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56半”,即1956式樣半自動步槍。上個世紀60、70和80年代初入伍的中國軍人,對56式半自動步槍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那時一個步兵班,僅正、副班長配備“56衝”,其它均清一色的56半。因此,56半陪伴了大多數軍人的軍旅生涯。

“起床號、熄燈號,排長的媳婦班長的哨;訓練場、56半、炊事班的病號飯”,56半的“軍中江湖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56半血統正宗,它仿自大名鼎鼎的“西蒙洛夫步槍”SKS步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的軍隊感到當時使用的步槍如蘇聯的莫辛納甘、德國的毛瑟、英國的李氏以及美國加蘭德步槍等,都存在過長和過於沉重的毛病,發射的威力強大的子彈有效射程均超過1000米。

而實際情況是戰爭中大多數交火範圍基本上都在100米至300米之間。因此各國在二戰後期開始重新設計新的武器與中間型威力槍彈。“西蒙洛夫步槍”即SKS步槍就誕生於這個背景。它於1943年被蘇軍總參謀部核准,1944年底在對德國戰場戰火中完成了測試。

但未曾想到的是,SKS在蘇軍尚未全面列裝就被AK47所取代,成為一種過渡性武器!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是AK47來得太快;二是它的設計思想過於狹隘!

因為SKS的設計初衷只是提供一種與德國G43以及美國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相抗衡的武器,它是盯著一、兩個對手量身定做的,所以失去對手就失去價值。


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雖然SKS在原產國“生不逢時”,但其仿製品56式半自動步槍卻因為適合中國國情而大放異彩!

這點與毛瑟自動手槍(俗稱駁殼槍、20響等)的境遇十分相似。原因在於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我們的戰略指導方針和倡導“全民皆兵”和準備開展“全國性游擊戰爭”的時代大背景。當時陸軍部隊單兵訓練強調“200米內硬功夫”(核心是精確射擊),戰術訓練重視遠距離的狙擊、伏擊和襲擾等作戰行動,加之重視民兵的作用,“大辦民兵師”的需求,56式半自動步槍無疑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我國於1956年開始仿造生產,是我軍第一支制式列裝的半自動步槍。它之所以大受歡迎並在我軍服役長達近30年,也與其自身的優異性能分不開。56式半自動步槍為自動裝填子彈,單發射擊,10發固定彈倉供彈。具有重量輕、射擊精度好、機構動作可靠等優點,並裝有摺疊式刺刀,以火力、刺刀及槍托殺傷敵人。

以我個人看法,56半簡直就是專門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它全長1025毫米,

打開刺刀後長1260毫米;全槍重(不裝彈)3.85公斤。以當時我軍男士兵1.68米的平均身高和55公斤的平均體重,長度、重量非常適中,即使是女兵、女民兵也能操作自如。


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軍人與56半


56半發射56式7.62毫米槍彈,瞄準基線長達480毫米,初速735米/秒,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以個人體會,該槍在300米左右距離上射擊精度最佳,標尺3,幾乎指哪打哪!上個世紀步兵作戰中,美軍、前蘇軍強調火力密度;而我軍傳統一直強調火力精度,所以56半到了中國如魚得水,並在我軍戰士手中創造了無數神槍手的傳奇。

上世紀60、70年,一個全訓步兵連隊70-80%達到神槍手標準、30-40%為特等射手的非常普遍!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孤膽英雄”巖龍(最後犧牲在戰場上),曾用56半125發子彈斃敵56人。我的一位老領導告訴我,他和另外一名戰士用2支56半,在400米距離上你一槍、我一槍交替射擊,硬是把敵軍一個碉堡的重機槍射孔完全封死!


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武警戰士用56式半自動步槍展開刺殺訓練


關於解決步兵近戰問題,從歷史到現實,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各國不盡相同。

小日本就靠刺刀,現在好像也不太行了;美軍用手槍,在美軍服役長達70年的柯爾特1911手槍就是為此而生;德軍使用衝鋒槍,俄軍似乎什麼好使用什麼。

我軍歷來強調“刺刀見紅”,戰爭年代的刺刀殺出過赫赫軍威!56半槍身修長,表面光滑除槍機拉柄外無多餘凸出,非常便於握持。尤其是後期生產的56式半改用三稜刺刀,長度由原來的312毫米增加到380毫米,且剛度好、穿刺力大,在白刃格鬥即拼刺刀中,對當時世界上任何一種服役的步槍都不落下風!


