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近九成企業對營商環境“滿意”,外資企業評價高於內資企業

中国贸促会:近九成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外资企业评价高于内资企业

中國貿促會在近期發佈的《2018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研究報告》中指出,近九成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感到“滿意”或“較滿意”,包括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尤其對營商環境建設七方面成就感受明顯。

近期,貿促會研究機構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對近4000傢俬營、國有和外資企業開展營商環境問卷調查。從地區看,中部地區企業對營商環境的評價最高(4.31分);從企業所有制看,外商獨資企業的評價最高(4.19分);從行業看,高新技術企業評價最高(4.22分)。報告指出,“得益於政府出臺的系列措施,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取得較大進步,企業信心不斷增強。”

報告顯示,受訪企業對2018年度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為4.17分(滿分5分,下同),高於2016年調查的3.85分。其中,評價為“滿意”和“較滿意”的企業佔87.5%;評價為“一般”的企業佔11.9%;“較差”及以下僅佔0.6%。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投資研究部主任劉英奎指出,在此次調研中,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評價高於內資企業。從不同企業所有制看,調查結果顯示,外商獨資企業評價最高(4.19分),其次是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和私營企業(均為4.18分)。

對此,劉英奎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道,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很多外資企業是國際化經營,對國際營商環境有所瞭解。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營商環境優勢比較突出;第二,受訪的外資企業大多數是科技企業,位於各個科技園區內,那裡的硬件和軟件相對比較好。

“外資企業也會對中國的營商環境提出意見和建議,但實際上,在某些方面,國有和私營企業承擔了比外資企業更加沉重的負擔。”劉英奎說。

報告顯示,在失信懲戒、守信獎勵機制建設方面,中外合資、合作企業(4.26)和外商獨資企業(4.21)的評價要高於私營企業(4.17)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11)。

與中國貿促會的報告相比,外國在華商會發布的有關中國營商環境的報告要相對悲觀。中國美國商會在《2018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中指出,出於對監管問題的擔憂,75%的會員企業仍然感到外企在中國不如以往受歡迎。中國歐盟商會在2018年《商業信心調查》年度報告中指出,46%的受訪企業認為監管障礙和市場準入限制導致他們錯失商機。

至於為何中國貿促會的報告的結論相對樂觀,劉英奎向21世紀經濟報道回應道,這主要是出發點不同造成的。“他們的出發點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呼籲中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他們的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利益。而我們的目的是對中國營商環境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在評價指標的選擇方面更加全面、客觀,既要反映現實的問題,也能反映進步和成就。”

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在七方面獲企業認同:一是市場開放水平持續提升;二是政策政務環境進一步優化;三是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四是社會信用環境建設富有成效;五是知識產權保護取得顯著成就;六是基礎設施建設進步明顯;七是社會治安等環境建設取得進步。

至於外資企業在華經營的主要關切,劉英奎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這些企業的關切其實也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關切,包括經營成本上漲、不公平競爭、知識產權保護等。對於不公平競爭,劉英奎認為,中國在政策法規方面是“不存在問題的”,“主要是執行過程中存在問題”。

對於知識產權保護,他認為,這是內外資企業都十分關注的問題。但隨著中國企業不斷走向自主研發,中國會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從法律意識、懲處標準、法律執行等各個方面進行完善。

“2018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約為4700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驟降41%。但中國上半年吸引外資額度卻逆勢增長6%,超過700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一。”劉英奎認為,這就說明外國企業依然看好中國市場,對中國的營商環境是肯定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