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橋後投行操盤手慨嘆:企業家太“憔悴” 引進國資是需求

進入四季度,國資收購民企的動作開始“加速度”,方式也更加多樣化。事實上,在民企股權質押危機背景下,A股的這場國資收購民企浪潮,一度頗受爭議。但在一線投行人士看來,國資對民企的收購,更多地是基於市場原則進行,對於民企而言活下去更重要,有些國資還可以提供更進一步的資源,而對於國資而言,時下是不錯的抄底時機,可以進行產業佈局。爭議之下,雙贏或是交易最重要的規則。(巫燕玲)

導讀

搭好橋後投行操盤手慨嘆:企業家太“憔悴” 引進國資是需求

出售的心態在慢慢變化。剛開始說能不能找個參股的,再後面沒辦法,控股也行,最好找個國資控股。再後面,管你是不是國資,有錢就行。就是這麼慢慢變化的。

幾經相約,在11月中旬的上午,從事投行工作10多年的張子瀾(其就職於國內一線券商,應採訪者要求使用化名)終於有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過往的四個多月裡,他一直奔走在多地國資和上市公司之間。

一年半之前,彼時的張子瀾曾苦思著如何打開新的投行業務局面,意料不到的是,眼下最繁榮的業務便是協助國資收購上市公司股權。

採訪開始,張子瀾首先感慨的是接觸的民企老闆們的狀態:憔悴、心酸、股質快到期了只能等著。這種一線的感受讓人覺得頗悲涼。

在張子瀾看來,本輪股票質押危機中,一批優秀企業家陷入困境。跟普通投行業務不同,協助國資進來已經不是單純的業務,而是夾帶了更多責任。

“我覺得應該為社會做些事情,而不是簡單的業務。拯救一個企業家就是拯救一個企業,拯救一個企業就是拯救很多人。”他說。

搭好橋後投行操盤手慨嘆:企業家太“憔悴” 引進國資是需求

近期,多方位的拯救行動已經啟動,很多救市基金、紓困基金紛紛宣告成立並投入市場。這只是開始。

憔悴的上市公司老闆

《21世紀》:你們團隊已經撮合了好多家國資收購上市公司股權,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張子瀾:現在大股東的心態,是印象最深刻的。有時候我都不敢跟他們交流,感覺他們都很優秀,但現在看起來很心酸。感覺跟他們談,就是在雲端說話。

《21世紀》:這些民營企業家目前是什麼狀態?

張子瀾:我認識的一個做上市公司的企業家,那種狀態很心酸。我看他憔悴得,是一點激情都沒有。現在只能等著。還認識一個企業家,股票質押12月份到期,如果再沒人救他就一無所有了。財產全部清零,從頭再來。

《21世紀》:這些企業家的心態有哪些明顯變化?

張子瀾:出售的心態在慢慢變化。剛開始說能不能找個參股的,再後面沒辦法,控股也行,最好找個國資控股。再後面,管你是不是國資,有錢就行。就是這麼慢慢變化的。

再一個變化是價格方面,剛開始他們會說價格能不能高點,再往後低點也行。

搭好橋後投行操盤手慨嘆:企業家太“憔悴” 引進國資是需求

有些企業家,半年以前想找他,是見不到的;現在每天打電話來問,你到底有沒有合適的。

《21世紀》:這輪民營企業家隕落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

張子瀾:這批企業都是因為質押陷入困境,而且多數是優秀企業。以前哪些公司能質押?有幾個特點:第一,公司市值還不錯、經營情況比較好才能質押;第二,至少公司發展比較好、管理層能力比較強,爛公司誰會給他做質押;第三,大股東敢質押,對自己有信心、股價有信心才敢質押。比如股價現在20元,當時是40元才敢質押。

《21世紀》:對這些企業家有什麼覺得遺憾的?

張子瀾:這一批都是優秀企業家,很多都是投到自己的股票裡去了。要麼定增,要麼二級市場增持,要麼把控制權拿回來。人家都是看好自己公司,現在卻因為看好就被市場整倒了。

這種結局還不如炒殼的。炒殼一是炒小市值,二是炒利潤很差的,第三未來質量也沒那麼高的。所以,反而是那些投機者沒有死掉,而真正的企業家卻倒了。

《21世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張子瀾:這個話題之前談得很多。股票質押爆倉直接導火索就是股市大跌,而股市大跌就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引進國資是民企需求

《21世紀》:怎麼解決這些民營企業的困境?

搭好橋後投行操盤手慨嘆:企業家太“憔悴” 引進國資是需求

張子瀾:現在國家都在鼓勵支持民營企業,但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出問題的企業家太多了。最近去見了一家上市公司,質押12月份到期,什麼政策能解決他12月份到期的問題?唯一的就是國資收購,別無他法。

《21世紀》:最近有傳言稱國資受讓上市公司股權被停辦,不過後來闢謠。這種傳言有根據嗎?

