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德”這個字?

想要黃昏與你伴


德字的內涵,應該包含人性善和品格美兩方面。

先說人性善。人之初,性本善。關於人性本善或本惡,千百年來芸芸眾生爭論不休。我想既然說到了德,就只談它善的一面好了。無可否認,有的人生來善良,有的人生來罪惡。誠然,前者是自帶美德光環的,迷信一點來說,這樣的人生來是有好運,是有佛祖或菩薩保佑的。世上畢竟好人多,也從很大程度上反應了有美德的人還是佔多數的。某種程度上說,善也是德的前提條件,有善才會有德。

再講品格美。人生短短几十年,除去少數幸運兒,大多數的一生都是普通和艱辛的,從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期間都要遍嘗酸甜苦辣和人世冷暖。在現實面前,很多人因為挫折,因為人生的不如意,改變了心性,釋放了心魔。也有人,歷經滄桑仍然選擇善良。會不會選擇善良和保持美德,我想這就是品格問題。

浮躁的社會,有多少人會初心不改,依然固守德字當道行天下呢?歡迎兄弟姐妹們積極分享個人觀點,謝謝。



蒼宇之神


你看這"德"字,雙人旁,關乎你我,又一"心"字,關乎心性。有良知,明是非,懂善惡,辨美醜,守規則,視為德,反之即缺德。

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就是提高人的素質。做人立德在先,總會被人稱道。助人為樂,見義勇為這些美德,應當世代相傳。


棲哈丶


德就是一個人的自我修行。人生一世要面對和處理幾種關係:人與自我;自我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首先要學會與自己相處,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對是非對錯的辨別能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其次要學會與他人相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自己當別人就是無我,把別人當自己就心生慈悲,把別人當別人就是智慧。而大自然作為人類之母,她孕育了包括人類在內的世間萬物,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生命沒有貴賤,萬物皆有靈性,所有生命都值得我們敬畏和尊重。最後,人既然是社會性的,那麼每個個體的人的行為必須遵守社會道德和規則。個人的權益一定是規則之內的權益,個人的自由一定是約束之內的自由。處理好了人與自我,自我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這四大關係,就是最好的自我修行,就是大德。


李蘭奇作文


德字,貴在不貪佔德字的榮譽。公德是人際關係準則,有德之人自覺遵守的規則,如果遵守是為了配合文明,不是德;如果遵守是為了社會秩序井然而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則是德。

入鄉隨俗是德;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德;

給人留有餘地是德;

奉行自然規律是德;

導人向善是德;

止惡是德;

尊重每一個生命是德;

感恩是德;

做事公平公正是德;

負責任有擔當是德;

總之一句話,利己時亦利人,給自己一個公道,也給別人一個公道。就是德行。


鈞灃732


什麼是德行?德指的是內心的自律,行指的是外在的行為規範,不做讓別人討厭的事情,不做讓別人痛苦的事情。

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認為,人具有理性,因而人是自由的。人在理性的作用下服從於自己的意志,即康德的“意志自律”。

這種對自己意志的服從的顯著特徵就是將道德基礎從外在的經驗對象轉向具有主體性的人的內在理性之中,突出了人意志的作用。“他律”演進為“自律”。

《大學》開篇即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德行,或者品德,是人修身之本。這是古今中外公認不辯的道理。既是修身之本,就秉承內求的方法。“德”,指的就是內心的自律。

具體來說,有“德”首先要有標準。德行,一定不是搖擺不定的揣測,而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就是有德的做事標準。

“該做的努力做,不該做的堅決不做”,就是有德的做事程度。自己用這樣的標準和程度來嚴格把握行為處事,就有了“律”的約束性。

第二,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樹立道德底線。人在社會生活中,自己的行為必然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影響。那麼針對大多數人,“不傷害、不妨礙”就是為人處世的底線。“不傷害”,不去做讓人痛苦的事情,“不妨礙”,不去做讓人討厭的事情。

與人相處,注重對他人的影響,並不是不顧及自己的感受。“利己不損人,利人不損己”即是處世之道。仁而愛人,顧及他人的感受,守護自己的需求,才是共贏的大同之道。

第三,有德,不是一時之事,而是一生追求。每天追求更美好,以堅持和踐行來對待德行,保持進行時的狀態,人的一生都處於成長的活力和喜悅中,這才是生動而現貨的“赤子之心”,從而收穫成長的喜悅。

人,時常處於喜悅的狀態,融洽地和周圍人相處,有著明確的做事標準和程度,不迷茫不糾結,亦步亦趨,見證自己的收穫,不就是幸福的狀態麼?古今中外的聖賢們,將“德行”緊緊的和幸福聯繫在一起,是具有現時代的意義的。家長愛孩子,都希望孩子能獲得幸福,就必須面對引導孩子具有“德行”的教育任務。

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家長一身作則,孩子才能具備德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認知。讓孩子獲得“不傷害、不妨礙別人,不做讓別人討厭的事情”的認知。認知能夠讓孩子掌握自律的標準,而外在的行為規範則能強化內心的自律意識。


小鷗老師


德,應該包括三方面的含義:

一,個人品德,即人品。一個人對自己,對親友,對事件的認知和態度。“德才兼備”,這裡指的就是個人的品德。典型詞: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

二,職業道德。指從事某一職業的人所必須遵守的行業規範守則。“師德”“醫德”,就是典型的職業道德。典型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三,社會公德。即社會公認的,符合大多數人共同利益的行為準則。典型詞:愛護環境,尊老愛幼,拾金不昧。


一葉入晴空


德性,德行!大小分,多少分,有缺分!上德,不覺德而無不德!中德,重心性,小德,重行形!


縱情嬉戲天地間真身


德,我理解為,“堅強而勇敢,仁慈而善良。”有德之人,心善為人,絕無自私之念,有德之人心懷民生,一心為民。


長春市新航程教育


德是自我約束的能力體現,通過個人行為而呈現出來,不受外界氛圍和情緒的影響,反而以自我的行為和主見來影響周圍的人,創造一種向上的能量。

即不受外界任何外在於自身的因素約束並且擺脫肉體本能而按自身立法行事標準的自由意志。

康德先生說:自律即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有德行的人,才是自由的人生。


明心堂


合道的事情就是德行。德在古漢語裡也有得的意思,道德也是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