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送荀彧一盒子,荀彧打开后却是空的,为何马上服毒自尽?

jamie1987



荀彧收到曹操送的空食盒,为何服毒自尽?

未必荀文若,甘为张子房。荀彧,字文若,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战略家、政治家。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不但为曹操引荐了一大批文学儒士、能征善战的将军,还为曹操制定了一个完美统一北方的军事路线,也是曹操的首席功臣。荀彧曾劝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面对吕布的大举进攻,荀彧成功的保存了兖州三城,官渡之战没有荀彧的辅助,曹操也不可能大胜。


荀彧为曹魏作出巨大贡献,然而晚年并不受曹操待见,原因就是他反对曹操进爵加九锡,后来曹操送给荀彧一个饭盒,共三层,荀彧逐曾打开,却发现里面并没有吃的,荀彧似乎明白了什么,曹操要杀他,没有明目张胆,于是荀彧选择服毒自尽,这究竟是为何?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曹操为何要杀荀彧。这主要是因为荀彧和曹操的政治目的不同,荀彧一心向汉,而曹操却想篡汉自立。荀彧追随曹操多年,为曹操规划政治路线——挟天子以令诸侯。又为曹操制定统一北方的军事路线,不仅如此,荀彧还向曹操引荐了钟繇、郭嘉、陈群、荀攸等一大批高级人才和谋士。

荀彧所做的一切希望曹操迅速发展壮大,但荀彧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帮助曹操篡汉,只是因为在曹操身上看到了大汉振兴的希望,荀彧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汉献帝。荀彧是想通过曹操来达到振兴汉室的目的,然而他错了,他并没有看到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目的绝非振兴汉室,而是建立帝王霸业。


曹操自然也知道荀彧的政治目的,但荀彧对他太重要了,荀彧的才华远见卓识,无人可比,曹操不得不用荀彧。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要进爵国公、加九锡,这也是皇帝对大臣的最好待遇。但荀彧认为曹操有所僭越,并对曹操说:“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勃然大怒,知道他与荀彧不是一条路上的人,于是便想杀掉荀彧。


其次分析为何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子就服毒自尽。

其一曹操是个机智善于打哑语的人,不能杀有功只臣,空盒子的寓意是让荀彧自裁。荀彧跟随曹操征南闯北、出谋划策,曹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曹操杀有功之臣,必然会被天下人耻笑,而曹操篡汉的面目也会公然于世,曹魏内部的官员也会人人自危。会有很有官员尤其是心向汉室的官员,不在愿意追随曹操。作为曹魏官员中,一心想振兴汉室的肱股之臣荀彧,一但被杀,曹操将高枕无忧,其他残余乱党也会不攻自破。因此曹操想秘密处决荀彧,就送给他一个空空的食盒,让荀彧自己体味,荀彧理解后也就自杀了。


其二荀彧因反对曹进爵国公,曾质问曹操:丞相还是原来的那个丞相吗,我还有汉室之禄可食吗?当时并没有回答。数天之后,派人送给荀彧一个食盒,里面空空如也,也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荀彧,你已经没有汉室之禄可以食用了,而我曹操必然会篡汉自立,将来天下是曹魏的天下,你荀彧和我道不同无法为谋。曹操让荀彧自裁,也就是想告诉荀彧,他自裁后可以保存自己的名望和权威,为自己和后代留下一个好名声。荀彧也自然知道曹操的用意,于是服毒自杀。


其三曹操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据说是对于他一生的总结。荀彧跟随曹操长达三十年,曹操送给荀彧食盒,共计三层,寓意荀彧三十年的功劳,这是对他的肯定。而食盒里面空无一物,也是寓意三十年的汉臣已尽,更寓意荀彧与曹操道不同,不相为谋,之后再也不用一起共事,从此划清界限。而空空的食盒又为椟,椟的谐音是毒,寓意买椟还珠。荀彧天资聪慧,看到这样的景象后,明白了曹操的全部用意,于是服毒自杀,一代名仕就此殒没,怎能不让人叹息。

