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安徽換省會已經六十多年了還沒有發展起來?

和語濤聲


肥肥1952年成為省會,成立今日有66載,肥肥從當日的不足5萬人口的小縣城搖身一變,成為二線大城市,在中部的省會的排名僅次於,武漢,長沙,鄭州~安徽省一心栽培肥肥,搶取各城市的資源,比如比自己發展好太多的安慶,蕪湖,蚌埠,紛紛淪為三線,四線城市,殊不知肥肥吸了多少的血,還是發展不起來,長三角的人提到肥肥就是一臉蔑視!讓人聯想到阿斗扶不起牆,人家成都在四川也是一隻獨秀,地理位置比安徽不知道差了幾條街,還是能發展成僅次於廣州的第二大省會城市,如果安徽省不止發展合肥,重點發展沿江城市的話,皖江城市帶將會迅速崛起,安徽省有長達800裡皖江不好好利用,變得很窮,怪誰呢!


中華文化傳播基地


屈指算來從一九五二年安徽省會從安慶遷入合肥確實六十多年了。原來江南省劃江蘇安徽兩省時,經濟發展不相上下,令世人刮目相看。一九五四年長江流域兩省發大水,安徽人打著花鼓到江蘇逃荒,江蘇人也來安徽要飯。這是歷史真相,不再詳敘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江蘇省因地制宜發展輕工業帶動鄉鎮企業,探索出了強省之路。現在江蘇省十三市,都有百強縣,蘇錫常率先致富,帶動蘇中蘇北先後脫貧。現在蘇北宿遷在江蘇不算富,可比鄰近省經濟強市富多了,可超北部省會城市GDp,一個縣級市海安GDp可超安徽十多個地級市。安徽改革開放以來,重視發展農業。一九八0年農業生產責任制就從滁州鳳陽小崗村試點向全國推廣,講心裡話安徽當時是農業省的旗帆。江蘇四十年發展工業,而安徽發展農業,兩省GDp不同,安徽落後江蘇已成現實。江蘇經濟很強大的。安徽近些年也轉型了,集全省之力發展合肥,以合肥引領淮北帶動沿江城市圈發展,從而拉動經濟發展,可省會合肥經濟也不行,只能和江蘇無錫常州等地級市比高低。現安徽在全國省GDp位於十一位,合肥在省會城市中位於九位。比不到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福建。比西部省(省會)GDp高多了,不久的將來安徽一定會邁入強省之列。






戀愛婚姻家庭道德驛站


安徽的省會一直在安慶,建國後一直爭論不休。主要在當時的條件下,合肥既不沿江(淮河和長江),也沒有鐵路幹線和周邊相連,交通劣勢過於明顯,底子太薄,建國後只是一個不到5萬人的小縣城,不如省內的安慶 蕪湖 蚌埠。直到偉人的一句居皖之中,省會的爭論才暫時停止,合肥最終成為省會,也就是從此開始,安徽就註定要落後。

1.建國後蘇聯援建中國的156個項目中,因為安徽交通太過落後,只有一個項目-淮南謝家集中央洗煤廠放在安徽。和處在京廣線的湖南 湖北 河南相比相去甚遠,甚至都不如江西的三個項目。從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導致安徽從建國後就沒有工業底子。

2.合肥位置尷尬,中國的幾條鐵路大動脈,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通通不過合肥,導致安徽喪失好多發展機會,沿海企業也不願意搬遷到交通不便的安徽。直到高鐵時代才有所改觀,但是此時已經是2010年以後了,各種佈局已經確定。

3.合肥沒有產業支撐,底子太薄,只有強行搬兄弟城市的優質企業和國企。如圖上顯示有中煤建投,蚌埠鐵路局, 蚌埠捲菸廠,滁州捲菸廠,榮事達等等。從而壯大自己。再通過拆分巢湖一步步靠近沿江城市。結果皖北幾乎停滯發展,沿江的皖南也喪失發展機會。從而導致省內其他城市去供養一個合肥。

4.向心力不足,歷史上幾乎整個皖南和南京同屬一個文化圈。黃山和杭州同屬一個文化圈。而皖北的阜陽 亳州又屬於中原文化圈,還有淮北和宿州對徐州認同感遠遠超過合肥。而合肥廬州文化的影響力僅限於合肥當地,所以導致安徽變成一盤散沙。總結來說安徽文化分為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各自有各自的文化圈,方言不同,文化傳承不同,氣候不同,飲食不同,所以很難產生認同感。

