戚夫人:其一、册封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赵王,刘邦死后戚夫人可以去赵国当太后养老;其二、让对吕后有恩的周昌去当赵国丞相,辅助赵王刘如意避免吕后加害赵王;其三、派陈平等人执皇帝令牌去擒杀吕后的妹夫樊哙,消除吕后在武将集团中的最大支持者。按理说这三条计策足可以保证戚夫人平安一世了,但是陈平没有杀樊哙,吕后也精于算计,最终还是杀了赵王刘如意。

戚夫人虽有美色,但是政治能力太低下了,不知进退自保。刘邦死后吕后就执掌了大权,当此之时一定要低眉顺眼、奉承吕后以求离宫去赵国养老。但是戚夫人还是趾高气扬不把吕后放在眼里,吕后将她罚到舂米坊舂米并没有杀心。不想戚夫人自恃精通诗词歌赋,偏偏要在舂米时高歌一曲:子为王兮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吕后听闻后大怒,原来戚夫人还指望儿子赵王来救他,于是吕后坚定了诛杀赵王与戚夫人的意志。之后吕后设计将赵王召至皇宫中,用酒毒杀了赵王刘如意;然后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扔在茅厕之中待死。可以说戚夫人之死是自己找的,她有薄夫人一半的聪明就不会四肢分离了。所以说自恃美色侍奉君王,色衰就会失宠,王死就会跟着死,这一点没有错的。


大秦铁鹰剑士


1)首先刘邦这个老板,也是靠老板娘家里支持才发家的。吕后一家可是大汉公司的大股东,一大帮老板娘的兄弟、妹夫也在公司身居要职。所有老臣们都心知肚明,所以老板死后,老板娘掌权,也没人敢说半个不字。戚夫人本是小秘上位,人家流血流汗出钱出力打的江山,哪能被你唱歌小曲脱件衣服就拿走?被大股东收拾本是大概率事件,还不懂收敛。

2)刘邦肯定也是知道死后吕后会上位,也留了后路。但是自己死了,臣子们毕竟要活着,为保富贵就只能投靠老板娘,那是人的天性啊。所以人算不如天算,自己死了,再多的后路也没用。谁愿意跟死人效忠呢?戚夫人看不懂这点,简直是作死。

3)戚夫人蠢,刘邦难道不清楚?所以最好的后路应该是提前把戚夫人支走,不用在吕后面前碍眼,再给她母子找个聪明人出主意,学人家刘肥韬光养晦。但是刘邦没这样做。是刘邦糊涂了?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和吕后的默契,这反而细思极恐。



盗德高点


怎么留后路?留不了的,除非把太子一系全部杀光,包括刘盈和吕雉,你觉得刘邦有这个实力?

戚夫人和刘如意之死,完全是刘邦一手造成的,

刘邦并不是因为喜欢刘如意,不喜欢刘盈,而想废太子,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而是因为太子势力太大,让刘邦感到了威胁,不废太子就有生命危险。

刘邦的成功离不开吕雉家族的支持,吕雉是刘邦政治上的盟友,也是他的政敌,吕雉的政治实力不容小觑,而刘盈做了太子之后,自然也会有太子党了,加上吕雉的政治资源,太子势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什么张良让太子去请“商山四皓”,刘邦就觉得太子之位无法撼动了,因为刘邦做不到的,太子做到了,而且,不问世事的张良也站在了太子一边。

没有人赞成废太子,刘邦就不可能一意孤行了,刘如意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吕雉也不是疯子,刘邦那么多女人,就戚夫人下场惨点,也是因为他曾跟吕雉争皇位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刘邦仅考虑要保护刘如意。

早在楚汉战争时期的睢水之战中,吕雉被项羽所俘,刘邦并不为所动,由此可见,刘邦爱女人更爱江山。刘邦也许想到戚夫人的下场,但他并没有保护她,甚至都没有让她随子前往赵国;同时刘邦也低估了吕雉的报复心。