你是如何看待荀彧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曹操送给荀彧空盒子,表面的意思是我曹操不养你了,不供给你饭吃了,你自谋生路去吧。

但实际上,这是

曹操在委婉的劝荀彧自杀。这时候,荀彧如果听话,自己自杀的话,祸不及儿孙。如果荀彧不死,曹操就会用法律手段找他的把柄,到时候荀彧家族很可能就像孔融一家一样被满门抄斩。

好在荀彧服毒自杀了,他的儿子报丧给曹操以后,曹操厚葬了他。曹操让荀彧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和俸禄。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曹操想称魏王,加九锡。结果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荀彧一生跟着曹操,希望曹操扶汉室。从曹操称王开始,曹操就开始谋划让自己的子孙篡汉了。这时候荀彧反对,就是公开和曹操决裂。然而汉献帝在曹操手里,荀彧又能到哪里去呢?去找孙权的话,孙权政权的法理更加薄弱。而刘备的能力是荀彧一直都看不上的。对于官位高到荀彧这种程度的人来说,政治生命的死亡,就宣告了自己生物生命的死亡。所以荀彧只有自杀一条路。


芙蓉芳


这事得从当年的杨修说起。



当年,曹操收到别人送来的一盒酥饼,拿起笔来,题了三个字“一合酥”。

杨修进来看到,就拿起来分给众人吃掉了。

曹操见责,杨修却说:我见丞相写下“一人一口酥”,所以奉丞相之命,给大家一人一口吃掉了。



曹操大笑,夸奖他才思敏捷,但心中十分厌恶。

杨修又扶助曹植争储,诡计百出,犯了曹操的大忌。

后来出征途中,杨修又卖弄他的鸡肋小聪明,被曹操抓住机会,把他杀掉了。



曹操深知,自己家族富贵安定,只是因为自已手握重兵,位高权重。一旦自己身死,若后人不能继续拥有高位和重权,必将被帝王所清算,全族性命堪忧。但自己身份若仅仅是做为辅臣,后代只能袭其爵位,而无法继承军政大权,那就太危险了。

所以,只有获得“王爵”,才能从法理上将自已的兵权和行政权全部沿继给后人。并为储君打下进退两便的基础,退则裂土分茅,进则位登九五之尊。



他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终身为汉臣。但他的后代都并不具备他的威望,智慧与才能。如果仅仅靠一个辅臣的身份,曹丕缺少威重,曹植缺少城府,曹彰缺少智谋,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能力保住曹家的平安,必须更进一步。

于是,他说:“吾为文王”。文王为商臣,但武王则可伐纣而代之。

曹操就让自己的继承人曹丕做这个武王。

荀彧有自己的政治操守,他也是有政理想和底线的。他也只愿为汉臣,绝不背叛。但是,曹操活着的时候,两人同为汉臣,无论曹操多大的权力,他都可以接受。但曹操死了以后呢?

若曹操死后,他仍守汉臣之节,对曹丕篡汉自立而言,该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劲敌啊!



曹操的“魏王”之位,彼此间就已经摊牌了。彼此深知对方,所以曹操不能留他。

杨修的酥饼,荀彧的空盒。

空者,无物,不见容也。

盒者,何也。

空盒,即是“即不见容,何(盒)能留你”



荀彧高才,胜杨修十倍,岂能不知,于是自尽。


馋嘴肥猫铲史官


曹操最爱的就是搞点哑谜,比如:曹操在一盒酥饼上题了三个字“一合酥”。

杨修进来看到,就拿起来分给众人吃掉了。曹操表面夸奖杨修,心中却生厌恶。

又比如勾搭诸葛亮,他写了一封信,附上名贵的鸡舌香五斤,派人给诸葛亮送去,“以表微意”,其实这是表示虚位以待的意思。

荀彧之死曹操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 建安十七年十月,荀彧生病,曹操送来了慰问的食物。

荀彧打开盒子一看,里面空无一物。荀彧说:“今后我再也领不到汉朝的俸禄了”,之后就服毒自尽了。

有书君认为这件事有三层意思:

