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是如此的慘烈,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如何呢?

llsj1990


西晉末年,在“八王之亂,中原政權衰弱之際,北方遊牧民族趁機崛起。五胡,主要是指匈奴、羯、氐、羌、鮮卑等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

“八王之亂”延續了16年之久,司馬氏各宗室子弟互相殘殺,社會生產力嚴重破壞,致使國力空虛,居住在塞北地區的遊牧民族趁機大規模南下,紛紛建立起和中華政權對峙的胡人國家。五胡亂華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黑暗時期,這一期間戰亂紛紛,各政權間戰爭不斷,“你方唱罷我登場”,給當時人民帶來了無數災禍。

首開五胡之亂的,是當時居住在新興郡的南匈奴劉氏家族。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匈奴首領於扶羅當了南單于,後來又趁天下大亂之際,大肆攻城略地,佔領瞭如今晉、陝等地。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把南匈奴分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居於幷州各郡,匈奴的居住地也就擴到了北部的新興區域。

時任北部帥的劉豹,即是於扶羅的兒子,劉豹的兒子劉淵,自幼聰明好學,魏鹹熙時還被匈奴貴族推薦到洛陽當任子,後來又受到晉武帝司馬炎的賞識,在左賢王劉豹去世後,襲父職當了匈奴左部帥。


晉元熙元年(304),劉淵回到左國城後,被匈奴部族擁立為大單于,公然起兵反晉,隨後即位稱漢王,改年號為元熙,追三國蜀后王劉禪為孝懷皇帝。接著便率領匈奴鐵騎出擊晉軍,擊退了幷州刺史司馬騰,並收復了當時在東方起義失敗的王彌和石勒等部。永嘉二年(308),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並遷都平陽,然而還沒來得及一統天下,便去世了。後來其子劉聰即位,劉聰去世後,其子劉粲嗣位,發生了內亂,國丈靳準謀朝篡位,將居住在平陽的劉氏匈奴全部殺死在東市。


劉聰堂兄劉曜得知叛亂,在討伐的路上被眾將推舉登基,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劉曜所建立的前趙政權仍是以匈奴為主體,然而由於沒有完善有效的統治措施,前趙很快為後漢的石勒所取代,劉曜本人也被俘身亡。石勒滅前趙後稱帝,建都襄國,史稱後趙。

大致說來,五胡亂華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政權主要有成漢、漢和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前涼,後期的政權主要有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夏等十六國。

五胡亂華既是一個民族分裂,也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時期,在這期間戰爭不斷,生靈塗炭,社會經濟和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經由這場延續了一百三十多年的戰亂,有些胡人國在戰爭中堙滅,有些則被漢化,融入了漢族之中,中原文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部和北部各少數民族,及外來文化。


煮酒君


“五胡亂華”發生在西晉時期,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其實遠不止這五個部落。

當時的社會真的不是一個亂字能形容的。北方漢人幾乎被殺絕戶了,剩下的人幾乎全部遷往南方。老百姓特別是女人被俘虜後的下場簡直殘忍,一路上被賤淫,被烹殺,她們就是食物。

後來冉閔的一紙“殺胡令”讓漢人避免了王族滅種的危險,當時只要是高鼻樑大眼睛異色頭髮的人都被當成胡人給殺掉,以至於胡人在中原被殺絕的同時漢人也被錯殺許多,這也是冉閔被遺忘的原因之一。

後冉閔的下場可以預見,被慕容儁所殺被追諡為“武悼天王”。


流沙射手愛白羊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混亂時期,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屠殺,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相互屠殺。幾千年來北方的主導力量——漢族遭受有史以來最大的重創,不僅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被迫南遷,而且在戰爭中人口大減。漢族這麼慘是不是入侵的五胡繁榮昌盛了?答案是:沒有。五胡比漢族還慘,五個中有四個因為入侵中原但又沒有駕馭中原的能力而從歷史上消失。

