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

菩萨我想对你说


樊哙是第一个找到藏匿在芒砀山中的刘邦并请求他成为起义军头目的人;樊哙也是追随刘邦之后立下军功最多的人之一;《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了樊哙起义之初的各种斩首、捕虏之功;樊哙还曾经在大名鼎鼎的“鸿门宴”上救了刘邦一命;樊哙更是刘邦的连襟,他去了吕雉的妹妹吕嬃(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但是樊哙是刘邦临终最后一个要杀的人。《史记》对刘邦要杀樊哙的原因写得很清楚: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很明显, 汉高祖之所以要杀樊哙,就是因为听到了“皇帝驾崩之后,樊哙就要和吕后一起对戚夫人、赵王刘如意下手”的风言风语,而向来明智的刘邦却选择了相信,并立即派陈平和周勃前往接替正在平定燕王卢绾叛乱的樊哙,还要求周勃和陈平到了樊哙军中之后,什么暗号也别对,直接开枪就行。

刘邦就这么糊涂了吗,当然不是,他只是太敏感了——他太清楚吕后的为人,大将军韩信、彭越不都是她杀的吗,刘邦驾崩之后戚夫人孤儿寡母在吕雉眼中还不就是小小的蚂蚁!再说了戚夫人与吕后的过节可不一样啊,她差点取代了吕后的位置,她的儿子差点取代了吕后的儿子,他们这是“生死之交”了。所以,刘邦断定,自己死后吕后肯定要对戚夫人母子不利。而作为吕后的妹夫,樊哙肯定会成为帮凶。

身后事管不了了,生前能帮点就帮点吧,于是刘邦决定先铲除樊哙。


国史通论


樊哙,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官拜大将军、左丞相,他跟随刘邦的时间很早,在刘邦建立大汉的过程中,立下很多战功,同时他对刘邦非常的忠心,也是刘邦账下的一员猛将,而樊哙的夫人是吕雉之妹,因此樊哙和刘邦吕雉还是亲戚关系,樊哙后因功被封为舞阳侯,樊哙后来在汉惠帝刘盈时期去世,谥号为武侯。

其实刘邦在后来病重之时还要杀了樊哙,那刘邦为什么杀樊哙呢?

其实就是因为樊为吕雉的妹夫,因为当时吕雉有干政的情况,而樊哙又是手握重兵的将军,刘邦本来就对吕雉干政有所不满,更加担心他去世后,樊哙会和吕雉联手,那时将会给大汉江山带来危害,所以刘邦才要杀樊哙。

当时刘邦虽然平定英布反叛,但他自己也病重了,而那时和他关系非常好、他最信任的燕王卢绾又反叛,刘邦大怒之下就让樊哙去带军队征讨卢绾。

而樊哙带兵离开后,就有人向刘邦进言,说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将来手握重兵的樊哙要和吕后联手图谋不轨的话,那将是很危险的,又劝刘邦要早做防备。


吕后在刘邦生前已经开始干政,刘邦本对吕后干政多有不满,只不过因为吕后曾为刘邦受了不少苦的原因,刘邦出于感动愧疚之心才没有表现出来,这时又听说吕后和樊哙串通,他为了防患于未然,所以决定杀了樊哙,用周勃代替樊哙。

因此刘邦就让陈平和周勃前去樊哙那里,尽快把樊哙杀了,并且还是检验人头。

陈平是个聪明之人,他知道樊哙对刘邦忠心耿耿,刘邦之前也很信任樊哙,只不过是因为吕后的原因刘邦才要杀樊哙。然而樊哙又是吕后的妹夫,吕后又在干政,最主要的是刘邦当时已经病重。

如果真的杀了樊哙,而刘邦又后悔杀樊哙了,那陈平和周勃就肯定会被处罚。同时吕后也会在刘邦面前说些陈平周勃的是非,到时陈平周勃还是会受到惩罚。若刘邦病重而亡,刘盈登基为帝,那吕雉就是皇太后,手握大权,肯定更不会放过他们的。

所以陈平和周勃那时只是抓住樊哙而没有杀,而是把樊哙押送到京城,让刘邦自己处置,但走到半路时,陈平就听到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知道朝中这时一定是吕后主事,幸亏他没有杀了樊哙。



