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闊是什麼意思?

北斗天力


這句出自《詩經·邶風》: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契闊,《毛傳》解釋為“勤苦”,大概是有原因的。有的古代註釋,則說是“約束”,大概是望文生義。因為“契”容易理解為“契約”;闊,他們說通“括”,而“括”也是“約束”的意思。括號,就是約束的符號;我們人體有一個肌肉,叫括約肌,就是控制大便滑脫的一塊肌肉。所以,鄭玄把這幾句解釋為:從軍之士,和他的戰友約定,死和生都處在勤苦之中,我和你成相悅相愛之意,在戰場上,要互相救助。他有點首鼠兩端,既說“約定”,又不放棄“勤苦”。但這樣是不行的,語法上說不通。


除此之外,還有幾種說法,比如宋代的朱熹,說“契闊”是隔得很遠,“久別”的意思,估計是看見“闊”字,望文生義。馬瑞辰認為“契”是“聚合”,“闊”是“分散”,死生契闊,就是“聚合分散”,和“死生”相反對應。聞一多認為“契闊”就是“會合”,“死生契闊”就是“生生死死永不分離”。錢鍾書也認為“契闊”是“分開”,但理由為:“契”是“割開”(《詩經·大雅·綿》:“爰始爰謀,爰契我龜。”);“闊”是“闊別”,“死生契闊”就是“死生分開”。以上的說法,馬瑞辰的說法勉強能講通,聞一多和錢鍾書的說法,訓詁上則有問題,因為“闊”沒有“會合”的意思,“契”沒有分開的意思(只有“刻”的意思)。


那麼,“契闊”到底什麼意思呢?對付這種情況,我告訴大家,看到這樣的詞,第一反應就是要看組成這個詞的兩個字,古音有沒有關係。如果有關係,很有可能是連綿詞。而“契闊”正是連綿詞,因為“契”“闊”在上古都是屬於古音學家所說的月部字。

我們知道,連綿詞大多不能拆開來解釋,也就是說,它們只是記一個音,至於記這個音的漢字,是寫成“契闊”,還是“奇括”,甚至“揭鍋”,是沒有關係的。倘若漢語是用字母文字紀錄,我們看到的,大概是kiat-kuat這個詞,就不會望文生義了。



很偉大,《毛傳》就沒有望文生義,他的解釋是“勤苦也”。“勤苦”這兩個字,和“契闊”兩個字,從字面上看過去,意思毫不相關,說明《毛傳》是把它當連綿詞看待的,鄭玄就差很多了。我告訴大家,碰到《詩經》的註釋,《毛傳》和《鄭箋》如果互相不對付,最好首先選擇相信毛,而不要相信鄭。雖然金朝人元好問寫過:“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把鄭玄的《箋》看得很偉大,其實以我們現代語言學的目光來審視,鄭玄的水平和他在當時的聲譽配不上。至於周振甫、程俊英,一個解釋為“契合疏闊”,一個解釋為“不分離”,都是沿襲前人的觀點。


而且,把“契闊”解釋為勤苦,有其他的證據,《詩經·小雅·大東》:“契契寤嘆,哀我憚人。”毛傳:“契契,憂苦也。”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毛傳認為“契契”和“契闊”都是“憂愁”。為什麼?因為“契契”是疊音詞,古代很多連綿詞,是由疊音詞發展而來的。“契契”如果用羅馬字母記音,是kiat-kiat,和kiat-kuat的讀音,是很接近的。另外《楚辭》中,也有一例相同的用法,《楚辭·九嘆》:“孰契契而委棟兮,日晻晻而下頹。”後來也有很多人用這個詞,如南朝宋謝靈運《彭城宮中直感受歲暮》詩:“草草眷徂物,契契矜歲殫。”至於"契闊",在後世的詩詞裡,確實發展出了"闊別"的意思,比如曹操《短歌行》:“契闊談宴,心念舊恩。”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誤讀古文,經常會產生新的習慣用法。至少《詩經》時代,“契闊”不能解釋為“闊別”或者“不分離”。


總之,死生契闊,就是說死生勤苦。生活很辛勤,很辛苦,我和你成立一個約定。《毛傳》把“說”解釋“數”,數,就是計劃。計劃,也就是“約定”。這個約定很美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梁惠王


不請自來,題主這句話出自《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死生契闊

契(qìe)闊:契通假為“切”。契(qì)通常發音為qì,只有與“闊”組成“契闊”時念qìe,其它情況均念qì,“死生契闊”就是無論生死分離的意思。

與子成說

成說(shuō):立下誓言。“與子成說”就是跟你立下誓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挽著你得手,與你一直到老。