匈奴

西晉八王之亂時匈奴人劉淵以搬救兵為藉口逃離成都王司馬穎的控制召集部眾起兵反晉。劉淵雖然是匈奴人,但是取國號為漢,承繼漢朝基業,供奉劉邦牌位,追封劉禪為皇帝。雖然劉淵此舉是為了爭取漢人的支持,不過在血緣上人家確實和劉邦有聯繫。漢朝時經常派公主和匈奴和親,劉淵作為匈奴單于的後裔跟漢朝的關係怎麼也比司馬家近。

劉淵死後其子劉聰繼位,劉聰派兵殲滅了晉軍主力攻佔洛陽,俘虜晉懷帝,在洛陽城中燒殺搶掠,殺害大臣、百姓、晉朝宗室三萬餘人。

劉淵建立的漢趙政權重蹈了西晉的覆轍,被石勒領導的羯族消滅。匈奴族分裂潰散,逐漸被其他民族所融合。

鮮卑

鮮卑族在北方建立了許多政權,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北魏,以致後來北魏幾乎成了鮮卑族的代稱。北魏在拓跋燾時期統一了北方,與南方的漢族政權隔江對峙。北魏在孝文帝時期實行過漢化的改革,許多鮮卑人融合進了漢族。

北魏後來被同為鮮卑族的北周取代。楊堅代周建隋後鮮卑族失去了政權的庇護和民族自豪感逐漸融合進了漢族。

羯族

羯族原為匈奴族的小弟。羯族的首領石勒在匈奴族的漢趙政權中略立戰功,功高蓋主,消滅了漢趙政權,建立後趙政權。羯族建立的後趙政權比較兇殘,經常對漢族屠城。後來羯趙政權被冉閔所消滅,羯族被屠族。

氐族

氐族在北方建立了多個政權,其中最著名的是前秦。前秦在苻堅時期統一了北方,並想南下吞併東晉統一全國,被謝安擊敗。氐族建立的政權滅亡後氐族一部分遷徙去了緬甸,留在中國的則融入進了漢族。

羌族

羌族曾經臣服氐族的前秦,苻堅淝水之戰失敗後羌族首領姚萇痛打落水狗起兵反秦,並殺掉了苻堅建立後秦。後秦被東晉所滅。羌族一部分融合進了其他民族,還有一部分繼續以羌族的身份保留下來,所以羌族並沒有消失。我大學的一個同學就是羌族人,老家是四川的。

古今中外,歷史雜談。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點擊左上角的頭像關注歷史觀!

每個人對歷史都有不一樣的解讀,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評論區展示,互相討論,互相交流!


歷史觀


先說,我這個回答和問題關係不大,主要是給無腦吹冉閔的文盲掃掃盲。

發現很多文盲看了幾篇朋友圈雞湯文,就開始狂吹冉閔啊。

首先,冉閔和他爸都是羯族建立的後趙將領,尤其冉閔還是石虎的養子,而後趙南征北戰,冉閔的功勞很大,是石虎的愛將。要說起來,冉閔家的成分那是妥妥的漢奸。

其次冉閔自立為帝那也是形勢所逼,石虎死後,羯族貴族爭權,冉閔要不弄死他們,就得被弄死,包括後來的殺胡令,自立為帝,都很難說他是在主觀上有多在乎漢民族的存續,主要還是為了自保。

至於殺胡令現在被吹成是拯救了漢民族的一筆,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殺胡令前前後後是殺了幾十萬胡人,然而北方還是一直掌握在少數民族手裡,前秦、前燕、後燕、北魏,哪個不是少數民族政權?冉閔的殺胡令又能殺幾個人?更何況當時衣冠南渡,東晉掌握著整個南方加上荊襄四川,上千萬的人口,還佔據著長江天險,除了曾經短暫統一北方的前秦,當時並沒有哪個北方政權有滅晉的實力。所以我還真看不出少了冉閔,漢人為什麼就會亡國滅種了。