吕后和她的妹妹知道樊哙没死的消息,这才放心,陈平此举不仅是救了樊哙,也是救了他自己。


中孚鉴


樊哙是刘邦的老乡,也是沛县人,他早年在沛县卖狗肉,与刘邦交好,刘邦起义时,广招豪杰,就带上了樊哙。之后樊哙一直追随刘邦南征北战,舍生忘死,冲锋陷阵,功绩卓著,深得刘邦的信任,两人的亲密关系,其他臣子无法相比。

樊哙一生中最“出彩”的瞬间莫过于鸿门宴。鸿门宴上,范增数度暗示项羽将刘邦杀掉,以除后患,只不过项羽一直不忍。项伯见项庄来者不善,拔剑起舞,保护刘邦。谋士张良见情况危急,悄悄溜出帐外,急招樊哙。

樊哙拿着剑持着盾,闯进帐里,如入无人之境。他毛发倒立,怒目圆睁,眼角都快要瞋裂了,连“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也不由得心生敬畏,连称“壮士”,并赐美酒与猪腿,并打消了杀害刘邦的念头。刘邦也得以抽空逃跑。

后来,刘邦发起垓下之战,樊哙与诸将士奋勇拼杀,一举歼灭楚军,项羽被逼在乌江自刎。

随后,樊哙跟着刘邦南征北战,戡平叛乱,屡立战功。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害樊哙呢?且看《史记·樊哙列传》的记载: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史书记载,仅仅因为有人在宫中打了樊哙的一个小报告,刘邦就即刻发出诏令,诛杀樊哙。幸亏老奸巨猾的陈平多了一个心眼,没有于军中立诛樊哙,而是用囚车将樊哙押解回长安,囚车到的时候,刘邦已经死了,使得樊哙捡回了一条性命,也留下了樊哙险遭诛杀的千古之谜。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回答得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_^

虾吃


樊哙是刘邦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兄弟,多次在危难之际救了刘邦的性命,后来樊哙又娶了刘邦老婆的妹妹,两人成了连襟,亲上加亲,关系非同一般。刘邦病重期间,樊哙曾酒醉说等刘邦死后要杀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及赵王刘如意,为吕后的儿子清除威胁,消息传到刘邦耳朵里,刘邦大吃一惊,立即派陈平和周勃追杀樊哙。

樊哙早年是个屠夫,以卖狗肉为生,他和刘邦是同乡,两人都游手好闲,刘邦后来混了个个亭长,樊哙一直跟在刘邦屁股后面转悠。反秦起义爆发后,刘邦做了沛公,樊哙就成了他的随从,一起征战。刘邦西征后进驻咸阳,面对金碧辉煌的秦宫殿和宫中的美色,滋生享乐思想。樊哙及时劝阻,加上张良的劝谏,刘邦才放弃享乐,带兵回到灞上。鸿门宴上,樊哙表现出色,当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情况非常危急,樊哙一手举盾,一手握剑就闯了进去,两腿分开当地而立,一对大眼怒气冲冲瞪着项羽,吓得项羽都按住了宝剑,这一插曲让项羽乱了分寸。尤其樊哙在鸿门宴上的一席话说动了项羽,他称述刘邦的功劳,还用秦朝暴政导致灭亡的事例劝告项羽,让项羽无法反驳。刘邦随即找了“如厕”的借口离开宴席,樊哙也跟着出去护送刘邦回到了灞上,等于说樊哙救了刘邦一命。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后,他与刘邦成了连襟,等于成了兄弟加亲戚,关系更近了一步。

