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犯过几个错?

用户2749133335743


浅谈一下个人拙劣的答复

韩家有儿,名曰彬彬,喜欢历史,文学,欢迎一起来感受美妙的文字带来的魅力。

一、孔明错之一,不该出山辅助刘备。但是事与愿违,刘备假仁假义装的太好,被感动了。迫于天下苍生疾苦。故出山。

二、孔明错之二、先聊点话题。隆中对三步夺取天下,第一步,先取荆州,第二步在取益州、第三步,修整,需找机会,联合孙权伐魏。

关羽守荆州是刘备的意思,并不是诸葛亮的意思。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东吴要荆州,故用了计谋,抓了诸葛瑾全家38口人,逼诸葛瑾去讨要荆州。

诸葛亮的劝说下,刘备为了留住孔明,最后做出了。归还一部分。当时刘备手书一封给关羽,关羽没有履行诺言。错误之二,书信应该由孔明亲自书写,或者亲自走一趟,谁知道刘备称王之后给关羽写了什么言外之意。不至于后面跟东吴闹掰。这也不利于刘备结交孙权抗魏之大忌。

三、孔明错之三、夺取益州之后,刘备称王之后,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民不聊生,诸葛亮没有劝进。刘备称王之后,也不好去劝说。这也正是违背了当年三步夺天下的步骤。第三部修整屯田。

四、孔明错之四。关羽丢了荆州之后,后来刘备死了之后。孔明六出祁山,每次都为粮草担忧。因为孔明忠义无双,想在有生一年辅佐刘禅,完成毕生的愿望。诸葛亮应该先夺取荆州,解决粮草问题,而并不是结交孙权,共同抗魏了。此时应该先夺取荆州,比伐魏相对来说容易的多。

孔明平生并没有什么大错,只不过都是迫不得已。身为人臣,也不得不服从命令。

小字彬彬,喜欢历史文学,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共同进步!


小彬子在重庆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来为题主分析一波,说说个人的一家之言吧。


一,占领荆州不够彻底


在《隆中对》里,诸葛亮提出要占领荆州、益州,然后天下有变,两路北伐,刘备后来果然先得了荆州,然而,荆州的占领却相当的不彻底,主要分成两个方面:

首先是版图方面,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刘表死后曹操占领,赤壁一仗被打了回去,却仍然牢牢占据着荆州北部的襄阳郡等地,这是北边的不完整,而在南边,坐视孙权吞并交州士氏,明明《隆中对》中有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然而北边和南边,却都是缺失的,使得荆州在东部、北部、南部都受到威胁,战略意义大打折扣,反而是危险重重。

其次,则是合法性问题,如果仅仅是领土占领不够彻底也还好,但在占领荆州合法性这个方面,孙刘两家一直各执一词,而诸葛亮也没能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去解决,咱们不要因为领土是可以暴力征服的,就小看了这个合法性的东西。


215年,孙刘翻了一次脸,鲁肃邀请关羽单刀赴会,在这个合法性问题上,关羽也说不过鲁肃,只能扯一些可怜话,就可见刘备在这个方面吃的暗亏,后世还流传“刘备借荆州”,那有借就得有还嘛,天经地义,孙权方面是这么想的,但刘备方面觉得,我当初就是接手了周瑜打下的南郡,现在都把荆州东部给你了,还不够吗?


这合法性上没有达成共识,就给关羽失荆州也埋下了一个伏笔。(当然,荆州位于江东上游,就算刘备有合法性,孙权也会想办法夺过来,但合法性的不确立,使得孙权更易于翻脸了。)


二,对关羽北伐缺乏清晰规划


刘备打下汉中,称汉中王后,关羽马上发动了襄樊战役,一时间威震华夏,打得曹操都有迁都的念头,然而诸葛亮明明知道,荆州这一路的北伐,应该是等天下有变时再出去。


如果打下汉中,可以理解为天下有变的话,那也需要益州一起出兵,可关羽从出兵到被杀,足足有半年时间,西川这边毫无动静,有可能是刚刚打下汉中,需要休整,但既然西川没有做好准备,就不应该放任关羽从荆州北伐,就算让他打,那么肯定也要有人才去支援坐镇荆州,避免核心空虚,孙权背后插刀。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许是关羽前期打得太顺利了,捷报频传,使得诸葛亮也放下了顾虑之心,没有看到孙权那边正暗流涌动,惜哉。



三,临时用马谡导致街亭惨败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本是希望最大的一次,西北震动,归降甚众,但平素谨慎求稳的诸葛亮,明明先前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但在街亭这件事上,却莫名大胆起来,启用了从未领兵打仗,专职参谋的马谡。

当然,如果说要磨练磨练人才,刷点资历威望,让他去守也不是不可以,但做个副将就行了,偏偏要点成主将,还偏偏是守街亭这种五星级战局,素有经验的王平却当了副将,吃了职务上的亏,无法规劝马谡的错误决策,最后导致第一次北伐全盘崩溃,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三等,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以上就是个人认为诸葛亮犯的比较大的错误,当然也有朋友会问,没有劝止刘备伐吴,怎么不算是一个过错,这个我在之前的一个刘备伐吴的答题中分析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噢,总而言之,诸葛亮也是人,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也有他的难处和做不到的地方,我这么分析,也只是当了一回事后诸葛亮,如有不周到之处,还请大家指出,一同探讨。



这是我回答的第16个三国问题啦,本号专注三国历史领域,愿小伙伴们多多支持~~


郑说古今


诸葛最大的错误在于不该出山!即使出山也不应选择刘备,诸葛出山为我们这些后人,带来了一部宏伟壮烈的三国。但是对于生活在当时的百姓哪?诸葛亮出山效命于刘备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才华不可否认,但是对百姓造成伤害需要谁来负责,十室九空这是什么概念,公元156年全国人口有5000多万,经过不足百年的三国战乱,公元221年全国人口不足100万!损失超过98%!“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人口的大量缺失造成了,晋朝国力的羸弱,以及出现了后来的五胡乱华。换个思维如果他效命曹操是不是能早点结束乱世,还百姓一个安宁哪?

