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撤退被有些人渲染成二战胜利基石,果真如此吗,你怎么看?

杨若枫


其实如题所说显然有些太言过其实了。英法从敦刻尔克撤退的30多万军队可以说是二战胜利基石的组成之一,但不是全部。



这句话第一个反驳的应该就是美苏军队了。大家心知肚明,从苏德战场上苏军的战略大反攻开始,即便盟军没有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苏军也会慢慢攻占柏林。反之也如此假如苏军将德军赶出自己的领土,剩下的靠美军从诺曼底开始打,一样也会打到柏林。



二战中后期德军的资源和产能就已经开始大福缩减,国力日渐衰落,甚至很多资源从战争初期就开始有战略储备不足的现象,再加上北非战场的失利,以这种情况来看,德军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注定失败的。



现在来看撤退的这30多万军队在英国本土干嘛,他们在接受美国的武器和军事训练,地狱般的苏德战场和美日太平洋激烈战斗他们都没有感触。当然了他们一直在等,等到美军将日军收拾的差不多,能腾出手来介入欧洲战事,而在此时苏军也早已经开始反攻。

敦刻尔克大撤退基本将所有的武器装备都留给了德军



所以敦刻尔克撤退的英法联军确实为盟军积攒了有生力量,但他们这块二战胜利的基石只能排在美苏后面,当然他们对解放欧洲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军武奇兵



联合防务


首先,二战里击败德国的主力是美国和苏联,英国虽然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

其次,我们来看下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英军对于英国的作用。

从敦刻尔克撤退的盟军共有336427人,其中英军约24万。如果假设这支部队都被消灭,未能返回英国,那么英国的国内防御力量确实将遭到削弱,但是并不会影响到英国的本土防御。

当时在敦刻尔克包围圈之外,法国其他地区也有英国军队共136000人,这些英国军队包括加拿大师、第51师、第52师,第157旅等部队。这些英军在包围圈之外,还是能顺利返回英国的,历史上和这些英军一起回到英国的还有部分波兰军队,最后有156000人抵达英国。

除了派遣到法国的部队,英国本土当时还有5个师,装备火炮500余门,坦克300多辆。这些部队加上撤回的15.6万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非常幸运的是英国是一个岛国,而德国当时严重缺乏登陆舰艇,因此无力攻击英国本土。这30万英军足够应付小规模的袭击。

所以即使敦刻尔克的英军被全歼,也不会对二战进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不沉的经远


二战本来不是英国人的舞台,是美国和苏联的舞台,但是英国人真的很能宣传。把沙子说成黄金是他们的本事。


像马来亚战役就是,7万日军攻击马来亚半岛,驻守的英军有14万,按照孙子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日军仅仅为英军的一半,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和火炮数量不如日军,但是人数优势,又是在防御方,居然全军覆没,最让人惊奇的是,这场战役从1941年12月8日打到1942年1月31日,其实就打了一个多月而已。


而英国来救援的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被日军路基航空兵轻松击沉,这威尔士亲王号可是鼎鼎大名,当年大战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击伤俾斯麦号,罗斯福和丘吉尔还曾经在这里签订了后世鼎鼎大名的大西洋宪章。

到了1944年,在苏军连战连捷的情况下,英军打出了著名的“市场花园行动”,蒙哥马利一败涂地。

纵观英军整个二战的表现,除了在阿拉曼战役有所表现以外,其他都乏善可陈。


丘吉尔是被吹嘘的最凶的一个,网络上有个丘吉尔的“名言”

Ingratitude towards their great men is the mark of strong peoples.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这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好多没什么知识的人拿出去到处吹嘘,觉得这是丘吉尔“功成不居”,非常伟大,然后顺便赞美一波英国制度,他们也不想想,这是丘吉尔说的吗?这是罗马时代的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说的,而且这个翻译也不准确。

丘吉尔当年是在写自己的回忆录的时候引用了这句话,说的是法国人抛弃克莱蒙梭政府的事情,然后又说法国人在如此虚弱的时候居然还沉浸在所谓的“伟大民族”这种特质下,是非常不合适的,丘吉尔要表达的意思和网上谣传的意思差了十万八千里。

都不知道是那些非要吹嘘丘吉尔,编造出来的。


而且丘吉尔在二战时期犯了很多类似于纳粹的问题,1943年的时候印度爆发大饥荒,丘吉尔很轻蔑的说

我讨厌印度人。他们是残忍的民族,有着野蛮的宗教。饥荒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繁殖起来象兔子


无怪战后印度人要独立,丘吉尔根本没把印度人当人看。


敦刻尔克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刚开战的德国根本没有多少实力,用来征服西欧的德军装甲部队其主力还是一号和二号坦克,装甲非常薄弱,当时英国和法国都有更好的坦克足以和德军抗衡,只是错误的指挥,失败的战略才让德国人乘虚而入,法国人戴高乐将军很早就意识到装甲在战争中的作用,而英国人富勒早在1917年就意识到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的理念,写下了《1918年坦克战术运用》,他在1932年写下的的《装甲战》理论已经非常成熟,是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研究机械化部队作战的书。


结果是愚蠢的法国政府和愚蠢的英国政府都没有高度重视,敦刻尔克本来不应该存在的。


李建秋的世界


假!敦刻尔克大撤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真正的作用就是英国保留了有生力量,法国也得以苟延残喘,成功撤退让这俩败兵之将留了一丝脸面。对二战整体战局影响不大。


即使敦刻尔克大撤退失败了,英法联军被全歼。英吉利海峡照样存在,英国的海空军也在,德国也不可能飞过英吉利海峡。只不过英国本土作战士气可能会低落一些,但是抵抗会照常进行,唯一的就是少了一股有作战经验的士兵。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可是有288万多军队,少了这三十来万人也不可能翻了天,再说还有苏联红军的几百万人牵制着德军主力。有些人克意去渲染其实就是为了面子好看一些,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打赢了我怎么也得把历史写的功劳大一点。具体的咱们往下来分析分析。