刘邦听信别人的建议,派人守住函谷关,阻止其他势力进入,当项羽东征过来时,却被挡在了关外,立马攻入函谷关,驻扎在鸿门,并决定攻打刘邦,就有了一事。

刘邦称帝后,各异性王接连造反,樊哙被派去征讨这些叛臣,俘虏了臧荼、活捉了韩信、斩杀韩王信、打退陈豨,后来又被派去讨伐卢绾,可以说他为刘邦的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邦晚年,吕后开始掌权,作为妹夫的樊哙成为她最忠实的依靠。此时,刘邦开始警惕外戚专权。恰在此时,樊哙醉酒后说说等刘邦死后要杀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及赵王刘如意,为吕后的儿子清除威胁,消息传到刘邦耳朵里,刘邦大吃一惊,刘邦担心自己死后樊哙会与吕后合作,壮大外戚势力。这时候,刘邦平时非常信任的卢绾谋反逃亡匈奴。卢绾与樊哙一样,同样与刘邦交好,两人同日出生,一同长大,两家的关系也很好,刘邦觉得连卢绾都背叛了自己,那么樊哙也不能相信了。此时,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去讨伐燕王卢绾。刘邦立即派陈平和周勃追杀樊哙。陈平是个老滑头,他知道刘邦即将离开人世,以后必定吕后当家,他不敢得罪吕后,下令绑缚樊哙到长安再治罪。没想到抵达长安时,刘邦已经崩逝,吕后立即释放樊哙,并恢复其舞阳侯爵位食邑。


希荣文创



梅里一了


刘邦为什么要铲除樊哙?其根本原因就是樊哙是“外戚势力之首”,这是樊哙必死无疑的关键。初汉有两股势力左右着汉朝的存亡:一是异姓诸王势力;二是外戚势力。刘邦在世时,异姓王这股势力的重要人物基本被刘邦铲除,到了刘邦将死时,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才刚刚开始,可上天已经没多给刘邦太多时间,然而作为救命恩人、发小、小姨夫、功臣的樊哙,其已经在政治上倾向了以吕后为首的外戚势力。



樊哙在政治上倾向吕后,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樊哙的身份太特殊,与刘邦太亲密的原因,刘邦一死,他借着“高祖发小、救命恩人、小姨夫和功臣”的威望完全可以压倒一切汉朝功臣贵族,可以说,威望如此高除了刘邦,基本上没人比得上樊哙。

这只是樊哙当时的危险处境,然而樊哙在刘邦将死之时做了一件“作死”的事,就是听说刘邦要传位给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时,大怒,扬言要调兵诛杀戚夫人及赵王如意。刘邦得知后,并下令诛杀樊哙。其实平定异姓诸王之后,刘邦已经预感到外戚之患了。何以见得?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这句话平常看来并没有什么,如果放在当时已经平定了异姓王的局面来看,弦外之音就是以樊哙、吕后为首的外戚势力会危及大汉王朝的稳定。因为外部的异姓王势力已经被剿灭,为何刘邦还要明确指出刘氏还不安呢?除了外戚势力,还真没其它能令刘氏江山不安。



刘邦死后,吕后刑戚夫人、毒杀刘如意、谋害刘肥、扶吕姓家人为王并引发“诸吕之乱”足以证明刘邦预见的正确,如果留樊哙在世与吕后合谋相互呼应的话,以樊哙的勇猛刚烈和威望恐怕太尉周勃是镇不住外戚势力这股乱流的。樊哙问题只能由刘邦自己解决了。


海马叔叔说史事儿


樊哙和刘邦是挑担,,而且樊哙勇猛过人,有在鸿门宴上救过主公刘邦,是个有万夫不挡之勇的上将,,但其妻与吕后为姐妹多有往来,,而倍受朝臣嫌疑,,,正值卢馆反叛归凶奴,,上派樊去边关平叛,,,此时上以病入膏荒,,突有人言樊哙有谋反之心,,上大怒,,乃命陈平去代职抓樊,,,平乃智者,,思吕后与樊为姻亲之贵,,不可鲁蛮,乃宣旨入囚,好吃好喝,一路回归,,不想中途闻先帝驾崩,,乃松刑具以礼相待回朝奉命,,吕后见妹夫无样,大喜,,陏令陈平为左相辅助少帝,,,,樊大难不死,,纵酒以乐,,其妻更是鸡毛上天飞皇腾达,不可一世,,后哙死于酒林肉海中,,,其妻亡于吕氏覆灭中,,