尽管刘邦没有保护戚夫人,却考虑到刘如意的安危。他派周昌担任赵国的相国,周昌是吕雉的恩人,刘邦曾想废太子而立刘如意,周昌直谏反对,吕雉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刘邦死后,吕雉首先准备对刘如意下手,多次召他进京,但周昌明白吕雉的用意,而从中阻拦。后吕雉先召周昌进京,后召刘如意进京。汉惠帝刘盈仁慈,知道母亲吕雉的用意,因此把刘如意留在身边。

但有次刘盈早起射猎,留刘如意独自在寝宫,吕雉知道后,将其毒死。周昌知道后,郁郁而终。


五味社


中国人向来同情弱者,因为她失败了,所以获得了大家的同情。后世更是作诗【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因此垓下美人虞姬和定陶美人戚夫人都成了后世可怜的对象。



事实上戚夫人的死因,很大一部分都是自身的问题。而且刘邦也为戚夫人留下了后路,只不过戚夫人习惯性的作死行为触及了吕雉为人的底线,最终掌权后的吕雉走出了最后一步。

初次见面、水火不容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56万大军偷袭了项羽的彭城,当时项羽迅速率领3万军队回援,将刘邦打的七零八落。这一战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和老婆吕雉也成了项羽的俘虏。



慌忙逃窜到定陶的刘邦终于喘了口气,于是又开始了撩妹。当时的戚夫人虽然出身低微,但是却天生丽质,因此刘邦经常将戚夫人带在身边。

公元前203年,楚汉议和,吕雉被项羽放回了刘邦身边。但回到刘邦身边的吕雉却没有得到刘邦的关怀,相反戚夫人却过得优哉游哉。想到自己在楚营做囚犯为丈夫受苦,而丈夫却另结新欢,而且新欢也经常挑拨离间,与自己争宠。所以自两人见到的那一刻,都把对方看成了敌人。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戚夫人在跟随刘邦期间,为刘邦生育了一个儿子刘如意。而戚夫人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依仗刘邦的喜爱日夜啼哭,希望刘邦可以废除吕雉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册立刘如意为太子。

这时的吕雉已经失去了刘邦的宠爱,她唯一的牵挂和希望就是自己的儿子。如果儿子的太子之位被废,很可能会成为任人宰割鱼肉。所以女性的本能告诉她,她必须用尽一切方法保住自己的儿子。



当刘邦听了戚夫人的话后,也觉得刘如意比较像自己,所以有一天上朝时便说出了想要改立太子的意见。而满朝大臣都认为太子是国之根本,不能随意的废立。其中有一个叫做周昌的口吃大臣,结结巴巴的据理力争,结果刘邦暂时打消了废除太子的计划。

下朝后,吕雉为了感激周昌的仗义执言,甚至选择了跪谢报恩。以此可见吕雉当时已经被排挤到了各种地步。

虽然这一次没有成功,但戚夫人一直在刘邦的身边吹耳边风,因此刘邦也一直试图废除掉刘盈的太子之位。这让吕雉对戚夫人的恨意深入骨髓。



靠山已倒、至死不悟

刘邦眼看着自己一天不如一天,为了不使戚夫人和刘如意被迫害,所以将刘如意封为了赵王,并且将有恩于吕雉的周昌封为了赵国的国相。

当刘邦死后,戚夫人的靠山彻底倒下,于是吕雉把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带上刑具,穿上囚徒的衣服,让她做舂米的苦役。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但戚夫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经常在宫中哭哭啼啼,并且做了一首歌,叙述自己的悲惨生活;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句话是说,儿子做着王爷,而母亲却在这里做了囚犯,终日做着与死亡为伴的苦役,谁能够把我的情况告诉相隔三千里的儿子呀。



这句话让吕雉彻底起了杀心,也让吕雉意识到戚夫人还有一个强力的外援。于是吕雉征召刘如意入京,虽然周昌出来阻止,但周昌也无法抗衡吕雉的权力。最终刘如意被处死,戚夫人也被做成了人彘。

总体来说,当时的刘邦也为戚夫人留下了后路,不过戚夫人由于刘邦的宠爱,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止。到了失势的时候还存有一定的幻想,始终不肯向吕雉低头,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我是越关


刘邦倒是想保住戚夫人和如意,他对此也做了一些挣扎,但是死后是非谁管得、形势不由人啊!