張子瀾:如果有這個限制,民企解困的路徑就更少了。接下來國資收民營還會繼續,這是他們被動的選擇。即使國家限制了,民營企業也有很迫切的需要。實際上,民企希望國有資本進來,這是他們的呼聲。目前已經沒有其它方法救他們,比如銀行貸款、救市基金等都很難,除非救市基金能不計成本地救他們。

《21世紀》:不過,最近,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引進了救市基金。

張子瀾:有是有,但這能救多少。比如最近我們談的那家上市公司,市值近20億,大股東自己持股市值是八九個億,借了五六個億。假如1000家市值二三十億的公司,每家借五六個億,這得需要多少錢去救?我問他,找一個偏遠地區的國資進來行不行?他說,只要救命就行。他們市值小,如果民營資本進來,可能就會要控制權,重組公司。但引進國資更傾向於財務投資。

《21世紀》:在收購上市公司過程中,國資主要關心什麼?

張子瀾:國資關心的是公司行不行、以什麼價格來收。而民營資本的話,老闆看著行就收了。有個客戶一個月收了兩家。

國資會擔心,萬一收了之後價格跌了怎麼辦,萬一收了之後業務下降怎麼辦。民營資本就不怎麼考慮這個問題。

《21世紀》:收了之後股價和業績真的下降了怎麼辦?

張子瀾:這要回到收購的本質問題,為什麼收它?收它有什麼用?我們會跟他們講協同。進來之後,要對別人有幫助才收,如果你對別人沒幫助,收它幹嘛?那不就成買殼賣殼的投機分子了。我們叫做產業併購,要懂這個產業。

《21世紀》:國資和上市公司不是同一個城市的話,怎麼給當地發展帶來產業集群效應?

張子瀾:這沒關係。最主要的是提供資金,其次資金成本很低。利息降多少,比如給你10億貸款,利息降兩個點,就是2000萬。業務協同是虛的,資金協同才是最直接的。

《21世紀》:你認為國資和民企比較好的合作方式是什麼?

搭好橋後投行操盤手慨嘆:企業家太“憔悴” 引進國資是需求

張子瀾:國資收購民營,大家也是可以合作的。混改兩種方向:國有的引民營的、民營的引國有的。第一,國資進來是希望一起搞好企業;第二,經營他們也不懂,要依賴原來的管理層;第三,我們在設計方案的時候,肯定不會把原有的股份全賣掉。

《21世紀》:以後的磨合也有風險,比如經營理念、管理方式?

張子瀾:這個肯定會有問題,要看民營的選擇動機。如果是救命的,進來再說。我不要這個公司了,全部給你,我另起爐灶,至少還有錢。但如果這一關就沒度過,公司沒了,錢也沒了。最後總結一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助民企渡難關

《21世紀》:在協助國資收購上市公司股權業務上,你們什麼時候佈局的?

張子瀾:我們佈局得比較早,6月底、7月份就看到這個機會,我們趕緊跟各地的國資說這個事情。剛開始他們也沒意識到,後來鋪開了,不少也趕緊做了。

《21世紀》:這類項目一般談多久?

張子瀾:基本談2-4個月。第一要跟收購方溝通好,他們想收什麼;第二,要尋找哪些有意願出售的。

《21世紀》:下一步有何打算?

張子瀾:第一是協助國資收購上市公司股權,解決大股東的資金緊張問題;第二是積極參與救市基金。

《21世紀》:近期做國資收購上市公司跟之前的一般收購,有哪些不一樣?

張子瀾:如果優秀的企業倒了,對經濟會發生巨大的影響。這是我們為什麼做這種事情(指協助國資收購上市公司),不是為了賺點錢,大家應該有責任幫助這些企業。我覺得應該為社會做些事情,而不是簡單的一個業務。拯救一個企業家就是拯救一個企業,拯救一個企業就是拯救很多人。

《21世紀》:你認為民營企業目前發展最大的擔心是什麼?

張子瀾:民營企業發展有自己的基礎,未來倒不太擔心。最擔心的就是資金層面的問題,沒錢了,公司就發展不了,這才是他們最擔心的。資金進來肯定有他的價值,我們協助的更多是產業公司。

《21世紀》:對這些企業家有什麼忠告?

張子瀾:這時候一定要遵紀守法。千萬別把手伸到上市公司,那就把自己也搞進去了。如果做掏空上市公司的違法行為,後面基本沒法救了。只要是人身安全不出問題,經濟上最多一無所有而已。

《21世紀》:這輪股質危機之後,企業家會得到什麼教訓?

張子瀾:這次之後,企業家會受到教訓,以後不敢輕易加槓桿。之前都會想,有上市公司兜底,我自己怎麼會倒?可事實上,都發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