94310417小云


刘邦晚年疾病缠身,加之吕后擅政,而樊哙又是吕后妹夫,因此刘邦觉得樊哙会帮助吕后除掉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刘邦为了自己死后儿子不受迫害,于是派遣陈平与周勃领军,立即至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很有政治远见,也畏惧吕后,因此下令绑缚樊哙到长安再治罪。没想到抵达长安时,刘邦已经病逝,吕后释放樊哙,恢复舞阳侯爵位食邑,而陈平此时立即前往刘邦墓前跪拜大哭谢罪,说自己没能完成陛下的命令,只因恋樊哙功劳大,不敢擅自杀功臣,才没能完成任务,这其实是说给吕后听的,意在免责。吕后觉得陈平办事办的不错,也就没追究责任。


棍哥观史


想要了解刘邦为什么想要杀樊哙,就必须了解刘邦晚年的所想:

立刘如意,废太子刘盈,这是刘邦最大的心愿。

但刘邦的这个心愿,在萧何、张良、樊哙、吕泽、吕后、叔孙通、四皓等强力反对下难以实现。甚至就连派遣太子刘盈替代生病的自己去攻打英布,也被大臣们以刘盈不知兵无威望为名,强要刘邦抱病出征。

刘邦因为废太子不得而作歌一首: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首歌的意思:鸿鹄高飞,羽翼已成,虽然我有弓箭在手,但能奈它何!


刘邦死前对自己儿子的安排:

长子刘肥,齐王;次子太子刘盈,汉惠帝;三子刘如意,赵王;四子刘桓,代王;五子,刘恢,梁王;六子刘友,淮阳王;七子刘长,淮南王;八子刘建,燕王;弟弟刘交,楚王;侄子刘濞,吴王。

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设置了9个刘氏王,又进行白马盟誓,都是为了在自己死后制约吕后的措施。但刘邦最大的错误是:对于自小长大的卢绾,没有在自己病死前赦免,让卢绾继续任燕王。否则卢绾,吕后就算能杀刘如意,也不敢临朝称制。

外有刘姓9王,还有卢绾可以借助匈奴,内有非刘氏不王的盟誓,吕后的压力会非常大。


樊哙是并非一个有勇无谋之人

我们受到鸿门宴中樊哙中的行为所影响,基本上都认为樊哙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鸿门宴上的樊哙,是拿命去博,并日常正常行为。

下面的事情都能说明樊哙是一个有谋略的人:

1、第一个阻止刘邦入住秦宫的人

《高祖本纪》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留侯列传》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史记集解》徐广提供的第二个版本:

““一本‘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邪?将欲为富家翁邪?”沛公曰:“吾欲有天下。”哙曰:“今臣从入秦宫,所观宫室帷帐珠玉重宝锺鼓之饰,奇物不可胜极,入其後宫,美人妇女以千数,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原沛公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

2、鸿门宴的急计,转移项羽的注意力

《樊哙列传》: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饹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3、直闯刘邦寝宫,以赵高事责备刘邦。

《樊哙列传》: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这件事情,虽然樊哙是一心为刘邦着想,但也让刘邦对樊哙提防——他刘邦还活着,樊哙就敢带着大臣冲入寝宫,刘邦若死了,还有谁能压制樊哙!

刘邦要杀樊哙的原因

1、樊哙战功高,杀樊哙以削弱吕后势力。樊哙、卢绾都是和刘邦从小长大的。虽然樊哙和刘邦的关系,没有卢绾那么好。但樊哙胜在战功比卢绾高。卢绾不反,汉惠帝时吕后即便有樊哙的支持,但外面的诸侯王有卢绾在,加上刘邦所封的几个刘氏王,足以平衡吕后的势力。吕后也难以专横独断。

2、为汉惠帝清除强臣威胁。樊哙在刘邦生病时,不顾刘邦诏令,带着大臣强行闯入寝宫。樊哙既是汉惠帝的叔父(刘邦辈),又是汉惠帝的姨父(吕后妹夫)。这样双重身份的樊哙,会不会让自己成为第二个独揽大权的赵高,而让汉惠帝变成秦二世呢?

刘邦即便不喜欢汉惠帝刘盈,但为刘氏江山计,必杀樊哙,清楚日后隐患。

3、直接原因:杀樊哙,存刘如意。《樊哙列传》:

“其後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若非陈平、周勃这两个两面派,樊哙当时就人头落地。吕后失去了樊哙这个战功赫赫的大臣支持,就不敢过于胡来。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