1、荀彧无力阻止汉室之亡,可悲可叹伤心自裁。

荀彧当初因为曹操是匡扶汉室的功臣,所以选择了辅佐曹操。

荀彧所希望的是借助曹操来稳固汉室江山,这是一种寄托。

而曹操真实面目彻底暴露后,荀彧也认识到,自己无力阻止,汉室之倾颓以成定局。

自己多年辅佐之人毁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奋斗目标。

2、对于曹操的又一次试探,荀彧明白曹操已经容不下自己。

在古代“吃”与“礼”是直接挂钩的, 有一个故事是汉景帝想试探周亚夫的脾气,便在他面前放了食物,却不放筷子。

周亚夫生气的问周围人要筷子。汉景帝笑着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汉景帝跪下谢罪。

曹操赠与荀彧一个空盒,意思就是一种试探,赠器而不赠食就是想看看你受到不平等待遇时,是否依旧对我忠心,这种试探的背后更是一种羞辱。

可荀彧不是周亚夫,荀彧是一个坚持己见、不愿退让的人,所以这次的试探,荀彧只能以死抵抗,留住自己的尊严,坚守自己的理想。

3、荀彧和曹操分歧已久,死才是结束两人关系最好的方式

曹操与荀彧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有重大分歧,并非亲密无间。

建安九年,曹操打下邺城,并担任冀州牧。

有人给曹操提建议,恢复古代九州之制。原来的冀州只包括河北一部,恢复古制之后,冀州就统领了河北、山西、陕西、辽宁等省的大量地盘。

曹操听完这个建议很高兴,但是荀彧却表示反对。他认为现在还不是扩大个人势力的时候,这个时候恢复古制,不利于收复其它地区。

曹操接受了荀彧的建议,从表面上看曹操很感激荀彧的劝谏,但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不满。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想劝曹操晋为魏公,并受赐九锡。荀彧却明确表态:“曹公兴的是义兵,目的是匡扶汉朝;

即使功劳很大,也应该忠心汉室;君子应该爱人以德,封魏公、赐九锡的建议是不妥的。”

荀彧的反对,再一次坏了曹操的大事。这一次史书记载曹操的反应是“心不能平”,翻译过来就是曹操对荀彧怒不可遏。

荀彧和曹操之间的矛盾的根本就是曹操和汉室。曹操野心太大,荀彧又性格倔强地不肯放弃自己的主张。

只要荀彧一天不做魏臣,二人之间的死结就解不开。曹操只有杀了荀彧,才能肃清曹操代汉的最大阻碍。

所以曹操送来了空的食盒。而荀彧是聪明人,他能体会到曹操的意思,于是,他做出了抉择。

荀彧服毒死后,曹操并没有去送葬,也没有对荀彧进行追封,甚至不仅没有悲哀,反而迫不及待开始操办那些荀彧反对的事。

曹操在荀彧死后不久,就恢复了古代九州之制,大规模扩张冀州领地。

几个月后,曹操称魏公,封地下辖十个郡,并接受九锡之礼。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荀彧被曹操视为子房,也就是说,他的重要程度对于曹操来说,就像张良对于刘邦来说一样,可见荀彧这个人在曹操心中是多么的重要。

可以说荀彧为曹操平定天下,出谋划策,立下了汉马功劳,最后,曹操为何要置荀彧于死地呢?

这恐怕主要是因为政见不和吧,荀彧一直是视自己为大汉的臣子的,并且荀彧在辅佐曹操的时候也是以汉臣而自居的。

要知道当荀彧弃袁绍而去,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的力量并不大。但是,荀彧眼光十分的犀利,他看出曹操是可以成大事的人,所以,他极力的拥护曹操为汉家平定这个乱世江湖。

曹操之所以能战胜吕布,是因为用了荀彧的谋略。

曹操早期征战四野的时候,是荀彧用一己之力,为他守住了大本营,若是没有荀彧的鼎力相助,曹操早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山野之人了。

曹操人生最关键的一战,也是他的成名之战,官渡之战,还是因为荀彧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解曹操,这个仗一定要坚持打下去,并且荀彧很有把握的告诉曹操,最后的胜利终究会是你的。

虽说曹操当时对荀彧的话是半信半疑,但是,战果果然如荀彧所料,袁绍因为内部人不团结,纷纷弃袁绍而去,导致袁绍失败,曹操因为官渡之战名动天下。

还有贾诩,许攸等众多谋士全部都是许攸推荐给曹操的,把荀彧定位曹操账下第一功臣一点都不为过。

为什么到了后来,荀彧和曹操闹翻了呢?

