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綰曾經是劉邦兩小無猜的鐵兄弟,為何最終選擇了背叛?

陳琦


盧綰是漢高祖劉邦鐵桿小弟中的鐵桿,到底有多鐵呢?舉個例子吧,劉邦在成為漢中王乃至皇帝之後,所有下屬要見他都必須提前通報,經劉邦同意之後才能獲得接見,即便韓信、蕭何、張良、曹參、樊噲等等這些開國元勳也不例外。但是,有兩個人卻是例外,一個人是劉邦同父異母的親弟弟楚元王劉交,另一個就是盧綰。這二人可以不經任何通報直接去見劉邦,甚至可以未經通報直接進入劉邦的寢室。由此可見,在劉邦心中是把盧綰和自己的親弟弟同等對待的,這一點從後來劉邦跨越蕭何、曹參、樊噲等功勳更大的開國元勳,封盧綰為燕王也能夠看得出。



盧綰,沛豐邑中陽里人。這個地名兒是不是很熟悉?對!盧綰和劉邦是同村的。不僅是同村,而且還是鄰居。不單如此,劉、盧二人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從小一起長大、一起讀書,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光屁股玩到大的發小”。劉、盧二人的關係好得就像是親兄弟一般,甚至超過很多關係疏遠的親兄弟。在未發跡之前,但凡劉邦惹是生非吃官司,身邊總少不了盧綰的身影。



劉邦在沛縣起兵之時,盧綰就是其最初的班底之一。之後,盧綰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即便在劉邦兵敗最為落魄之時,也不離不棄,心甘情願跟著劉邦吃糠咽菜。正因為如此,戰功並非最大的盧綰,在楚漢大戰之時便已經官居太尉,封長安侯。長安,後來西漢王朝的都城所在——京畿重地,同時也關中最為肥沃的土地之一。這麼一塊地方被劉邦封給了盧綰作為封地,也足可見二人之間的關係有多鐵了。



劉邦正式稱帝之後的漢五年,燕王臧荼反叛,劉邦親自率軍彈壓。叛亂平息之後,劉邦隨即封盧綰為燕王。事實上,彼時的劉邦已經開始著手解決異姓諸侯王的問題了。但是,轉頭又封了盧綰這麼一個異姓諸侯王,頗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或許在劉邦心中早已經把盧綰這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發小當成了自家親兄弟,封王之時把他也是異姓給忽略了。又或許……真實原因恐怕只有劉邦自己知道了。



至於後來盧綰走上“反叛”之路,多多少少有那麼點兒陰差陽錯,也有那麼點兒形勢所迫。實際上盧綰的“反叛”並不是要叛劉自立,更不是想改朝換代,其中自保的成分佔絕大多數。正如前面所說,劉邦封盧綰為燕王時,實際上已經在著手解決異姓諸侯王問題了,而這時候盧綰恰恰又成為了新的這異姓諸侯王。劉邦可以拿盧綰當自家親兄弟,但是,盧綰不能這麼想,不能倚老賣老,畢竟他姓盧而不姓劉。



漢高祖十一年,陳豨在代地反叛。劉邦率軍親征,並讓盧綰從東北方向夾擊陳豨。陳豨不敵,於是向匈奴求援。彼時與匈奴接壤、擁有地利之便的燕王盧綰也派出了使者張勝,向匈奴散播陳豨已經兵敗的消息,企圖阻止匈奴出兵救援陳豨。 就在這個當口,前燕王臧荼的兒子也流亡到了匈奴。於是這位前王子便開始做起了盧綰使者張勝的工作:“燕國之所以能夠撐到現在,都是因為各大勢力紛爭不斷,燕國才有可存在的必要。如今諸侯王紛紛被剪除,一旦陳豨再被滅,下一個就要輪到你們新任燕王盧綰了。張勝你是因為熟悉匈奴才被燕王重用,一旦燕王被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們燕國不如與匈奴合作,留著陳豨,保留燕、代之地一個長期的戰爭狀態。這樣一來,你燕國也就有了繼續存在的必要,燕王盧綰也就能夠安穩做他的諸侯王了”。張勝覺得有理,未經請示彙報,便轉而勸說匈奴出兵援救陳豨。



在燕國的盧綰得到消息後,當即判斷張勝反了,便上書劉邦要將其族滅。之後,張勝返回燕國,將如此這般跟盧綰說了一遍,盧綰糾結再三,也覺得張勝所言有理。於是,又上書劉邦說自己搞錯了,張勝並沒有反,以求保全張勝,作為自己與匈奴之間的掮客。之後,盧綰又派人聯絡陳豨,希望他與燕國“連兵勿決”,即保持長期戰爭狀態,企圖以此自保。