況且漢禪讓於魏,魏禪讓於晉,用當時的眼光看,晉朝那是漢室正溯,冉閔稱帝在當時大多數漢人看來,那是亂臣賊子。

所以冉閔無論主觀客觀,其實對漢民族存續起到的作用都很有限。要說起來對漢族存續貢獻較大的,還是東晉政權。早期穩定東晉的王導,後來收復四川,幾次北伐的桓溫,起到的作用都要比冉閔大。

而且要說起漢民族存續,那就不得不提淝水之戰。當時一統北方、躊躇滿志的符堅,率領百萬雄師逼近長江,誓要消滅東晉,一統天下。如果沒有謝安、謝玄叔侄力挽狂瀾,在淝水大敗前秦,那漢族才是真正的亡國。所以,真的要選一個或幾個人當漢民族的救世主,那大家還是記住謝安、謝玄的名字吧,以後再吹也有個譜。

冉閔的殺胡令確實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以後的少數民族政權確實都比較重視和當地漢人的關係,積極學習漢族先進文化,任用漢族官員,跟名門望族積極通婚,為他們最終融入漢族打下了基礎。但要說挽救漢族於生死存亡,那是徹徹底底的扯淡。


想和世界聊聊


結局就是在一千多年以後的今天,黃河以北,甚至長江以北再也沒有血統純正的漢族人,幾乎是各種民族的混血

在漢朝的時候,閩南語是中原地區的官話,閩南語又叫河洛語,說的就是河南洛陽黃河一帶的語言

中國人最厲害的武器就是華夏文化,不管你是什麼種族,只要敢侵略我們華夏,那就同化你,即使你佔領了中國,到最後中國還是那個中國,順便把你也變成了中國人,鮮卑,拓跋,女真,契丹,西夏,太多了都是很簡單的例子

為什麼這些古老的民族現在好多都沒有了,其實是有的,只是已經融入了我們華夏的大家庭

都變成了一家人


怪獸仙僧


五胡亂華的那段歷史中,社會動盪,到處都在打仗,西晉八王之亂時期國力衰弱,塞外眾多少數民族趁機建立多個政權,開始和南方的漢人政權對峙。五胡亂華嚴格的算起來,開始時間應該是在西晉滅。東晉建立之時,中原已經淪為胡人之手。

在那斷歷史中,各民族大肆的屠殺漢族人,他們將漢族稱之為兩腳羊,這個兩腳羊是指能夠吃的食物,毫不誇張的說,在當時漢族差一點滅族,冉閔後來發佈了殺胡令,號召天下人都站起來殺胡,雖說現在很多歷史學家對這件事評價並不好,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殺胡令的確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否則漢族恐怕真的就危險了。

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五個胡人部落,這在當時是最大的五個胡人部落。那麼這五胡最後的下場是什麼呢?首先是匈奴,匈奴在當時戰鬥力非常強悍,他們在看到大勢已去的時候選擇了逃跑,沒跑的也逐漸的被同化,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部分直接跑去了歐洲。

鮮卑族,鮮卑在那段歷史中一直比較的低調,他們的確在中原戰鬥,可是他們和其他幾個胡人部落有很大的區別,他們不兇殘,而且一直在學習漢人的東西,在隋唐之後,漸漸的徹底融入了漢族中級,算是被同化。羯族,這個是最兇殘的部落,提出吃人的是他們,殺光漢族的同樣也是他們,他們的結局在當時就是滅族,有趣的是由於他們太過兇殘,漢族攻打他們的時候,有不少的胡人也幫著打他們。

