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56半”,即1956式样半自动步枪。上个世纪60、70和80年代初入伍的中国军人,对56式半自动步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时一个步兵班,仅正、副班长配备“56冲”,其它均清一色的56半。因此,56半陪伴了大多数军人的军旅生涯。

“起床号、熄灯号,排长的媳妇班长的哨;训练场、56半、炊事班的病号饭”,56半的“军中江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56半血统正宗,它仿自大名鼎鼎的“西蒙洛夫步枪”SKS步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的军队感到当时使用的步枪如苏联的莫辛纳甘、德国的毛瑟、英国的李氏以及美国加兰德步枪等,都存在过长和过于沉重的毛病,发射的威力强大的子弹有效射程均超过1000米。

而实际情况是战争中大多数交火范围基本上都在100米至300米之间。因此各国在二战后期开始重新设计新的武器与中间型威力枪弹。“西蒙洛夫步枪”即SKS步枪就诞生于这个背景。它于1943年被苏军总参谋部核准,1944年底在对德国战场战火中完成了测试。

但未曾想到的是,SKS在苏军尚未全面列装就被AK47所取代,成为一种过渡性武器!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是AK47来得太快;二是它的设计思想过于狭隘!

因为SKS的设计初衷只是提供一种与德国G43以及美国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相抗衡的武器,它是盯着一、两个对手量身定做的,所以失去对手就失去价值。


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虽然SKS在原产国“生不逢时”,但其仿制品56式半自动步枪却因为适合中国国情而大放异彩!

这点与毛瑟自动手枪(俗称驳壳枪、20响等)的境遇十分相似。原因在于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我们的战略指导方针和倡导“全民皆兵”和准备开展“全国性游击战争”的时代大背景。当时陆军部队单兵训练强调“200米内硬功夫”(核心是精确射击),战术训练重视远距离的狙击、伏击和袭扰等作战行动,加之重视民兵的作用,“大办民兵师”的需求,56式半自动步枪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我国于1956年开始仿造生产,是我军第一支制式列装的半自动步枪。它之所以大受欢迎并在我军服役长达近30年,也与其自身的优异性能分不开。56式半自动步枪为自动装填子弹,单发射击,10发固定弹仓供弹。具有重量轻、射击精度好、机构动作可靠等优点,并装有折叠式刺刀,以火力、刺刀及枪托杀伤敌人。

以我个人看法,56半简直就是专门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它全长1025毫米,

打开刺刀后长1260毫米;全枪重(不装弹)3.85公斤。以当时我军男士兵1.68米的平均身高和55公斤的平均体重,长度、重量非常适中,即使是女兵、女民兵也能操作自如。


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军人与56半


56半发射56式7.62毫米枪弹,瞄准基线长达480毫米,初速735米/秒,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以个人体会,该枪在300米左右距离上射击精度最佳,标尺3,几乎指哪打哪!上个世纪步兵作战中,美军、前苏军强调火力密度;而我军传统一直强调火力精度,所以56半到了中国如鱼得水,并在我军战士手中创造了无数神枪手的传奇。

上世纪60、70年,一个全训步兵连队70-80%达到神枪手标准、30-40%为特等射手的非常普遍!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孤胆英雄”岩龙(最后牺牲在战场上),曾用56半125发子弹毙敌56人。我的一位老领导告诉我,他和另外一名战士用2支56半,在400米距离上你一枪、我一枪交替射击,硬是把敌军一个碉堡的重机枪射孔完全封死!


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武警战士用56式半自动步枪展开刺杀训练


关于解决步兵近战问题,从历史到现实,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各国不尽相同。

小日本就靠刺刀,现在好像也不太行了;美军用手枪,在美军服役长达70年的柯尔特1911手枪就是为此而生;德军使用冲锋枪,俄军似乎什么好使用什么。

我军历来强调“刺刀见红”,战争年代的刺刀杀出过赫赫军威!56半枪身修长,表面光滑除枪机拉柄外无多余凸出,非常便于握持。尤其是后期生产的56式半改用三棱刺刀,长度由原来的312毫米增加到380毫米,且刚度好、穿刺力大,在白刃格斗即拼刺刀中,对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服役的步枪都不落下风!