這四句話原本是戰士之間的約定,他們執手共赴戰場,無畏於死亡的挑戰。


而現代成語多運用執手偕老,形容愛情的永恆。



我是閒邑,一個關注傳統文化魅力的新媒體人

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人重拾傳統文化,發揚傳統文化

歡迎大家關注我,也希望大家多多留言


閒邑


這是《詩經·邶風》裡面的一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我們經常用在新婚夫婦的身上,有白頭偕老的意思。卻不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比後一句更厲害。


這裡“契”解釋為聚合,“闊”就是離別,“說”就是約定。所以整句話的意思是:我們當初曾經約定,除非死才能把我們分開。

這裡的“子”字,是指女子。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這兩句話是女人說給男人聽的,其實恰好相反,而且還是個出外征戰多年的男人說給他老婆或未婚妻(我比較認為是後者)聽的。害怕自己戰死他鄉,再也回不去;害怕自己就算活著回去,女子也忘了當初彼此的約定。

所以整首詩表達的情感,遠不是我們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時那麼浪漫溫馨,反而更像是一個男人怕被自己的愛人拋棄,在她面前哭著說:難道你忘了當初我們的約定了嗎?



我是索彥,喜歡寫作、詩詞,偶爾清談,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吧😘😘😘


聊詩說詞


死生契闊出自《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原文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詩經》的註解中,契為合,闊為離,死生契闊就是生離死別、聚散離合的意思。

該詞句描述的是一位即將出徵沙場的將軍臨行前對妻子說的一番話。這麼幾句質樸的話語,在生命中的每時每刻都在踐行自己的承諾,甚至是一種行動。

2015年印度上映一部電影叫《死生契闊》,由知名導演尼拉傑.加萬。影片男女豬腳更為形象的闡釋了死生契闊的真實含義。


山海使者


死生契闊——婚書雛形,即白首之約,終身之盟之意;類似戲曲《西廂記》中常聽到"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之意;等同於當今結婚證效應!

話說,距今兩千多年前,河南省湯陰縣東南地域,一支保家衛國的正義之師,在最高統帥意志下,由孫子仲統領開赴戰場;


一個人或一群人將此次出征誓師場面,行軍過程,編成當時流行歌曲《擊鼓》,開始傳唱,展現了正義之師的陽剛血氣、威武之姿;唱出了行軍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艱難困苦;但都不能阻止這支正義之師為保衛國家的腳步!

唱著、唱著……

兩千年前,軍中士兵,亦有追求美好婚姻之意願,貫穿死生!婚戀自由史可以上溯至兩千年前,“與子成說”,此處用說通假悅,即兩情相悅,自由戀愛為情感基礎;“執子之手”,即進一步的步入婚姻殿堂;“與子偕老”,即婚姻過程中相互包容、相互幫扶;最後,蓋棺定論“死生契闊”,即“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相當於今天完美婚姻👉金婚,心之嚮往者眾!

唱著、唱著,唱出家園眷戀之柔情……!

甲:“別唱了,小鬼!半小時後切入開戰區域。”

乙:“嗟……!”不光心中感嘆,而且正視戰場死生、正視家國之約!收心。

唱著、唱著,至今繞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不敢苟同有的朋友做戰友情解讀,更甚八卦斷背解讀!否則“邶地靜女”情何以堪啊?!


韭久久韭



死生契闊是生死離別的意思,出自《詩經·邶風·擊鼓》 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大多用來形容兩個人感情深厚,但因為生死離別無法在一起。

後面那兩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描述的是兩個人年老還能在一起,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希望每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都能實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要經歷死生契闊的悲傷。


墨非鳴


是說一個人,要講誠信,做到心口如一。承諾別人的,要守信。承諾自己的更要守信。對自已,對別人,對社會要誠實守信,要成為我們人在生活中的信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戰勝生活中,困難的勇氣。讓我們自己的生命有價值。人生就是要講誠信。



觀世音菩薩62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是出自《詩經》的一句經典詞句,講述的是古代一位將軍在出徵前對妻子說的一番話,之所以能夠傳頌至今,也正恰好體現了最為典型的中國人詮釋愛的一種方式---含蓄而又堅決。可以理解成“無論活著還是死去,健康還是患病,我們都約好了要在一起”,這就是對待愛情的一種承諾和誓言!


葉子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首詩出自詩經。意思是,一對戀人之間,生死相約、白頭到老!我國古代人民特別忠貞善良,為了能夠讓自己心愛的人得到幸福,必要時可以毫不猶豫犧牲自己的生命,真是太偉大了!


稅稅平安


死生契闊。出自《詩·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描述的是一位將軍在出徵前對妻子說的一番話,之所以能夠傳頌至今不在於它詞句的華麗,而是因為它體現了最為典型的中國人詮釋“愛”的方式——含蓄而堅決。契闊:聚散的意思。死生契闊是指生死聚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