羌和氐兩個部落比較有意思,他們主要不是和漢人政權打,他們兩個是互相打,後來活下來的人也逐漸的被同化,值得一提的是,羌在當時也幾乎被滅族。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中國歷史上自從三皇五帝開始就從來沒有真正的天下一統過。像西藏,蒙古,新疆這些地方直到民國了還是自己管自己,中央政府無奈於他們,而且稍有不樂意,這些地方就造反鬧事,搞的中原大地極不安穩。此種現像直到1949年10月1日,也就是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九年十月這天才得以完全結束。重要的標誌就是毛澤東直接向新疆和西藏進軍,以武力在哪裡徹底建立了大漢政權,行使了一系列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從此中華民族大家庭得以完整建立。毛澤東真是民族的大救星,這一點絲毫沒有誇張!正如五百年前元朝未年武當山縶雲道士夜觀天像,突然大驚道:五百年後中土大地將天降神人,此人一出,天下必大亂,進而掃平群雄平定天下而得名救星也!五百年後中國歷史進入清未,同盟會風起雲湧推翻了清王朝,此時人們以為天像所指救星之人是孫中山,結果不是;又以後認為是蔣介石,但還是不像,天下依然打來打去沒有個完!難道天像是假的,中華民族的崛起真的沒有希望了嗎!就在此時毛澤東出現了,他帶領眾人與一切黑暗勢力進行殊死較量,一時血漫大地,地動山搖,屍橫遍野,最終掃平群雄得天下一個大大的太平,使江山一統,百姓安居,迎來了中國歷史最完整的大一統。蒼天厚土,毛澤東天降神人也!


風雨同舟重是義


要解釋五胡亂華的結局,就要先講清楚兩個概念。第一,五胡是什麼?第二,五胡亂華是怎麼形成的?

先解釋第一個問題,五胡是什麼?古代草原的民族概念和我們現在不一樣。我們現在的民族政策,是將民族細分化,就是要把民族越分越細,免得扯皮。古代時卻不一樣,當時的草原民族通常都是部落聯盟,往往就是聯盟的老大叫什麼,整個部落就跟著叫什麼什麼。比如我們熟知的匈奴、鮮卑這些部落,它們並不是單一的大部落,而是一個部落聯盟。在部落聯盟中,還會分成很多個小部落,這些小部落弱的時候,就歸附於匈奴,一旦強大起來,就會自立門戶。所以,最早的胡人,特指內遷的匈奴人,其它的民族是不被稱為胡人的

第二點,五胡亂華是怎麼形成的?這一點要追溯到東漢時期。當時的漢朝在擊敗匈奴後,一部分匈奴人選擇離開草原,遷徙到中亞,據說後來到了歐洲。而留在草原的匈奴人受到東漢王朝控制,經常被東漢朝廷以招引或強制的方式,強迫遷至關內。漢朝滅亡後,接下來的曹魏和西晉政權繼承了東漢的政策,不遺餘力將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族胡人遷徙至關內。以致於到了西晉中期,內遷的胡人跟北方的漢人在數量上不相上下,按當時的記載:

胡人久居關中、河東,以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

至於中原王朝為什麼讓胡人內遷,除了方便控制外,北上年年戰爭導致人口銳減,通過引入胡人來增加兵源和勞動力也是一方面原因。需要說明的是,內遷的胡人並不是騎馬放牧,他們中間很多人都跟漢人一樣,過得是耕地種田的生活

著名的二貨皇帝晉惠帝繼位後,氐族人齊萬年發動叛亂。此叛亂雖然被平定,但不少人看出了此事的嚴重性,紛紛上書朝廷,要求朝廷將遷居於關內的胡人移走,免得造成更大的麻煩。但由於晉惠帝的醜媳婦賈南風不同意,並沒有實際的行動,為後來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五胡之匈奴

八王之亂爆發後,司馬家族的二逼王爺們相互攻擊,這個時候的胡人就變成了各方勢力都要拉攏的對象了。原本在晉朝軍中擔任軍官的匈奴人劉淵看出了西晉的脆弱,他說服了自己部落的人,乘機起兵,割據漢地,並在山西太原建立了匈奴漢國。建國之後,劉淵率部出兵河南,將混戰中的晉軍打的大敗,並先後俘虜了晉懷帝和晉愍帝,滅掉了西晉政權,佔據了華北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五胡亂華的時候,西晉還沒有滅亡,而且後來跑到江南建立東晉政權的司馬睿,他早在五胡亂華之初就跑到了。等到西晉的最後一任皇帝在長安被劉曜活捉後,一直在江南嚷嚷著要北伐的琅琊王司馬睿,就高高興興的宣佈即位,成為東晉的開國皇帝。(由此也看的出來,東晉的皇帝都是些什麼貨色)