5.安徽沒有抓住沿海產業升級的時候,轉移更多的產業,增加就業,連富士康都不考慮安徽,可見安徽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的力度有多差。

6.合肥地處皖中,歷史上並沒有什麼影響力,現在已經是2018年,還沒有開通到皖南的動車。而皖南的滁州和馬鞍山到南京坐高鐵不過17分鐘而已,人員往來 信息流 物流都走南京了,而南京的歷史底蘊 經濟 城市建設 產業佈局又強於合肥,導致省內大部分地區對合肥認同感不強。知名度也大大落後周邊省會。

7.無法帶動省內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合肥旁邊的六安經濟已經負增長,淮南也停滯不前,其他城市就基本不會跟合肥了,都融入各自的都市圈。

8.房價過高,合肥的房價已經高過很多新一線城市,比如成都 重慶 長沙,而自身收入卻沒有多少提高。導致人才流失嚴重。

總之安徽選擇合肥完全是政治上的考慮,而忽略了經濟本身,如果安徽一開始就發展沿江經濟帶,就不是今天尷尬的局面。經濟和湖北 湖南肯定是差不多的,甚至更好。現在已經不能改變了,安徽其他城市也只能靠自己發展了,積極融入江浙才是唯一出路。










hold103758001


安徽的省會,曾經是“長江五虎”之一的安慶。當時安慶是長江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實力可以抗衡另外的“四虎”上海、武漢、南京、重慶。


但是後來安慶開始衰落,蕪湖嶄露頭角。蕪湖作為清帝國四大米市之首,被孫中山譽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建國後,初步意向是省會設在蕪湖,因為蕪湖是當時安徽省最發達的城市。

但是毛主席從戰略高度考慮,認為在非和平時期,如果省會在蕪湖,敵人可以沿著長江一路攻克上海、南京、蕪湖、武漢、重慶這些省會和直轄市。所以,最後毛主席決定安徽省會設在合肥,而且合肥也在安徽南北向的正中間。



建國之初,蕪湖和安慶甚至是蚌埠,人口和經濟都要強於合肥。合肥完全是從縣城發展起來的省會,而且當時安徽還很貧窮,可想而知為了建設合肥,吸收了全省太多資源。

如果省會設在蕪湖,現在的蕪湖早已經成為特大中心城市,也已經形成了“南京——蕪湖都市圈”,皖南地區將會極為發達。當然弊端就是皖北地區會更為落後,所以選擇合肥確實是個權衡之舉。



而且,安徽的落後和省會並不是直接關係,而是因為農業省的定位,導致與曾經一家的江蘇拉開了差距。以前同為江南省,江蘇和安徽各方面比較接近,但後期國家在江蘇的投資完全超過了安徽,這才是根本原因。


堅果旅行


我覺得合肥發展已經相當快了。如果往前推20年,合肥還不如昆明呢?今天,單比GDP,合肥已是昆明的1.5倍,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綜合實力超越了很多省會城市。




安徽人會認為安徽不如江蘇,這不僅僅是省會城市由安慶遷到合肥能解決的,安徽發展滯後於江蘇這不是安徽人的錯,很大程度上是兩省的區位、資源稟賦、人才及資本吸納能力、人口素質、管理水平、財富和文化積澱上差異決定的。中國有34個省市區,僅廣東省的經濟總量略超過江蘇,所以安徽落後於江蘇也很正常。



說安徽省沒發展起來也很不客觀。作為一箇中部省區,安徽的經濟社會發展近幾年還是比較迅速的,更重要的是發展質量在不斷的改善。一方面是,安徽的原有重工業基礎比較好,近幾年大力發展電器、電子、新材料、現代裝備、人工智能等產業,再加上沿海發達地區產業的轉移,安徽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中心;另一方面,安徽省政府主動謀變,全面提升合肥的戰略地位,依託中科大為首的教育科研單位,將合肥打造成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合肥成為中國高科技創新和高科技創業的新高地,對全省的產業轉型升級會有極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安徽省自然資源、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全省上下對文化教育和科技十分重視,人民勤勞能幹,只要充分發揮合肥科技中心城市的龍頭作用,進一步在合肥周邊城市群合理的配置現代高科技產業,形成優勢互補和產業集群效應,安徽未來發展的前景將十分美好,在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地位還將進一步提升。


牛哥的天空


如果當初把省會放在安慶,到現在安慶一定會成為比肩南京和武漢的新一線城市,因為安慶正好處於南京和武漢中間的沿江位置,也有利於長江經濟帶的發展,當初也不知哪些領導腦子進水了,把省會搬走了,造成了皖江沿線一段經濟凹地!


