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為何要逼死白起?

歷史大觀源


首先朝內將相不和。白起是在長平之戰後開始走下坡路,當時秦昭王東出最大的一個威脅趙國的戰力被白起解決了,秦昭王對白起可能也沒那麼看的那麼太重了。

先了解一下丞相範睢這個人的歷史。

範睢這個人心眼很小,有恩必償,睚眥必報。因為他從小生活貧苦,長大後飽讀詩書,一心想要謀個人臣。他在魏國的時候跟著一個士大夫混了很久,卻不想這個士大夫是個混子。還在魏國被這個士大夫和魏國丞相侮辱,還差點被他們鞭打至死,丟到廁所被人淋了一身尿,結果被一個守廁所的人救了。於是他就發誓,此生絕不被別人欺負侮辱了,他要自強。

後就和出使秦國的王稽回到了秦國,被秦昭王拜為相,輔助秦昭王從宣太后和穰侯等貴戚手中奪得軍政權,從此他就有地位了。

再說當時白起長平之戰後:

1.上面也說過範睢這個人的特點,心眼小。趙國派人來和範睢說,白起長平之戰大勝,如果這個時候又打下邯鄲?白起已經是大良造了,再加上這些功勞,又要受封。而你範睢又有什麼功勞呢?到時候秦國可就沒有你範睢的地位啦。範睢一聽,不行呀,沒地位後又要被人欺辱了,他絕不過這種日子,於是考慮到自己的地位向秦昭王說要撤兵。撤兵的理由呢?

2.撤兵理由:

第一,範睢和秦昭王說,長平之戰我們是贏了,但是是慘勝,長平之戰滅趙國45萬兵,但是秦國也損25萬兵,如果此時再攻打邯鄲,國力不足以支撐呀(因為長平之戰3年消耗了太多國力)。就算能支撐但也要消耗完國力了,還不如撤兵休整一下國力,反正長平之戰後趙國不足以為懼了。下次再打邯鄲不就好了!

第二:長平之戰中其餘諸侯國都在觀看,如果此時打贏後直接攻打邯鄲,等於是滅趙國。那其他諸侯國會怎麼想?別忘了齊國滅宋國,引起其餘諸侯國合縱攻打,導致齊國差點滅了,齊國當時可是非常強盛的。秦國現在的處境和當年齊國一樣,不能鋌而走險,所以應該撤兵!

第三:範睢還要繼續推行他遠交近攻的策略。趙國是遠國應該處以交好,魏韓這些才是應該攻打的。

總結一下:

1.將相不和,範睢是一個心眼小的文官。白起是長年征戰的將軍,說話脾氣都是直性子。在長平之戰中戰勝後,白起主張攻打邯鄲,範睢怕白起功勞太大主張撤兵,秦昭王也是採取了撤兵的策略,這裡就引起了白起對秦昭王的怨,秦昭王對白起也產生不滿。

2.白起功勞太大,且大多武將都是白起培養的,那些將軍都是聽白起的多聽秦昭王的少。說白了秦昭王也怕白起有反他的心。

3.白起殺了百萬六國的軍民,六國都怕了。從秦國後面打趙國邯鄲就知道,趙民都是拼死抵抗的,因為他們意識到秦國有白起大良造,他的習慣是殺光。殺白起也算是對六國軍民的一種安撫,讓其他六國知道秦國戰神去了,不用那麼怕了,打不贏就投降吧。

4.最重要的是白起對秦國忠心耿耿,但是越過了秦昭王。秦昭王也覺得白起忠的是秦國而不是他秦昭王,意思就是我作為你的最高長官,但是你根本不聽我的,我怎麼做長官。


草遮面亦見日月


白起可謂是秦國的一員虎將,因為他戰無不勝而被諸侯列國稱之為“戰神”。伊闋之戰中白起擊敗魏韓兩國聯軍,聲名遠揚。白起水淹楚國別都郾城,重創楚國國力,他攻陷楚國國都郢都,使得楚國被迫東遷,繼續苟延殘喘。長平之戰,白起面對國力與秦國不相上下的趙國,面對四十五萬胡服騎射的趙軍,依然擊敗對手,立下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戰神,卻在長平之戰後逐漸走向下坡路,最後居然被他忠誠侍奉幾十年的秦昭襄王賜死。那麼秦昭襄王為何要逼死白起呢?我想答案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秦昭襄王獲得王位,還得依仗白起的功勞。當年秦昭襄王嬴稷在燕國為質,由於秦武王嬴蕩東出時舉鼎絕臏而亡,立下遺囑要嬴稷繼承王位。白起奉命保護嬴稷和其母羋月,將嬴稷安全送歸秦國為王。