这还要从曹操平定关中之后,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开始说起。

可以说在这时候,曹操在朝中的地位已经如同天子一般了。要知道曹操的这个公爵,是可以组建领导班子的,说他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一点都不为过。

曹操当然想当这个魏公了,他很想让荀彧带头来拥护他称魏公,毕竟荀彧的威望很高,影响力很大。

但是,荀彧是不同意曹操当魏公的,在他的心中曹操的这种行为和篡汉自立为王有什么区别呢?

荀彧不但不公开的承认曹操为公,而且他还到处说曹操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被立为魏公。

若是真把曹操立为魏公,曹操肯定会被天下人所不齿的。

这些话传到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当然不高兴了。

他没想到跟随他三十载的荀彧不但不成就他,反而还给他穿小鞋。

曹操彻底的怒了,他找了一个理由,把在朝中做高位的荀彧,给调离开去做监军了。

就是在这期间曹操给荀彧送了一个盒子,荀彧打开后却是空的,他猜想曹操可能是想让他闭口不言了。

荀彧明白了曹操有夺取天下,篡汉家江山的决心,所以,他打算以死来明志,我荀彧即使死也不会成全你曹操的。

荀彧的死,曹操应该也感觉到了很意外,因为他并没有说要杀荀彧呀。

曹操一直到死都没有称帝,这多少可能和荀彧的自杀有关吧,毕竟荀彧这个人在地下一直看着曹操呢,他好意思让旧友死不瞑目吗。


史学达人


我觉得很多人解释的都不对,曹操是一个很爱才的人,真正有才的人他都不忍心杀(杨修是无数次挑战他的底线),比如关羽,陈琳等等,何况是荀彧呢。

荀彧和曹操的关系远超一般君臣,无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来看,曹操最信任的两个文臣就是荀彧和郭嘉,而从实际作用来说,荀彧就是他的张良,诸葛亮。远超郭嘉,荀攸等一众文臣,曹操每次出征,都是留荀彧守后方,这是何等的信任?而且他明明知道荀彧忠于汉室,但是又不能不用荀彧之才以及荀彧的影响力,而荀彧其实也明白曹操最后会取代汉室,但是文人心中总有那么一股执念,他期望于曹操能不忘初心。

曹操赠空盒起因是曹操称王之事,荀彧和曹操单独争论了很久,迫于荀彧的压力,曹操答应自己为文王,终身为汉臣。两人的分歧暂时得到平息。(不要小看荀彧的能量,曹操的大部分文臣都是汉臣,甚至有接近一半都是荀彧举荐)

因此结合以上情况来看,曹操赠空盒的本意应该是告诉荀彧,如果你坚持为汉臣,那么以后就没有汉朝俸禄可食了,是逼荀彧放弃执念,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势所趋,弃汉投魏吧,而不是想要荀彧死。所以结果就是荀彧明白曹操的意思,但宁可死也不背叛汉室,终于自杀。


小峻528


曹操和荀彧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实际上是一种暗示,也给荀彧留了面子,让他体面的死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荀彧有王佐之才,初举孝廉成为汉臣,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他劝曹操逢迎汉天子,为曹操南征北战筹谋划策,担任尚书令十余年,被称为“荀令君”,处理军国事务,为朝廷中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同时他也是曹操首席谋臣,在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既是汉臣,又是曹操的谋士,尴尬的地位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日中天,早就有了取而代之意。在曹操想称“魏公”的时候,荀彧没有选择顺从曹操,而是选择站在天子这一边,他极力地反对曹操称“魏公”。这一下他可惹恼了曹操,老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著称的曹操怎么能留一个异己在自己的身边,他马上将荀彧调到了寿春去劳军,并将他留在那里。曹操深知荀彧是个刺头,是自己称“魏公”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不得不清除这个障碍。但又顾及二十余年的辅佐之情,就派人送去了一个空盒子,就是暗示“你这老小子,作为汉臣,将来没有俸禄可食了”,说白就是暗示荀彧自杀了。聪明绝顶的荀彧一打开空盒子就明白了曹操的用意,有心无力,就选择了服毒自杀。

