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大兴于康熙年间还是乾隆年间?文字狱的危害有哪些?

朱佑煜


文字狱的兴起应该是早于清朝,应该为明初朱元璋时期开始实行,大家都知道,老朱曾经当过和尚,所以忌讳僧的谐音,由此开始了文字狱,不过明朝时期的文字狱只是个例,尚未完全铺开,文字狱大行其道的时代应该始祖于康熙时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庄庭鑨的《明史》案,后于雍正乾隆时期逐渐盛行,乾隆时期最盛,文字狱的盛行,使得读书人不敢在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造就了清朝中后期思想落后,万马齐喑的局面,中国开始全面的落后于西方。


久悟而起


文字狱作为封建社会的文化专制措施,尤以明朝初期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时期最为严厉。

明太祖朱元璋嫉恨知识分子不与之合作,特别怕有人嘲讽其曾当过和尚和参加过红巾军造反的经历,大兴文字狱。著名的案例有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案、北平府学训导赵伯林案等。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深忌汉族士人讥讽胡人入主中原,以扼制汉族知识分子反清复明的思想情绪,大兴文字狱。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龙购得明末朱国桢所撰写《明史》,欲窃为已作,遂补写明末与南明史事。其中,写有建州卫与明政府的臣属关系,且有诋毁满洲文句。被人告发,最终导致庄氏全族以及制书等相关72人被杀,数百人充军边疆,庄廷龙本人虽已去世,仍被刨棺戮尸。史称《明史》案。

乾隆朝的文字狱比康熙,雍正时期增加4倍以上,且多为望文生意,捕风捉影而起。三朝有明文记载的文字狱多达80余起,株连极广,处罚甚严,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综上,文字狱最盛时期为清乾隆时期,望采纳!


三刻历史


谈到文字狱,我们首先要知道文字狱并非只出现于清朝,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杨恽因《报孙会宗书》而惹恼了汉宣帝被处以腰斩,后来的历朝历代也皆有发生,到了清初时期,许多人不愿意接受清朝的统治,也不愿意留辫子,于是这些人一部分做了道士,一部分扛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

 

其实整个清朝都在出现文字狱,不过乾隆时期最为兴盛,原因在于清朝建国根基不稳,确实需要在各个方面止住反清复明的苗头;再有乾隆本人也太过于迷恋成为“十全”之人,修建《四库全书》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心态;最后也确实有反清复明的人在借着诗词传递与清朝相悖的信息。

 

文字狱的大兴也很好的反应出了治国者的心态,为何会有文字狱,不过是为了控制思想罢了,但是发展到一定不可控的程度也就成了文字狱,比如胡中藻的《坚磨生诗诗钞》中的“一把心肠论浊清”硬是给鸡蛋里挑骨头说因为浊字在清字前面就是辱骂清朝给被判入狱。

 

要是文字狱的危害大洲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对于文化的遏制,由于文字狱的影响导致许多的文人墨客胆战心惊,不敢在吟诗作对,禁锢了百姓的思想,降低了创造力,再有就是败坏了官场风气,许多官员借着文字狱的盛行排除异己、残害忠良、肆意妄为,导致人人自危。


胖了的大洲


乾隆年间。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凋零。


用心对着您


文字狱是怎么来的,因为清朝推翻明朝后,好多人还是忘不了明朝。也不愿意剃发留辫子,就有好多人当了道士。也有了好多反清复明的“义士”你想这刚刚推翻明朝,大清朝的基业也不稳。就有人揪出来一篇文章,说这篇文章怎么怎么的,是反对清朝拥立明朝的。然后就有好多人因为这个文字狱被判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