然而秦國又爆發了季君之亂,白起憑藉他出色的軍事才能平定了季君之亂。然而,就像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中宣太后對嬴稷說的一樣,“為王者不可有被他人拿捏的軟處”,也正是白起對秦昭襄王太有恩情,所以秦昭襄王不能容他,為王者,不能有仁,不能被人情羈絆,這就是“王”。

二、白起原先是穰侯魏冉的下屬,他聽命於穰侯魏冉。而穰侯魏冉在嬴稷登上王位以後,他變得越來越貪婪,居功自傲,他把持朝政長達二十年。在此期間,嬴稷作為一個王,連基本的軍事權利都沒有,所以魏冉成為嬴稷獨立自主的過程中一個羈絆。


而白起是魏冉的下屬,當然是先事穰侯再事秦王,在討伐齊國的過程中,穰侯私自派白起攻入魏國都城,白起被圍困在魏國,還依賴秦王援救白起才能獲救。無論他的功勞如何之大,秦昭襄王對他仍是心存芥蒂的。


三、長平之戰是導致白起和秦昭襄王分道揚鑣的導火索。長平之戰中,白起斬殺四十五萬趙軍之後,大挫趙國國力,此時正是攻打趙國國都邯鄲的大好時機,然而,秦昭襄王嬴稷聽信范雎的建議,下令白起撤兵,白起經過苦苦申訴無果後撤兵回國。


半年之後,趙國原來答應割讓給秦國城池此時卻不肯交出,反而聯合其他幾個國家準備合縱攻秦。趙國此舉惹惱了秦昭襄王嬴稷,嬴稷想要派白起再次出兵攻趙,然而白起以“戰機已逝”為藉口拒絕領兵。秦王改派王頜為將出兵攻趙卻受到接連敗績。秦王經過多次的苦苦勸說,終於對白起失去信心。


歷史大觀源


功高鎮主,奸臣陷害是殺白起的主要原因

白起是四大名將之一,鄢郢之戰打的楚國遷了都,伊闕之戰打的魏韓投了降,長平之戰打的趙國主力軍全局覆沒,號稱戰神,秦昭襄王為什麼要殺掉他呢?

當年長平之戰爆發了,趙國敗,四十萬主力軍被全部坑殺,國力大衰!秦昭襄王覺得時機到了,想滅掉趙國,派白起攻打趙國首都邯鄲城, 可是白起不願意,於是白起就給秦王寫奏章說,長平之戰我們贏了,但是慘贏,秦國為此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國庫空虛,將士疲憊。可是秦昭襄王不同意!下令白起必須出戰!

 

其實,長平之戰之後秦昭襄王就已經害怕白起了,功高蓋主,戰後不久,秦昭襄王就奪了白起兵權,派王齕出任攻趙總司令,白起回了家,王齕上陣,可是邯鄲卻打不下來,於是秦昭襄王又讓白起出山。當時秦國的宰相范雎向襄王打小報告說白起壞話,老是發牢騷說您不懂還愛瞎指揮,秦王一氣之下就把白起一切職務全部撤掉,逐出咸陽城。

白起除了會打仗之外沒有別的本事,臨走前兄弟們為他送行,偏偏白起也講義氣,和兄弟們痛痛快快的喝了一場酒。范雎立馬向秦昭襄王,報告說白起昨夜跟一群武將在一起喝酒,這明顯是結黨營私啊,誰知道他們後面還會幹些什麼?於是秦昭襄王大怒,派人帶了一把劍去找白起,要白起自盡,白起其實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拿著劍衝著天空哈哈慘笑,拿起劍仰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愛沒完沒了914


秦昭王已經除了秦國的四貴,大權獨攬,四貴指的是(太后,魏冉,還有兩位公子)。白起是魏冉提拔起來的,四貴都除了為什麼還留著一個白起,因為白起又聽話又會打仗啊。但是長平之戰後,秦王發起了邯鄲之戰。邯鄲之戰開始前白起就勸秦王不要打這戰,打者必輸。

秦王不聽,派其他人去打邯鄲,邯鄲進攻失利。秦王又想到了白起,想讓他去前線帶兵,但是這時候白起認為他去了也沒用,此戰必輸。為了保全自己不敗的英名,當然不敗英名不僅是自己的,也是秦國的。

白起拒絕去前線。這時候秦王惱羞成怒下,強行派人拉白起去,才走出咸陽沒多久,範sui就跟秦王說,白起一路上憤憤不平,還誹謗國政,恐怕他上了前線後會引發叛亂,萬一他前線倒戈,迎回四貴,咋辦?秦王聽了後不再相信白起,惱羞成怒下將白起賜死!



