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中的古诗理解能力?

余建陶


就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题来看,多以课内为主,即使是拓展到课外也和课内所学的古诗词所表达的主题相似,考查其知识迁移能力,考点要求理解作品思想感情、重在品味语言、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题型以简答为主。因此要想提高语文中的古诗理解能力,学好课内古诗词,熟记中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并了解诗意,理解诗词所表达思想情感即可。

为了方便学生们提高古诗词理解能力,小徐老师做了以个归纳,分类理解归纳记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一、古诗分类:

按题材分:送别诗、思乡诗、咏史诗、爱国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

按体裁分:古体诗(乐府诗、古风)、近体诗(律诗、绝句)、宋词、元曲。

具体分类鉴赏见下图:

二、在诗意理解上侧重考查诗词的感情特色、语言特色和意境特色。同时要求学生会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上赏析诗词的表达效果。具体分类如下:

在中考鉴赏诗词的解题思路主要体现在:

  1. 抓住关键词、句;

  2. 利用课内古诗词常见思想情感和意象感悟诗词表达主题,再结合实际其诗人所有表达的思想情感体味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等。

  3. 善于抓住诗词景与情的关系,景即是诗歌中的意象,不同的意象代表着作者不同的感情态度和观点等。

考题分析如下: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就要熟练掌握诗词的题材分类,不断分析不同题材诗词中的意象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联系,并结合作者思想情感分析其语言特点、写作技巧等,本着诗诗作、解诗意、找意象并结合诗词作者背景,题材特点的解题思路才能准确分析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另外,要想准确理解诗意,熟记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至关重要。如下图常见的意象:

听了小徐老师的解析,相信同学们对古诗词理解、赏析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小徐老师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期待大家的关注,帮你解疑答惑。


指尖教育帝国


谢谢悟空小秘书信任邀答!

古诗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得从体裁形式、思想内容、打好文言基础等三个方面入手。

先说体裁形式。

古诗有古体诗和格律诗之分。前者只求押古韵,没有平仄格律要求。后者当以古声韵系统(平水韵)来作为平仄押韵标准。因为古“入声字”已分别归类到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四声系统中,且古韵部分类较今声韵系统(中华新韵)细微,所以古今声韵系统在平仄押韵格律规则上有所冲突。况且,古汉语声调随着历史发展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今人如果按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四声系统声调来朗读古格律诗,就会闹出笑话来。例如杜甫的《绝句》按古声韵标示的平仄押韵格律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平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下句平仄相反是格律诗的规则之一,“白(bǎi”、“泊(pò)”是古“入声字”,古人视为“仄”声字入诗,“天”的韵母是“iān”,“uān”在古声韵系统中属于“一先”同一韵部,故以平水韵检测符合平仄押韵规则:

若按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声调来朗读,“白(bái)”、“泊(bó)”.则为平声字,以中华新韵检测平仄押韵就会发现“泊”字平声“出律”:

再说思想内容。

诗贵意境,而意境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诗人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切身体验,通过酌词炼句,恰如其分地选用词语所表达的“意象”组合起来的。作为读者,如果离开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没有近似于诗人的切身体验或贴近现实生活的观察积累,与诗作者“三观”不一,就很难准确理解和体会诗作者笔下的“意境”和通过“意境”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因此说,“意象”是由诗作者选用的一个个实词来表现,“意境”是由具体实词组合而成的。“意境”的有无,不是读者的主观臆断,不依读者“三观”为转移,而是诗作者“三观”感受的体现。读者与诗作者“三观”是否贴近,是评价“意境”有无的客观基础。试想,一个与诗作者“三观”截然相反的人,会说作者的诗有“意境”而大加赞同吗?

读诗还应抓准“诗眼”。“诗眼”是诗人在观察体验现实生活过程中,反复推敲字词,锤炼语言的结晶。“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多读多积累此类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古诗名句,学习和借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酌词炼句精神。古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诗的读写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作审美能力,为真正读懂古诗创造条件。

最后说打好文言文基础。

诗的语言准确凝炼,且古诗文言词语较多。下功夫积累和掌握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是扫清古诗文言字词障碍的关键一环。学习古圣贤“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之谦虚美德,同时学会使用网络搜索查找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是提高读懂古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诗联创作审美


首先一个人的理解能力除了天生的高智商,就是后天慢慢积累的结果,理解能力的好不好,多还是取决于你读书多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当然古诗还有点不同于其他文章的地方,那就是意境的问题,你如果坐在图书馆,你是感觉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只有你亲眼所见才能彻底理解。当然我们也不可能都去亲身体会。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


诗人多是心思敏感,特有情怀的那种。或多愁善感如纳兰性德,或豪情万丈如辛弃疾,或婉约清丽如李清照等等数不胜数。总之我们要多读再多读,培养语感,语感真的很重要,当你从语感到达情怀,那么再去理解古诗那就容易的多了。


因为最初的接触古诗我们多数人都是死记硬背,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侯,哪懂什么情怀不情怀的,只是机械式的记忆。这个时侯你让他完全理解古诗的意境,着实有点困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古诗词的大量积累,骨子里自然就融入了情怀,到那时理解能力自然就跟上去了。不用着急,慢慢来。


中心如醉


一是多看多背多学习,但不可将自己陷于其中,产生盲目崇拜的心理,去死钻什么诗的结构与平仄韵律;二是,要有丰富的联想,将诗中写的与现实生活,现实事物联系起来,懂得诗的意境,追上诗人思维的步伐。


春日之虎


提高古诗词理解能力是个很外行的话题,应该是提升鉴赏能力。方法有二,一知道古诗词的文体特征,即作为诗的押韵平仄对仗特点,因此注意绝对不能通过翻译的方式去鉴赏;二通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去感悟感情,读诗就是个语言跟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