由於東晉不北伐,於是匈奴漢國在佔領華北地區後,自己開始搞內訌了。首先是的匈奴貴族靳準,殺了一大票自己的匈奴同胞。接著是羯族人石勒,他原本是匈奴漢國的大將,但是後來下克上,滅了自己的主子,又殺了一大票匈奴人。自此匈奴人統治中原的歷史,便宣告結束了,前後只有十幾年。

至於說匈奴人去哪了,主要有四種結局:

第一、與漢人混血通婚,成為了漢人;

第二、與鮮卑人混血通婚,後代被泛稱為鐵弗人。比如後來大名鼎鼎的赫連勃勃,他就是鐵弗人。至於鐵弗人,後來大半被殺,也基本跟別的民族融合了。

第三、西遷。據可靠的記載,有一部分西遷的匈奴人與月氏人融合,在史書上被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比如後來在涼州建立政權的沮渠家族,就是這一支匈奴人。後來這一支匈奴人也基本上跟其他民族融合了,現以不復存在。

第四、東遷。有一小支匈奴人東遷,與當時靠近高句麗的鮮卑族宇文部落融合,變成了後來入主中原的宇文氏。而宇文氏,後來基本融入了漢族。

因此總的來說,漠南的匈奴人,除了被殺掉的外,大部分都跟漢人融合了。另外,有人說現在的匈牙利是匈奴人的後裔。這個貌似被很多學者否定過,所以就不提了。



五胡之羯族

羯族按照歷史記載,屬於典型的來得快,去的也快的民族。羯族人最早是歸附於匈奴部落聯盟,因此被稱為匈奴別部,意思也就是當年匈奴帶到中國來的白人小弟,至於羯族是白人中的哪一族分支,這就不清楚了。當年的中原人不像現在的中國人這麼崇洋媚外,喜歡白種人的相貌。因此中原人把羯族人視為怪胎,當作奴隸使用。所以羯族人的反叛積極性最高,一旦給他們反叛的機會,他們就會造反。其中造反最成功的人,就是著名的奴隸皇帝——後趙高祖石勒。(石勒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比明太祖朱元璋還要低)

石勒造反成功後,羯族人也就跟著翻身農奴把歌唱,對其他民族(不止漢族)都有報復性的心理。其中心理最扭曲的,就是石勒的兒子石虎,這個人簡直就是瘋子,基本上就把漢人不當人,甚至連豬狗都不如。所以石虎死後,漢人也對羯族人展開了報復性行動。這其中的領頭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冉閔。在他的帶領下,漢人反過來瘋狂的屠殺以羯族為代表的胡人。這也就導致,

羯族人中除了一小部分融合進了漢族外,其餘的都被殺掉了

至於羯族現在還有沒有後裔,據專家的研究成果,現在中亞的斯基泰白人,跟羯族的血統是一樣的。



五胡之羌族、氐族

然後就是羌族和氐族。

羌族也是泛稱,指的是居住在西北和青藏高原上游牧部落。早在春秋時期,靠近關中的羌人就開始與華夏族開始通婚融合,這一波人後來就變成了漢人。而居住在高原之上的羌人,從漢朝開始也陸陸續續的與漢人融合,比如三國時期的馬騰、馬超兩父子,實際上就是不漢不羌的血統,後來跟著劉備到四川去了。

除了靠近中原的羌人外,還有兩撥比較大的羌人,一撥是活動在西藏一帶的“發羌”,還有一波是活動在崑崙山一帶的“婼羌”,這群人算是新疆地區最早的一批黃種人了,但是一直相對與世無爭,五胡亂華與這些人基本沒關係。至於羌人在五胡亂華時期建立的政權,以南安羌人姚氏建的後秦政權最成功,這個政權跟氐人有一些關係,後面再細說。