荀彧见空盒而自杀,可见他与曹操在某种程度上的默契。荀彧选择服毒自杀,也算保留了自己的脸面,体面的死去,使家人免受牵连,而曹操也不会落得骂名,可见曹操心思之缜密。伴君如伴虎,荀彧在曹操和天子之间的尴尬地位,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曹操这个人向来杀人不见血,尤其是对于三国时期所谓的名仕,曹操总是采取借刀杀人的办法,荀彧之死就是这样!

题目中所说的曹操送荀彧一个空食盒,荀彧打开后说了一句:荀彧终无汉禄可食。然后荀彧便自杀了。这只是荀彧暴卒的一个版本。这个版本从情理上说的过去,那么荀彧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其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荀彧自始至终认为自己为汉臣,所食汉禄。但是给他提供职位及发放俸禄的其实是曹操。而曹操以汉臣丞相自居,这时的荀彧从内心还勉强能够接受。

但是从曹操要称魏公的时候,事情就开始有了变化。曹操称魏公,加九锡,乘天子龙撵,假节,带斧钺。府门可以涂成红色,着装也可以是红色。这一切都是准天子的礼仪。这一切对于荀彧来说是接受不了的。

因此,在曹操被汉献帝敕封为魏公的时候,荀彧想要和曹操谈一谈,荀彧想劝曹操做一个重振汉室的忠臣,而不是一个谋臣篡位的奸臣。但是曹操没有给他机会:

至董昭建立魏公之议,彧意不同,欲言之於太祖。及赍玺书犒军,饮飨礼毕,彧留请间。太祖知彧欲言封事,揖而遣之,彧遂不得言。彧卒於寿春,

荀彧请求见曹操一面,曹操婉言拒绝了。其实这个时候两人都心知肚明。荀彧心中所想,曹操一清二楚。因此曹操是不想和荀彧面对面探讨这件事情而尴尬,因此曹操选择了回避!

曹操之所有后来给荀彧送去空食盒其实是给荀彧自己选择的机会,荀彧可以选择保全自己的名节,但是曹操控制下的汉室天下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荀彧也可以选择妥协,继续为曹操效命,但是应该尊曹操为魏王。

于是荀彧以自杀的形式向曹操表明自己的心志,意思很明显,即使拼了性命也不愿意和曹操同流合污,换句话说,在荀彧眼中,曹操是个奸臣!

曹操逼死荀彧是个双败的结果,以荀彧为首的文官系统认识到曹操的阴险,从此和曹操离心离德。而曹操也因为荀彧的死再也不敢在往前进一步。于是曹操选择了将改朝换代的任务交给下一代。

曹操死前将自己的谥号都想好了,他准备封自己为文王。谁知道后来曹丕称帝后把文帝的称号给了自己,把武帝的封号给了曹操。估计曹操泉下有知会被气的暴跳如雷。曹丕算是把黑锅甩给了曹操。

荀彧选择自杀其实是正确的,荀彧以实践证明,当时的所谓百官,几乎只有一个荀彧算是真正的忠臣。后期曹丕篡位,几乎没有一位大臣站出来说一句话。这就更证明了荀彧以死明志

这种精神的可贵!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操和荀彧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荀彧遍观天下,只有曹操能够平定天下,因此荀彧没有其他的选择,他只能选择去辅佐曹操,况且汉献帝还在曹操手中。但是曹操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即将倾覆的汉朝的维护者,曹操要做的是取而代之。于是曹操用送空食盒的办法逼荀彧做出最终选择,荀彧没有妥协,以自杀的举动生生的打了曹操一巴掌。不就是一个官职而已,我荀彧所食为汉禄,无禄可食即使自杀也不吃你曹操赏赐的一口饭!这就是气节。