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56半單發射擊,10發固定彈倉供彈,單兵標準攜彈200發。它的操作十分方便,尤其是裝填子彈時不用改變瞄準基線,用左手將彈夾插、壓、拔一氣呵成,拇指和食指2個指頭就夠用了。沒有任何一種同類步槍槍械的裝彈、擊發速度可以超過它。連續射擊時,往往令對手感覺不到裝彈時的射擊間歇。

1962年中印邊境反擊戰中,56半首次投實戰,相比印軍用的英制手動李氏步槍,56半以其可靠性及火力,配合56機及56衝,使我軍在輕武器方面擁有優勢,表現相當出色!


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60年代守護南京長江大橋的官兵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


還有就是上個世紀50、60年代,趁朝鮮戰爭、中蘇交惡、中印戰爭等時機,老蔣開始制定並實施“反攻大陸”計劃,組編大規模的“遊擊武裝”,不斷騷擾大陸沿海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蔣軍出動的全是其精銳部隊,如東山島戰役,他們就把“看家老本”最精銳的4個主力兩棲團、2個海上突擊大隊、1個海軍陸戰中隊和蔣軍全部的1000名傘兵,共1.2萬人全部投入戰鬥。而我們防衛海島以海防一線的,幾乎都是公安、海防部隊和民兵。又如東山島,我軍當時只有一個不滿編的公安80團以及300多民兵共1000多人。但每次作戰的結局都是一樣,均以蔣軍的失敗告終。

原因何在?首先,蔣軍戰鬥力低下;而我們那時的部隊太能打啦!就連“雜牌部隊”、民兵也真能打啊!(在此暫不贅述)

其次,我軍輕武器裝備水平遠遠超過蔣軍。當時我海島、海防一線部隊、甚至民兵已經裝備了56式半自動步槍,而偷襲的蔣軍裝備的主要是二次大戰時美軍的湯姆遜衝鋒槍和M1卡賓槍。湯姆森衝鋒槍的缺點是重量大、使用的11mm手槍彈射程近,150米以上距離的目標幾乎打不中!


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武警新戰士用56式半自動步槍開展操槍訓練


在前面說到的東山島戰鬥中,蔣軍士兵不敢以集團衝鋒或小群多路與我軍打近戰,在遠距離對射時,儘管湯姆森衝鋒槍打得熱鬧,氣勢洶洶的,子彈卻像亂飛的蝗蟲很難擊中目標;而且由於射速高、彈藥消耗量太大,蔣軍士兵往往幾分鐘就打完了攜帶的彈藥,同時與M1卡賓槍的彈藥又不匹配,所以手裡的湯姆森就成了燒火棍。而我軍的56半卻憑藉極高的射擊精度、適度的射擊節奏、超過對手射程、彈藥消耗少、與56衝機彈藥通用等優勢,佔盡上風!

到了1979年中越自衛還擊戰中,在山地叢林環境中,56半精確射擊的特點無從發揮,扣一下打一發的半自動模式與10發的容彈量在近戰中火力遠遠不如普遍使用AK-47突擊步槍的越軍。雖然56半很頑強,但已經開始顯出一種疲態和力不從心。這種情況加速了81式自動步槍的研製和裝備。當1981年再次懲罰越軍時,我軍已經普遍裝備更為先進的81式步槍。 1985年,56式半自動步槍正式撤裝。


薦讀|我的“情人”56半,一個老步兵的絮語


慶祝建國35週年閱兵式上

武警方隊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


出自對56半的摯愛,無論我走到哪裡,一有機會就會和它親密接觸,擦拭它斑駁的身體、傾聽它熟悉的細語、安撫它孤獨的心靈;而一到射擊場,在老步兵的手裡,它幾乎是一瞬間就恢復了活力和殺氣、舒展開它強健的筋骨、在我們的肩頭和手中歡快地歌唱、跳躍、顫抖······

時至今日,56式半自動步槍仍是民兵、大學生軍訓的主要用槍,並且仍作為我軍正式的禮儀用槍在支撐著它的生命、延伸著它的傳奇、維護著它的尊嚴、寄託著我們幾代老步兵的思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