然後是所謂的氐族,古代也叫“氐羌”,這群人活動在甘肅、四川西部一帶。可以這麼說,氐羌人的血統很複雜,這群人不僅僅有四川土著“百濮”的成分,也有北狄的成分,當然也有羌人的成分,甚至先秦一度出現在我們視野的“犬戎”也很可能和氐羌有很大的關係,而這群人因為離漢人政權最近,所以

氐人的漢化也很深。比如說,氐人是耕地種地的生活方式,並非遊牧。

鑑於羌人和氐人的血統過於複雜,這裡就不細說了。簡而言之,五胡亂華時,一般管叫氐羌部落出身的人叫“氐”。西羌部落出身的人,叫“羌”



由於氐羌人離四川和關中比較近,所以五胡亂華時期的第一個胡人政權

成漢,就是由氐羌人的領袖李特所建立。後來這個政權被東晉大將桓溫所滅。桓溫滅成漢之後又進一步向北,攻打剛剛在關中建立前秦政權的氐族符氏,差一點把前秦給滅了,但最後功虧一簣。後來前秦在皇帝符堅和漢人丞相王猛的治理下,勵精圖治,統一了整個北方,差一點連東晉也要給統一了。結果被一個淝水之戰打回了原型,氐族也就慢慢的沒落下去了。

然而取代前秦的不是別人,正是羌族人。這群羌人在首領姚萇的率領下,滅了前秦,建立了後秦政權。而中原的氐族也就慢慢的被融合掉了,一部分融入羌族,一部分融入漢族,極少部分融入鐵弗部落。當然了,留在老家的氐羌人,那還是氐羌,跟中原的氐人沒關係。再後來,氐羌被吐蕃控制,一部分吐蕃的發羌和這群氐羌融合,這也就是現在四川西部所謂“白馬藏族”的源頭。前些年著名的網紅美女天仙姐姐,就是這一支藏人出身。她的祖上就有可能是氐羌血統。

至於吐蕃是怎麼來的,再往下看。



氐人被融合,羌人的結局也差不多。後秦政權被東晉大將劉裕所滅後,失去了中原控制力的羌人一部分留下來跟漢人融合,一部分被驅趕回了老家山區。也就是這個時候,生活在西藏的發羌開始崛起,建立了後來的吐蕃政權。吐蕃吞併了大量的羌人部落後,形成了現在藏族的前身。

剩下的羌族因為生存空間被壓榨不斷南遷,他們跑到雲南一帶排擠當地的土著,最終形成了現在川滇地區的

彝族和納西族。另外還有一部分羌人保持了民族獨立性,發展成為現在的羌族。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目前現存羌族約31萬人。



五胡之鮮卑

相比於匈奴、羯、氐、羌這四胡,鮮卑人是最晚進入中原的,但也是最成功的。由於冉閔報復羯族,導致中原大亂。鮮卑的慕容氏乘機揮師入關,先期拿下了幽州和薊州,隨即在河北的魏昌城和冉閔打了一戰。最終冉閔戰敗,鮮卑慕容部落大舉進入華北。需要注意的是,鮮卑也是部落聯盟。

打敗冉閔時,進入中原的是鮮卑的慕容氏,至於鮮卑的其它部落,比如段氏、宇文氏、拓跋氏都還沒有入關作亂

前秦崛起之後,先是滅掉了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政權,之後又滅掉了拓跋氏的代國,把鮮卑人打入了谷底。



但是前秦的好景不長,淝水之戰後,不止是羌族的姚氏興起,鮮卑的慕容氏和拓跋氏

也都崛起了,分別建立了後燕政權和北魏政權。這樣一來,北方又陷入了後燕、後秦、北魏、大夏四國的大混戰。首先出局的是後燕,參合坡一戰,後燕的八萬精銳被北魏消滅。這場鮮卑人的內戰,以拓跋氏的勝利告終。隨後不久,後燕的戰神皇帝慕容垂駕崩,北魏大舉南下,將除了遼東和山東之外的華北全部拿下,成功的入主中原。鮮卑慕容氏的一支餘脈到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谷渾政權。一直到唐朝時期才被吐蕃滅掉,鮮卑的慕容氏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第二個出局的是後秦政權,被東晉大將劉裕所滅,羌人退出五胡亂華。第三個出局的是大夏國,鐵弗人退出五胡亂華。最後,還站在舞臺上只有劉宋和北魏兩個政權,這便是南北朝的開端。

