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临终遗言值得每个人看看

很久以前就听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半圣人”,要知道能被称为圣人,必定要“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泱泱中华有多少能人志士,能够位列三甲,哪怕只被称为“半个”也实属不易。再看看另外两个圣人:孔子和王阳明,就知道能被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定也是后世楷模了。

曾国藩的临终遗言值得每个人看看

在看《曾国藩》之前,曾听许多人说曾国藩是中年男子的最爱,因为他没有过人的天赋,更谈不上聪明,但他硬是凭借自己的勤奋完美逆袭。关于他的资质有多平庸,还有一个流传下来的笑话:

话说有一天,一个小偷去一户人家里偷东西,躲在了房梁上,想等到他们都睡觉了再出来活动。可不幸的是他家有个书生在背书,深夜还在背,可就是背不出来。读了一遍又一遍,他还是背不出来。此时小偷已经忍无可忍了,因为他在房梁上听他读书都已经背出来了。小偷愤怒的跳下房梁,指着小曾说,就你还读什么书?我都已经能够背出来了,你还在读。说完,小偷把书背了一遍,然后气愤地走了。

哈哈,此个小故事绝不是空穴来风,很多书里都说曾国藩确实资质很一般,甚至比一般人还低一点。他会试考了四次都没中,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曾国藩的临终遗言值得每个人看看

就是这样一个资质平庸的人,硬是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对祖国的满腔忠义,成为大厦将倾的晚清重臣。他创立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湘军,成为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的临终遗言值得每个人看看

要知道,晚清能够封候的人实在太少了,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名声可算很大的了,可也没封侯。由此可见曾国藩对晚晴的重要程度。他的成就绝不仅仅在这些外部的荣耀,但至少由此可见冰山一角。

青年的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无独有偶,毛主席的死对头蒋委员长也曾说“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

曾国藩的临终遗言值得每个人看看

关于官宦家族有一个很出名的理论:“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对这个家庭兴旺的规律,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逸,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曾国藩的临终遗言值得每个人看看

由此可见,曾国藩非常注重家庭的和睦和孝悌。此外曾国藩注重言传身教,比如大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学一点。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曾国藩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曾国藩的临终遗言值得每个人看看

曾国藩在临终前留下的四条遗言,更是将他这一生的治家经验做了高度的概况(下面是节选):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修身养性、恭敬待人、求仁得仁、勤劳自勉。

其实很多大道理概括起来都是非常简单的几个字,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确实少之又少。而那些无论人生处于何种境地依然固执地坚守这些美好价值观的人,无论最后是否被人铭记,依然无愧这一生。

曾国藩的临终遗言值得每个人看看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谥曰文正。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而他高贵的品质与宝贵的家书,也需要后世来继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