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萊蕪市,萊蕪古稱“嬴、牟”,別名鋼城,為山東省地級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裡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萊蕪戰役”。

萊蕪市位於地處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東經117°19′~117°58′,北緯36°02′~36°33′,北鄰濟南市所轄的章丘市,東臨淄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南臨泰安市所轄的新泰市,西鄰泰安市岱嶽區。南北最大距離58公里,東西最大距離56.8公里,總面積2246.21平方公里。距省會濟南市112公里。

20世紀60年代是中國重要的冶鐵中心,是山東鋼鐵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並且是“中國生薑之鄉”、“中國花椒之鄉”和“中國黃金蜜桃之鄉”。

萊蕪市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歷史沿革

萊蕪,春秋為牟國及齊嬴邑、平州邑地。牟國屬於魯國的附庸國,故址在城東10千米的辛莊鎮趙家泉村;嬴邑屬於齊國,故址在城西北羊裡鎮城子縣村;平州邑在萊蕪西部。[1]

秦置嬴縣(治所在城子縣村),屬濟北郡。

西漢增置牟縣(治所在趙家泉村),又於牟縣東北置萊蕪縣,因治所設在淄水流域的萊蕪谷(舊說昔齊靈公滅萊,萊人播流此谷,邑落蕪沒,故曰萊蕪),故名萊蕪,故址在淄川東南21.5千米的口頭鄉城子莊。嬴、牟、萊蕪三縣同屬於泰山郡。

北魏時嬴縣治所向東遷移至南文字村。同時撤銷設在淄川的萊蕪縣,其區域北部劃入設在淄川的貝丘縣,南部分別劃入嬴縣與牟縣。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撤銷牟縣,併入博平縣。

隋代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牟城縣,大業(605-618)初年又併入嬴縣。唐貞觀元年(627年)撤銷嬴縣,併入博平縣。

唐長安四年(704年),於北魏嬴縣故城(南文字村)復置萊蕪縣。從此,萊蕪縣治所開始設在萊蕪市境內。

山東省劃分為2區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生薑之鄉”之稱

萊蕪

元和十五年(820年)又將萊蕪縣併入乾封縣,太和元年(827年)復置萊蕪縣,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屬兗州魯郡。宋初屬兗州魯郡,繼屬襲慶府魯郡。

金代,廢除設在萊城的主管冶煉的萊蕪監,於大定十二年(1172年)將設在南文字村的萊蕪縣南遷至萊蕪監舊址,屬泰安州。

清代屬泰安州。1915年屬濟南道。1925年屬泰安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

1941年,抗日民主政權將萊蕪與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區合併劃為萊蕪、萊東、萊南三縣,抗戰勝利後恢復原貌。

198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萊蕪縣,改設省轄縣級市,由泰安市代管。1990年將新泰市的寨子鄉、沂源縣的黃莊鎮劃歸萊蕪市管轄。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萊蕪市由縣級市升為地級市,轄萊城、鋼城兩個區,30個鄉鎮、辦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