咱们先来看看,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3日法国对德国宣战。是法国先对德国宣战的。1940年5月10德国进攻法国,6月22法国新政府跟德国签订停战条约,法国灭亡,一个来月的时间法国在英国的帮助下被德国废了。二打一没打过。其中5月26日到6月4日发生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联军仓皇撤退。丢人不,二打一被人家分分钟干蹦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有12万军队撤到了英国,然后法国戴高乐将军依靠这12万残兵败将建立了法国流亡政府,号称“自由法国”。同时撤回来的这二十来万英军让丘吉尔也挺了挺腰板 。丘吉尔自然也得夸大一下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作用,这是政治需要,鼓舞国民对抗德国的士气。接下来英国就更能很好的抵抗德国的入侵。所以得这么说:这撤回来的有生力量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以此为基础训练新兵,不仅可以守卫英国,同时可以为以后的反攻打下非常大的基础。

1944年盟军288万人进行诺曼底登陆,陆军153万人,主力部队是英美军队,毕竟法国没几个人了。之后法国复国,苏联攻占柏林德国灭亡。就像法国重新建国还是依靠别人才成功,胜利者想统治国家肯定要夸大一下他的作用,所以以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基础的建立的自由法国必须得夸大一下他的作用。这也是政治意义。再者作为战胜国,法国不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国吗!你怎么也得把法国在二战的作用夸大一下吧。

我是抽烟的苦咖啡,如果你觉的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为我点赞。

关注我,每天都有精彩回答!


抽烟的苦咖啡



兔哥42928


并没有这种说法。广泛认可的是:“敦克尔克大撤退为欧洲最后反攻轴心国集团保存了实力(有作战经验的士兵)。”

敦克尔克撤退的部队总数只有不到40万,不管是东方战场,还是苏德战场这算不上大场面。其次这些士兵大多数是英国士兵,及少量法国士兵,纵观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他们最多只象征了两个国家,且实力也不是最强的两个反法西斯国家。不可否认英国同法国在西线有利的拖住了德国空军对苏联的打击力度,不过陆军始终是占领陆地的兵种,这些数量太少。

再者,这几十万英国士兵在整个英国陆军中并不算多,当时英国陆军总人数也不下300万,在北非战场英国陆军是很活跃的,早期英国缺少有作战经验的部队,但在北非及本土防御和小股部队突袭德国占领区的各项行动中培养了大量有作战经验的部队,总数可不是这40万人可以比的。

挤满军舰的英国士兵

再说英国人的贡献。总的来说抛开任何一个反法西斯大国来讲贡献都是片面的,过高的估计也是不可取的。英国人的确同三个轴心国都打过仗,不过在亚洲同日本人的作战成绩不明显。又或者说即便英国战败德国胜利时间会延迟,而被反法西斯国家击败的时间也会延迟。敦克尔克撤退代表不了英国和法国在一系列对轴心国作战的胜利,没有这40万士兵,这场反法西斯战争将会更加坚定的坚持下去。没有妥协,只有鲜血,眼泪和汗水。(英国海军,及英国驻非洲各国本土的作战部队不是用烧火棍的)

我们也知道,由于英法战争初期准备不足,导致被逐出海峡。在心理上英国是不愿意接受这种耻辱的,所以反攻轴心国,解放被德国占领的国家也成为了一种伟大的使命。

抢滩登陆中的英军

执行敦克尔克大撤退时英国从当时不理想的状况来看他们几乎救不了上十万的部队,但是英国调动了所有能用的船只。可见导致这场大撤退的原因是彻底打醒了英国,为此后一定时间同德国进行的大不列颠空战这类持久战转为诺曼底登陆的反击奠定了基础,这倒是可以肯定,同时不要忘记美军的海陆空也同时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的各项配合行动。


客观评论的爱国者7


敦克尔克大撤退能够成型,不仅保留了英法30多万的士兵,也为保卫英伦三岛保持了必要的兵力,最后成为诺曼底蹬陆消灭法西斯德国一支重要力量,它使德军两线作战,如果没有这30多万的军队,英国很难抵抗来自德国的入侵,德军当年势不可挡,横扫欧洲大陆时,英法联军已经溃不成军,纷纷逃向敦克尔克,丢弃的重器装备延绵几百公里,其实歼灭英法联军的最好机会,但令人不解的是,希特勒突然一纸命令停止攻击,改由德军空军去轰炸,这样以来英军可运用空军,海军与德军对抗,而希特勒担心他的精锐突击队,冲锋队会遭受损失,而空军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英国动用了全国所有可以动用的船只,加上海空军力量的护航,成功的将三十多万士兵接回英伦,这是希特勒二战中所犯的第一个严重错误和战略失误,为德国战败埋下隐患。


佐罗周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于是

后来都烧天然气了!



我不是六娃


纳粹德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把英法联军打得一败涂地,由于希特勒的失误,只用空军轰炸扫射败退到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没有动用陆军,结果导制英法联军大部分成功撤退。德军错失歼灭英法联军的良机留下了隐患,缴获一些带不走的武器装备显得不是多么重要。成功撤退留住了有用的人才,渲染成二战胜利的基石是有些夸张了。只所以如此宣传也是鼓舞士气的表现,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宣传。能绝处逃生只所以有这么好的运气与希特勒的失误有关,如此宣传也是在打希特勒的脸,不过如此而己。至于说二战胜利的基石,是美国的援助参战,没有美国援助参战,单凭撤走的几万人能折腾出个啥名堂?二战能否胜利还是一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