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近九成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外资企业评价高于内资企业

中国贸促会:近九成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外资企业评价高于内资企业

中国贸促会在近期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中指出,近九成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感到“满意”或“较满意”,包括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尤其对营商环境建设七方面成就感受明显。

近期,贸促会研究机构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对近4000家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开展营商环境问卷调查。从地区看,中部地区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最高(4.31分);从企业所有制看,外商独资企业的评价最高(4.19分);从行业看,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最高(4.22分)。报告指出,“得益于政府出台的系列措施,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步,企业信心不断增强。”

报告显示,受访企业对2018年度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4.17分(满分5分,下同),高于2016年调查的3.85分。其中,评价为“满意”和“较满意”的企业占87.5%;评价为“一般”的企业占11.9%;“较差”及以下仅占0.6%。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指出,在此次调研中,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评价高于内资企业。从不同企业所有制看,调查结果显示,外商独资企业评价最高(4.19分),其次是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均为4.18分)。

对此,刘英奎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道,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很多外资企业是国际化经营,对国际营商环境有所了解。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营商环境优势比较突出;第二,受访的外资企业大多数是科技企业,位于各个科技园区内,那里的硬件和软件相对比较好。

“外资企业也会对中国的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国有和私营企业承担了比外资企业更加沉重的负担。”刘英奎说。

报告显示,在失信惩戒、守信奖励机制建设方面,中外合资、合作企业(4.26)和外商独资企业(4.21)的评价要高于私营企业(4.17)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11)。

与中国贸促会的报告相比,外国在华商会发布的有关中国营商环境的报告要相对悲观。中国美国商会在《2018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中指出,出于对监管问题的担忧,75%的会员企业仍然感到外企在中国不如以往受欢迎。中国欧盟商会在2018年《商业信心调查》年度报告中指出,46%的受访企业认为监管障碍和市场准入限制导致他们错失商机。

至于为何中国贸促会的报告的结论相对乐观,刘英奎向21世纪经济报道回应道,这主要是出发点不同造成的。“他们的出发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呼吁中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他们的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而我们的目的是对中国营商环境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方面更加全面、客观,既要反映现实的问题,也能反映进步和成就。”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在七方面获企业认同:一是市场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二是政策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四是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富有成效;五是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六是基础设施建设进步明显;七是社会治安等环境建设取得进步。

至于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的主要关切,刘英奎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这些企业的关切其实也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切,包括经营成本上涨、不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对于不公平竞争,刘英奎认为,中国在政策法规方面是“不存在问题的”,“主要是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他认为,这是内外资企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但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向自主研发,中国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从法律意识、惩处标准、法律执行等各个方面进行完善。

“2018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约为4700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骤降41%。但中国上半年吸引外资额度却逆势增长6%,超过70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刘英奎认为,这就说明外国企业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对中国的营商环境是肯定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