說NO312996


安徽為什麼沒發展起來就是因為換省會。起來一個新合肥,沒落一個強安慶,冷落了長江五明珠。

現在的滬漢蓉原本應該是南沿江高鐵,上海經南京依次通過馬鞍山 蕪湖 銅陵 池州至安慶再往長沙武漢,而不是從南京大勝關大橋過江去合肥,撇開了所有沿江城市。南京至合肥本該是即將開建的滬漢蓉北沿江高鐵的一部分,現在是尷尬的重複。而南沿江直到2015年才運行了200公里時速客運專線-寧安城際,已然無奈成了斷頭路。

如果安慶是省會,想必和江蘇一樣,沿江有多條高鐵和高速,向上通達長沙 武漢 重慶 成都,下游直通南京 蘇錫常 上海,而且五個沿江城市都是跨江而治,可以想象,怎麼可能落後江蘇這麼多?


漂飄12


《誰說安徽省會遷到合肥後,六十年還沒有發展起來?!》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不是對省會遷到合肥耿耿於懷(或許認為省會不應該從安慶遷到合肥),就是對合肥有成見(對合肥六十年來的發展變化視而不見)。鄙人是一九六二年到合肥的,退休後居住至今。目睹這幾十年來的合肥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可謂是:合肥如今大變樣,“天翻地覆慨而慷”。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

車輪滾滾駛向前,

合肥變化何不見?

視而不見去妄議,

只是坐井來觀天。

東說西道皆無理,

當年偉人有高見。

合肥皖中之明珠,

省會不必他處遷。

高贍遠矚看未來,

贏得今天大發展。

而今合肥變化大,

錦繡前程在眼前。

豈是痴人亂說夢,

不看事實胡亂編。

地方主義帶偏見!

睜著眼睛瞎說話,

否定成績找缺點。

經濟發展跨駿馬,

科技文化走在前。

城市建設現代化,

高鐵路網已呈現。

一日千里向前進,

合肥變化大無邊。

堪比其他省會強,

說明:①當初皖南行政區和皖北行政區合併成立安徽省時,曾有過動議把省會設在蕪湖或蚌埠,據說還是毛主席認為合肥皖之中,有發展前途,還是設在合肥好。②有人因循守舊且有偏執的想法,認為安慶解放前是安徽省省會,不該遷到合肥。其實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安慶不適宜也沒有條件成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了。③再說省會(首府)的變遷不僅僅是安徽。河南從開封遷到鄭州,河北從保定遷到石家莊,安徽從安慶遷到合肥都是高明之舉。小編何必像個怨婦自怨自艾又自暴自棄呢。在此送你一首詩:

王楊盧駱當時體,

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言午求真


安慶發展200多年了,也沒見你安慶有什麼大發展?遠的不說就說說近的,皖江經濟發展帶,安慶多好的政策支持,多好的地理條件,如果論安徽第一阿斗當屬安慶,第二阿斗就是蕪湖,第三阿斗是馬鞍山。不要問為什麼?因為皖江經濟發展帶這三個城市浪費了安徽絕大部分的財力和精力,現在合肥發展起來了,三個地方的噴子就開始跳起來了,什麼合肥吸血了,什麼如果省會不在合肥怎麼怎麼,合肥發展起來吃你家大米喝你家水了?吸你家血?不要臉!


揚起45嘴角的微笑


安徽省會變迀:清朝時,省會駐地安慶、布政司駐地江寧(南京)→民國時,安慶→抗日戰爭時期遷往立煌(金寨縣)→解放後遷往屯溪→新中國成立後由於京滬鐵路興起,遷往蚌埠→合肥。

由於安徽各個時期的省會都是個半途而廢的半成品,缺乏大城市帶動全省經濟,長江一帶區位優勢明顯卻缺少財政支持,像安慶市雖大卻僅為四線,銅陵雖小卻為三線,行政區劃極不合理,應將蕪湖、馬鞍山、銅陵合併。三是合肥目光短淺,只靠中科大發展訊飛、聲谷這些虛擬技術撐撐門面,侵吞財政、壟斷資源、阻斷鄰市發展,結果卻變成一個巨型怪獸。安徽最大的失敗在於大量人才的外流、不斷為江浙滬輸出人力物力,安徽急需申請一個副省級城市和一個國家級新區(即蕪湖市與合肥濱湖新區),達到均衡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