可惜,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關於張勝反叛之事,盧綰上書內容的前後不一本來就已經使劉邦起疑。盧綰私下派人聯絡陳豨之事不久又被陳豨所部的降將傳到了劉邦耳朵裡。劉邦從內心而言其實是不願相信盧綰會背叛自己的,但是,事實又讓他不得不面對現實。畢竟事涉盧綰,劉邦對此還是十分慎重的,便派人赴燕國召見盧綰,想盧綰當面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盧綰心中畏懼,稱病推辭。此舉一出,讓劉邦更加起疑,但彼時劉邦的內心還是心存僥倖的,他依然不願相信盧綰會背叛自己。於是又派出闢陽侯審食其和御史大夫趙堯去召見盧綰,順帶調查一下具體情況。得到消息之後的盧綰心中更加畏懼,於是閉門謝客,並在私下對身邊的人說:“現在的異姓諸侯王,只剩下我和長沙王吳芮了,韓信、彭越相繼亡於呂后之手。現在皇帝在病中,政事皆決於呂后,呂后一直在找藉口誅殺異姓諸侯王和開國功臣。”於是,盧綰繼續稱病推辭,不願前往長安。盧綰這些話,明著是說呂后的,但呂后背後是誰呢?肯定是劉邦啊。沒有劉邦的默許,呂后怎敢如此放肆?畢竟劉邦不是他兒子漢惠帝劉盈。盧綰這些話實際上頗有些指桑罵槐的味道。說到底,盧綰還是對劉邦不放心,怕自己的這位發小像對待其他異姓諸侯王那樣處置自己。可偏偏這些話又被審食其知道了,最後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裡。 之後,劉邦又從匈奴降人那裡得知了張勝在匈奴充當燕使之事。未經請示彙報,私自向敵國派遣使者,自此,劉邦最終認定,盧綰反了。



如果是別人反叛,對於劉邦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哪怕是自己一手提拔重用的韓信。但是,盧綰反叛對於劉邦的打擊是巨大的。在劉邦心中,早已把盧綰當成了自家親兄弟。可這位親兄弟居然私下聯絡匈奴、勾結陳豨,劉邦憤怒了,也徹底絕望了。除了老劉家的自家人,劉邦不再相信任何人,於是便有了“白馬之盟”——非劉姓而王,天下共擊之。



在確認盧綰反叛之後,劉邦隨即派樊噲率軍前往征討盧綰。為什麼派樊噲,個人覺得,劉邦這一安排還是留了後手的。因為樊噲和劉邦、盧綰都是發小,並且感情也都還不錯,而且樊噲也深知劉邦和盧綰的關係。劉邦派樊噲去,至少樊噲不會當場就要了盧綰的命。換作其他人,就很難說了。因此,個人覺得,實際上劉邦直到最後一刻,也依舊沒有想致盧綰於死地之意,他也一直在糾結如何處置自己這個“光屁股玩到大的發小”,而盧綰同樣也不想與劉邦為敵。



因此,燕軍對於樊噲所部幾乎未作任何抵抗,盧綰便帶領家人和隨從逃往漢匈邊境。而且,在很的長一段時間裡,盧綰並沒有叛逃匈奴,而是在長城附近滯留、徘徊。實際上,他也在等劉邦回心轉意,給自己解釋的機會。只可惜,這一切都隨著劉邦的去世而徹底畫上了句號,盧綰最後向發小表明心跡的機會也沒有了。無可奈何的盧綰最終只得帶領家人和隨從叛逃匈奴。 抵達匈奴之後,盧綰被匈奴單于封為東胡盧王。雖然仍然是王,但畢竟是寄人籬下,盧綰家族在匈奴的日子並不好過。



多年之後,盧綰的孫子盧他之於漢景帝中元六年,以匈奴東胡盧王的身份率部降漢,盧綰家族自此重回漢王朝的懷抱。之後,漢景帝封盧他之為亞谷侯,也算是漢朝官方為盧綰變相平反了。


不務正業歪醫生


對一個人而言,自己最好的朋友當上了皇帝,是好事,還是壞事?

作為政治動物的帝王和臣子,是否也有尋常人所惜取的一生之誼?

都言“苟富貴,勿相忘”,可最終為何你無情,我無義,淚目相怨?

01

天作之誼:我的發小是皇帝

公元前256年,秦滅周王。

此時,後來成為秦始皇的嬴政剛剛三歲,作為質子之後,和母親避居於趙國邯鄲。

一日,楚國豐縣中陽裡的兩戶人家,先後傳來嬰兒降生的響亮哭聲。

同迎弄璋之喜,對於小山村而言是一件大事,村民抬羊提酒,紛紛來賀。

而本就是好友的劉太公與盧太公自然也喜不自禁。

這兩個孩子,一個起名劉季,一個起名盧綰。

光陰荏苒,很快,劉季與盧綰已到總角之年,這對自幼親密無間的小夥伴又一同被送到當地學者馬惟先生的馬公書院讀書。

劉季聰穎頑劣,讀幾頁書就心下長草,先生一不留神,他就溜出去上山瘋跑或者下河捉魚。

而盧綰則為人憨厚,如同小跟班般跟在劉季的屁股後面。

近弱冠之年,劉季(後稱劉邦)遊手好閒、不務農事、任俠豪爽,儼然已成鄉里的“問題青年”,甚至常常惹下禍事,被官府通緝捉拿。

而盧綰,依然如兄弟般追隨劉季東奔西走,不離不棄。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在距離他們故鄉不遠的蘄縣大澤鄉,冷雨夜裡的一聲怒吼,點燃了秦末天下大亂的烈火。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小混混”劉邦在紛亂之世展露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華,並漸成大勢。