北魏統一北方後,進入中原的鮮卑拓跋氏漢化的很快,於是就有了後來廣為熟知的孝文帝改革。但是漢化改革後,鮮卑族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內訌,最後北魏政權也亡於這場內訌,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

關於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可以說是奠定了後來的歷史走勢。隋唐時期的“關隴貴族”,就是通過這次改革,融合了鮮卑人和漢人的集團,這其中包括了宇文氏、獨孤氏,當然也包括開創了隋、唐帝國的楊家和李家。

雖然後來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權有一定的文化倒退,但是鮮卑和漢族融合屬於大勢所趨,漢文化成為融合後的主導文化,這是不可逆轉的結局。因此當年隨慕容氏和拓跋氏一起進入中原的各部鮮卑人,在唐朝建立之後都融入了漢族。注意,是進入中原漢地的鮮卑人與漢人融合,不是所有鮮卑人,這裡不包括留在草原的鮮卑人

至於留在草原的鮮卑人,則是融入了後來稱霸草原的遊牧民族,比如柔然、室韋、契丹等民族。所以鮮卑作為一個民族的名字,從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最後做一個總結。

氐族:五胡亂華中,氐族第一個作亂,並且第一個自立為王的也是氐族,李雄稱王比劉淵還要早一個月。後來的氐族符氏取得的成就,也是五胡中最大的,幾乎就要統一全國了。不過前秦覆滅後,氐族迅速衰落,進入中原的氐族人要麼被殺,要麼與漢人融合。而留在川西高原的氐羌人,後來被吐蕃吞併,成為現在藏族的一支。

匈奴:五胡亂華中第二個作亂的,但它是第一個作亂中原的民族。石勒奪權後,匈奴遭到了毀滅性打擊。進入中原的匈奴人死的死,逃的逃。後來匈奴人又建立了幾個小政權,匈奴與鮮卑混血的鐵弗人建立了大夏國,最後都被鮮卑拓跋氏消滅。現在匈奴這個民族已不復存在了。

羯族:第三個作亂的民族。人口不多,但是破壞力巨大。興起的快,衰敗的也快。羯族人基本被漢人殺絕,現在已不復存在。

羌族:第四個作亂的民族,因為內遷的歷史悠久,也是亂華之前漢化最高的民族。大體上可以分為三支,內遷的羌族人參與了作亂,留在青藏高原的羌族人沒有參與。後來西藏地區的羌族人建立吐蕃政權,吞併了青藏地區大部分的羌族部落,形成了現在藏族的雛形。

鮮卑:最後進入中原的民族,但卻是影響最大的民族。一共建立了七個政權,延續時間長達兩百多年。並且鮮卑的慕容氏進入中原前,還將盤踞在東北的高句麗趕到了朝鮮半島,影響了朝鮮半島的歷史。隋唐時期,進入中原的鮮卑人逐漸與漢人融合,留在草原的鮮卑人與草原其它部落融合,現在已經沒有鮮卑這個民族了。


Mer86


如果說西周是關中之國,那麼漢朝就是華夏之中國,五胡亂華後才是天下之中國!

五胡亂華後才有中國一說,從某種程度上,五胡亂華後很多民族都走向一個民族,那就漢,這個漢族可以說新漢族,基本接近今天的華人含義。也就是說五胡的結局就是漢族的新生。

新漢族,比如李世民就是五胡亂華後混血,有鮮卑基因,你能說他不是漢族人,漢族之所以能夠在此輪新生,蓋印文化正統論,北魏孝文帝為了獲得正統地位,必須成為道德楷模,道德楷模必須先操辦文化,操辦文化的關鍵是解讀經典,而解讀經典必須依賴漢族知識分子,這樣漢族知識分子又反過來制約孝文帝,一來二去,在各項改革中五胡不知不覺變成漢族,當然五胡還有一批頑固的保守派遠離中原,拒絕漢化,口裡雖然這麼嚷嚷,其實在時代的洪流中,誰都逃脫不了變化!