刘邦任命对吕后有大恩的周昌为赵相保护赵王如意

当初刘邦坚决要废刘盈立刘如意为皇太子时,满朝大臣都不同意,刘邦却一意孤行,这时只有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堂之上强行跟刘邦辩论。周昌有点口吃,再加上情绪非常激动,话都说不完整,被刘邦逼急了,就口吃得更厉害,翻来覆去说“我反正坚决不会同意您的诏命”。刘邦被他逗得发笑,这事也暂时搁置了。吕后当时躲在东厢听到了这些话,她对周昌非常感激,跪谢了他的恩德。




刘邦由于废太子不成,不免担心戚夫人和如意的将来,因此一直郁郁寡欢,有天他在朝堂之上竟然慷慨悲歌起来,大臣们都疑惑不解。这时一个掌管符玺的年轻御史对刘邦说:“陛下您是为戚夫人和吕后的不和睦而忧虑,担心赵王不能保全吗?”刘邦点头称是,这时赵尧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刘邦任命周昌为赵相来保护赵王,因为周昌不仅忠诚耿直,而且对吕后有大恩。刘邦听后非常欢喜,于是把赵王托付给了周昌:“我知道对你来说这是降职,但我翻来覆去为赵王担心,就拜托你勉强为我走一遭吧!”就这样,周昌外调到赵国成为了赵王的相国。



刘邦在病危时叮嘱太子刘盈保护赵王如意

刘邦病危后,给太子刘盈写了一道敕书,不仅确定了刘盈为继承人,还以父亲和帝王的身份谆谆告诫刘盈,要他当好皇帝,要做到读书、用贤和治理好天下。

这道敕书言简情深,刘邦在文中自白道,自己年轻时赶上秦始皇焚书坑儒不用读书,还挺高兴。直到当皇帝后,终于明白了读书的重要,对以前的行为很后悔。刘盈

是自己的嫡长子,是毫无疑问的继承人。刘盈你要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还有和刘邦同辈的公侯,岁数大一倍的长者,都要依礼下拜,而且你的弟弟们也要这样。

而最让人动容的就是最后一句了: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我现在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


正是因为刘邦用心相托,所以周昌和刘盈才竭力试图保护赵王刘如意。吕后几次诏赵王进京,周昌都以疾推辞。后来吕后釜底抽薪,直接把周昌诏到了长安,把他骂了一顿。吕后又把赵王诏到长安,惠帝刘盈知道母亲的意图,于是亲自把弟弟带在身边一同起居。然而防不胜防,到底被吕后偷个空子给鸩杀了。吕后刚毒死了如意,接着又用酷刑虐杀了戚夫人,这让善良软弱的刘盈心理直接崩溃,从此不问政事放纵自我;而周昌自赵王如意被毒死后,感觉对不起刘邦的嘱托,从此不再朝见吕后,三年后抑郁而终。


美映椒房


刘邦何为汉高祖,实在是大处着向,坐领天下为要职。你看他的文人张良萧何陈平等用得何等好处。武将韩信曹参樊哙周勃管婴王陵等虽众却运用恰当。文尽其才,武尽其能。但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上话了,吕雉十足的不贤,不但背叛他,还要抢霸江山。刘邦在四叟保太子时有点昏晕了,忽视了戚夫人与如意的后来,也算一大失误,造成了她母子的惨剧。也属智者千虑还有一失。


萧湘居士__


说真的,以前一直觉得吕后狠毒,那样的狠毒要有多狠的心。可是,慢慢接触才发现,吕雉没有做错啊!戚夫人不仅夺走了她的爱,甚至想杀了吕雉和吕雉的儿子。这种事搁谁不是心腹大患?所以,三观摆正看,吕雉没有错!


古巨基gjj577


他想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结果招到了大臣们的抵制。没有比这更大的后路了。只是没得逞。


1成亮1


他留了啊,但吕后没照做那有什么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