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怒目的韋陀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韋陀是南方增長天王屬下八大神將之一,位居32員神將之首,據說,在釋迦佛入涅時,邪魔把佛的遺骨搶走,韋陀及時追趕,奮力奪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為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

一般的寺廟第一道山門正面供奉的是彌勒佛,代表著笑臉迎客,而在彌勒背後供奉的卻是怒目金剛像的韋馱天。這兩尊的組合似乎意味著道場可以既包容海涵,又能嚴謹自持,呈現“影堂香火長相續,應的人來禮拜多”的繁榮景象。

金剛怒目的韋陀

山西平遙雙林寺韋陀像


山西平遙雙林寺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千佛殿裡的明代彩塑名揚中外,其中有一尊韋陀像被稱為遺產重的瑰寶,在已知的韋陀造像中應為魁首。本尊造像體態豐滿敦厚,身體呈“s”型,雖然有些扭曲的誇張而手臂左開右合但整體並不失衡,而是具有穩定的結構,同時雖然是靜態的雕塑卻又能表現出靈動的動感和藝術的張力。

金剛怒目的韋陀

與永樂宮壁畫中的天王像對比


本尊韋陀像面部豐滿,雙目微合、鼻腔擴張、嘴角下垂呈“金剛怒目”像。《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談藪》:“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嘗遊鐘山開善寺,謂小僧曰:‘金剛何為努目?,菩薩何為低眉?’小僧答曰:‘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憮然不能對。”與一般的韋陀造像不同,本尊雖然威嚴但並不感覺恐怖,反而讓信眾有親近之感,從而使信眾有保護神的感召力。不能不提及的是本尊的飄帶,能達到畫像中的“鐵線描”所呈現的鳳舞靈動卻又力感十足。

金剛怒目的韋陀

三種形式的韋陀造像


韋陀像一般有三種形式,據說如果是把降魔杵扛在肩上則意味著本寺為大型寺廟,可以免費招待雲遊僧吃住三天;如果是把降魔杵平搭在雙臂中那麼就是中型寺廟,可以免費招待雲遊僧吃住一天;如果把降魔杵按在地上那麼本寺就是小型寺廟,不能免費招待雲遊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