青玉案i


長平之戰坑殺趙卒40餘萬,使得趙國短時間內再也無力聚起一直足夠規模的大軍對抗秦軍。所以昭襄王四十八年,秦對趙展開滅國大戰,一路平上黨,過武安,直逼趙都城邯鄲,趙國危矣。這個戰國後期唯一能夠和秦軍抗衡的強國。趙國危則六國危。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大軍壓境,近乎滅國之災。所以用了離間計,用蘇代(沒錯,蘇秦的族弟,縱橫家)去遊說秦相範睢,稱如果白起滅了趙國,白起將憑藉不世之功居於範睢之上。還不如趙國割地求和。這就招了範睢的記恨了。而範睢又是憑藉驅四貴之功深得昭襄王信任的。最終,範睢以久戰兵疲,急待修養為由,進言昭襄王,同意趙國割地求和。白起後來知道此事緣由,遂與範睢結怨。關鍵是這樣一來,使得趙國得以喘息。

後來,昭襄王又要滅趙。先後拍了兩名大將,都損失慘重。昭襄王復啟用白起為將,白起以起一時彼一時分析了此時滅趙的顧慮: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應該說白起被奉為戰神,不是浪得虛名。其分析絕對科學。然而,昭襄王不聽啊。難道我秦國除了你白起就沒大將了麼?派王齕為將。果如白起所料,楚國和魏國都來幫忙,秦軍又敗。白起知道後,發了牢騷:當初秦王不聽我言?怎麼樣?關鍵這事傳到秦王耳裡。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這是昭襄王殺白起的前因後果。至於原因麼,我分析有以下幾點:

第一,白起不聽詔命,犯為將者大忌。白起本來就是秦軍中的神。白起不聽秦王詔命,本就削弱了秦王的權威,關鍵白起分析還都一一應驗了。你比秦王還要高明,不殺你殺誰。

第二,功高震主。白起累積軍功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第三,樹立秦王權威。昭襄王是在舅舅魏冉等人(即後來的穰侯)的擁立下繼位的。這貨從政幾十年,都被母親宣太后和舅舅穰侯把持著朝政。而白起在宣太后和穰侯當政時發掘起來的大將。後來昭襄王採納範睢的建議驅四貴,獨掌權柄。殺白起一是根除四貴殘餘勢力。第二,殺白起才能給軍中其他年輕大將機會,才能培養自己班底。因為只要白起在,但凡兵事上,昭襄王也好,其他將領也好,在戰神面前,永遠沒有說話的餘地。


語文老師的歷史課代表


秦昭王已經除了秦國的四貴,大權獨攬,四貴指的是(太后,魏冉,還有兩位公子)。白起是魏冉提拔起來的,四貴都除了為什麼還留著一個白起,因為白起又聽話又會打仗啊。但是長平之戰後,秦王發起了邯鄲之戰。邯鄲之戰開始前白起就勸秦王不要打這戰,打者必輸。

秦王不聽,派其他人去打邯鄲,邯鄲進攻失利。秦王又想到了白起,想讓他去前線帶兵,但是這時候白起認為他去了也沒用,此戰必輸。為了保全自己不敗的英名,當然不敗英名不僅是自己的,也是秦國的。

白起拒絕去前線。這時候秦王惱羞成怒下,強行派人拉白起去,才走出咸陽沒多久,範sui就跟秦王說,白起一路上憤憤不平,還誹謗國政,恐怕他上了前線後會引發叛亂,萬一他前線倒戈,迎回四貴,咋辦?秦王聽了後不再相信白起,惱羞成怒下將白起賜死



猛獁牙主


1、功高震主。白起長期以來的功勞最太大了,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秦王需要殺了白起。

2、白起開始不服管了。秦王讓他去打趙國,他都不想去,這是在挑釁秦王。

3、在秦王身邊,有人挑唆。就是秦王身邊的宰相在挑唆秦王殺死白起。

4、白起殺死趙國四十萬軍隊太殘忍了,也是為了平息民憤。

5、白起對於秦王來說,利用價值已經減少很多了。而且秦王這邊的人才濟濟。


當年明月照清泉


殺白起既可平天下人怨,又可免去後患,一舉兩得。而且途中截殺,秦昭王很聰明。也知道那個千車載銀的魏冉要提防用他來竄政。


用戶9450977780495


簡單說還是王權不可侵犯。秦王一意孤行伐趙,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數次請白起掛帥,都被白起拒絕,秦王一怒之下罷免了白起的官職,離開咸陽遷往陰密。途中又派使者賜予寶劍,白起看到寶劍後自殺了。


湘江無語水空流


白起起初領兵百戰百勝,因為趙國買通了秦國宰相,結果跟秦昭王產生隔閡,秦昭王多次命令白起攻打趙國未成。宰相等大臣趁機說白起有謀反的嫌疑,被秦昭王下令自殺。白起的軍事想法沒有得到秦昭王的理解,秦昭王的猜忌和雙方的隔閡,造成白起自殺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