这些都是后话了,中华民族以前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是现在我们是睡醒的雄狮,希望我们能吸取前人的教训,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恨夜无声


还以为能看到几个有建设性的意见,结果看看这道题下面的回答,说的都是什么玩意?!

有把演义正史混乱一起胡说的!有说诸葛亮杀掉魏延的!还有把五胡乱华也怪到诸葛亮头上的。。。

真是服了,诸葛亮犯最大的错误就是生在三国时期。

如果生活在现在诸葛亮应该和这些喷子对喷,舌战群喷才对。


三国志中,陈寿作为晋国史书作者评价诸葛亮道: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

看不懂这句话的,只需要看最后一句就行了。连敌对者的评价都如此之高,结果还抵不过喷子的一张嘴。



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忠义礼智信来形容。

诸葛亮从27岁出山辅佐刘备,就一直兢兢业业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一心辅佐刘禅,最终达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境界。此谓之忠也。

诸葛亮在乱世之中还有远大抱负,当时汉室衰微,天下群雄之中,最有能力平定天下的也只有刚刚平定袁绍的曹操,但是诸葛亮并没有选择已经大权在握,是汉献帝为傀儡的曹操,而是投奔了有汉室血统的刘备。

此谓之义也。


诸葛亮一生恪守成规,不因为刘备托孤自己而肆意妄为。刘阿斗虽然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也大权在握,但从未有不礼之举,战败后能自我贬值的权臣还有谁?此谓之礼也

诸葛亮隐居多年,一出手就从战略上改变了刘备东奔西走的命运,规划了占据益州、汉中、荆州从而平定天下的大战略,并且一生为之奋斗,

此谓之智也。

诸葛亮在刘备生前答应托孤,做到了吗?做到了!诸葛亮说自己死后不留家财,只留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够诸葛一家子吃喝就行,他做到了吗?做到了!就算拿演义中说的七擒孟获,他做到了吗?做到了!




诸葛亮一生忠义礼智信俱全,连敌人都说: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年齐桓公称霸是有管仲在内,王子城父(齐桓公时著名大将)领兵在外。当年刘邦能称帝是因为萧何在内,韩信领兵在外。这是因为就算管仲和萧何这样的大才,一个人不能同时兼顾内政和军事,要有一个专门的人才来干。

诸葛亮的才能虽然和管仲、萧何差不多,但是诸葛亮并没有一个向王子城父或者韩信这样的人才做帮手。所以蜀汉和诸葛亮的失败那是天命所归,不是人的智慧可以争取到的。

最后以史为鉴多说一句:没有自己研究三国历史,没有详实论据,就出来说诸葛亮坏话的一律都是耍流氓。


以史为鉴


错误一:用人不当

诸葛用骄傲自大,又不执行联合东吴政策的关羽镇守荆州,导致荆州丢失,关羽败亡,引发张飞被害,刘备伐吴,火烧连营,可谓一错成千古恨!用唯兵法是从,实战欠缺的马谡守街亭,导致北伐前功尽弃!

错误二:穷兵黩武

诸葛亮在执政期间,为完成先主愿望,为完成自己隆中对的一腔抱负,不顾国力民生,六出祁山。导致国力衰退,百姓受苦!

错误三:没有培养发掘人才

诸葛事必躬亲,不挖掘,吸收,培养新的人才!导致蜀国人才凋零!“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把蜀国引向灭亡!加上诸葛过于勤勉,自己的身体也吃不消,一旦身体有闪失,直接影响事物决策结果!

错误四:不敢直言

刘备调诸葛亮入川,授意关羽镇守荆州,诸葛明知不可为,而不直言!刘备征东吴,诸葛不敢直言厉害,也不要求从军,只负责后方建设,导致刘备兵败,死于白帝城!刘备说:“若法正在,安有此败?”可见对诸葛亮失望至极!

错误五:没有处理好内部矛盾

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手握大权!刘禅长大,依然看诸葛脸色!另后主不安!朝中又有挑拨离间,决策又没有齐心,终致北伐无功而返,令人叹息!


拾话社


最大的错就是明珠暗投,选择了刘备这个国贼、伪君子;其次是因愚忠而六出祈山。这两个问题是严重的方向性错误。


阿老47


1,辅佐刘备就是个错,害三国无法早日统一,不然可能就不会有五胡乱华。

2,刘备伐吴,没有力争阻止。

3,蜀汉本来就弱小,还一个劲的北伐,浪费国力。

4,杀掉魏延,对于一个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来说,太悲剧了


oo淰舊


不惜身体,第一错,北伐太急第二错,辅佐阿斗三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