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實效遠不及預期 社區銀行成“雞肋”?

五年前,原銀監會下發《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中小商業銀行設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有關事項的通知》,國內銀行業開始大舉進軍社區銀行。但五年過去,社區銀行打通金融“最後一公里”的想法不僅沒有實現,反而逐漸成了“雞肋”。業內專家指出,社區銀行的產出與預期效果存在不小的差距,需加速轉型調整,拓展特色服務。

運營實效遠不及預期 社區銀行成“雞肋”?

初衷很“美好”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部高級經理甄新偉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我國社區銀行的發展高峰期集中在2013年和2014年,中小銀行是發起主體,背景主要有兩個,一是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積極支持,二是中小銀行有建立比較競爭優勢的內在需求。

“當時鼓勵中小銀行設立社區銀行的政策初衷,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提升銀行機構的服務覆蓋度,提高銀行服務大眾、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2012年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發展小型社區類金融機構是解決小微型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2013年12月原銀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中小商業銀行設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有關事項的通知》;2014年6月原銀監會發布《關於推進簡政放權改進市場準入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城市商業銀行省內新設分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新設不跨省的二級分行審批權下放到所在地銀監局。有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社區銀行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此外,中小銀行普遍希望以社區銀行業務模式為依託,既想在與傳統大型商業銀行的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又想以此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所以,不少銀行在佈局社區銀行方面表現較為積極。”甄新偉表示。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對《上海金融報》記者指出,“在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有效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商業銀行的衝擊,從2010年初起,民生、浦發等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始試點社區銀行。2013年左右,多家銀行大規模鋪設社區銀行,達到上千家。總體來看,社區銀行是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創新,主要目的是通過‘社區化、便民化和服務化’的理念,完善經營網點佈局,改善社區金融服務模式,有效應對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同時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理念。”

可是,雖然銀行爭相鋪設社區銀行,但運營效果和預期設想並不一致。趙亞蕊表示,由於各家銀行的經營模式基本一致,金融服務比較單一,業務功能較少,且運營成本相對較高,各家社區銀行之間的競爭相對激烈。所以,總體來看,社區銀行的經營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間。

甄新偉認為,從實際發展效果來看,我國社區銀行的產出與預期效果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在於:“一是社區銀行的服務功能較為單一,服務能力相對薄弱;二是互聯網金融及銀行電子渠道服務發展迅猛,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對社區銀行服務的替代;三是社區銀行的投入產出比相對較低,銀行持續投入動力明顯不足。”

運營實效遠不及預期 社區銀行成“雞肋”?

供圖 今日頭條

運營瓶頸何在

目前,走過近五年發展歷程的社區銀行,正處於“加法”變“減法”的階段。

據相關統計,根據各地銀監局發佈的行政許可,截至2018年5月8日,年內有125家社區銀行終止營業,珠海一地甚至單日有8家支行關停。10月1日至25日,全國各地銀監局和銀監分局批覆了59家社區銀行終止營業。10月8日,銀監繫統內更是一日掛出11家社區銀行關停的批文。而同期,全國僅有13家新開的社區銀行。實際上,上市銀行2017年年報就已透露出社區銀行的“退潮”跡象,甚至有銀行出現負增長情形。如民生銀行2017年年報顯示,其到年末持牌的社區支行為1622家,較前一年末減少72家,這是該行持牌社區支行數首次下降。

一度被業界寄予厚望的社區銀行竟落得這步田地,未免令人尷尬。那麼,社區銀行運營遇到的瓶頸是什麼?

趙亞蕊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首先,由於社區銀行在國內屬於相對新的經營模式,因此相應的監管制度仍需加以完善。其次,在互聯網和電子渠道日益便捷的背景下,社區銀行在智能化、輕型化及場景化等方面的功能有待加強,科技支撐方面需進一步提高。第三,社區銀行的產品體系和服務要進一步完善和梳理。從目前部分社區銀行提供的產品來看,雖然相關金融產品較多,但創新產品缺乏,且產品和業務之間存在一定交叉重疊現象,產品特色和品牌效應仍需進一步加強。

甄新偉認為,社區銀行的運營瓶頸來自三方面:“一是服務成本過高,服務依賴物理網點和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二是提供的銀行產品、服務種類及服務輻射面受限,業務收入水平不高;三是銀行電子服務渠道發展大大超過預期,且互聯網金融發展步伐更是迅速,使公眾對社區銀行服務的需求明顯降低。”

差異化是必由之路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社區銀行真正面臨的頭號問題,是如何通過特色服務來吸引客戶。因為,在社區銀行普遍不景氣的當下,仍有不少“出挑者”通過特色服務而獲得超高人氣。

根據《上海金融報》輿情監測顯示,今年以來,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下屬社區銀行紛紛出招,有的邀約客戶開展“親子畫扇”活動,有的走進小學為孩子講授錢幣故事,有的為中老年居民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還有的在網點開設“手工口紅製作特色沙龍”,這些舉措既豐富了周邊居民生活,也拉近了社區銀行與居民的距離,有利於進一步開展日常業務。顯然,融入社區場景,融入居民生活,不冒進、施良策、接地氣的社區銀行,終能贏得客戶信任。此外,還有社區銀行在業務上開拓創新,如浙江省有社區銀行積極探索轉型拓展人工現金業務,台州銀監分局近日發佈公告顯示,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溫嶺太平社區銀行獲批終止營業,該支行現有業務併入新設的開辦人工現金業務的溫嶺太平社區支行。

甄新偉認為,在當前新的環境下,社區銀行應該積極進行轉型調整。“社區銀行應進行重新定位,不能僅僅將之往傳統銀行網點的小型化、微型化方向打造,而應充分考慮投入產出比,積極轉型調整。”對此,他有三個建議:一是提升社區銀行服務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儘可能降低人工成本;二是實現社區銀行與銀行傳統物理網點、電子渠道的相互補充、緊密協同,實現銀行服務範圍與功能的有效延展,提高總體邊際收益;三是社區銀行應深刻理解社區居民金融服務區域性、個性化需求,做到差異化、定製化地滿足社區內各類金融服務需求場景,提高服務的深度與廣度。

趙亞蕊指出,“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首先要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加強金融科技在社區銀行的應用,更好地發揮社區銀行真正的智能化、輕型化及場景化理念,有效應對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其次,提高社區金融服務能力,重點是提高社區銀行的主動服務理念,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有效豐富延伸服務手段,進而滿足客戶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服務需求。第三,在激烈的競爭中,社區銀行應結合自身優勢,樹立差異化的市場定位戰略,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記者 戚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