當然,劉邦的成功之路絕非坦途,期間也曾屢陷困厄乃至險境,而盧綰,一如既往,始終伴其左右,既無異心,更無怨言。

若論才華功勞,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的光芒自然更為璀璨,但若論親近信任,則無人能與盧綰相比。

盧綰同時擔任著劉邦的“貼身內衛”、“大內總管”、“知心兄弟”三重角色,不但要將劉邦的飲食起居安排妥帖,還要負責近身保護劉邦的安全,更要在劉邦遭受挫折,意志消沉之際為其打氣鼓勁。

而劉邦對於盧綰,亦自然不薄。

先封將軍,又封太尉,再封長安侯。

看到盧綰無甚軍事才能,更無甚軍功,劉邦做起了“導演”——在擊敗項羽後,讓盧綰率軍收拾殘局獲取軍功,還讓另一名將輔之,唯恐有失。

此間用心良苦,令人感懷。

天下平定,大封群臣時,劉邦更是強烈暗示文武群臣舉薦盧綰,結果盧綰被封燕王,成為漢初七大異姓王之一。

在七王之中,盧綰可能才華最弱,功勞最小,然恩寵一時無雙。

須知,劉邦其人心胸偏狹。

只因當年去大哥家蹭飯,曾遭大嫂白眼,劉邦竟一直記恨在心,成為皇帝后竟封大哥之子劉信為“羹頡侯”,作“敲飯盆(沒飯了)”之諷,成為笑談。

兩相比較,劉邦對盧綰之情,更顯難能可貴。


漢周讀書


盧綰不僅和劉邦是同鄉,而且是同一天生日,他們兩家的關係也非常好,因此劉邦對盧綰很信任和親厚,劉邦建立大漢後,封盧綰為候,同時又封了韓信、彭越、臧荼等七位異姓王。

後來劉邦消滅燕王臧荼後,因為他和盧綰的關係,同時對盧綰的信任,所以改封盧綰為燕王,盧綰因此一躍成為第八位異姓藩王,可見盧綰在劉邦心中的地位。

劉邦在建立大漢後,因為異姓藩王手握重兵,對朝廷構成嚴重的威脅,所以就貶楚王韓信為淮陰侯,後來劉邦和呂雉又殺了韓信、彭越、臧荼,英布起兵被劉邦打敗被殺,趙王張耳的兒子、劉邦的女婿張敖被貶為候。

而盧綰在燕王臧荼被殺後,劉邦封盧綰為新的燕王,後來異姓王只有盧綰和吳芮在世,盧綰雖然地位高了,但風險也大了。他看到異姓藩王一個個被殺,他不會沒有考慮過自己的。

而沒多久陳豨叛亂,劉邦去攻打陳豨,這時盧綰的手下就告訴盧綰,異姓王如今您和吳芮,這都是呂后的注意,你如今位列藩王,呂后是不會放過您的,所以這時盧綰就暗中和陳豨來往,同時又和匈奴來往。


劉邦知道後非常生氣,就命樊噲和周勃去攻打盧綰。並且殺白馬立誓“非劉氏不得封王”。因為當時劉邦正在重病,盧綰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所以就帶著家人和隨從來到長安,想等到劉邦身體病好康復後,親自向劉邦請罪。

但是劉邦這次病情嚴重,最終劉邦駕崩,劉邦去世後,劉盈登基為帝,呂雉尊為皇太后,掌握大權。

盧綰深知呂后的為人,自己又是一個藩王,知道呂雉不會放過自己的,所以盧綰害怕呂雉加害自己,就投降了匈奴,盧綰到了匈奴,也受到匈奴的封賞。盧綰最終也在那裡去世。


所以,盧綰背叛劉邦投降匈奴,當時盧綰是很無奈的,其實他心裡並不想背叛劉邦,甚至他想在劉邦身體好後親自去請罪,然而劉邦卻駕崩了。盧綰的結局,其實在盧綰被燕王時就註定盧綰的結局。


中孚鑑


盧綰是害怕跑了,主要是看到韓信彭越英布都被殺了,並且劉邦為了防止呂后做大(樊噲娶了呂后妹妹呂旭)派人去殺樊噲,在路上得知劉邦去世,就沒有殺樊噲,壓回來後被呂后放了,被封王的都被殺了,盧綰是燕王,害怕被殺,起兵造反了失敗跑到匈奴,死在了匈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