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湖名並非源自湖形,巢湖之名被《辭海》誤注!

巢湖是一個神秘之湖。如唐咀水下文物的發現給“陷巢州,長廬州”傳說提供了口實;又如

《康熙巢縣誌•祥異志》載,“宋大中祥符九年四月,有瑞氣覆巢湖上。有司命畫工繪圖上獻。順治十四年,湖中現圖氣,湖南濱湖居民多見之。”這是“湖市唇樓”地方史料的記載。作為一個古老而巨大的湖泊出現種種神秘現象,這在中國歷史地理上並不罕見,作為巢湖文化現象,自有一番引人入勝、妙趣橫生的色彩。但作為巢湖史研究,必須去偽存真,弄清事實,澄清它的來龍去脈,還原本來面目。

安徽合肥:湖名並非源自湖形,巢湖之名被《辭海》誤注!

2017年7月13日18:46左右,在巢湖西面,出現了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景象。

當今,最有趣而真實的謎團是湖泊形狀演變為鳥巢狀,自然現象歸屬於人為定名“巢”字的本意。導致《辭海》誤注,“湖呈鳥巢狀,故名”。這是一本工具書,影響較大。湖名並非來自湖形,兩者之間是有嚴格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

巢湖之名,最初為“漅湖”。漢代, 在《史記》、《漢書》不見“巢湖”之名,有學者認為 “彭蠡”就是巢湖的古稱。劉向《列女傳》:“戰於鳴條,桀師不戰,湯遂放桀,與末(妹)喜嬖女同舟流於海,死於南巢之山。”劉向生於公元前77年,卒於公元6年。他所說的:“同舟流於海。”這個“海”並非指大海,就是指巢湖。鼎盛期的巢湖很大,白茫茫的水域,一眼看不邊,用“海”描述是很形象的。正式記載於史籍的湖名,始見於《後漢·明帝紀》:“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歲,漅湖出黃金,廬江太守以獻。”合肥知縣左輔是一個作風嚴謹的學者,他在

《合肥縣志》雲:“漢無巢湖名,《後漢[書]•明帝紀》雲:‘巢湖出黃金。’宋範蔚宗追書也”。他的意思是指《後漢書》是南朝宋史學家范曄撰寫的,“漅湖”之名可能出於“追書”年代,大約於公元147年之後。

安徽合肥:湖名並非源自湖形,巢湖之名被《辭海》誤注!

《康熙字典》對“漅”字的解釋:“湖名。《後漢·明帝紀》:漅湖出黃金。注:在今廬州合肥縣。音巢。義同。”古人將“巢”字加“氵”旁,創立“漅”字,其目的是與地(政)名“巢”(巢國)和城名“鄛”(城)形成區別。顯而易見,無論是“漅”字之創,還是巢湖之名,均源於地(政)名的“巢”字,毋庸置疑。《清史稿》三十四地理六“安徽廬州府”目下:“巢湖,舊居巢地,後陷為湖,因名。” “巢湖”之名不是來自湖形,它的溯源是來自於巢地的政體名。

安徽合肥:湖名並非源自湖形,巢湖之名被《辭海》誤注!

民國時期巢城

將“漅”字“氵”刪除,演變為“巢湖”之名最早載入史冊,是在唐初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誌》中:“廬州巢縣有巢湖。即《尚書》‘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者也。《淮南子》雲‘湯敗桀於歷山,與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國語》雲:‘滿於巢湖’。”

巢湖古代還有焦湖、樵湖等異名,樵湖之稱與《淮南子》“湯整兵嗚條,困於南巢,譙以其過,放之歷山”的記載有關,譙與樵、焦在漢代以前屬同字異寫,《太平寰宇記》曰:“一名巢湖,一名樵湖,一名焦湖。”焦湖得名緣由,康熙《合肥縣志》有解釋:“焦湖,謂焦姥得名。”

“湖呈鳥巢狀,故名”這種說法雖然形象而簡明,但不符合歷史實際。巢湖形成之初是現在湖泊面積約3至4倍,湖形並非鳥巢狀。由於受到構造、氣候以及長江的形成發展、泥沙淤積、人類圍湖造田等多種因素影響,逐漸演變當今的巢湖形狀。因在宋代之前的200多年間,湖泊面積縮小了五分之一,達到829平方公里。到明清時期,入湖河流攜帶泥沙沉積加劇及大量的圍湖造田等,湖泊面積進一步縮小,才形成如今“鳥巢”狀湖形。由此可見,巢湖定名在先,湖盆形成鳥巢狀在後,兩者相差一千多年,湖命名與湖形是毫無關聯的。退一步說,即便如此,按照古代人的地理觀測水準,亦難知曉。可見,因巢湖形似鳥巢而得名,純屬現代人臆測,是不能成立的。

安徽合肥:湖名並非源自湖形,巢湖之名被《辭海》誤注!

湖形演變為家起源初創築巢的形狀是一個不解之謎。湖形與湖名共同顯現以“巢”為標誌,象徵著中國最初的“家”起源地的特殊徽記。“鳥巢狀”湖形伴隨著“巢湖夜月天下無”的意境,不知不覺地將你引入家的溫暖情懷。(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安徽合肥:湖名並非源自湖形,巢湖之名被《辭海》誤注!

許昭堂,男,1957年生,畢業於安徽醫學院。筆名,舒盲。《合肥通史》編纂辦副主任。現任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徽《旅遊·生活》雜誌副主編,合肥財經學院客座教授,李鴻章研究會常務理事。著有《影像李鴻章》《李鴻章畫傳》《合肥城圖志》《巢湖史話》《優生優育》,與許高彬合著《走近李鴻章》,發表《中國“家與國”起源地探析》數十篇學術論文。

安徽合肥:湖名並非源自湖形,巢湖之名被《辭海》誤注!

本專題文章來源於許昭堂先生歷經多年艱辛所著的《巢湖史話》一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評價為“視野廣闊、史料豐富,同時吸收了民間文化傳說,將巢湖地區自然史與文明史的方方面面呈現給了讀者”,內容涵蓋巢湖形成與演變、流域與水系、巢湖流域文化遺存、巢湖流域軍事文化等,是一部瞭解合肥、全面解讀巢湖古今發展史的地方文化普及的知識寶庫。

延伸閱讀


  • 作者:許昭堂(作者授權發表)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