每日趣评


曹操爱玩这种把戏不止一两次了,杨修都给他玩死了,反正不把别人玩死曹操是不会罢休的,因为总有一次你会理解错了他的意思,从而有了借口杀你,而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最后也面临这样的选择,曹操送了一个空碗过来,荀彧打开一看,随后便服毒自尽了,这一个空碗究竟蕴含着什么意思?为何荀彧会这样做?

曹操常说:“吾之子房也”,把荀彧比作刘邦的张良,而荀彧的死也有两个记载,一说是忧郁致死;二是服毒自尽。

《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太祖(曹操)军至濡须,(荀)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这里指的是荀彧生病了留在寿春,可是却在这里郁郁而终,然而明年,曹操就开始称魏公了,这其中肯定不简单,要知道荀彧曾公然反对曹操自封魏公的。

《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这里就说到曹操送了个空碗给荀彧了,有人说曹操送这个空碗的意思是,荀彧以后再也不能食曹操的俸禄了,而汉室已经被曹操夺取,作为忠于汉室的荀彧,只能以死明志,曹操用这个空碗也暗示了汉室气数已尽,荀彧别再执迷不悟,而荀彧并不想违背自己的初衷,最后选择了自杀。

从上面的意思来看也很符合,也算是比较贴切实际情况的,大多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我认为还有个另一层意思。

那就是曹操是特别希望荀彧回心转意的,毕竟曾经荀彧帮助了自己很多,也算是惺惺相惜,而曹操爱才也是家喻户晓的,所以他舍不得杀荀彧,但是又必须要有个了结,所以他把空碗送了过去,“碗”在古代写作“盌”,读音是一样的,曹操送碗的目的很明显,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要挽留荀彧,荀彧自然明白,但是荀彧也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的本意,一心只想匡扶汉室,可是又阻止不了曹操的野心,只能自杀了,最终没有跳到碗里去。

以死明志一直都是古代忠臣为了证明自己的方式,荀彧也是如此。既然不能阻止事情的发展,但是绝不违背自己的初衷,与他人同流合污。


羽评郡主


荀彧,字问若,东汉末年政治家,王佐之才。荀彧曾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巨大贡献,荀彧的谋略手段很高,但后来曹操称魏王,加封九锡,荀彧劝曹操,因此惹怒曹操。



公元212年,荀彧去世,《后汉纪》和《三国志》等史书上说他忧愤而死,但《魏氏春秋》则记录了曹操赐食物给荀彧,但装食物的盒子里是空的,什么都没有,曹操以此空盒暗示荀彧,荀彧明白曹操之意,喝毒药自尽身亡。关于荀彧之死史书上记载不一,但大多人认为荀彧之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荀彧一生终于汉帝,从骨子里反对曹操称王加九锡。

曹操一统北方,官至丞相,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加封爵位。当曹操刚接到晋魏公,加九锡的诏书时,荀彧竟然站出来第一个反对。



荀彧上表:“(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三国演义》将荀彧的这段话总结为“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但是这话柔中带刚,让曹操难堪。荀彧是曹操嫡系,也是曹操最倚重的老臣之一,荀彧的反对,令朝野震惊,曹操因此记恨荀彧,荀彧也因此渐渐远离曹操集团的核心。

核心问题是荀彧为何反对曹操?还有曹操真的要荀彧死?



荀彧一生尽心辅佐曹操,主要目的是匡扶汉室,而曹操真实面目彻底暴露,荀彧也已认识到,自己无力阻止,汉室之倾颓以成定局。正是自己多年辅佐之人,毁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奋斗目标,再加之曹操的空盒暗示,便服毒自尽。

当时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荀彧乃王佐之才,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的僭越之心。那么,荀彧毅然上表反对曹操加九锡,其实是一种自我救赎,自尽只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名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