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56半单发射击,10发固定弹仓供弹,单兵标准携弹200发。它的操作十分方便,尤其是装填子弹时不用改变瞄准基线,用左手将弹夹插、压、拔一气呵成,拇指和食指2个指头就够用了。没有任何一种同类步枪枪械的装弹、击发速度可以超过它。连续射击时,往往令对手感觉不到装弹时的射击间歇。

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中,56半首次投实战,相比印军用的英制手动李氏步枪,56半以其可靠性及火力,配合56机及56冲,使我军在轻武器方面拥有优势,表现相当出色!


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60年代守护南京长江大桥的官兵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


还有就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趁朝鲜战争、中苏交恶、中印战争等时机,老蒋开始制定并实施“反攻大陆”计划,组编大规模的“游击武装”,不断骚扰大陆沿海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蒋军出动的全是其精锐部队,如东山岛战役,他们就把“看家老本”最精锐的4个主力两栖团、2个海上突击大队、1个海军陆战中队和蒋军全部的1000名伞兵,共1.2万人全部投入战斗。而我们防卫海岛以海防一线的,几乎都是公安、海防部队和民兵。又如东山岛,我军当时只有一个不满编的公安80团以及300多民兵共1000多人。但每次作战的结局都是一样,均以蒋军的失败告终。

原因何在?首先,蒋军战斗力低下;而我们那时的部队太能打啦!就连“杂牌部队”、民兵也真能打啊!(在此暂不赘述)

其次,我军轻武器装备水平远远超过蒋军。当时我海岛、海防一线部队、甚至民兵已经装备了56式半自动步枪,而偷袭的蒋军装备的主要是二次大战时美军的汤姆逊冲锋枪和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的缺点是重量大、使用的11mm手枪弹射程近,150米以上距离的目标几乎打不中!


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武警新战士用56式半自动步枪开展操枪训练


在前面说到的东山岛战斗中,蒋军士兵不敢以集团冲锋或小群多路与我军打近战,在远距离对射时,尽管汤姆森冲锋枪打得热闹,气势汹汹的,子弹却像乱飞的蝗虫很难击中目标;而且由于射速高、弹药消耗量太大,蒋军士兵往往几分钟就打完了携带的弹药,同时与M1卡宾枪的弹药又不匹配,所以手里的汤姆森就成了烧火棍。而我军的56半却凭借极高的射击精度、适度的射击节奏、超过对手射程、弹药消耗少、与56冲机弹药通用等优势,占尽上风!

到了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中,在山地丛林环境中,56半精确射击的特点无从发挥,扣一下打一发的半自动模式与10发的容弹量在近战中火力远远不如普遍使用AK-47突击步枪的越军。虽然56半很顽强,但已经开始显出一种疲态和力不从心。这种情况加速了81式自动步枪的研制和装备。当1981年再次惩罚越军时,我军已经普遍装备更为先进的81式步枪。 1985年,56式半自动步枪正式撤装。


荐读|我的“情人”56半,一个老步兵的絮语


庆祝建国35周年阅兵式上

武警方队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


出自对56半的挚爱,无论我走到哪里,一有机会就会和它亲密接触,擦拭它斑驳的身体、倾听它熟悉的细语、安抚它孤独的心灵;而一到射击场,在老步兵的手里,它几乎是一瞬间就恢复了活力和杀气、舒展开它强健的筋骨、在我们的肩头和手中欢快地歌唱、跳跃、颤抖······

时至今日,56式半自动步枪仍是民兵、大学生军训的主要用枪,并且仍作为我军正式的礼仪用枪在支撑着它的生命、延伸着它的传奇、维护着它的尊严、寄托着我们几代老步兵的思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