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媒體記者油田行」油砂山上每塊砂石都有濃郁油香味

「改革开放40周年媒体记者油田行」油砂山上每块砂石都有浓郁油香味

青羚網訊(記者 聞皓)在油砂山地上隨便撿起一塊砂石就會聞到濃郁的油香味。11月23日,“奮鬥·足跡·成長--青海油田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媒體行”採訪團走進位於柴達木盆地西部南區花土溝鎮東南12公里處的油砂山,記者跟隨青海油田採油一廠黨委委員,總地質師吳昌吉和他的同事們一起爬上了油砂山山頂,和工作人員一起探訪了柴達木盆地石油寶藏--油砂山。

「改革开放40周年媒体记者油田行」油砂山上每块砂石都有浓郁油香味
「改革开放40周年媒体记者油田行」油砂山上每块砂石都有浓郁油香味

據吳昌吉介紹,1947年初,在對甘青新邊區及柴達木盆地進行地質、水文、土壤、植被、礦藏情況等進行系統考察中發現了一個重要成果,在海拔3000多米的尕斯庫勒湖北邊,發現了油砂山等柴達木西部的含油氣地質構造,此次發現為後期柴達木盆地尋找油田提供了重要資料。

「改革开放40周年媒体记者油田行」油砂山上每块砂石都有浓郁油香味

油砂山地處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深處,油砂山油田屬斷塊油藏,分為六個斷塊。由於斷層的作用,明顯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區的Ⅳ、Ⅴ、Ⅵ斷塊地層被抬高,油砂山露,受到嚴重侵蝕,油氣散逸,形成了罕見的自然景觀和難得的地質剖面。西區的Ⅰ、Ⅱ、Ⅲ斷塊油層埋深100-700米,保存條件較好。油砂山的沉積環境為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積,其沉積特徵是儲層薄、多、散、雜,且分佈不均勻。該油藏含油麵積為8.6平方公里,石油地質儲量為2366萬噸。油砂山是受數千萬年前喜馬拉雅山構造運動斷裂作用,致使其下部的含油地層被強烈推覆,造成油砂出露地表。在出露的綿延數里的油砂體中,最厚處達150多米,為世之罕見。成為柴達木盆地石油寶藏的標誌,石油勘探工作者神往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