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医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他也不知道,他也有慢性病!

说起来,人人都知道健康是最重要的,但是最容易忽略的却就是健康!太多的人关注点在怎么治病,却很少会问怎么防病,这就是说人们重视的是“治病”忽略的是“健康”。

别指望医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他也不知道,他也有慢性病!

在很多的健康资讯中,人们关注最多是怎么用药。比如,血脂到什么程度要吃药?他汀类降脂药该怎么吃?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该服用什么降压药?

通过这些文章,患者掌握了心脑血管疾病该如何服药,如何控制指标,却没有一例吃药吃好的。因为,很少有医生能清晰地告诉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是怎么得的,怎么做可以不再恶化。事实上,医生也不知道!!!是的,大部分的医生都不知道!!!

别指望医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他也不知道,他也有慢性病!

2018年国家继续启动全国医生营养继续教育培训,这个项目之所以持续5年不断实施,就是因为医生精于对数据指标的控制,但是这种控制并不能根治很多的慢性病,药越吃越多,病越来越重,得病的人继续增加,国家医疗负担越来越重。

心脑血管类疾病是慢性病中人群范围最广的,而这类慢性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而产生的,比如:高油高糖高盐的饮食、熬夜、运动量少、工作压力大、抽烟喝酒、嗜食烧烤油炸包装类食物等。不改变这些生活习惯,再好的药、再多的的药都是治标不治本。

别指望医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他也不知道,他也有慢性病!

在治疗高血压的药品中,利尿药氢氯噻嗪会导致血钾降低、尿酸升高;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可能会引起咳嗽、血管性水肿;钙拮抗剂也可能会引起头痛、水肿、面色潮红等。而且服用降压药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肝功肾功监测。治疗高血脂的药品中,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肌肉疼痛,肝转氨酶升高。可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除了治不好病还会带来新的脏器伤害。

所以,不要指望医生或药物能根治心脑血管类慢性病,关键要靠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得病、少得病、得病晚,这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