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初级中学教师高冬,19岁开始教书

他是兴城市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从19岁开始教书。从教23年中,三次放弃调到县里和市里的机会;他是县、市教学尖兵,教学功底扎实、教学能力过硬;他爱学生如子,甘于奉献,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家乡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的学生对他说:“老师,不管地球如何转动,您都是我最好的老师。”

他就是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初级中学教师——高冬。

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初级中学教师高冬,19岁开始教书

抉择:三弃进城任教机会

清晨第一节铃声一响起,高冬拿着教科书走上讲台,开始一天的教学。三尺讲台,这个高冬站了23年的位置,见证了高冬的成长,从青涩到成熟,年年月月的身影开始重叠,汇集成现在挺拔的身影。

1976年,高冬出生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小时候对教师最初的印象,是一幅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画面:父亲每天骑着一台老旧的自行车,到离家8里多的学校上班。那时他并不懂得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只记得父亲每天走得很早,回来得很晚,夜里还要点着煤油灯在书本上圈圈写写。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冬渐渐地懂得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一颗种子在年幼的高冬心里生根发芽,1992年中考时,他报考了锦州市第二师范学校,因为他也想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好老师。

身安一隅,心向璀璨。1995年中师毕业后,高冬在家乡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初级中学踏上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三尺讲台。

高冬告诉记者,任教以来,他一直教初中数学。2002年,从教整7年的高冬被评为“兴城市初中数学教学标兵”,城内一所中学向他伸出橄榄枝,想调他到城内任教。“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内心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我忍不住在课堂上把这件事告诉了学生们。原本在认真讨论问题的孩子们声音戛然而止,情绪马上低落了下来。”高冬说。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打破寂静的第一个问题:“老师,您还会回来吗?”随后,一句句“老师,您再给我们上最后一节课吧!”“老师,我们不愿意让您走!”……让高冬的眼睛湿润了,内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高冬放弃了这次机会,他体会到,家乡的孩子、家乡更需要他,他不应该离开。

2003年,进城的机会再次降临,他依然选择放弃。

2014年暑期,在别人眼中又一个难得的机会降临到高冬的头上,某实验中学缺一名数学教师,该校领导在争取市教师进修学院数学教研员的意见时,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并且品德、学识、能力兼备的高冬再一次被想起。通知到高冬时,他仍是拒绝。推荐他的人遗憾地对高冬说:“高冬,你要知道,到了市里,你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高冬说:“孩子们渴望的眼神让我舍不得离开,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我还想再为家乡的教育做一点事情。”

回想起当年的决定,高冬至今不后悔。他知道,家乡的孩子们更需要他。别人都说他傻,他都回报以微笑。

育己: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冬常说,育人先育己。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深知自己是小中师毕业,若想在教育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保持终身学习。为此,他给自己立了三条规矩:一是学历提升,二是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三是实践应用,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的探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获得多项荣誉,他是县、市、省三级骨干教师,他多次获得省、市、县级优质课,多次在县、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他是兴城市初中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他还被评为兴城市“数学教学标兵”及“兴城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初级中学教师高冬,19岁开始教书

育人:率先垂范教良心书

要想正人,必先正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到达学校,高冬要走8公里多的路程,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是早来晚走。要求学生7点30分到校,他肯定提前出现在教室。当他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他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和刻苦钻研;当他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他没有指手画脚,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这是高冬总结出来的管理策略“一率”。

关于教学,高冬说,腿勤是基础,眼勤是保障,嘴勤是动力。没有腿动,就没有眼见,没有眼见,说教就必然空洞。课间和午休的时候,高冬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室,以便随时回答学生学习的问题和掌握班级学生的动态。这是高冬管理策略的“三勤”。

从教23年,他用自己的公平心、爱心、恒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无论是排座、上课提问还是课后辅导。当他看到学生学有所成、学生毕业后回来和他一起并肩奋战的时候,当初的选择与付出都得到了回报。这是一直担任班主任的高冬所说的“三心”管理策略。

业精于勤。他潜心研究管理方法,总结并提出了“统一两个思想(老师、家长)、理顺两个关系(老师、学生)、做好两个指导(老师、学生)、强化六项教学常规管理(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分班和课堂纪律)”的管理理念。

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在他和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这个偏远山区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全市25家中学中总是位于前列。

高冬的父亲曾告诫他:“书都是教给自己的,要教良心书,做良心事。”如今,23年过去了,他一直用心用行动去践行着。今年,高冬被评选为优秀乡村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