就像今天我們很多人說:我不用互聯網,我也不想被互聯網左右,其實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被左右了。


北斗地球


“三國歸晉,天下一統”,原以為結束了漢末三國長達百年的分裂狀態,西晉王朝可以“國祚久遠”,傳之“千秋萬世”,卻不想這是一個最沒骨氣也是最黑暗最短命的王朝。不過短短二十餘年時間,中國便再度陷入大分裂,大混戰的歷史時期。隨著西晉王朝的解體,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少數民族開始一個接一個粉末登場,在中原大地開疆拓土,相恨相殺,混亂不堪無比慘烈的五胡十六國時期整整持續了近兩百年。



匈奴:匈奴人共建立了四個政權,分別為由劉淵建立的漢國、劉曜建立的前趙、沮渠蒙遜建立的北涼、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其中前趙承漢國正統,以304年劉淵建漢國為起始,至329年後趙攻滅前趙,共傳三世五主二十六年(加漢國)。北涼,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首領沮渠蒙遜於397年所建,421年滅西涼,439年為北魏所滅。北涼亡後,沮渠牧腱之弟沮渠無緯西行至高昌建國,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殺,西涼徹底亡國。大夏國,由匈奴鐵弗部人赫連勃勃於407年建立,431年滅西秦,同年夏主赫連定西遷河西,途中為吐谷渾偷襲,赫連定被虜,夏國亡。



鮮卑:鮮卑人共建立了五個政權,分別為前燕、後燕、南燕、南涼、西秦。前燕由鮮卑貴族慕容皝於337年所建,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滅前燕,歷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後燕由前燕文明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於384年建立,407年為北燕所取代,共歷七主二十三年。南燕,由後燕宗室范陽王慕容德於398年建立,410年被東晉權臣劉裕所滅,歷二帝十二年。南涼,由河西鮮卑禿髮烏孤於397年建立,414年被西秦偷襲亡國,歷三主共十二年。西秦,隴西鮮卑族首領乞伏國仁所建,431年為夏國所滅,共歷四主三十七年。



氐族:氐族人共建立了兩個政權,分別為前秦,後涼。前秦為氐族人苻洪於350年建立,稱三秦王,352年苻健在長安稱帝,376年前秦統一北方,394年為後秦所滅,共歷六主享國四十四年。後涼由氐族貴族呂光於386年建立,403年降於後秦,共歷四主享國17年。



羌族:羌族人只建立了一個政權,即後秦。後秦為淝水之戰後羌族貴族姚萇於384年所建,385年擒殺前秦天王苻堅,386年姚萇稱帝於長安,417年東晉權臣劉裕率領的北伐軍圍攻長安,姚泓舉國投降,後秦亡。傳三世三帝,享國三十四年。



羯族:羯族人只建立了一個政權,即後趙。319年石勒脫離前趙在襄國自立,稱趙王,329年滅前趙,330年稱帝,349年後趙發生內亂,351年為冉閔攻滅。共歷七主享國三十二年。



十六國時期是五胡僅有的一次輪番稱霸北方的重要時期,不過隨著後期統一力量的出現,勢力分化變的非常嚴重,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建國亡國大洗牌之後,五胡所建立的國家無一續存統統亡國。如果非要在裡面挑出一個“王者”,那非鮮卑族莫屬,自338年鮮卑人拓拔什翼鍵建立代國起,到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國,再到398年改國號為魏,這一支鮮卑族人生命力之頑強為其他四胡所不能比。之後統一北方的北魏,分裂後的東、西兩魏,北齊、北周和統一的隋朝,皆是承鮮卑魏國之衣缽。五胡僅存一胡,而氐族、羯族、匈奴此後竟幾乎完全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其迷之去向令人大惑不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