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写下两句原创诗,没火,李世民只改3个字,竟成千古传诵

隋炀帝写下两句原创诗,没火,李世民只改3个字,竟成千古传诵。

历史上有着丰功伟绩的帝王不少,但在文学上成就极高的帝王是很少的。很多皇帝的作品只是因为有个皇帝的署名才流传于世,假如细细研究这些文学作品其实是很低俗的。比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写过'鸡叫一声撅一撅',在小编看来朱元璋的文采实在是不敢恭维。但是有些皇帝虽然政绩平平,但在文学史上却赫赫有名。比如唐代的末代君主李煜,他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可是道出了现在很多人的心声,到现在还依旧受人追捧。

隋炀帝写下两句原创诗,没火,李世民只改3个字,竟成千古传诵

对于唐代末代君主李煜在文学上的成就除了可以归功于他后天努力外,其实也可以归咎于基因遗传。细数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唐朝李氏家族算是一个书香门第了。李氏家族兴起于南北朝时期,在南朝和隋代都曾担任重要官职。其功勋和地位是其他家族无法比拟的。而李氏家族作为传承了几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其文化底蕴自然无法低估。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中国古代皇帝中文采较高的一个,他不仅精通于帝王心术还对诗词歌赋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隋炀帝写下两句原创诗,没火,李世民只改3个字,竟成千古传诵

古代一些草根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其实文化素养是并不高的。但做了皇帝之后也不能什么佳句都不留下吧。所以他们的文学创作都是即兴而起可以说毫无文学价值可言。但唐太祖李世民与他们不同,他对诗词歌赋的热爱是由心而发的。即使是在李世民打天下时,他写诗的习惯依然没有被遗忘。所以李世民留下的诗歌很多,在《全唐诗》一书中共收录了李世民将近100首诗歌,但这个数据应该是不全面的。

隋炀帝写下两句原创诗,没火,李世民只改3个字,竟成千古传诵

李世民的诗歌虽然水平都很高但几乎不被民间熟知,但是在一些专家眼里,李世明的诗歌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的。李世民的诗歌讲究精致含蓄所以大多数人难以读懂他的意思。可能在普通人眼里还不如朱元璋等人的大白话来得实在。但文学作品依旧是文学作品,其研究价值还是很高的。在李世民的诗作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赐萧瑀》,其中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更是经常被后人所引用。

隋炀帝写下两句原创诗,没火,李世民只改3个字,竟成千古传诵

而这首诗就是赠给唐朝开国功臣萧瑀的,萧瑀为人正直且知进退,并且敢于进谏是唐太宗处理政事的好帮手。这首诗流传开来后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不过其中的疾风知劲草其实并不是原创,而是受后汉书中汉光武帝刘秀的启发。在隋炀帝统治时期这句话也曾经被引用过,不过在隋炀帝赐诗之后隋朝就灭亡了,所以这句话也鲜少被人提起。虽然隋炀帝在政治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他的文学成就不高。其实隋炀帝的文采并不在唐太祖李世民之下,他曾经写过的《野望》至今都脍炙人口。

隋炀帝写下两句原创诗,没火,李世民只改3个字,竟成千古传诵

李世民的诗歌主要围绕着两个主题,一个是征战,一个是宫廷。这两个题材几乎是贯穿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其中经破薛举战地中的'银碎若星辰,阵卷横云裂'都被后人视为描写战争的名句。值得一提的是,隋炀帝那首灭国诗写的正是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相比于李世民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更加直白坦荡。虽然只差了3个字,但意思却大相径庭。而李世民的诗句中,板荡的意思是指《诗经》中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记录的正是西周末年天下大乱的场景。结合当时的情形来看,李世民的诗句的确更符合史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